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530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施工方案天成首府389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天宸首付1#2#3#8#9#楼结构施工图纸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5、《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

8、《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二、工程概况

2#楼建筑面积14518.3㎡,建筑高度52。

350m,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厚度900㎜;3#楼,建筑面积13073.75㎡,建筑高度52。

35m,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厚度900㎜;8#楼建筑面积14907。

2㎡,建筑高度52。

35m,地下二层,地上十八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950㎜;9#楼建筑面积13207。

63㎡,建筑高度52.35m,地下二层,地上十八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950㎜;本工程施工面积大,现场施工场地小,基础施工时混凝土浇筑量比较大,必须合理的安排好施工路线及搅拌站的供应车辆。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部分混凝土有防腐、抗渗、抗裂要求。

本工程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基础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P6。

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强腐蚀性,而且是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对混凝土密实度和耐久性要求较高.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施工中按每栋楼为一个区段选用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分区施工,每个施工区段混凝土均连续浇筑,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调节内外温差,控制裂缝的产生.

三、施工技术

3.1、施工准备

1、本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对混凝土搅拌站的供应能力、机械设备运转情况、运输能力、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试验室水平、凝土供应距离等进行考察,作为本工程的混凝土供应商,以满足本工程混凝土使用要求。

提前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商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对商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资质备案。

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时进场不断档。

2、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对图纸中不明确点进行汇总及时与设计进行确定。

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3、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升温峰值、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指标,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

4、提前将测温传感器布置到位,并进行保护,确保温度传感器工作正常。

5、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照明准备工作。

浇筑混凝土的架子、马道支设完毕,并有良好的安全措施。

6、计量器具、试验器、振捣棒等检验合格。

操作者具有良好的绝缘手套.

7、混凝土托式地泵和水平及竖向泵管安装到位、牢固可靠,泵管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所有极具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行,配备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8、物资部门提前做好有关材料及极具的采购、租赁及进场工作,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9、场内运输道路应避免出现堵塞情况,加强现场指挥和调度,清理场内闲杂车辆及人员,在进出场口设置交通协调人员,负责协调罐车的进、出场以及罐车与社会车辆关系,浇筑场内设置交通指挥人员,负责指挥进场罐车的走向、错车、停车等。

浇筑场内设置调度人员,负责调度进场的罐车停靠在适宜的托式地泵边,以防出现窝泵、抢泵等情况。

3。

2、技术准备

3。

1。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因素引起的裂缝必须控制,即:

混凝土温升阶段由内外温差导致的表面裂缝;由混凝土失水形成的收缩裂缝;由碱集料反应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裂缝.

2、为降低水化热,水泥采用低水化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了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抗渗性、防腐性、抗裂性的条件下,把水泥用量降低,以降低水化热,同时掺入一定量粉煤灰和矿粉,“分解"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掺入粉煤灰和矿粉,可保证设计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掺入粉煤灰可降低混凝土徐变、干缩性和热膨胀系数,提高抗泌水性和抗离析性,混凝土抗渗性能显著增加,对抑制碱集料反映也有效果。

3、外加剂、掺和料选用

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不大于2.0Kg/m3,含氯量不超过0.2%,基础底板等与水接触的混凝土中严禁加入任何氯盐.混凝土水灰比控制在0.45~0.55。

4、采用高效缓凝减水剂,调整混凝土凝结时间使其满足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整体性浇筑,同时加长混凝土内部散热过程,避免温度裂缝。

所有掺合料和外加剂等均选用绿色环保型产品,且无污染、无毒害、无氨类等,并经检测合格产品。

3.1。

2对裂缝的应对措施

影响筏板基础大体积砼出现裂缝的要因有六个,确定主要原因后,对每一项要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到人.

1、对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形制定对策

由于搅拌站公司只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而普通硅酸盐水泥在砼早期强度发展时水化热释放较多,现在只能在砼内掺入减水剂,并且控制坍落度在150mm左右。

及时用塑料薄膜和岩棉布对砼进行覆盖保温,使之内外温差保持在200C以内

2、对因砼失水过快引起裂缝制定对策

在砼早期阶段,特别是砼刚浇筑完并抹压收光后,塑性变形结束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全面积覆盖,防止砼表面失水过多

3、对内外约束条件的限制引起裂缝制定对策

因本工程筏板基础砼的浇筑量较大,预计砼初凝时间为4小时.按初凝时间长短确定缓凝剂的掺入量.其次,砼分层浇筑高度按500mm设计,初凝前必须返回原位进行第二层浇筑。

以放松约束程度,减少每次浇筑厚度和蓄热量,增加散热面,防止水化热的过大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4、对砼的塑性收缩变形引起裂缝制定对策

由于筏板砼体积过大,厚度达900(950)mm,采用Φ16的螺纹钢筋焊成马镫支架,间距1000mm,使上下层纵横向钢筋位置得到了准确的固定,钢筋保护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另外采用粒级连续的骨料,使砼的塑性收缩趋于均匀。

分层分段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砼浇筑完成收光后,即在砼初凝前在砼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砼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产生的表面裂缝,增加砼内部的密实度,但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砼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砼表面出现的裂缝。

一般以食指压在砼表面,出现1—2mm印记为最佳抹压时间.

5、对砼拉伸强度的限制引起裂缝制定对策

及时与搅拌站公司沟通,选择良好级配粗骨料,每立方砼掺入0。

9千克抗裂纤维,严格控制其含泥量(1%以内),加强砼的振捣,提高砼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采用二次复振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泌水。

在基础截面突变处、转折部位,增加斜向构造配筋.砼表面失去塑性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其表面不易过早失水.

6、对砼内外温差过大,采取保温措施

派专职测温员在早期强度发展7天内每两小时对砼进行一次测温工作,在该区域布置四处测温点,每处设三根测温管分别可以测量筏板表面、中部及底部温度,测温结果表明内外温差没有超过规定值。

项目部同时还对筏板进行进行覆盖保温,先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覆盖一层岩棉布,仍然不满足要求时,随时增加覆盖厚度。

其次,采用降低砼入模温度的方法,对其进行温度控制。

3。

3、人员准备

项目经理部组织成立了以现场技术负责人为组长的混凝土浇筑领导小组,进行统一组织协调调度。

序号

职务

姓名

主要职责

1

组长

周子旺

负责施工现场与搅拌站的总体指挥工作

2

副组长

刘兴斌

负责施工现场与搅拌站的具体实施工作

3

技术负责人

张佑岭

负责混凝土相关技术与质量的总控制

6

现场指挥

张毛遂

负责施工现场具体的指挥与协调

7

测温负责人

于超训

负责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测温

8

测量员

杨奎

负责轴线检查和标高引测、控制工作

9

资料员

赵秀珍

负责施工资料收集

10

试验员

刘兴斌

负责现场试验工作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每个施工区配备了两班劳动力分施工区段对底板混凝土进行连续浇筑,每班配备的人员如下: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振捣手

4

2

电工

2

3

机械维修工

2

4

找平、搓毛

15

5

放线工

2

6

钢筋工

2

机动

7

木工

2

机动

8

合计

29

3。

4、材料、机具准备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底板混凝土浇筑机械设备如下:

序号

物资设备、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1

混凝土地泵(配管及卡子)

4

2

混凝土汽车泵

机动

3

布料杆

4

4

混凝土振捣器

2X-50

30

5

混凝土平板振动器

H21X2

2

6

全站仪

1

7

水准仪

DS3

2

8

测温仪

JDC—2

3

9

混凝土抗压试模

100*100*100

30

10

混凝土抗渗试模

14

11

混凝土塌落筒

1

12

塑料薄膜

平方米

10000

13

温度计

若干

3。

5、施工现场准备

1、钢筋绑扎、模扳支设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隐蔽验收合格,水电安装预留、预埋完毕;后浇带加强带施工完毕。

2、测温线已经安装完毕。

2、标高已引测到墙柱钢筋上,支设墙柱的预埋地锚已经预埋好。

3、混凝土泵及泵管架设完毕,经检查合格,且泵管保温已完成,验收合格.

4、浇筑混凝土前,由项目生产副经理召集人员对现场各项准备工作进行细致检查,做到准备充足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5、施工现场内照明准备:

为了保证夜间施工,施工现场内四周安装照明用镝灯,满足浇筑振捣照明要求。

6、施工人员已到位、机具已准备完成。

7、提前做好周围居民的扰民和民扰工作.

8、浇筑时间尽量躲开交通高峰期。

9、加强内部协调,各部门提前做好工作部署,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先提出解决的办法。

施工过程中各只能部门应密切配合,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有足够的工作责任心,团结协作,搞好各项工作。

10、现场配备完善的对讲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有问题及时传达、沟通、解决。

1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正常用电。

为防止现场停电,配备柴油发电机,一旦停电,立即进行现场发电,保证混凝土的顺利进行。

四、施工部署

4.1、施工现场布置

1、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一台混凝土地泵,一台混凝土汽车泵(机动)。

2、浇筑混凝土前,对现场场地进行清理,统一布置泵车及罐车行驶路线。

3、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管理泵送管道堵塞的处理,保证畅通.

4。

2、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

泵机试运转→搅拌站供货→核实混凝土配合比、开盘鉴定、混凝土运输单→检查混凝土质量、坍落度→输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输送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抹面→扫出浮浆、排出泌水→养护→测温→成品保护。

2、主要施工方法

1)、混凝土浇筑

①、基础承台、地梁、底板大面积的浇筑:

本工程基础底板及基础梁浇筑采用地泵与汽车泵相结合,局部地方塔吊配合的施工方式.

基础底板以不超过500mm高度分层浇筑完成;基础梁、承台分两次浇筑完成,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已浇筑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方法,利用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

施工时先浇筑基础梁,再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

因本工程基础梁截面大、高度高,基础梁混凝土浇筑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长度应控制在12000mm~20000mm范围内,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砼。

混凝土浇筑时逐层水平向前推进,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每层浇筑间隔时间不得超出前一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上层砼浇筑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砼内不小于50~100mm,在浇筑接茬处应振捣到位。

泵送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布料杆的旋转半径范围内水平旋转布料,逐步向前推进,而且布料杆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小于50m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混凝土自御料口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米,超过2米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顺导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发生离析现象.

利用泵管或泵管前连接的软管在底板上皮钢筋的表面直接布料,在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冷缝的前提条件下,利用软管左右移动,作扇形状散布混凝土,尽量增大混凝土散布面积,以增加散热和热量交换.

覆盖已浇筑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②、集水井、电梯井内混凝土浇筑:

根据大面积基础混底板混凝土流淌速度的范围,需要提前进行临近集水井、电梯井混凝土的施工,并振捣密实。

采用间歇浇筑的方法,先将地坑底板浇筑至与侧壁模板底平,待坑底混凝土流动性不大,可以承受坑壁混凝土压力时,再浇筑地坑坑壁混凝土,要保证底与壁接触处的质量,间歇时间在2小时左右.

派专人检查坑底底板混凝土状态,严防混凝土初凝。

2)、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检查:

混凝土运至现场后由质检员、专业工长、试验员对其进行检查。

检查混凝土标号、质量、坍落度等是否满足要求,混凝土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放灰:

混凝土放灰工必须熟练掌握放灰技能,并对混凝土浇筑时间及浇筑完成时间进行记录、收集混凝土小票.混凝土放灰过程中,未经许可严禁向混凝土内加水。

、试验。

混凝土试验由试验员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试块制作、混凝土坍落度测试、混凝土出罐温度、入模温度测试等。

、混凝土浇筑前,选定责任心强、技术好的人员为振捣人员,针对各个部位的浇筑特点,进行详细交底,管理人员跟班作业,检查和监督振捣作业。

、混凝土浇筑必须有专业工长在现场指挥、处理各种临时发生的问题。

、振捣方法:

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大于500mm,振捣时间15--30秒,紧插慢拔,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而且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左右,以消除二层之间的接缝。

为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提高抗裂性能,应采用二次振捣方法。

第一次振捣时,由于泵送混凝土塌落度较大自然形成的坡度也较大,因此应在坡顶、坡中和坡脚布置两道振捣器,一道布置在卸料处,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捣,另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

初凝前进行第二次砼振捣,直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浇筑底板混凝土时不得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侧面距防水150mm内振捣棒不得靠近,以防破坏防水。

、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压光遍数不少于2遍.混凝土浇到底板顶标高后,用2m长木刮杠将混凝土表面找平,且控制好底板顶标高。

然后用木抹子拍打、搓抹两遍,在混凝土终凝之前进行收浆压光、拉毛。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在本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基础底板、基础梁、承台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在基础底板施工过程中,对整个工程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应考虑到温度应力的影响,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温、降温技术措施,减少其内外温度差值。

混凝土施工采用二次振捣施工技术、控制施工冷缝的产生,保证结构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配合比除满足容重要求和强度要求外,采用掺加粉煤灰、高效减水剂,控制坍落度,降低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水化温升,防止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缝.

2、浇筑混凝土之前,对搅拌站进行验收,保证混凝土供应量,并派专人对搅拌站监督,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振捣充分合理,预先布置振捣棒插点,防止漏振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混凝土基础结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轴线位置

基础

10

尺量

独立基础

10

墙、柱、梁

5

标高

±5

水准仪

截面尺寸

基础宽、高

±5

尺量

墙、柱、梁宽、高

±3

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塞尺

角、线顺直度

3

拉线、尺量

保护层厚度

基础

±5

尺量

墙、柱、梁

+5、-3

电梯井筒

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20、-0

尺量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0

尺量

4、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度,确保不出现有害裂缝,确保混凝土质量,所以养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250C的范围内。

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要达到保温和养护双重作用,保温能够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于过快散失,减小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和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同时延长散热时间,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混凝土的平均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通裂缝。

保湿使混凝土在强度增长阶段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提升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3)、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采用不透水、气的塑料薄膜将混凝土表面敞漏的部分全部严密的覆盖起来,以增加保温效果,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分养护。

4)、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覆盖不好,表面出现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覆盖,,加强养护工作,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5)、保温层在混凝土强度达到30%后、内外温差及表面与大气温差均小于250C时方可拆除,保温的拆除分层逐步进行.

五、试验和温度监测

5.1、混凝土试件留置

1、强度试件:

根据规范要求,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按:

一组/200m3留置标养试件;一次连续浇筑未超过1000m3,按:

一组/100m3留置标养试件.

底板每段混凝土浇筑时,应留置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做为混凝土强度实体检测的依据。

同条件养护龄期为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度。

天时所对应的龄期,0度以下的龄期不计入,龄期不少于14天,且不大于60天。

日气温测定时间为:

2:

00、8:

00、14:

00、20:

00,并做好记录.测温记录表如下:

环境温度人工测试记录表

日期

t1

t2

t3

t4

平均温度

备注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注:

t1、t2、t3、t4分别代表每天2:

00、8:

00、14:

00、20:

00的实测温度(精确至0。

1度),每天做好测温记录。

2、抗渗试件:

按规范留置标养抗渗试件。

3、现场设立标准养护室,在浇筑现场按规定制作混凝土试块后,转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

试块混凝土试块按规定留置、设专人负责.并注意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

5。

2、温度监测

为防止底板混凝土升降温速度过快形成温度收缩裂缝和早期脱水造成表面干缩裂缝,浇筑完成后,表面搓平,搓平次数不少于三次。

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养护:

基础底板、基础梁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混凝土养护期限自砼浇筑成型开始计算,不少于14天,待混凝土内温度逐渐下降趋于平稳时方可解除养护。

砼浇筑后即开始测温,当砼实测内、外温差超过25℃时必须采取覆盖保温措施,降低砼内外温差。

本工程基础底板、基础梁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按要求进行测温。

测温采用JDC-2型接触式热电偶电子测温仪,其测温精度为±0.5℃,其原理是利用热电效应的关系量测测体温度,具有测量精度高、测点布设方便等特点,能够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设要求,它是通过预埋固定在混凝土内的测温导线,导线一头伸出混凝土结构外侧,再通过配套的显示仪表读测数据.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目的是了解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防止底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超过25℃。

为了掌握大体积砼的升温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影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控。

根据《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的相关规定,每个测温孔处的测温点沿底板厚度布置,位置分别为底板表面、底板厚度的1/2、1/4处,且测温点离钢筋的距离大于50mm,测温点位置见下图。

本工程基础底板厚为2#900㎜、3#楼900mm、8#楼950mm、9#楼950mm。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注体平面图对称轴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每处测温点埋置三根导线,深度根据基础高度确定;每条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

5.3、测温方案实施

根据混凝土初期生温较快,混凝土内部的温升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3~5d,一般在3d之内温升可达到或接近最高峰值,另外,混凝土内部的最大温升,是随着结构厚度的增加而增高。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结构特点,大体积测温时间为浇筑完成(混凝土初凝并能上人后)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温度相等时止。

确定的测温项目和测温频度见下表:

记录项目

频率

搅拌车中倒出时的混凝土温度

3h测记一次;

施工现场大气环境温度

每2h测记一次;

混凝土浇筑后的前16个小时

每1h一次

混凝土浇筑后的第1—-5d

每2h测记一次;

混凝土浇筑后的第6——15d

每4h测记一次;

15天以后

每8h测记一次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测记要设专人负责,并做出测温成果,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测温工作由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负责,测温记录,每天报技术部门查验,遇有特殊情况(气温骤降或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时)要及时报告现场主管技术工程师,采取紧急保温措施,降低砼内外温差.

六、质量保证措施

1、在混凝土分层浇注密实的基础上,用木抹子二次收活搓毛,即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先用大杠刮平,并用木抹子收活,待混凝土初凝前再用木抹子二次搓平、搓毛,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出现.

2、加强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待初凝后,即覆盖塑料薄膜一层,以达到保温养护的目的,减少混凝土的内表温差,防止裂缝出现。

3、对于后浇带部分后浇混凝土,要专人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并满足足够的养护期。

4、严格控制配合比,施工过程随时抽测混凝土坍落度,保证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控制混凝土中含碱量及含氯量不超过规范和设计要求。

5、浇筑混凝土之前,对搅拌站进行验收,保证混凝土供应量,并排专人对搅拌站监督,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6、浇筑底板混凝土,为防止出现施工缝,采取连续分层浇筑的方法,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与上层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下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时为保证不出现分层,在设计配合比时加入高效缓凝剂,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7、混凝土养护派专人负责,按规定记录测温记录,并依据测温记录采取预控措施,保证底板混凝土内外温差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8、混凝土浇筑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500mm以内。

9、连续作业时,换班人员提前吃饭做好准备,不因吃饭停止作业。

10、混凝土振捣要责任到人,预先布置振捣棒插点,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为防止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采取二次振捣措施。

1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专人进行抹压,终凝后及时覆盖保温。

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作好施工记录与交接班记录,责任到人。

13、组织作好后勤保障措施,保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休息充分、吃好。

七、安全注意事项

1、建立并完善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制,形成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工长、施工人员的逐级安全施工教育体系与安全责任制体系.项目安全员应作好安全检查和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

2、在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所有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对于检查不合格者禁止施工作业,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要求工人在施工中首先作好自我防护.

3、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检查安全消防保卫工作,安全检查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