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120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oc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doc

摘要: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语文拓展阅读研究形式、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主、客观措施结果及结论做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

小课堂中课堂大课堂拓展阅读

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是在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申报立项的研究课题,是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

我们学校于2015年3月向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总课题组申报立项,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近四年来,在上级教科研部门、总课题组负责人龚浩康教授的关心指导下、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很多老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和艰苦的理论探索,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从未来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和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针对传统教育“重分数,轻素质:

重灌输,轻主体:

重知识,轻文化:

重课内,轻课外”等诸多弊病,抓住“发展”与“创新”这一当前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点与核心,立足于学生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以“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发展空间,以“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类环节”为发展策略,以“主体、内容、方法”三个方面为评价要素,构建大学科教育框架,从而形成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新课程教育理论体系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新课程理论体系机器教学操作系统。

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我们要十分重视阅读,加强阅读教学。

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为青少年提供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读物,引导他们广泛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究竟怎样?

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需要老师作哪些指导?

结果我们发现: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将以“发展与创新”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三个保证”为目标,以构建“三个课堂”为核心,抓住“三条主线”,开展“三项素质”和谐发展的研究。

目标:

一、构建三个课堂新的体系。

即改革小课堂(教室课堂)、拓展中课堂(校内课堂)、开辟大课堂(社会课堂)。

二、形成三条主线新的思路。

即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这三条主线。

三、促进三项素质和谐发展。

即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情感、意志和个性。

内容:

一、改革小课堂。

要让小课堂成为发展与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二、拓展中课堂。

中课堂以开展校园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发展、求创新。

三、开辟大课堂。

大课堂指社会课堂。

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用语文,了解社会,体味人生,在大的社会环境中求发展、求创新。

三、课题的实施

我们把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宣传课题、调查现状、分析成因、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设计方案)2002年3月—2002年9月

2002年3月,学校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组组织的课题培训会,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我校教导处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确定了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课题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组长、教务处、教科室、语文科组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同时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研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负责方案的策划和实施。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

学校制定了《德兴小学课题管理办法》,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考核中,而且校长还多次召集主研人员和课题组全体教师开会,要求大家加强理论学习,科学规范地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建立了学习研究例会制度,注意在日常研究中记录、收集和整理材料,定期召开阶段小结会。

3、开展前期调查,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课题组设计了相关的调查表,在学生中进行全面调查。

同时,课题组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与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看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了依据。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切实转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

为了提高教师的认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课题组还要求实验教师自己有选择地学习教育教学专著。

学校还多次将教育教学专家总课题组负责人龚浩康教授等专家请到学校,给教师开教育教学讲座,以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

5、研究对策,制定实施方案。

前期调查结束后,课题组多次开会讨论,认真研究调查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针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共同研究应采取的对策。

经过反复讨论,设计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实施方案、开展“三个课堂”活动)2002年9月—2005年8月

(一)、改革小课堂(2002年9月—2003年8月)

改革小课堂,努力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让小课堂成为发展与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使之形成能力。

为此,学校将重点放到“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上,为此我们学校先后邀请了教育教学专家总课题组负责人XXX教授、特级教师XXX老师、特级教师XXX老师、XX区语文教研员XXX老师等专家指导课堂教学,邀请青年骨干教师XXX老师、XXX老师亲自作课,手把手的指导我们,拨出专款,分别参加了总课题组的各项研讨活动,如XXXXX高级研修班、XXXX南方研讨会、XXXX全国研讨会、XXXX高级研修班、XXXX全国研讨会等等,派XXX、XXX、XXX老师到杭州、上海观摩情感型课例,以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学校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步骤,掌握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设计习题,将知识转为技能,抓住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有机延伸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

具体如下:

1、以教材中某一篇课文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

同类可以是题材的同类,可以是文体的同类,也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同类。

如学了《峨眉道上》之后,我们教师向学生推荐了《挑山工》。

学生们在阅读中把“铺路人”和“挑山工”进行了对比,发现“铺路人”、“挑山工”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都有常人没有的毅力和情操。

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生活中“铺路人”、“挑山工”。

这样把拓展性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在训练中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2、以节选课文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

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有些中外名著只能选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就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原著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学习了《草船借箭》,我们六年级的老师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了《猴王出世》,老师们又向学生推荐《西游记》。

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再读原汁原味的书籍,学生是很感兴趣的。

这样做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更全面透彻地把握了节选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以某一课文为点,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

在每册课文中都有一些成语故事、歇后语等等知识,我们就会结合课文的知识点,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等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多读多识多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4、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代表性作品扩展。

如学习了《匆匆》,我们向学生推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春〉等等,还比如学习了《草原》,又会向学生推荐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林海》等等。

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作家的思想性格、生活道路、创作成就,学习作家勤勉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创作态度、浓浓的爱国情怀,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课外阅读根植于课本,既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此外,我们还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了解书籍、报刊的分类,帮助学生选择书报;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激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课外阅读的动机。

(二)、拓展中课堂(2016年9月—2017年8月)

中课堂以开展校园语文实践活动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发展、求创新。

个人活动形式:

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写作、个人投稿等。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学校里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浅近的古诗、儿歌能脱口成诵;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世界名著、当代名人名作都熟知于胸。

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达到了95%。

家庭活动形式:

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小图书室、家庭书架,与亲人通讯等。

我们学校的四

(2)班XXX同学的家庭就是我们学校一大批爱书、爱读书家庭中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她们周末一般都是在图书馆、深圳书城等地度过的。

班级活动形式:

组织学生开展写周记、专题参观、访问、排演课本剧、出墙报、出专栏、出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全面素质。

2002年7月XXX老师组织学生编排的哑剧《XXXX》参加了市电视台《XXXX》节目的演出。

小组、社团活动形式:

文学小组、小诗人社、故事社、朗诵组等。

学校小记者站是《特区教育》、《深圳青少年报》的优秀小记者站,学校的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

其中2003年6月,由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协会主办的“东方英教杯”小记者评选,我校的XXX、XXX分别被评为“明星小记者”、“优秀小记者”。

全校性活动形式:

不定期地开展各类征文比赛,演讲会、故事会、朗诵会等。

我们通过诸如“民族精神代代传”、“学雷锋、学丛飞”、“我爱我的家园—绿色环保”、“感恩父母,关爱行动”、“国旗,向你敬礼”、“新世纪,我能行”等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

(三)、开辟大课堂(2016年9月—2017年8月)

大课堂指社会课堂。

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用语文,了解社会,体味人生,在大的社会环境中求发展、求创新。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我们可以把整个语文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它是由学校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子系统构成的。

课堂语文教学虽然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体,但是学生在课堂语文教学中进行的语言实践的数量毕竟是很有限的,也是不全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