提高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649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提高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提高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提高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提高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题.docx

《提高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题.docx

提高题

2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

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时,乙溶液为饱和溶液

32.(6分)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时停止。

(2)当观察到烧杯中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然后进行的操作是,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

该对比实验只需将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即可。

(4)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应在实验前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验(不另加仪器),方法为。

33.(8分)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

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

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

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

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

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羊毛线逐渐消失。

 

结论:

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

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按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②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

(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

(两套仪器相同)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

(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

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

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

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反思】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

要确认猜想

(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24.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某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物质组成的。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已知:

①氯化镁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B.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

C.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钠

D.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或硝酸钠

25.某种含硫酸亚铁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某贫血患者每天需服用这种含铁元素10%的药物112mg,则每天他服用的这种药物中含硫酸亚铁(FeSO4)的质量是(该药物中其它成分不含铁元素)

A.30.4mgB.15.2mgC.22.4mgD.22.6mg

 

32.(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2)点燃生成的气体,产生色火焰。

点燃前应进行的操作名称是。

(3)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高温

(4)该小组同学用生成的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H2+Fe2O32Fe+3H2O

实验装置如右图。

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H2

33.(8分)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快慢的因素”的课题。

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图如下:

实验操作:

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反应物

5%H2O2100mL

5%H2O2

3%H2O2100mL

加入固体

0.5g氯化钠固体

0.5g二氧化锰

收集气体的时间

165s

46s

80s

 

(1)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②中加入H2O2的体积为mL。

(3)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后反应明显加快。

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H2O2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

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

【实验拓展】小红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2)小红发现用该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都不明显。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35.(3分)某小组利用实验数据,求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金属M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H2SO4==MSO4+H2↑。

现取20g该金属样品于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1

2

3

4

5

加入硫酸的质量/g

100

200

300

400

500

烧杯中剩余物质量/g

119.8

219.6

319.4

419.4

519.4

第5次实验后,烧杯中还有0.5g剩余固体。

计算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5.0.76g某物质R与0.96gO2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R+3O2XO2+2SO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B.R中一定含有X元素、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生成的XO2和SO2的质量比为11∶32

D.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8.(6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

(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_____乙(填“>”、“=”或“<”)。

20℃时,将50g乙物

质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__。

②下列操作能使E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_____。

a.加入20g甲b.加入100g水c.升温至40℃

d.加入150g40℃时甲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

30.(6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7种物质由H、C、O、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常温下A、B为液体,A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B和单质M。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D和E均含有三种元素,且D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1∶1,G溶液分别与D、E、F溶液反应均可生成B和氯化钠。

①F属于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②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③若石灰水与E或F反应均得到D的水溶液和一种相同的白色沉淀,则石灰水与E或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

32.(7分)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甲组实验:

①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向B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的方法是_____。

③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的

现象是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组实验:

【资料】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均极易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1在c右端的导管口套一个气球,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浓盐酸,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浓硫酸,有HCl气体产生,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气球微微鼓起。

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

②关闭a,将A中的药品替换为NaOH固体和浓氨水,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一段时间后关闭a,B中集气瓶内有白烟产生。

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

关闭c打开b,B中导管内的液面无任何变化。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

33.(7分)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兴趣。

探究一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1)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

(2)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①是_____。

(2)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草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2)12.8g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

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实验分析】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通过上图数据分析,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_。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5.(3分)某固体样品含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22.2g氯化钙,此固体样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8g,测得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为12g。

试计算:

(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g。

(2)固体样品中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4.20℃时,把少量生石灰放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

下列关于烧杯中溶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

A.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小B.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C.溶液一定变浑浊D.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25.将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试管内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

原高锰酸钾质量的10%,则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原高锰酸钾的质量比可能是

A.71︰75B.71︰79C.80︰79D.81︰79

27.(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上图中A是_____。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29.(6分)金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研究金属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属。

(1)铝、铁、铜是常见金属。

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填序号)。

 

(2)“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常用的方法。

宝剑淬火过程中,铁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另一种气体单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滤液中的溶质

一定有。

(4)取一定量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下列做法与此结果相符的是(填序号)。

A.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2.4g镁、6.5g锌、5.6g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向足量的镁、锌、铁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比为2︰3︰2

D.足量的三种金属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

30.(6分)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下图中的五个圆分别表示这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这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单质甲粉末与化合物戊均为黑色固体,丙和无色气体丁反应可以生成甲。

戊的化学式是,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甲是铜绿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甲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及两种氧化物丁和戊,乙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乙与丙、丙与丁反应均可生成戊且无明显现象。

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五种物质所含元素为H、C、O、Na、Ca、S中的两种或三种,甲与丙属于同一类

物质,且相对分子质量由甲到戊依次增大。

丙的俗称是,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32.(7分)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查阅资料】

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COOHCO↑+H2O。

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

(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①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尾气处理(填序号)。

②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装置乙的作用是。

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

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

33.(7分)有一包未知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六种物质中的四种。

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分析

(1)取少量该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粉末部分溶解,

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

白色滤渣不一定是原粉末中的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滤液中存在碱性物质。

(3)向

(2)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定量探究。

 

实验测得固体B中含15g氯元素。

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

(1)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和。

(2)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23.下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右图所示从属关系的是

X

Y

Z

A

饱和溶液

溶液

混合物

B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C

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D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元素

 

25.根据右图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该袋食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食盐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10mg

C.每袋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约为16.9mg

D.若仅靠该盐补充碘,成人每天需摄入该食盐5g

23.利用右图可以制取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移动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实验中浸有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蓝

C.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

D.可以用铁丝代替铜丝来进行实验

 

24.在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一定量固体。

过滤后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对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含有Zn②一定含有Fe③一定含有Cu

④可能含有Zn⑤可能含有Fe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30.(6分)甲、乙、丙是由C、H、O、Cl、Ca中的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

下列所示相互关系中,“—”(或“

”)表示相连物质间可以反应,“→”表示物质间可以转化(注: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略去)。

(1)当相互关系为:

甲—乙—丙

①若甲、乙、丙均为氧化物,在常温下依次为气、液、固态,则丙的俗称为;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甲与乙、乙与丙反应的产物中有两种相同,且甲由三种元素组成,乙和丙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甲的化学式为;乙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相互关系为:

甲→乙→丙

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甲→乙、乙→丙均为复分解反应,则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如右图所示,某无色溶液能分别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X一定是稀盐酸

B.黄色溶液中的溶质为FeCl2

C.溶液X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D.X与铁反应后,生成浅绿色溶液和氢气

24.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25.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

已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100g,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变为1.2%,。

则原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A.1:

20B.2:

3C.1:

220D.1:

22

2

30.(6分)A~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

下图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请根据以下每小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

(1)若A为火碱,则A的化学式为,C的化学式为,①的

化学方程式为。

(2)若将

(1)中推出的六种物质改变位置,仍然符合上图中的转化关系。

当F为

火碱时,则A的化学式为,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从上述六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的物质,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打开胶塞,

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固体和液体后,迅速盖好胶塞,可以观察到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

符合条件的固体和液体分别为。

35.(3分)小刚想用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为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他做了如下实验:

首先称取50g贝壳样品于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0克。

然后将150g的盐酸平均分5次加入(假设杂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到烧杯中。

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烧杯+剩余物质质量

175.6g

X

226.8g

252.4g

280.2g

(1)X=g;

(2)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第三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4

A

32.(共6分)

(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液封)………………………………1分

(2)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止水夹、活塞不写给分),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1分

烧杯中的混浊液体从导管倒吸入集气瓶中………………………………1分

CO2+2NaOH==Na2CO3+H2O………………………………1分

(3)水……………………………………………………1分

(4)打开止水夹a(关闭活塞b和止水夹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继续加水,此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高于锥形瓶内液面,放置一段时间,液面不变化。

说明气密性良好。

(建议同时答出取样、操作、现象和结论;结论必须为气密性良好)……………………1分

33.(8分)

【查阅资料】(3)①2Al+6HCl==2AlCl3+3H2↑……………………1分

②2H2O……………………………………………………1分

【猜想与验证】

(1)①白色固体颗粒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答潮解给分)………1分

②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答放热给分)……………………………1分

(2)②氢氧化钠溶液…………………………………………1分

③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声音很小(或有噗的一声)

……………………………………………………1分

【应用】放出大量热,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有水蒸气冒出、听到水沸腾的声音等温度明显升高的现象都给分),同时产生大量气体…………………1分

【反思】②注意防止液体喷出,防止管道通和皮肤接触,防止烫伤,不要有明火等(

25

C

28.

(1)20℃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g

(2)>2︰5

(3)

ACBE

c

30.

(1)2H2O2=======2H2O+O2↑

(2)

NaOH+HCl=NaCl+H2O复分解

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NaHCO3=CaCO3↓+NaOH+H2O

32.

(1)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右端的导管口处,若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或形成喷泉)

2NaOH+CO2=Na2CO3+H2O

(2)①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使浓盐酸中的HCl气体溶解度减小,导致HCl气体逸出。

NH3和HCl恰好完全反应,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2分)

33.探究一:

(1)过滤

(2)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3)CaCO3+2HAc=Ca(Ac)2+H2O+CO2↑

探究二:

(1)CaC2O4CaO+CO↑+CO2↑

(2)CaCO3和CaO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壁;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取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壁发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