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469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docx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docx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目标】

必修1:

1.1身边的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

1、尝试说出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

2、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观察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生物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不是孤立于社会存在的,而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增进学生对生物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生物科学视野。

[重点]:

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以及解决困扰人类的健康问题所涉及的生物科学与技术。

[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一、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1、癌症的病因2、癌症的预防措施二、生物科学与社会1、基因诊断2、基因治疗

1.2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知识与技能]:

1、说明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2、尝试相科学家一样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体验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领悟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领会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思想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公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思维的民展,还有利于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与难点:

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一、科学家不断实验:

挑战“自然发生说”1、案例一、雷迪的实验2、案例二、尼达姆的实验:

“微生物能自然发生”3、案例三: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4、案例四:

巴斯德的实验二、1、观察2、测量3、收集数据与分析数据4、安全实验

2.1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2、举例说出细胞中无机分子的功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手段,如扇形统计图或柱形图等,向学生展示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及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情况。

2、从生物起源角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特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性。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构成细胞的原子,分子以及无

机分子与生命的关系。

难点:

无机分子与生命的关系。

[板书设计]: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原子(化学能)分子二、细胞中的无机分子

(一)水、1、含量:

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2、存在形式:

自由水和结合水3、功能:

细胞结构组成成分;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物质;参与细胞质内化学反应;提供化学变化莫测的环境;温度调节剂

(二)、无机盐:

1、含量2、存在形式:

离子3、功能:

组成成分;参与生命活动。

2.2细胞中的大分子

第一课时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探讨细胞中糖类的种类。

2、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配合教材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糖类生物大分子性质,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细胞中糖类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2、鉴定细胞中糖类的实验。

难点:

鉴定生物细胞中糖类的实验。

第二课时脂质的种类和功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质,探讨细胞中脂质的种类。

2、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科学、合理的认识脂肪的存在。

2、学生通过对脂肪的实验过程,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脂质的重要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第三课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引导学生分析氨基酸缩合成肽的化学过程示意图,易于学生对蛋白质相关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认同蛋白质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蛋白质分子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

鉴蛋白质分子的组成和功能。

第四课时脂质的种类和功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核酸的种类,简述核

酸的结构和能。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示意图核酸可以分为两大类。

2、将有关知识设置成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难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课时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知识与技能]: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高倍显微镜斩使用。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制作临时装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2、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3、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提高学生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技能。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难点:

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第二课时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知识与技能]:

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质,探讨细胞中脂质的种类。

2、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科学、合理的认识脂肪的存在。

2、学生通过对脂肪的实验过程,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脂质的重要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3.2细胞的结构和类型

第一课时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壁[知识与技能]:

1、区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1、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概述细胞膜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建构真核细胞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像能力。

2、通过分析科学家所做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感悟科学家在探索生命奥秘时所采用的

巧妙的科学方法和所具有的科学创新精神。

重点与难点: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课时细胞质和细胞器[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培养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能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探究的乐趣,学会通过探究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与难点:

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课时细胞核[知识与技能]: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显微结构模式图群,培养学生的图文信息转换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第四课时制作真核细胞模型生物膜系统[知识与技能]:

1、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2、通过建构真核细胞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像能力。

3、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4、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思维训练:

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以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为内容的边做边学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体验建构细胞的过程,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同时活动本身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构造思维能力。

2、通过生物膜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充分调动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励他们对生命科学知识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渗透sts思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难点: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3.3物质的跨膜运输[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2、举例说明物质的主动运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2、通过渗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材中边做边学“渗透实验”的教学,并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渗透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从而使学生实现从知识层面向观念层面的飞跃。

重点与难点: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4.1atp和酶

第一课时1.知识目标: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并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atp与adp相互转换示意图,初步形成图文转化能力和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来表述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的态度.【教学重点】atp的分子特点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及特点【教学难点】atp在能量的储存、转移和利用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1.知识目标:

说出酶的本质;举例说明酶的特性,举例说明酶促反应的过程;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实验一,说出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操作完成实验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特异性;观察教科书第49页图4—4,说明酶促反应的过称;使用推荐器材,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3.情感目标:

参与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与同学探讨酶的特性、酶促反应的过程和影响没活动的因素;通过实验、课题研究等,确立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说出酶的本质。

2边做边学:

酶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过程。

4课题研究:

影响酶作用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1实验一:

说明为什么选用新鲜的酵母菌液和蒸馏水进行实验?

2完成实验二并进行讨论。

3完成课题研究,说明酶的活性受ph、温度、酶的浓度、底物浓度影响。

4.2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类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举例说出主要的光合作用的色素种类和作用。

3、说出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4、尝试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描述各种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关于光合作用的历史回眸,课本试图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反应过程的回

【篇二: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

苏教版必修二42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教案)】

dan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第一课时dna分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的: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交流课题研究中搜集的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相关资料,体验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艰辛与曲折,体验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在尝试模拟制作基础上,结合资料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性,反思建模过程,体会建模的思想,提高建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的分析

2、教学难点:

制作dna结构模型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特点三、板书设计:

一、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二、dna双螺旋结构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

(凶杀案图片)这不只是一个故事------

一起凶杀案,案情扑朔迷离,犯罪嫌疑人却提供了不在现场的证据。

这时法医在现场找到了留在被害人指甲中的一些皮肤组织,想一想你应该如何破案?

(学生回答)从皮肤细胞中提取到dna,利用dna鉴定技术协助破案。

对,dna鉴定技术现已成为警察破案的得力助手。

那么为什么dna可以作为破案的依据呢?

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dna是人体的遗传物质,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中dna都是相同的,不同人的dna则是不同的,这些都与dna的分子结构有关。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节dna的分子结构。

(课件展示)

[新课]自从认识到dna是遗传物质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它的深入研究,到20世纪中期,人们已经了解了dna的化学组成。

请同学们回顾必修1,组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

(脱氧核糖核苷酸)

一、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课件展示)脱氧核糖核苷酸结构示意图

师生交流:

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又是由哪三部分构成:

(①磷酸、②脱氧核糖、③含氮碱基)

好,下面请同学们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中找出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看看你能找到几种类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4种类型,只在碱基上有区别,有a、g、c、t四种。

下面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请对照课本识记4种碱基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名称。

检查提问:

好,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名称?

请学生拿起模型回答。

(课件展示)很好。

脱氧核糖核苷酸共有4种碱基,模型中较长一些的代表的是腺嘌呤和鸟嘌呤两种碱基,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双环结构,较短一些的是胞嘧啶和胸腺嘧啶两种碱基,二者是单环结构。

这4种类型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仅在碱基上有所差别,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碱基

为其命名。

如果把脱氧核糖核苷酸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相比,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课件展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分析区别:

学生回答。

五碳糖不同(脱氧核糖和核糖);

碱基的差别(根据课件显示,比较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引导学生找出尿嘧啶与胸腺嘧啶的区别,并请学生推理说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名称。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dna分子的结构——(8分钟)

二、dna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在上个世纪这一具有伟大科学价值的研究课题吸引了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目光。

为揭开这一重要生命物质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展开了探索dna结构的竞赛。

大家知道是谁率先摘取了这一科学界的桂冠吗?

(学生回答沃森和克里克,课件展示图片)

对,当时沃森还很年轻,还只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而克里克当时也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物理学家。

那时候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大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专家并不看好这对组合,甚至嘲笑他们研究条件的简陋。

但就是这两个“小人物”面对嘲笑毫不气馁,他们广泛收集信息,认真分析了鲍林、查伽马、维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并采用了建立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

终于在1953年4月25日,英国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沃森、克里克的一篇优美精炼的短文,宣告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诞生,沃森和克里克的成果震惊了整个科学界!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诞生,完美地解释了dna在遗传、生化和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标志着生物学的历史开始从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

正是由于这一划时代的贡献,沃森、克里克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回首这段历史,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呢?

请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教师总结。

1、创新思维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要敢于向权威挑战。

2、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成果,博采众家之长。

3、要有合作探究的意识。

4、要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

(对,创新的思维、虚心吸收别人的成果、合作意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使他们走向成功!

)想想当时沃森和克里克,在嘲笑声中用铁皮和铁丝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dna分子模型,揭开了dna分子结构的神秘面纱。

那么现在的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大学生,比沃森更年轻,你们能不能也依据学案上提供的这些信息,利用更普通的泡沫、牙签等材料,象沃森和克里克那样创造性地来构建起dna分子结构的模型呢?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有)展示材料,教师说明:

好,除了刚才看到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以外,注意氢键、磷酸二酯键的替代品,有关这两种键的作用请大家注意看学案。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首先仔细分析学案上所提供的信息,然后利用所提供的材料来构建一个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各组操作情况,掌握主要问题,分清类型,适时安排。

(大约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好,现在各组的构建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资料,分析模型和刚才的操作过程,分析总结一下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各组中心发言人准备发言。

师生交流总结dna分子结构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你构建模型时你发现了dna分子具有哪些特点?

其实也就是你们在构建模型时都注意了哪些要点?

又是从哪些材料中得到了启示?

教师点有代表性的几组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注意提问原由:

如为什么将a与t,c与g相配对等等。

看起来有的组做的不错,还有的组出现了点小问题,请注意修正。

我们现在制作的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而实际上dna分子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那么dna分子是如何螺旋的,又具有什么特点呢?

(发放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其它各组的模型和发言,对照所发标准模型,对本组模型进行再修正和进一步的分析。

好,请开始-----从平面结构到立体结构,dna分子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各组试做总结发言------(请学生再试着回答)

教师课件总结dna分子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逐句理解dna分子结构特点。

①首先是dna分子含有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两条链按照反向平行方向并向右盘绕成双螺旋。

(螺旋直径为2.0nm,螺距为3.4nm,每个螺距有10个碱基对,两个相邻碱基对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34nm)

②结构的外侧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交互连接而成的长链,构成dna分子的骨架;碱基位于双螺旋结构内侧,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碱基对,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a与t间二个氢键相连,g与c间三个氢键相连。

好,我们继续来看:

进一步探究:

(教师选几组学生成果在前面展示)

我们各组做的都是由6对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dna分子,可是大家观察一下我们做的dna分子都一样吗?

(什么区别?

---碱基对的顺序不同,即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不一样)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就说明dna分子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

(课件展示)同学们分析,每个碱基对的位置最多能有几种碱基对情况,那么6个碱基对

n的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最有多少种?

进一步归纳4种。

我们知道最小的dna也要有4000对以上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由此可见dna具有什么特点?

(多样性)

对于每一个生物个体来说,它的dna分子又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就又构成了个体dna分子的特异性。

右手双螺旋结构对dna分子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件显示)从对dna分子的结构的分析上我们可以看到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所以dna分子从理论上也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这也是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dna结构之迷的突破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开启了一扇门户,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迅速有了广泛的应用。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师扩展:

(课件显示图片)像前面提到的dna分子鉴定技术在刑事侦破上的应用要比传统的指纹鉴定更加准确方便,另外它还在血亲鉴定、遇难尸体辨认和身份识别上有了广泛的应用。

基因身份证的应用也大大减少了信息相同的机率。

五、总结:

dna分子结构是完美的,它蕴藏着生命的无数奥秘,它饱含着人类对科学探索的艰辛。

所以

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并通过同学们亲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体验了科学家们研究dna分子结构的艰辛。

通过学习,同学们还了解了构建结构模型的科研方法,体会了建模的思想,提高了建模能力,相信这对于同学们以后的学习,以及将来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三: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4苏教版必修2】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细胞的有丝分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生殖种类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特别是卵式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②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③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

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

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

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1

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

用磁性黑板和标有不同颜色的染色体铁片让学生展示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的随机性。

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来进行教学。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同学;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同学进行相应点拨。

4.学法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