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546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docx

《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docx

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

摇篮曲教学设计(共8篇)

第1篇:

《摇篮曲》教学设计观摩课教学设计:

音乐家舒伯特

课题名称:

音乐家舒伯特使用教材:

湘版小学音乐教材适用年级:

小学四年级教学内容:

1、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故事;

2、学会演唱《摇篮曲》;教学目标:

1、能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能用柔美的声音深情的学会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馨、甜美的情绪。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节集唱歌、音乐知识和欣赏于一体的音乐综合课,包括少年舒伯特故事、学唱及欣赏《摇篮曲》三个教学内容。

教学时,以介绍和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舒伯特的故乡)为导入,以观看少年舒伯特的短片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旨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始终处于故事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舒伯特的喜、怒、哀、乐并在其中体验着各种美的音响,美的旋律、美的语言?

?

最终使学生了解舒伯特的生平故事和一些代表作品,了解《摇篮曲》的体裁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柔美的声音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验《摇篮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教学手段: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带领学生随着《军队进行曲》的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歌:

三、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艺术采风节目,今天主持人我要带领大家去欧洲著名的音乐城市去参观,你们知道是哪些儿吗?

好,现在请看大屏幕!

四、观看课件:

《维也纳音乐之都》

师:

在维也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约翰.施特劳斯等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众多音乐家中的一位,他就是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五、观看连环画:

《少年舒伯特》

师:

看了连环画之后,你了解到舒伯特什么?

受到了什么启示?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在生活、学习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你们能像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有成功的一天!

六、学唱歌曲:

《摇篮曲》

1、讲述故事:

师:

在刚才的短片中我们了解到舒伯特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作曲家,可是上天并没有特别关照他,这使舒伯特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总是吃不饱、穿不暖。

一天,又冷又饿的舒伯特已身无分文。

他不得已走进了一定饭馆,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桌上的一份报纸看了起来?

?

舒伯特看到了报纸上的一首诗,感动得热泪盈眶。

2、老师朗诵歌曲歌词:

(课件出示)

师:

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诗吗?

看到这首诗舒伯特写下了一首动人的歌曲,他为什么感触这么大呢?

他想到了谁了吗?

生:

?

?

师:

大家说得很好。

人在情绪低落、身体虚弱的时候,总会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躺在妈妈的身边听着《摇篮曲》甜甜睡去的情景。

因为梦里不再有饥饿,不会有寒冷,妈妈会给舒伯特一切、一切?

?

师:

同学们让我们一同来读读这首令舒伯特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诗吧!

3、师生共同随《摇篮曲》背景音乐朗读歌词(课件出示)师:

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

刚才说到舒伯特在菜谱上为这首诗作了一首曲子,起初,饭馆老板以为他是个乞丐,想轰他走,后来看到了乐谱才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

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免费送给他一盘烧土豆。

舒伯特为了感谢老板的馈赠走到饭馆的钢琴前,弹起了这首《摇篮曲》

4、教师弹奏《摇篮曲》,模仿舒伯特。

师:

同学们,就是这么简短而又感染人的几小节旋律,就让这首诗得到了升华,使它成为千古传唱的歌曲。

现在,老师就把这首歌曲唱给大家听,但我希望同学们能和我配合一下,用“啦”来伴唱好吗?

5、教师范唱歌曲,学生用“啦”模唱旋律(课件展示歌词)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整聆听了这首歌曲,那以你们的了解谁能说说“摇篮曲”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呢?

(从旋律、意境、节奏、力度、速度角度)

6、教师总结摇篮曲的概念和特点。

(课件出示)

师:

了解了摇篮曲的特点就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唱歌了,现在让我们唱唱这首歌曲的歌词吧!

7、学生随着琴声演唱歌词。

师:

同学们请看乐谱,歌曲中第六小节“4”音的前面加上了一个前倚音,我们来对比一下有前倚音和没有前倚音的区别,你能说说舒伯特为什么要在此别上这一前倚音吗?

师:

别上这个前倚音更能表达舒伯特当时的心灵深处被触动的情景。

现在让我们来重点唱唱。

8、比较演唱,解决难点。

师:

前倚音的地方大家都唱得很准确,也很投入,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9、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课件出示歌词)

师:

老师看出来有很多同学都能十分投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还有一部分同学有些欠缺,让我们回想着小时候妈妈哄你睡觉的情景,想想舒伯特创作这首歌曲时的心情再来演唱一遍好吗?

10、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11、聆听合唱《摇篮曲》。

师:

听了这首合唱曲,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到《摇篮曲》的优美、轻柔。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艺术采风节目也要告一段落了,让我们在下期节目再来聆听、学习舒伯特的其他作品。

现在让我们伴着优美的《摇篮曲》出教室吧!

七、课堂小结:

学生伴随着《摇篮曲》的音乐出教室。

观摩课教学设计:

音乐家舒伯特

——湖南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

李静东门外小学2007.10

第2篇:

摇篮曲教学设计《摇篮曲》教学设计

新密市实验小学龙建敏

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七册第五课《妈妈的歌》中的《摇篮曲》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摇篮曲》的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和不同形式演绎的《摇篮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

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师准备:

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

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思路:

以《摇篮曲》为本课中心,以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为导火线,围绕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演中从音乐,戏剧、美术中感受,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人文完美的结合渗透,体验大师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共鸣,激发情感,释放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出示摇篮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师拿出可乐、牛奶,问:

“这两种饮料大家都喝过吗?

想喝么?

”不过今天我们不喝饮料,而是一起来品品音乐的味道。

这里有两段音乐,让我们仔细听一听,品一品它们的味道是像牛奶还是像可乐,为什么?

并想一想它在你们脑海里会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1:

“第一首感觉像牛奶,甜甜的,美美的。

”好像看到了天使在飞,一边飞一边在唱着歌、弹着琴,很美好;

生2:

“第二首像可乐,很刺激。

”感觉像过年,放着鞭炮很热闹!

生3:

“听第一段音乐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夜晚,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特别安静;第二段音乐像来到了战场上,战斗打得很激烈。

师板书:

A、甜美、安详B、刺激、热闹……

2、师出示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想象为图画选择上面的音乐应该是哪一个?

为什么?

(速度、力度、情趣生回答)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发情感,走进舒伯特师:

“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讲舒伯特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生平简介,引发学生兴趣。

师:

舒伯特有一天漫步在街头,感觉很饿,不自觉的走进一家餐厅,却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想找个熟人,也没有。

正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报纸上刊登着的一首诗,就是这首有克劳谛乌斯写的诗,于是他就叫侍从招来笔和纸,很快谱了曲。

就是这首摇篮曲,于是作曲家就用这首歌曲,换取了一盘土豆,解决了肚子问题。

他去世30年后,这个作品卖到了4万法郎。

师:

他一生创作了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他的朋友说,他把看到的都写成了歌,有时候,一个早晨就写5-6首。

而且大部分歌曲成为经典作品,还有些作品,在民间广为传唱。

由于他丰富的创作,所以人们也称他为“歌曲之王。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1.初听舒伯特的《摇篮曲》

教师:

接下来我们就来感受舒伯特的摇篮曲,并用右手在空中画出旋律线。

2、复听《摇篮曲》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

)生生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亲的情感

3、再听《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

师:

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

力度是强还是柔?

速度?

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

4、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5、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6、难点突破:

(采用的方法:

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

“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

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

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解决歌曲难点:

装饰音(运用比较法,师唱两种大家听(唱两种都带歌词的),感觉哪种演唱更加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学生:

讨论选择)

7、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师:

人们处于对他作品的喜爱,这首享誉中外的《摇篮曲》被编为各种演唱形式,请大家听根据这首歌曲改编的合唱形式的摇篮曲

学生聆听合唱《摇篮曲》。

教师小结:

改编后的歌曲,更加突出了母爱无私的爱

四、情感升华(激发学生感受母爱的真挚和伟大)

1、学生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师:

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结束。

五、课后延伸——进一步走进舒伯特的情感世界

《摇篮曲》教学反思

送课下乡我教授了音乐综合课《摇篮曲》。

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两首乐曲并比较和分析,概括总结出《摇篮曲》的特点。

通过情感导入、体验音乐、参与音乐、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学习《摇篮曲》,体会这一体裁的美好意境和情绪,感受到普天下最平凡、最伟大无私的母爱,从而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一般来说,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它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

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

纵观全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全课以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为主线,以情感人,给人美的享受。

2.将思想教育不着痕迹的融合于整堂课的教学。

3.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把知识点融入活动中,教学目标基本落实,学生参与性强,跳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二、教学不足: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演多了一点点。

2.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3.应使课堂更为开放,更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这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3篇:

《摇篮曲》教学设计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歌曲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

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

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

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

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2、指导学生以有气息支撑的连音唱法,舒缓、恬静的学唱此首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的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学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妈妈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教师简介摇篮曲的体裁及创作过程。

简单了解作曲家勃拉姆斯。

(课件1~4)

二、自学

1、播放范唱歌曲《摇篮曲》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2、让学生朗读歌词,从歌词中体验歌曲情感。

3、教师范唱,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

学生欣赏并思考: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这首歌的?

(课件5~8)

三、展示

1、教师:

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演唱时要将歌曲中母亲慈爱、安祥的形象用歌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大家解决下列问题:

注意歌曲情感与弱起拍的歌唱呼吸,把声音唱得连贯、柔和。

八度大跳处运用气息支持唱出纯净、柔和的声音效果。

歌词中“贝”“魂”“帝”“你”等字咬字后牙关应尽快打开,声音要自然。

注意长音与装饰音的吐字咬字与归韵,并唱得轻松自如。

(5)随着旋律起伏,要做出自然的强弱变化来表达歌曲中真挚的爱。

我们演唱时可以这样:

1、学生逐字逐句练唱,教师听辨并进行对比范唱,学生审听声音效果再反复练唱。

2、教师利用肢体语言及生动形象的比喻,带动学生充分体会与理解声音的感觉后进行练唱。

3、学生进行对比范唱,通过对比分析获得正确声音效果后进行练唱。

四、探究

我们刚才演唱的特别好,母爱是伟大的,摇篮曲的歌词、演唱形式虽不同,但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相同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几首摇篮曲,(让学生欣赏课件上其他几首摇篮曲),感受并讨论曲子的异同。

(课件9)。

《摇篮曲》表达了一位母亲哄孩子入睡的情景。

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回报我们的母亲呢?

(课件10~12)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较完整地演唱勃拉姆斯《摇篮曲》。

同学们: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

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摇蓝曲》。

作业设计:

学唱其他版本摇篮曲。

第4篇:

摇篮曲教学设计题:

摇篮曲课型:

唱歌课

教学目标:

通过教唱《摇篮曲》

1`初步认识,了解这一音乐体裁掌握基本特点。

2`并培养学生用轻柔,圆润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摇篮曲体裁及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

音与音间连贯柔和及随旋律起伏作自然的强弱变化教学方法:

导学达标法---故事法、讲解、习唱学具准备:

风琴,放音器材板书设计:

摇篮曲*勃拉姆斯教学过程:

一、前置补偿教学:

1、弱起小节:

练习法

2、视唱歌曲无倚音

二、导课:

1、弹唱或放音:

《熊猫咪咪》*《舒伯特摇篮曲》*《小燕子》*《东北民歌》*印尼民歌《宝贝》

1)请学生听赏作品,注意其节拍速度,情调富有什么特点?

2)简短讨论:

与母亲安抚婴儿入睡时的拍动或襁褓摇摆的律动是一致的。

也许你已经知道是催眠曲,也叫摇篮曲。

2、初听歌曲:

1)现在请你赏听勃拉姆斯摇篮曲,这是他二百多首声乐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2)磁带放音

三、赏听赏析

1、简介作品的问世——讲故事法

1859年他在汉堡指挥女声合唱团时认识了女歌唱家法柏夫人,交往甚密,并听他唱过一些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

十年后他听说她生了第二个孩子,就以她唱过的圆舞曲为基调,创作了这首《摇篮曲》送给她作为祝贺。

2、进一步视唱:

(有倚音)A段:

曲调亲切、平稳

B段:

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的结束全曲。

随琴视唱并矫正

3、复听与习唱:

复听歌曲*分句听唱,矫正*随默唱,轻唱,并体会摇篮摆动的感觉。

4、齐唱或独唱:

1)技能要求:

*气息通畅,有支点。

**音与音之间要连贯,柔和

***随旋律的起伏作自然的强弱变化。

2)声情并茂:

要把母爱、亲心融于歌声中,使之温磬、安详。

四、总结:

1、出示目标

2、讨论

歌曲的体裁—摇篮曲—调式—大—曲式—单二—演唱形式—女独—节奏—平稳—旋律—抒情静谧—旋律线—起伏不大—音域—适中—速度—缓慢—力度—较弱—音乐形象——亲切温存——

第5篇:

摇篮曲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

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

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

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

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演绎摇篮曲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附点音符、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景导入

1、导语:

(教师轻轻地朗诵)天黑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月亮象小船在夜空中荡啊荡啊,星星象小灯一闪一闪,听还有什么声音?

2、播放蟋蟀的叫声、青蛙的叫声。

突然之间发出了婴儿的哭声,然后是母亲哄宝宝睡觉的声音。

3、听到刚才的声音,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4、那你知道这位妈妈在唱的是什么歌吗?

介绍摇篮曲(出示幻灯片)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5、谈话导入

我们的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照顾我们。

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

今天你们想为妈妈做些什么?

那你们想不想为妈妈唱上一首《摇篮曲》,让她睡一个好觉呢?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唱一唱,舒伯特的《摇篮曲》。

二、寓教于乐

1、舒伯特的介绍:

(在出示介绍的同时用《摇篮曲》的伴奏进行配乐)

舒柏特:

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

他的歌曲常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

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

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

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

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

三十年以后,巴黎的?

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摇篮曲”流传渗广。

体现了一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2、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3、师问:

这首歌曲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讨论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演唱的特点等)

4、把躺在妈妈怀里、躺在摇篮里的那种感觉,跟着音乐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

5、跟琴心中哼唱歌谱。

6、跟琴轻唱歌谱。

7、指导难点:

(1)附点音符采用小老师教一教。

2)倚音,问“倚音应该怎样来演唱?

”采用教师示范听唱法。

三、创造表现

1、完整的练习歌谱。

2、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第一段,学生朗诵第二段。

3、聆听歌曲录音,轻声配唱歌词。

4、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5、教师在演唱第一段时,做拍宝宝的动作。

第二段时,做摇宝宝的动作。

(作为提示)

6、歌曲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

另外,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

声音要轻柔、甜美。

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7、导入:

刚才我们唱外国的《摇篮曲》,其实《摇篮曲》我们中国也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感受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不同点:

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旋律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舒展、大方;后者通过环境描述进行含蓄的表达,曲调极富中国民族特色。

四、完美结课

1、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2、再次聆听中国东北《摇篮曲》,请学生轻声哼唱。

教学反思:

在学歌曲《摇篮曲》时,目标要求学生能把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表达出来。

我的这节课便忽视了学生了学习能力,先将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灌输给学生,然后再听赏感受歌曲。

这个环节做的并不恰当。

反思后,得出,应该先感性认识,听赏入手,激发歌唱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音乐课中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

而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恰恰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听歌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喜欢的,特别是流行歌曲,不管是一年级的,还是六年级的同学都非常喜欢。

那么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我们课内的歌曲感兴趣,喜欢唱。

第6篇:

摇篮曲教学设计第四单元乐海泛舟

第三课时《摇篮曲》

教学内容:

1、歌曲:

勃拉姆斯《摇篮曲》

2、音乐知识:

“摇篮曲”体裁

3、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首民歌风格的歌曲,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祥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这首歌曲为3/4拍,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为了让学生对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有更深的了解,我又找出中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