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669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docx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docx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

单选题

窗体顶端

(1/10)、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稣认作弥赛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的雏形。

(2分)

A、犹太教

B、基督教

C、天主教

D、新教

(2/10)、中世纪欧洲经济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小而全”的()。

(2分)

A、农场

B、庄园

C、山寨

D、公社

(3/10)、现代的西方人通常把希腊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而把自己所处的文化称为()。

(2分)

A、现代文化

B、基督教文化

C、中世纪文化

(4/10)、受基督教唯灵主义理想和灵肉二元论观念的影响,中世纪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越是苦难深重,在精神就越发把虚无缥缈的天国景象想象得美妙无比。

这种强烈的反差表现在中世纪一切文化作品中,尤其是骑士文学和()建筑中。

(2分)

A、哥特式

B、巴洛克式

C、廊柱式

D、券柱式

(5/10)、从弥赛亚运动的“末世论”到“()”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的重要标志。

(2分)

A、复活说

B、救赎说

C、有神论

(6/10)、犹太教的核心是律法和祭祀,基督教的核心则是()。

(2分)

A、理想和道德

B、信仰和道德

C、道德和宗教

D、宗教和理想

(7/10)、在中世纪全盛时期(12、13世纪),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几乎每一座较大的城市里都建立了大学,其中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成为全欧洲最著名的大学。

(2分)

A、牛津大学

B、加州大学

C、麻省理工大学

D、里斯本大学

(8/10)、根据犹太教的传述,早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被埃及征服者掠到埃及去做苦役时,在犹太人中间就出现了一位先知摩西。

摩西在西乃山上与上帝立约,即(),定下了十条诫命,即摩西十诫。

(2分)

A、新约

B、旧约

C、圣经

(9/10)、最先将基督教的福音传播到罗马城的是耶稣的门徒()。

(2分)

A、犹大

B、彼得

C、安德烈

D、雅各

(10/10)、11世纪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产生了西欧第一个由专业性学校合并而成的多学科性质的学校,这种学校被称为“()”。

(2分)

A、专科学校

B、本科学校

C、大学

D、学院

窗体底端

 

简答题

窗体顶端

(1/4)、简述中世纪西欧修道运动兴起的原因。

(10分)

1.受二元论思想之影响。

尽管修道主义有着颇为复杂的发展历程,修道的形式也并非单一固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有着明显的对物质、身体之贬低轻看的倾向。

这种思想在很大一程度上是受了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是先在的,不仅具有全备的知识,还有着纯洁完美的本质。

他认为在曾经居住的那个世界里,我们可以直接接触形式。

但我们从那个世界里“堕落”了,降到了感官世界,进入了身体。

3世纪伟大的亚历山大神学家奥利金亦认为身体最初的本质是好的,但后来成了禁锢、处罚灵魂的地方。

2.属灵领袖的兴起。

虽然隐修士本应是远离尘世、潜心修道,但这种极具神秘主义色彩的灵修方式却吸引了众多的跟随者,而这些隐修士们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的属灵领袖。

3.教会的日益世俗化。

在西欧中世纪的社会条件以及在基督教的主流文化地位下,一出世自命的修道成为入世的捷径,修道院里弊端丛生,成为腐败渊薮。

4.对圣经的过度字面之解释。

我们无可否认如圣安东尼等伟大隐修士的敬虔生活与巨大的属灵贡献,但他们对圣经的解释却实在是相当字面性的。

圣经的解释是一门极其深奥复杂的学科,没有任何一种解释法可以独树旗帜,但过分的字面性解释必然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4)、在西欧封建社会中,领主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0分)

《查理·马特改革》有一句话: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说的正是西欧封建社会,领主与封臣的关系。

意思是欧洲各级封建主之间只效忠于直接上级,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

(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附属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与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

比如:

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贵族,那么大贵族对国王就得效忠国王履行义务,大贵族再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小封建主就得就得效忠大贵族履行义务,但是小封建主对国王却可以没有这样的效忠义务。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4)、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是什么?

(10分)

犹太教的一神教与罗马思想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这就为基督教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起初,罗马人严酷迫害基督教,强调博爱、平等、反抗压迫,故其势力不降反增,并最终成为罗马国教。

在罗马的推广下,基督教遍布欧洲,进而同政权相结合,十分强调本教的一统性,残酷的迫害异教异端。

随着罗马与君士坦丁堡两大基督教中心的不断斗争,到1054年欧洲的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派。

这一时期,基督教强调教会的神圣性和权力,基督教的衰落和腐败成为必然。

故而从16世纪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最终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教派,呈现出普世化、自立性和开放型的特点。

从这样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基督教的教义存在着许多矛盾。

基督教宣扬博爱、平等,却在实际上造成了更严重的屠杀和压迫。

与此同时,一神论必然最终要和政权相结合才有滋生蔓延的市场。

当和政权结合起来时,基督教俨然成为了

肮脏的政治斗争的华丽外衣,从而堂而皇之的促成欧洲的混战,创制了比之前罗马文化时代更加残酷的迫害手段,为封建势力压迫人民提供了思想枷锁。

起初基督教被利用作为反抗罗马残暴统治的工具,是广大苦难民众的要求。

但是,基督教的一神论和排斥异教使得其自身倾向于集权,最终审判思想使得基督教文化必然的赞成独裁专制。

恰恰是原罪说从思想上镇压了反抗基督教势力的一切力量。

基督教信奉禁欲主义,同时强调教会权力。

实际高级教职人员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

这根源于一神论和天使说。

作为上帝的代言人,高级教职人员顺理成章的有权享乐。

这最终导致其衰落和腐败。

基督教文化作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对世界的严重歪曲是最主要的内在矛盾。

基督教从一出生就沦落为斗争、纷乱、屠杀、压迫、剥削的工具,同时愚化了百姓阻碍了其他文化的发展。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4)、简述基督教哲学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10分)

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窗体底端

一是2~5世纪的教父哲学,5世纪为其鼎盛时期。

代表人物有查士丁、克莱门、奥里根、.Q.S.F德尔图良、杰罗姆、安布罗斯、A.奥古斯丁、格雷高里等。

其特点是早期基督教的护教者,根据《圣经》,利用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和新斯多阿主义,制订和论证基督教的创世论、原罪论、救赎论、三位一体论和来世赏罚论等一整套教义。

这是哲学和神学混为一体的辩护基督教教义的宗教理论。

二是9~15世纪的经院哲学,13世纪为其繁荣时期。

在13世纪前是以奥古斯丁主义为主导思想的经院哲学,13世纪后是以托马斯主义为主导思想的经院哲学。

其特点是注重理性知识和要求哲学独立的思想倾向,在对知识进行分类时,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潜能与现实、可能与必然等范畴,力图消除"超越"与经验、无限与有限、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脱节现象,调和理性与信仰、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三是19世纪末出现的新经院哲学,即新托马斯主义。

代表人物有利奥十三世、曼尔西埃、格拉布曼、J.马里旦、┵.H.吉尔松、Y.西蒙、G.A.韦特尔、J.M.波亨斯基等。

这一哲学除了系统地重申托马斯的一些形而上学基本理论外,还迎合社会思潮和科学发展,强调认识论和自然哲学,肯定哲学的重要性。

同时,它进一步论述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的一致,维护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

1945年后,它一度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颇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在西欧和美洲等地传播。

 

名词解释

窗体顶端

(1/4)、“两希”之说(5分)

“两希”指的是希腊和希伯来。

古希腊留下的哲学思想成为欧洲中世纪乃至近代一个重要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的几何学,逻辑学,政治学,民主制度等都为后世欧洲所继承。

因此说古希腊的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希伯来人,即古代以色列人。

他们为全世界贡献了一本书,就是《圣经》。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犹太人中。

犹太人是古代以色列人的一支。

从犹太人中诞生的基督教被传到欧洲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支。

其中天主教的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势力强大,天主教会的成员也成为欧洲极少数识字的成员。

在中世纪早期的黑暗时代,教会和教堂成为文明的保留地。

直到今天,基督教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仍然广泛存在。

因此说古希伯来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希腊,希伯来都是西方文化起源的决定性因素。

这就是西方文化起源的两希论。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4)、阿维农之囚(5分)

公元1305-1377年,法国国王使用武力把天主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从此开始了长达70年之久的教廷被囚阿维农的历史。

阿维农之囚是罗马教会与世俗王权斗争中所经历的一次奇耻大辱,它标志着中世纪教会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绝对权威开始发生动摇,民族国家开始崛起。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4)、唯名论(5分)

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两大派别之一。

此论点认为没有离开人的思想意识和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共相”(一般),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共相”只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4)、哥特式建筑(5分)

窗体底端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信仰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体现为哥特式教堂建筑;哥特式建筑以纤巧诡异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一种交织着痛苦与希望的宗教精神,充分展现了基督教的救赎理想。

 

填空

窗体顶端

(1/10)、中世纪基督教道德蜕化的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教会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这种行为成为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线。

(2分)

 

(2/10)、西方基督教早期修道运动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

(2分)

 

(3/10)、1233年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九世发布通谕,赋予多米尼克修会以审判异端的全权,标志着(宗教裁判所)的正式成立。

(2分)

 

(4/10)、修道运动的创始者是公元3-4世纪的埃及人(安东尼)。

(2分)

 

(5/10)、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临终之际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基督教皇帝。

(2分)

 

(6/10)、耶稣的名言“(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成为基督教之区别于犹太教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体现了基督教的唯灵主义和超越精神。

(2分)

 

(7/10)、我们今天所采用的公历纪年,亦称基督纪元,是以(耶稣基督)的出生作为元年来计算的。

(2分)

 

(8/10)、在“救赎说”中,上帝的国不再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而是在彼岸世界出现,或者在信者的心中存在。

进入天国的也不再是具有肉体的人,而是超脱了内体的灵魂。

这种(唯灵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基督教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成为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最大不同之处。

(2分)

 

(9/10)、1305—1377年,教廷在法国国王的胁迫下迁至法国南部,从此开始了教会势力由盛转衰的过程,这一时期在教会史上被称为“( 阿维农之囚 )”时期。

(2分)

 

(10/10)、柏拉图关于(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二元对立的思想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2分)

窗体底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