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562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师与教育学

1.教育学的价值。

2.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与社会经济。

2.教育与政治制度。

3.教育与社会文化。

4.教育与社会人口。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几种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观。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

2.教育目的的功能。

自主性,灵活性,参与性,差异性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2.在确立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教育目的与当代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与特征。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

3.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五、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

2.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3.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义务教育

(四)终身教育

六、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2.学生的地位。

3.当代学生的特点。

(二)教师

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2.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职业素养。

4.教师专业发展。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师生关系的构成。

3.师生关系的模式。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七、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一)教育途径概述

(二)学校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2.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3.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4.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三)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界定。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4.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

新教师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2.专家教师的特点: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学专长、心理品

质。

3.教师的成长及培养:

影响因素、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塑造完

整的教学人格。

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观点、认知发展阶段理沦、在教育

上的意义。

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观点、在教育上的意义。

(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含义、教育意义。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含义、教育意义。

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

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2.认知能力差异。

3.认知结构差异。

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个别差异。

3.性格差异的鉴定。

4.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1.特殊儿童的概念。

2.特殊儿童的类型。

3.特殊儿童的教育。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概述

1.学习的定义。

2.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

3.学习的分类:

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奥苏

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广义知识观的分类。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

2.操作条件作用。

3.社会学习论。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1.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托尔曼认知地

图论。

2.现代认知学习观: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2.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3.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2.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康布斯的学习

理论。

3.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为基础的学习

原则。

4.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五、广义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六步三段两分支)。

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

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3.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智慧技能的层次、辨别技能的形

、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三)认知策略的学习

1.认知策略的性质。

2.认知策略的分类。

3.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4.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六、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

1.动作技能的含义。

2.动作技能的分类。

3.熟练操作的特征。

(二)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1.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习得的指标。

3.动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指导与发现的比较、指导内容的影响、指导

法的影响、示范。

2.练习:

练习的分布、练习中的整体与局部、心理练习、练习中的情

干扰效应。

3.反馈:

反馈的含义与分类、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七、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态度的含义。

2.态度的学习的过程与理论。

3.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

4.巩固态度的方法。

(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1.价值观概述。

2.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八、问题解决与迁移

(一)问题解决

1.问题及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问题解决的策略。

5.问题解决与创造。

(二)为迁移而教

1.学习迁移概述。

2.传统迁移理论。

3.当代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4.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九、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与学习动机。

2.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4.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论。

2.需要层次说。

3.自我效能感理论。

4.成败归因理论。

5.成就动机理论。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内部条件: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就与年龄特点、学生

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

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

十、学习的测评

(一)测评理论概述

1.测评中的基本概念。

2.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3.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4.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技术

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步骤。

2.常见题型的编制技术。

第三部分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法基本理论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义。

2.教育法的特点:

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

教育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

3.教育法的功能。

(二)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概述:

概念、特征、类型。

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

3.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三)教育法的渊源

1.宪法:

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规定了教育教

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自主性教育法规。

6.教育行政规章。

二、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义。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

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公布。

(二)教育法的实施

1.教育法实施的含义。

2.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适用。

5.教育法效力:

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监督

1.教育法监督的含义。

2.教育法监督的类型: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

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的监督。

三、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责任

1.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2.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行为违反教

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3.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

责任。

(二)教育法律救济

1.教育法律救济:

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

2.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

道。

3.教育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

4.教育行政复议:

教育行政复议的含义和特征、受案范围、程序。

5.教育行政诉讼:

概念和特征、受案范围、管辖、程序。

四、学校、教师和学生

1.学校:

学校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违法行为与预防、学校安全

教育。

2.教师:

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教师制度、教师违法与

预防。

3.学生:

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

4.学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含义:

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教育

政策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类型和体系结构。

(二)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监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

2.教育政策的执行。

3.教育政策的评估。

4.教育政策的监控。

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要)

第四部分德育和师德教育

 

一、德育范畴、功能、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范畴

1.小德育与大德育。

2.我国“大德育”形成的历程。

3.我国大德育出现的原因。

(二)德育功能

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三)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2.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四)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德目教育。

4.民主与法制教育。

5.理想教育。

6.心理品质教育。

二、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一)品德要素的发展

1.道德认识的发展。

2.道德情感的发展。

3.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品德发展是诸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品德发展是个体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3.心理内部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的动力。

4.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

三、德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德育原则

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长善救失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5.灵活施教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二)德育方法

1.说服法。

2.陶冶法。

3.榜样法。

4.锻炼法。

5.奖惩法。

四、师德与师德规范

(一)师德概念

1.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

2.师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

(二)师德规范

1.师德规范的基本范畴。

2.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及其解析。

3.我国师德规范存在的问题。

五、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教师职业特性的要求。

2.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

3.当代教育变革的要求。

4.来自师德现状的要求。

(二)师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1.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2.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颁布)

第五部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类型。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4.课程理论流派。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内涵。

2.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

3.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三)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程设计

1.课程内容的选择。

2.课程组织。

3.课程设计模式。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内涵。

2.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3.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4.迈向成功的课程实施。

(六)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3.课程管理。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1.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2.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1)、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起来

2)、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教育

3)、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

4)、既强调健康体魄,又强调健康心理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2.教学的基本任务。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2.教学过程的本质。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四)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2.个别教学。

3.分组教学。

(五)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内涵。

2.常见的教学模式。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

2.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

3.教学评价的类型。

4.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

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

主体性。

一致性与灵活性。

相结合。

定期评价与经常性评价。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四、教学技能与教学智慧

(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1.导入技能。

2.提问技能。

3.讲授技能。

4.板书技能。

5.结课技能。

6.“三笔字”技能。

(二)说课

1.说课的类型。

研究示范评比

2.说课的内容。

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

3.说课的评价。

(三)教学智慧

五、课程与教学研究

(一)教育论文的写作。

1.教育论文的含义。

2.教育论文的结构要求。

3.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

(二)教育叙事的写作

1.教育叙事的概念。

2.教育叙事的特点。

3.教育叙事的分类。

4.教育叙事的标准。

5.教育叙事的写作。

(三)教育随笔的写作

1.什么是教育随笔。

2.教育随笔的特点。

3.教育随笔的结构。

4.教育随笔的写作。

(四)教育案例的写作

1.什么是教育案例。

2.写教育案例的作用。

3.教育案例的结构要素。

4.教育案例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五)教学反思的写作

1.什么是教学反思。

2.“教学反思”思什么。

3.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4.教学反思的内容。

5.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6.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六)教学工作计划的写作

1.教学工作计划的概念,

2.教学工作计划的分类。

3.教学工作计划的特点。

4.教学工作计划的结构。

(七)教学工作总结的写作

1.教学工作总结的概念。

2.教学工作总结的结构。

3.教学工作总结的撰写要点。

第六部分班主任工作常识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三)班主任的角色期待与角色冲突

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4.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四)班主任的素质与要求

(五)班主任的教育幸福

二、班主任主要工作内容

(一)了解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班集体的教育价值。

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三)班级日常管理

1.个别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

3.操行评定。

4.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班级危机管理阶段

危机预制,危机防范,危机确认,危机控制,危机善后

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与艺术

(一)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集体教育原则。

4.民主公正原则。

5.严慈相济原则。

6.以身作则的原则。

(二)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激励法。

3.榜样示范法。

4.角色模拟法。

5.暗示法。

6.契约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独特情感创造

四、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班级活动内涵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

2.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

3.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

4.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

(三)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

1.生命化原则。

2.民主化原则。

3.个性化原则。

4.开放化原则。

(四)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过程

(五)班级活动的评估与拓展

第七部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1.教育技术内涵。

2.教育技术发展。

3.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

4.教育技术应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一)教学设计

1.需求分析。

2.学习者分析。

3.内容分析。

4.目标分析。

5.教学策略制定。

(二)教育技术基础理论

1.教育技术基本观念。

2.教育技术基本要素与过程。

3.教育技术中的教师。

4.教育技术中的学生。

5.教育技术中的知识与资源。

6.教育技术应用与角色。

(三)教学媒体理论

1.媒体与教学媒体。

2.演示型教学媒体。

3.交互型教学媒体。

4.过程型教学媒体。

5.评价型教学媒体。

6.教学媒体发展。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一)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1.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特征。

2.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3.Powcrpoint多媒体课件开发。

4.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应用。

(二)交互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1.交互型多媒体课件特征。

2.交互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3.交互型多媒体课件应用。

(三)社会性支持软件教育应用

1.社会性支持软件类型及教育应用特征。

2.社会性支持软件教育应用。

四、教育技术应用

1.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教育技术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3.教育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4.教育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5.教育技术在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