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429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x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docx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

东湖高中易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高效率原电池原理形成过程。

通过双液双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重点:

盐桥概念的建立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5、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6、教法和学法:

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二、教学过程

1、【引入】独立自学-------我复习我知道

环节一:

教师引导学生从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开始复习必修2关于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一:

实验1:

回忆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取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

实验可供选择的材料:

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导线、培养皿、一瓣橘子

【实验要求】要求以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

分析这个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流向,电子流向,离子移动方向等。

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注意:

锌片和铜片插进去不要拔出,等一会后观察指针偏转变化。

【小组实验】

【小组展示】

环节二:

合作共学-----------提炼出原电池装置的模型。

教师引导:

一瓣橘子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烧杯。

提炼模型1:

(展示)

小结:

该电池的特点是两个电极都插入在同一烧杯中,我们称为单池;电解质溶液只有橘子汁一种我们称为单液。

观察电流计指针会发现指针角度变小了,说明电流逐渐变小。

根据电流会逐渐减小这一现象引入本节课探究的内容。

2、我探究我明了-------合作探究

环节三:

对橘子电池继续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把两瓣橘子贴在一起形成原电池,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现象(学生齐答)

(2)为何两瓣分开后紧贴的橘子也能产生电流?

(学生猜想思考并回答)

(3)根据模型1的提炼方法,提炼模型2:

(2名学生演排展示)

(教师引导)把两相连瓣橘子看成一个整体,视为一个烧杯,烧杯中盛装橘子汁,橘子汁被相连的橘子皮自然隔离为两个区域(正极区域和负极区域)

【激疑思考】

(1)若将两瓣橘子分开后还会有电流产生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2)除了上面把两瓣橘子又贴在一起后会产生电流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想一想?

(衔接)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如何改进,就可以使这两瓣处于分开状态的橘子也产生电流?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越多越好!

2、学生活动二:

实验2:

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食盐水、用食盐水浸透了的滤纸、吸管、培养皿)如何改进,使这两瓣分开橘子也能产生电流?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组实验】

【小组展示】

(1)你改进的依据是

(2)你们小组的方案是: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赞,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

(3)学生小结:

这些装置的特点是:

池液;导线中(填有或无)电流通过,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填“符合”“不符合”)。

【提炼模型】

(教师引导分析)离子在“隧道”和“桥”中能够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路,由此引出盐桥概念。

用“隧道”或“桥”把两个容器连起来。

我们把这个“隧道”或“桥”叫盐桥。

盐桥把分开负极反应区域和正极反应区域连接起来,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不同的容器里进行反应。

(4)同学们设计这些原电池与我们以前在必修2中学习的原电池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回答)这个装置由原来一池变成了双池,由盐桥连通两个池子,形成闭合回路。

【激疑思考】这样设计有盐桥的原电池有没有必要?

是不是多此一举?

有优势吗?

(衔接)猜想盐桥的作用,然后一起来对盐桥的作用进行探究。

环节四:

合作共学-----------对盐桥作用的探究。

学生活动三:

有盐桥模型原电池进行研究……探究盐桥的作用

实验3:

请利用所给仪器和药品、盐桥模型,将反应:

Zn+CuSO4=ZnSO4+Cu按表格中的方案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方案记录在下表中(可不填满)。

1---4组按方案一做实验;5----8组按方案二做实验;9---12组按方案三做实验

(1)合作共学:

设计原电池的思路

第一步:

把氧化还原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确定正极区和负极区。

第二步:

单池变双池,单液变双液。

第三步:

用盐桥连接正极负极区域的电解质溶液。

(2)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分组实验,注意负极区域和正极区域的电解质溶液是不同的。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填好表格。

方案

负极

负极液

正极

正极液

现象

1

Zn

CuSO4

Cu

CuSO4

2

Zn

ZnSO4

Cu

CuSO4

3

Zn

NaCl

Cu

CuSO4

(3)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自己小组是按那个方案设计的原电池,有什么现象?

通过这些现象,发表一下对这个方案的看法。

问题1:

【方案1】为何Zn表面会变黑?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方案1中因为Zn接触到CuSO4溶液,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这部分能量是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说明Zn失去的电子并没有完全转化成电能,这样造成化学能转化电能效率较低,电池效率低下。

问题2:

【方案1】电流为什么逐渐减小?

(学生回答)由于锌棒表面会有铜析出,两个电极表面都是铜,类似两个相同的电极材料,这样电流会逐渐减小。

问题3:

在方案2中,Zn表面不会变黑,电流稳定,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电池的效率高不高?

(学生回答)方案2中因为Zn与CuSO4溶液分别处于两个不同池子,没有接触,不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

Zn失去的电子全部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正极区域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这样化学能完全转化成电能,电池效率高。

问题4:

在方案3中,Zn表面不会变黑,电流稳定,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电池的效率高不高?

(学生回答)方案3中因为Zn与CuSO4溶液分别处于两个不同池子,没有接触,不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

Zn失去的电子全部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正极区域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这样化学能完全转化成电能,电池效率高。

问题4:

对比方案2,猜想负极液和正极液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回答)负极液只起导电作用;正极液中Cu2+发生还原反应,且起导电作用。

问题5:

对比方案1、2、3,说明我们在设计原电池时负极液和正极液选择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回答)说明我们在设计原电池时应该选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把电极和能与电极反应的电解质溶液分开,否则电池效率差,电流会很快衰减。

(4)合作共学:

有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是:

,反应式是发生反应

正极是:

,反应式是发生反应

电子从极流向极;盐桥中的钾离子

向极移动,盐桥中的氯离子向极移动。

思考:

盐桥中的钾离子和氯离子为什么要这样移动?

分析: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成的。

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液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

同时,CuSO4则由于Cu2+变为Cu,使得SO42-相对较多而带负电荷。

溶液不保持电中性,这两种因素均会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造成电流中断。

所以说盐桥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保持正极区和负级区溶液的电中性。

(5)归纳盐桥的作用是:

⑴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⑵中和两烧杯中溶液的电荷,大幅提高原电池效率。

(6)回归问题:

为什么用一瓣橘子制作的水果电池,电流会逐渐减小?

现在明白了吗?

我们用硫酸来模拟橘子汁。

(学生回答)

3、【我检测我达标】-------训练反馈

H2SO4

环节五:

学生活动四:

根据2Fe3++Fe==3Fe2+,设计一个有盐桥的原电池。

注意标明正极液和负极液名称,导线中电子的流向和溶液中离子的流向。

4、【我学习我知道了】-------本节课小结(回归目标)

环节六:

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

(1)必修二中学习的单池单液原电池是一种低效率原电池,不能长时间供电,高效率的原电池应该是:

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区域(两个半电池)进行

②再以适当的方式(如盐桥)连接起来的原电池

(2)盐桥的作用

①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②中和正极区和负级区溶液的电荷,使其溶液保持电中性。

3、设计原电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

先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确定两个半反应:

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

第二步:

再根据反应确定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第三步:

用盐桥把两个反应区域连接起来

4、【我训练,我收获】------课外训练

①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②完成学案练习题。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

东湖高中易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高效率原电池原理形成过程。

通过双液双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重点:

盐桥概念的建立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5、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6、教法和学法:

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制作橘子电池

复习已知

【引入】环节一:

独立自学-------我复习我知道

从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开始复习必修2关于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实验要求:

要求以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

锌片和铜片插进去不要拔出,等一会后观察指针偏转变化。

实验1:

可供选择的材料:

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导线、培养皿、一瓣橘子

【小组实验】实验要求:

要求以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

【回顾复习】根据制作的橘子电池,对照学案复习原电池基础知识。

【小组展示】

开始实验意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和学案,实现第一次理论分析,复习已经掌握的原电池概念,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为后面的深化发展提供基础。

橘子实验

提炼模型

【环节二:

合作共学-----提炼出原电池模型】

教师引导:

一瓣橘子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烧杯。

小结:

该电池的特点是两个电极都插入在同一烧杯中,我们称为单池;电解质溶液只有橘子汁一种我们称为单液。

观察电流计指针会发现指针角度变小了,说明电流逐渐变小。

根据电流会逐渐减小这一现象引入本节课探究的内容。

【提炼模型】

经过第一次提炼单液原电池模型,为后面的提炼打下基础。

通过电流会逐渐减小这一现象引入新课。

 

通过橘子实验的方案讨论,使学生从“单瓣”→“两瓣”形象实验演化成“单池”→“双池”的模型建构;从“膜”上升到“盐桥”的认识。

 

第二次理论分析提出双池-盐桥模型,在模型分析中再次强调电流的形成过程,同时强调盐桥的作用。

 

通过方法讨论和交流,后面学生实验过程会有的放矢,防止漫无目的的实验。

 

激疑思考:

两瓣未分开的橘子会有电流产生吗?

(学生回答)让我们对继续橘子电池进行探究……

环节三:

我探究我明了-------合作探究

1、教师展示把两瓣橘子贴在一起观察

(1)实验现象: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2)为何两瓣未分开的橘子也能产生电流?

【可能解释】因为两瓣中间的膜可以让离子通过,离子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3小结:

两瓣橘子相连的外皮相当于一个“膜”自然把橘子汁隔离为正极区和负极区。

两个电极都插入在同一烧杯中,我们称为单池;电解质溶液只有一种我们称为单液。

(4)根据模型1的提炼方法,提炼模型2:

(画图)

把两相连瓣橘子看成一个整体,视为一个烧杯,烧杯中盛装橘子汁,橘子汁被相连的橘子外皮自然隔离为两个区域(正极区域和负极区域),形成相当于双池单液原电池。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模型,集体讨论修改:

【提炼模型】

激疑思考:

若将两瓣橘子分开后还会有电流产生吗?

为什么?

除了上面把两瓣橘子贴在一起后会产生电流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想一想?

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如何改进,就可以使这两瓣处于分开状态的橘子也产生电流?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越多越好!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1、改进的依据是

2、

估计学生可能设计的方案是

 

 

引出盐桥的概念。

用“隧道”或“桥”把两个容器连起来。

我们把这个“隧道”或“桥”叫盐桥。

盐桥把负极反应和正极反应分开,分别在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不同的容器里进行反应。

1、什么是盐桥?

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盐桥是在U型管里装含有琼胶的饱和KCl溶液。

2、猜想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⑴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⑵中和两烧杯中溶液的电荷

环节四:

合作共学-----------对盐桥作用的探究。

【实验目的】请根据盐桥模型和利用所给药品仪器,将反应:

Zn+CuSO4=ZnSO4+Cu按表格中的方案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方案记录在下表中(可不填满)。

1---4组按方案一做实验;5----8组按方案二做实验;9---12组按方案三做实验

【实验目的】按盐桥模型,将Zn+CuSO4=ZnSO4+Cu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探究盐桥作用。

【组织学生交流,确定设计思路】先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再根据反应确定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可能解释】未形成闭合回路。

解决方法:

可以把两瓣橘子放在培养皿中,浸入盐水等电解质溶液中。

【可能解释】在“隧道”和“桥”中离子能够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路。

【提炼模型】

小结:

这个装置的特点是:

双池单液;导线有(填有或无)电流通过,符合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填“符合”“不符合”)

提问:

这个原电池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原电池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这个装置由原来一池变成了双池,由盐桥连通两个池子,形成闭合回路。

激疑思考:

这样设计有没有必要?

是不是多此一举?

有优点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盐桥的作用。

【小组分组实验】

可供使用的仪器和药品:

灵敏电流计、铜片、锌片、导线、培养皿、ZnSO4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盐桥。

注意:

表面变黑的锌片要用砂纸打磨光滑后再做实验。

根据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的思路和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确定设计思路】

学生按要求做实验,完成学案

实验探究

完善认识

方案

负极

负极液

正极

正极液

现象

1

Zn

CuSO4

Cu

CuSO4

Zn表面变黑

有电流产生,会逐渐减小

2

Zn

ZnSO4

Cu

CuSO4

Zn表面不变黑

有电流产生,不减小

3

Zn

NaCl

Cu

CuSO4

Zn表面不变黑

有电流产生,不减小

【方案1】为何Zn表面会变黑?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

问题?

方案1中因为Zn接触到CuSO4溶液,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

说明Zn失去的电子并没有完全转化成电能,这样造成化学能转化电能效率较低,电池效率低下。

【方案1】电流为什么逐渐减小?

由于锌棒表面会有铜析出,两个电极表面都是铜,类似两个相同的电极材料,这样电流会逐渐减小。

在方案2中,Zn表面不会变黑,电流稳定,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电池的效率高不高?

方案2中因为Zn与CuSO4溶液分别处于两个不同池子,没有接触,不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

Zn失去的电子全部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正极区域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这样化学能完全转化成电能,电池效率高。

在方案3中,Zn表面不会变黑,电流稳定,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电池的效率高不高?

方案3中因为Zn与CuSO4溶液分别处于两个不同池子,没有接触,不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

Zn失去的电子全部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正极区域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这样化学能完全转化成电能,电池效率高。

对比方案2,猜想负极液和正极液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负极液只起导电作用;正极液中Cu2+发生还原反应,且起导电作用。

对比方案1、2、3,说明我们在设计原电池时负极液和正极液选择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说明我们在设计原电池时应该选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把电极和能电极反应的电解质溶液分开,否则电池效率差,电流会很快衰减。

 

通过实验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在讨论交流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上升到完整认识。

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回归问题,再次说明双液盐桥电池的优点

训练反馈,进一步加深感悟原电池设计理念

2、(4)合作共学:

有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是:

,反应式是发生反应

;正极是:

,反应式是发生反应。

电子从极流向极;盐桥中的钾离子向极移动,盐桥中的氯离子向极移动。

激疑思考:

盐桥中的钾离子和氯离子为什么要这样移动?

分析: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成的。

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液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

同时,CuSO4则由于Cu2+变为Cu,使得SO42-相对较多而带负电荷。

溶液不保持电中性,这两种因素均会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造成电流中断。

所以说盐桥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保持正极区和负级区溶液的电中性。

(5)归纳盐桥的作用是:

回归问题:

为什么用一瓣橘子制作的水果电池,电流会逐渐减小?

现在明白了吗?

我们用硫酸来模拟橘子汁。

训练反馈-----我来试试

根据反应2Fe3++Fe==3Fe2+,设计带盐桥的原电池,注意正确选择正极区域和负极区域的电解质溶液,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本节课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

1、必修二中学习的单池单液原电池是一种低效率原电池,不能长时间供电,高效率的原电池应该是:

(1)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区域(两个半电池)进行

(2)再以适当的方式(如盐桥)连接起来的原电池

2、盐桥的作用

(1)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2)中和正极区和负级区溶液的电荷,使其溶液保持电中性。

3、设计原电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作业布置

①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②完成相关学案练习。

总结回顾,再次提炼本节重点知识,加深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