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183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会计基础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会计基础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会计基础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会计基础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考点总结.docx

《会计基础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考点总结.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基础考点总结.docx

会计基础考点总结

会计基础

 

 

2016年

 

第一章 总 论

☆考点总结 

【考点1】会计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基本

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本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劳动计量)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注意:

主要计量单位(√)、统一计量单位(√)

  唯一计量单位(×)

发展

历程

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西周时期出现“会计”一词

近代会计从单式记账法过度到复式记账法

现代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证券法与证券交易法

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数学家卢卡·帕乔里出版了一本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中一章“簿记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从理论上给予必要的阐述,标志着近代会计的产生。

【考点2】会计对象

概念

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企业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主要包括:

接受投资(债权人+投资者)。

资金运用

(循环与周转)

供应:

采购材料设备、支付货款

生产:

支付工资、消耗材料

销售:

对外销售产品(现销、赊销、预销)

资金退出

偿还债务、上交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考点3】会计的基本职能

基本

职能

核算

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监督

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真实性:

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

合法性:

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

合理性:

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目标。

  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拓展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基本职能关系

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1)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2)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考点4】会计目标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不属于: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考点5】会计核算方法

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核算的起点)

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3.复式记账(核心)

4.登记会计账簿

5.成本计算(区别:

成本预测、成本分析)

6.财产清查(不属于监督)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注意】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不是孤立的,他们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会计循环的核心内容:

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

【考点6】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

主体

(1)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与其他单位的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分公司、企业集团、企业基金)

持续

经营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如:

固定资产按其价值和使用情况确定折旧方法

会计

分期

(1)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2)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3)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货币

计量

(1)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3)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关系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考点7】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1)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预收账款)

(2)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1)凡属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2)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收付实现制

也称现金制,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总结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2.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揭示收入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考点8】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记忆口诀】三可一相关,实及重谨慎

可靠性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真实、完整的

相关性

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可理解性

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简明扼要

可比性

(1)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2)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

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

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

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作为企业的资产

重要性

(1)对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关的有用信息,都予以充分披露

(2)对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谨慎性

(1)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及时性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包括:

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

【考点9】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

基本准则

2职2基4假8项1标6要5属

具体准则

具体业务(长投、固产)

企业会计准则

合并报表、日后事项、实际利率、债务法、减值

小企业会计准则

1属、会计科目简化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考点1】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分类

概念

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分类

企业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状况

收入、费用、利润经营成果陷阱:

成本

事业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考点2】资产特征、条件和分类

特征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拥有:

所有权控制:

控制权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分类

(变现能力)

流动

资产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原材料、库存商品

交易性金融资产

债权(应收账款、预付账款)

非流

动资产

固定资产(厂房、设备)+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专利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经营权)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待摊费用

  

【考点3】负债特征、条件和分类

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不属于负债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不是潜在义务)

(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注意:

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分类

(偿还期限)

流动

负债

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非流

动负债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考点4】所有者权益定义和分类

概念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数量上

关系

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分类

(来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留存收益

资本公积

【考点5】收入特征和条件

特征

(1)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三类: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考点6】费用特征和条件

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非日常活动→损失,如地震、罚款支出)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分配股利不属于费用)

注意:

费用要素包含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考点7】利润特征和条件

特征

(1)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实现了利润,表明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

(3)发生了亏损,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

条件

(1)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计入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2)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解释

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接受捐赠)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变动)

【考点8】会计要素的计量(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过去的流出

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重置成本

—现在的流出

又称现行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可变现净值

—现在的流入

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现值

—将来的流入

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

—现在的流入

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注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考点9】会计等式

概念

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关系

财务状况

(静态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经营成果

(动态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动静结合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考点10】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资产的总额变动

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资产的总额不变

权益内部有增有减

(1)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同加

增加

(2)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同减

减少

(3)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左增减

不变

(4)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右增减

不变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考点1】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概念

会计科目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账户

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

(2)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考点2】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类别

会计科目名称

类别

会计科目名称

资产类

流动资产

库存现金

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银行存款

累计折旧

应收账款

在建工程

预付账款

无形资产

其他应收款

累计摊销

原材料

投资性房地产

库存商品

 

坏账准备

负债类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票据

应交税费

应付账款

应付股利

预收账款

其他应付款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长期应付款

应付债券

  

分类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名称

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营业税金及附加

投资收益

销售费用

营业外收入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

总分类科目

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关系

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考点3】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合法性

(1)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相关性

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实用性

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注意:

也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如:

本年利润.

【考点4】账户的分类

分类

 

根据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与科目分类相同)

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共同类账户

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总分类账户

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

明细分类账户

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1)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同,只是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

(2)总分类账户统驭和控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

【考点5】账户结构及金额要素

内容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

(3)凭证字号,即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

(4)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金额要素

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各项金额的关系

1.期末余额一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2.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3.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

4.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

 

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

【考点1】复式记账法概念、特点和分类

概念

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特点

(1)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

分类

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考点2】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

概念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结构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账户左方为借方,账户右方为贷方。

费用类、成本类、资产类:

=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

=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备抵账户的结构与所调整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

资产与成本类

期末借方余额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类与所有者权益

期末贷方余额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收入类

本期收入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费用类

本期费用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考点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解析

一项经济业务,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同时也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记入一个账户的贷方,同时也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

  记入借方的金额合计数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合计数。

【考点4】会计分录

定义

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记载于记账凭证中)

要素

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

分类

(1)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

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会计分录

复合:

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2)不能将没有相互联系的简单分录合并相加成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考点5】账户的对应关系

概念

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

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考点6】试算平衡定义和分类

概念

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发生额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借贷记账记账规则

余额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资产与权益恒等关系

注意

事项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表。

(2)如果试算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3)即便实现了有关三栏的平衡关系,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①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②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③记错有关账户;

  ④颠倒记账方向;

  ⑤多记或少记并相互抵消;

⑥某项经济业务记录的应借应贷科目正确,但借贷双方金额同时多记或少记,且金额一致,借贷仍然平衡。

第五章 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资金筹集业务(4点)

【考点1】资金筹集的来源

资金来源

所有者权益筹资(权益资本)

投资者投入及其增值(实收资本)

负债筹资(债务资本)

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

【考点2】接受投资的分录

  借:

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

实收资本(股本)[约定份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超出份额]

  “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属于反映投入资本的科目。

  

  “资本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

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借: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金额。

  按资本公积的来源不同,分别设置“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考点3】短期借款筹资 

(1)取得借款

借:

银行存款

  贷:

短期借款

(2)计提利息

借:

财务费用

  贷:

应付利息

(3)支付计提及本月利息

借:

应付利息

  财务费用

  贷:

银行存款

(4)偿还借款

借:

短期借款 

  贷:

银行存款

可以采用预提的方法,分期计入财务费用,也可以一次计入财务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