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630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docx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docx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之一绿色建筑从示范到快速发展之路

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绿色地产产业链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如今,全面迈向绿色低碳时代的集结号已吹响,但绿色建筑是否真的到了大面积推广的时候?

房地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为此,中国房地产报于2011年8月25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房地产工程采购创新大会上正式启动了“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现状与前景大型调研”,并于2011年年底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住交会上发布了《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12》。

为了做好这个历时3年的调研活动,中国房地产报社专门成立了绿色地产研究中心,将该调研活动系统地、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为了将调研成果与业内一起分享,本报从本期开始,在周四刊上设置一个绿色地产研究专版,将对中国绿色建筑的市场现状、存在问题、技术流派、宏观政策、发展趋势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并结合此前调研得出的成果,展开系列报道,希望将行业发展的真实状态和面临的问题呈现出来,并一起探索应采取怎样的理性突围方式,以指引中国绿色建筑的正确发展方向。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此理念的引领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广泛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

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以及翻新等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相关的各个领域。

我国建筑业的绿色实践起步相对发达国家较晚,在2005年以前,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方面,受欧美各种思潮的影响,产生了多种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建筑性能表现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这些先行者起到了很好的市场启蒙作用,培养了一批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领域的基础人才。

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

在中国,对绿色建筑人文理念的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安启教授为代表,经过我国多年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实践,专家们凝炼出32个字总结出绿色建筑基本理念,即“天人和谐、持续发展;安全健康、经济适用;地域适应、节约高效;以人为本、诗意安居”。

这也可以看成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的正式表达。

在当前的绿色建筑开发热潮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绿色建筑是高成本、高标准、高技术的产物”。

如果绿色建筑是这样“三高”产物,显然不符合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平衡”的基本原则。

在本次调研中,所有参与者,均没有人认为“高科技”、“高价格”是绿色建筑应有的特征,所以可以认为这种观点只是暂时的,少数的,并不能代表主流。

经过多年的绿色建筑实践,尤其是学术界的良好引导,部分先行开发商的经验总结,业界逐步认识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是我国绿色建筑理念的核心,是有别于国际上其他评估体系、技术体系的灵魂所在。

“深绿”到“浅绿”的转变

对于我国绿色建筑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专家群体的分歧较大:

绝大多数的国内专家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从示范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其中青年专家持这一观点的占53%,资深专家占74%;而国外专家认为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依然处于萌芽期的占到34%,只有22%认为是处于过渡期,这与我们自己的判断有一定的差距。

这一调研结果说明,其他国家对我国建筑业正在推进的绿色转型工作了解不多,调研中大部分国外专家表示没听说过中国的绿标。

有36%的开发商也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处于“萌芽期”和“从示范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另有22%的开发商认为我们依然处于“示范期”。

大多数(46%)的部品供应商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依然处于萌芽期,这与专家和开发商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该数字表明,开发商和厂商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认知程度,并不如专家们认为的那么乐观。

另一方面,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情况来看,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申报比例在逐渐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参与对象逐渐从起初的仅有高端示范性质的项目参与,过渡到大众参与的、比一般建筑稍好的绿色建筑项目,这一从个别“深绿”到广泛“浅绿”的转变与上述专家们的判断是一致的。

当绿色建筑的理念更广泛地为公众所接受,绿色建筑的技术产品研究更加深入细化时,“浅绿”也将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逐渐转为“深绿”,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也将得以健康的发展。

评价制度的完善

自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在绿色建筑发展道路上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专家们的意见基本一致:

最重要的成果是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制度的实施,其次是示范项目的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绿色建筑在市场上的影响逐步增大。

现摘录调研报告中部分代表性的观点加以说明: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并以此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过去6年里,绿色建筑从只是一个理念,发展为具有成熟的技术体系、一批因地制宜的示范项目、广泛的社会支持并培养了大量的专家和学者;中国的绿色建筑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边发展,边修正,同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建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通过这个标准实现了不少绿色示范项目,绿色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快,这是非常大的成果,若干年内,中国的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标准就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

绿色建筑的未来走向

结合绿色建筑在中国6年的实践,参与调研的专家对于未来绿色建筑的走向有着大体一致的意见。

首先,绿色建筑应结合区域经济加快发展速度。

调研中,47%的普通消费者、33%的青年专家、48%的资深专家、100%的国外专家均认为“时不我待,应加快发展绿色建筑”。

有60%的青年专家和33%的资深专家认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应区别对待,先发展经济发达的城市,而后逐步过渡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

54%的开发商认为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分区逐步发展。

绿色建筑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同时大家也意识到发展绿色,应结合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其次,生态城市与低碳社区是绿色建筑内涵的主要方向。

在绿色建筑理念和内涵的发展方面,国内专家认为最有可能的三个趋势分别是:

城镇化(生态城、低碳社区)的投票率占46%;生命周期评估LCA的投票率占43%;碳计量的投票率占23%。

最不可能的是零能耗的投票率占5%;零碳的投票率占5%。

而国外专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国内专家存在一定差异,其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三个趋势是: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投票率占44%;城镇化的投票率占33%;旧城改造的投票率占30%。

以招商地产为例,其近几年来的绿色开发项目依次为:

泰格公寓——南海意库——金山谷社区——绿色低碳城,范围由单体向社区及更高层次拓展,规模越来越大。

显然国外专家最看重旧城改造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这是符合他们对自己国家当前建筑业发展状况的判断,也符合他们的价值观。

而在中国,大拆大建则是一贯的做法,拆旧建新,比在旧建筑的基础上改建容易得多。

我们暂时还无法判断大规模的造新城,即使是新的“生态城”,而不是对既有建筑的合理改造更新和对旧城的再利用,继续扩张城市版图,占用农林土地,是否真的会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黄俊鹏为本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焦玲玲为本报记者)

延伸阅读

绿色建筑≠绿色地产

对于“绿色地产”这个概念,显然不能完全等同于“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更加偏向于一个学术概念,在中国,主要是政府和学术机构在推动其发展。

由于发展绿色建筑具有较大的正向外部市场效应,绿色建筑涵盖的类型也不仅限于商品房,还包括市场化并不充分的工业建筑、医疗卫生建筑、政府办公楼、校园建筑以及部队办公楼和营房。

而“绿色地产”则至少需要房地产市场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参与才能完整:

供给和需求,即开发商和消费者。

绿色地产也需要产业链的支持,需要金融、规划、设计、建造、物业等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协同配合才能实现。

本研究认为:

绿色地产就是指开发商以营利为目的,在符合建筑美学的前提下,以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原则、以循环经济为基础、和谐社会为内涵、节能环保技术为支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立起来的住宅小区、公寓和办公楼等商业地产项目。

绿色地产的三重底线

绿色地产作为有别于绿色建筑的一个商业概念,在实践中,必须恪守有别于学术术语“绿色建筑”内涵的基本底线,即人本、环境和利润。

其实,这也是全球公认的可持续发展三原则:

People,Planet,Profit。

人本,即房地产开发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人性化的住宅空间。

从关怀人、尊重人的角度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规划、建筑、环境、室内设计之中,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和居住区的功能进行规划布局,建造自然、健康、舒适和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住宅空间。

“以人为本”也指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对居住者负责,同时也对社会负责,通过采用可持续开发技术、可再生能源等保护环境的措施,促进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即绿色建筑所要求的“四节一环保”,需要在开发过程中,考虑到开发行为对本地和区域的环境影响,资源消耗,要求项目在设计理念上将自然、人和建筑统一在一起,不仅考虑到人的生活和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也特别注重维护人类与生存的自然条件融洽和遵循其自然发展规律。

其最终目标是在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与自然平衡发展,做到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系统,保持舒适健康。

利润,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民营企业可以和央企公平竞争的行业,房地产业在本轮调控前,一直背负着支柱性产业的担子,其高速成长不仅给开发商带来了暴利,也给全社会带来了投资泡沫,给政府带来了强大的社会压力。

本轮调控政策的持续,房地产业将会回归民生,但维持合理的利润依然是这个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之二房地产加速绿色转型之路

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绿色地产产业链而言,两者关系如何?

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绿色地产理念?

国内哪些开发商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向绿色地产转型?

为此,本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在业内首次提出“房地产开发向绿色转型”这一调研主题,并在多家开发商的大力支持下,系统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并从绿色战略核心、绿色支持机制、绿色技术体系与绿色技术目标几个维度分析了几家地产代表企业最近几年的绿色发展路径,试着总结出中国地产企业绿色转型的基本特点。

在环境压力日益凸显、节能与健康需求成为广泛共识的今天,“绿色开发”理念逐渐成为地产开发的新要求,中国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绿色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与传统地产开发相比,“绿色开发”由于在环境积极化、节约资源(包括能源、水资源等)、减小市政负荷、增强建筑空间的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具有优于传统开发的生态经济综合价值。

然而问题在于绿色开发综合价值优势的根本是生态价值,而生态价值的经济转化通常具有间接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这令绿色开发的经济价值在与传统经济价值(具有直接性与短期性的特点)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如何依托企业既有产业链条基础与开发经验,从机制与技术选型方面选择适宜的战略组合,最大限度地彰显绿色开发的价值、争取政策支持、回避竞争劣势,成为影响地产企业绿色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政策:

绿色地产是方向

如今,在国家节能减排大趋势下,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要求商品房的开发愈加注重节能和环保性能。

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及环境保护部等部委相继为房地产行业制定了包括土地、财税、建筑标准、环境监督核查等措施在内的多项政策法规。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住建部相继出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以强化建筑节能的实施。

另外,随着我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房地产行业环保、节能的要求必将不断提高,相应监管措施也必将更加严格,行业准入制度也将得到完善,不能够达到绿色环保要求的企业将逐步失去竞争力,直至拿不到土地,无法进行开发而退出市场。

现实:

地产企业绿色转型路径

其实,目前我国的地产企业普遍处于从传统型地产向绿色地产转型的关键时期,地产企业的绿色转型已从数年前的“话题”,成为今天许多企业的实在操作。

自1999年以来,一些地产企业陆续开始了结合自身特点的渐进式的绿色转型历程,而不同的地产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式上、路径的选择上,各有侧重,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以万科为例,1999年,万科在深圳成立建筑研究中心,致力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

伴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知与实践的累积,逐渐转向对绿色建筑的研发。

2005年万科制定了节能、节水的管理办法及系统技术方案,形成了环境策略。

而万科在专注住宅产品开发,在节能技术运用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对于住宅产品,节能性能可发挥的空间不大,要想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环保,只能从建筑材料生命周期和环境性能着手,于是万科最终在绿色地产的路上选择了住宅产业化作为其实现路径。

紧随万科其后,2002年,锋尚地产在业界喊出“告别空调暖气时代”的口号。

锋尚地产采用了一系列欧洲高舒适度低能耗技术措施,面向高端市场推出了极具创新性的产品,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锋尚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

作为该套技术路线的忠实实践者,朗诗地产、当代节能置业,进一步将该套高舒适度低能耗技术理念发展成恒温,恒湿、恒氧,虽然锋尚当年的口号、当代已建成运营的楼盘的节能性能如今都还有不少争议,且给业界留下了“节能住宅就是贵”、“绿色建筑是高消费”等印象,但其所代表的产品类型和技术路线,作为行业先行者的勇气,依然值得我们尊敬。

而招商地产则在2004年直接提出了“绿色地产”理念,并出版了《绿色地产之路》一书,对绿色地产进行了有效诠释——“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房地产活动,并通过绿色地产的实施来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万通地产则是在2008年正式对外发布绿色公司战略。

万通地产先通过创建万通公益基金会、成立万通地产绿色志愿者组织、创建绿色研发基金等建设公司的绿色文化,最终通过对不同产品选择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作为长期战略:

以中国绿色三星标准和美国LEED标准为标杆,所有万通产品均为星级或认证级以上绿色建筑。

作为一个后来者,万通少走了许多尝试和探索的路,这也是绿色地产将来的后进者最简单、最直接的转型途径。

未来:

普及仍待时日

尽管我国房地产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可能会相当漫长,从微观上看可能面临着诸多难题。

房地产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变的客观条件,包括政策、技术、资金、人力资源条件等都已具备,决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政府、企业和民众三方出于各自利益所做出的行为选择。

首先,民众对绿色低碳地产选择存在不确定性。

大多数民众在购买地产时,并不十分在意其绿色、生态效能,而更多的是看重其地段、升值潜力等经济因素。

其次,对于开发企业来讲,虽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会促使其向绿色低碳地产转型,但作为盈利性经济行为主体,房地产企业的行为选择仍会较多地考虑自身的盈利状况。

而在相关产业链支持方面,由于绿色低碳地产建设尚未得到推广,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不能够大规模生产以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建设成本也必将有相应地提升。

 

黄献明:

借绿色地产探讨绿色建筑要义

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的调研结果显示:

在总计1044份问卷中,有82%的消费者表示,会优先考虑购买经过绿色认证的楼盘,并有67%的消费者认可经过绿色认证的楼盘在价格上高于同类同地段楼盘价格的1%~3%。

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绿色地产而言是一个机遇,但对于绿色产业链而言,又是一个挑战。

如今全面迈向绿色低碳时代集结号吹响之际,房地产产业链各个环节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为此,本报记者对参与调研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所副所长、博士黄献明做了专访。

记者:

绿色建筑的概念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但绿色地产似乎才刚刚开始被讨论,请问你认为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黄献明:

绿色建筑是绿色地产的物质基础,绿色地产是围绕着绿色建筑要求开展的地产开发活动。

绿色建筑的类型比绿色地产更广泛,除了商品建筑外,还包括政府办公建筑、医院建筑、工厂建筑、学校建筑、展示建筑等,从这个角度看,绿色地产可以说是绿色建筑的一个子集。

另外,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仍处在不断深化过程中,但社会共识还远未形成。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要问业内人士什么是绿色建筑?

回答者一般会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定义作为回答,但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依据这一定义所设计完成的绿色建筑却并不尽如人意,为什么?

关键就在于这个定义更多停留在对绿色建筑要素的描述层面,但对其精髓与精神其实是语焉不详的,而只有要素但缺乏灵魂的绿色建筑与真正的绿色自然相去甚远。

记者:

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绿色地产理念?

黄献明:

绿色地产首先应该摆脱以绿色为“噱头”和卖点的实用主义出发点,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以绿色建筑基本理念为出发点,切实提升地产环境的宜居性、产品的健康度、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天人合一理念、健康优先理念和适宜技术理念是三个最重要的方面。

记者:

从绿色地产概念延伸开来,你理想中的绿色地产企业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黄献明:

绿色地产首先需要完成自身价值观转变。

一个不短视的、不是怀着投机的目的或被动地进行绿色开发的企业才是真正的绿色地产企业。

绿色地产企业的第二个特征是绿色相关制度架构的建立与健全,比如制定企业内部绿色制度、产品绿色技术标准、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部门、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等。

这是保证企业可以在其既定的绿色战略方向持续进步,并最终达到目标的物质保障。

第三个就是要有成功的产品,我们说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绿色企业,不仅看它是怎么说的,更重要是怎么做和做得怎么样?

记者:

绿色地产的健康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你认为绿色地产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产业链支持?

黄献明:

绿色地产发展需要完善产业链的三个环节:

一是咨询服务业,无论是地产的绿色转型还是绿色地产的现实操作,都对绿色咨询服务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二是技术部品供应,绿色地产产品的落实离不开相应成熟技术与部品的支持。

三是物业运营,绿色地产产品的成功运营是实现产品绿色效益的关键,其中物业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作者:

焦玲玲北京报道)

 

【延伸阅读】解析中国绿色地产先行者

1999年以来,我国各重要地产企业陆续开始了结合自身特点的渐进式的绿色转型历程,其中以万科、绿地、招商、万通、金地、锋尚、当代、朗诗、瑞安、沿海、万年基业、上实等企业最具代表性,本文从企业绿色战略核心、绿色支持机制、绿色技术体系与绿色技术目标几个维度,重点梳理了几家企业的绿色战略体系作为案例,试着总结中国地产企业绿色转型的基本特点。

1.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绿色战略核心:

住宅产业化。

绿色支持机制:

建立集团建筑研究中心,配合住宅产业化研发设立东莞住宅产业化基地。

绿色技术体系:

有单项技术、部品-成套技术-企业绿色技术标准与规程在内的完整技术体系。

绿色技术目标:

2010年所有新建住宅全部实现精装修,2014年全部实现住宅产业化,2020年全部达到绿色三星建筑标准。

2.绿地集团

企业绿色战略核心:

绿色低碳精品住宅绿色支持机制:

建立包括培训交流制度、项目申报备案、成果评估制度、评比表彰制度在内的集团绿色低碳项目工作制度。

绿色技术体系: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LEED评价标准的要求,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形成有针对性的绿色技术体系。

绿色技术目标:

2011年,绿地集团将实现新项目全部达到65%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星级标准,部分项目达到欧盟绿色低碳标杆项目。

10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体全部按照低碳理念和技术要求开发。

全面推动节能新技术应用,全年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得以运用。

3.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绿色战略核心:

安全、舒适、节能、降耗。

绿色支持机制:

2008年,万通地产正式确立了绿色公司战略,从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方式、绿色产品与服务三个方面系统推进。

还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2009年度股东大会通过决议,设立绿色新产品研发基金,每年拿出营业额的0.5%用于该基金。

与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绿色技术体系:

采用G8绿色体系,整合应用了22项绿色建筑技术,实现了住宅建筑节能75%,太阳能热水占生活热水总供热量不低于60%,可循环材料使用率大于1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等节能环保目标。

全面启动绿色供应链,根据万通地产绿色供应链管理方案,分为设计、采购、实施、应用四个部分,通过将供能系统、给排水系统、建筑材料系统等方面将绿色指标逐一融入、分解,最终实现建筑物低碳环保。

绿色技术目标:

万通地产承诺今后开发的所有项目将会严格按照国内绿色产品标准来实施,并力争达到绿色三星标准;万通地产在业界第一个明确企业碳减排目标——未来5年万通地产预计总开发量为1000万平方米,全部为绿色产品,承诺将会减少碳排放量244.55万吨。

商用物业部分,主要参照和采用国际成熟的LEED认证标准。

4.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绿色战略核心:

“科技建筑品位生活”——创造精诚所至、真实品位的生活体验;自然朴素、和谐健康;简单专注、生生不息。

绿色支持机制:

设首席节能执行官,研发系统包括内设的研发设计院,以及北京新动力、首都设计和当代天启等三家子公司。

研发设计院统筹管理三家子公司,协调公司内外的各种研发资源;北京新动力是建筑新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它能够提供各种建筑技术支持和咨询;首都设计是拥有甲级设计资质的设计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推进整个设计流程、整合MOMA技术以及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当代天启是从事楼宇控制系统、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各种节能技术提供控制措施。

这四者协调配合,共同构成当代公司的研发平台,为公司各房地产项目提供研发设计支持。

绿色技术体系:

提出完整的MOMA建筑节能技术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多项先进建筑科技,为舒适而节能的住宅产品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绿色技术目标:

把高舒适、高品质的住宅与建筑节能结合在一起,开创一条舒适而节能的地产开发商业模式。

截止到2009年,已完成的节能住宅项目达60万平方米,在建的节能住宅项目达40万平方米,近期即将开建的节能住宅项目达100万平方米,远期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节能地产开发商之一。

5.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绿色战略核心:

“人本、阳光、绿色、进取”——成为持续保持绿色建筑科技创新、绿色建筑产品、绿色物业服务的行业领先地位,持续创造客户价值、员工价值和股东价值,持续推动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企业。

绿色支持机制:

集团总部下辖科技公司(包括总工办、研发部、设计部、项目服务部、财务管理部、综合部、欧洲技术公司、上海设计院),具有独立研发住宅科技和系统改造传统住宅的能力,设有研发基地,已获得了56项住宅科技专利。

设立“首席绿色建筑师”高层技术管理职位,岗位职责是对所有开发项目进行系统性绿色审核。

绿色技术体系:

恒温·恒湿·恒氧科技住宅,主推“室内舒适度解决方案”:

过渡季白天自然通风,晚间系统“半运行”保证关窗闭户时仍提供适当的新风;在夏季和冬季,室内温度保持在20℃~26℃,相对湿度控制在30%~70%的范围,实现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的目标。

绿色技术目标:

产品全部是节能建筑,被动节能率均达65%以上;全部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方式;项目综合节能率达到80%;所有项目全部是精装修住宅项目,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室内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等反映居住舒适度的物理性能指标均大幅提升,在有效降低能耗同时,极大满足客户居住舒适性的需求。

中国绿色地产研究系列报道之三绿色营销谨防“逆向选择”

去年11月1日,《人民日报》第16版以《雷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