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114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docx

《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docx

高中生物实验及科学方法总结

纪超(易题库高中生物教研员)

实验1: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红色。

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盐酸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试剂:

0.9%的NaCl溶液(维持细胞形态);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现配)

3、流程:

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染色均匀、色泽浅)

4、结论:

细胞质呈红色(面积大),细胞核呈绿色。

5、高频考点:

选择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等无色的细胞,防止颜色干扰

【高考这样考】

【12安徽】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解析】用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材料,经吡啰红甲基绿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因此可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苏丹Ⅲ可将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健那绿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答案】C

实验2: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原理

(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2)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2、还原糖的检测

(1)实验材料:

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的NaOH溶液,乙液:

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

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1mL(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50~65℃水浴加热约2min→观察颜色变化(蓝色→砖红色沉淀)

(4)原理:

NaOH和CuSO4反应生成Cu(OH)2,被还原糖还原成Cu2O

3、脂肪的检测

(1)实验材料:

脂肪含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方法一:

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的颜色

方法二:

制作子叶临时切片:

制备最薄的切片→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2~3min后吸去染液→滴加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滴1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低倍镜找最薄处→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4、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

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的NaOH溶液,B液:

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

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观察

(3)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Cu2+与肽键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高考这样考】

【14广东】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解析】第10天,有可溶性糖存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所以在第20天用双缩脲试剂会出现紫色;第30天,细胞中脂肪含量较高,用苏丹Ⅲ试剂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第40天,细胞中没有淀粉,所以用碘液不会出现蓝色

【答案】C

【12广东】分析下表,可推测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

甲、乙混合

注:

“+”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解析】甲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显色,说明含有蛋白质,遇碘液不变蓝色说明不含淀粉;乙溶液加碘液显色较深,说明含大量的淀粉,而加入本尼迪特试剂不显色,说明不含还原性糖;甲溶液中只含蛋白质,乙溶液中只含淀粉,都不含还原性糖,但混合后却有还原性糖存在,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能将淀粉分解成还原性糖的淀粉酶;甲、乙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碘液和本尼迪特试剂都能显色,说明同时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

【答案】D

【08广东】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有

A.肽键B.氨基酸C.羧基D.氨基

【解析】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试剂。

其反应实质是:

在碱性环境下,Cu2+与双缩脲发生的紫色反应。

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A

【09江苏】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解析】蔗糖不是还原糖,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不与斐林试剂反应;脱氧核苷酸不是DNA,脱氧核苷酸不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常温条件下,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答案】C

【12江苏】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编号

化合物

实验检测

组成单位

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A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脂肪酸

储存能量

B

糖原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提供能量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氨基酸

承担生命活动

D

核酸

甲基绿染液

绿色

核苷酸

携带遗传信息

【解析】一分子脂肪水解成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脂肪不是多聚体,也可以说脂肪没有基本组成单位;糖原为非还原糖,一切多糖和蔗糖都不是还原糖;核酸包括DNA和RNA,RNA不能用甲基绿染色

【答案】C

【13江苏】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多选)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解析】小麦匀浆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不能发生反应的试管中则呈现出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原本的颜色,即蓝色,因此试管1、2、3、5为蓝色、4号为砖红色、6号为紫色

【答案】AD

【07广东】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A

B

C

D

E

来源

猪血

马肝

蛙表皮

棉花

霉菌

水溶性

+

-

+

-

+

灰分

+

-

+

-

-

染色反应

甲基绿溶液

-

-

+

-

-

斐林试剂

-

-

-

-

-

苏丹Ⅲ溶液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碘液

-

-

-

-

-

注:

+:

有(溶解);-:

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答案】A.血红蛋白;B.脂肪:

C.染色质(体);D.纤维素;E.纤维素酶。

【05全国】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解析】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将其加入淀粉溶液后,可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沸水浴情况下发生反应呈砖红色。

20℃的酶活性小于30℃的酶活性,所以加入20℃的酶试管内产生还原性糖较少,与斐林试剂作用呈浅砖红色;加入30℃时的酶试管内产生的还原性糖较多,与斐林试剂作用呈砖红色;丙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而无还原性糖,加入斐林试剂后呈斐林试剂的颜色——蓝色

【答案】D

实验3: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低倍镜的使用:

取镜安放→对光→放标本→调焦(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0.5cm时停止。

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右眼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2、高倍镜的使用:

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3、放大倍数:

物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比例。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4、目镜和物镜的比较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上有螺纹。

5、污点位置分析

(1)污点的位置可能有三个:

物镜、目镜和装片。

(2)判断方法:

先移动装片,若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装片上。

若不移动,再转动目镜,若污点也转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

若污点不转动,再转动转换器换用其他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6、成像

(1)成像特点:

倒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把标本水平转180°后所呈现的状态,如“b”的物象是“q”。

(2)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的方法:

往哪偏、往哪移,如物象在“左下方”装片就向“左下方”移动。

7、高倍镜、低倍镜与视野大小、明暗的关系

细胞物象

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距玻片

视野范围

低倍镜

高倍镜

【高考这样考】

【08上海】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解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应将物镜对准通光孔;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移动装片只能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使用高倍镜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答案】A

实验4: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原理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分布和胞质环流。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

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的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材料:

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人口腔上皮细胞(无色)

【高考这样考】

【08广东】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

A.具有双层膜B.呈绿色带状

C.内部有许多基粒D.呈绿色椭球形

【解析】呈绿色椭球形;双层膜要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带状的是水绵的叶绿体;基粒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答案】D

【07北京】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D.能有丝分裂

【解析】A、水绵、黑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水绵、黑藻有叶绿体,蓝藻无叶绿体;水绵、黑藻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蓝藻虽无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属于自养生物;水绵、黑藻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

【答案】C

【11山东】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解析】健那绿是活细胞染料,即细胞必需具有活性时,才能进行染色,其他的染料都是在细胞代谢停止时才能染色

【答案】C

实验5: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08江苏】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

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

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

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实验6: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原理

(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3)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3、步骤: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低倍镜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低倍镜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低倍镜观察(液泡由小变大,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5、思考

(1)动物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吗?

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2)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颜色、吸水能力的变化?

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强。

(3)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可能是?

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细胞已经死亡

(4)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大致浓度?

首先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之后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处理的细胞制成临时装片,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角隅处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浓度就约等于细胞液浓度。

【高考这样考】

【11天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解析】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物质,不是细胞质,是蔗糖溶液;发生质壁分离后,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清水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可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但其中的蔗糖跨膜速率很慢,说明二者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由于没有大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答案】A

【14新课标】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解析】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14江苏】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解析】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不能看到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

【答案】B

【14上海】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解析】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失水越多,则紫色越深;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失水越少,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则越难以复原;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失水越少,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答案】D

实验7: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供选试剂: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质量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步骤顺序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试管6

3%淀粉液

2ml

2ml

2ml

2%α-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温度预处理

0℃

60℃

100℃

混合时间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加碘液

2滴

2滴

2滴

实验现象

蓝色

不变蓝

蓝色

【警示】

(1)因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该实验不能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

(2)因斐林试剂需要加热,改变了温度,故只能选用碘液检测底物是否存在。

3、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步骤顺序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20%肝脏研磨液

2滴

2滴

2滴

调节pH

5%HCl2ml

蒸馏水2ml

5%NaOH2ml

3%H2O2溶液

2ml

2ml

2ml

实验现象

几乎不产生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不产生气泡

【高考这样考】

【13江苏】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解析】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溶液的PH会影响淀粉的水解,并且碘液可与碱反应,斐林试剂可与酸反应,故不宜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一般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B

【12全国】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

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70℃时,由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斐林试剂应在沸水浴中参与反应

【答案】

(1)③将5支试管放入37℃环境中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在70℃恒温水浴中,人唾液淀粉酶可能会失活(或活性很低)

(2)④应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需要水浴加热;在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将发生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实际上用碘液效果也不好,因为盐酸会与斐林试剂反应,碘会与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8: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

(1)提取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2)分离色素: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

2、步骤和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