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315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docx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docx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

可以下载题目到A4纸上,然后用笔作答,不准粘贴复制答案,否则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

(每题4分,共20分)

1.以德配天

 

2.铸刑书

 

3.定分止争

 

4.师夷长技以制夷

 

5.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以宗法为核心的______思想。

A人治 B德治 C礼治 D法治

2.西周礼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

A"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B"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C"亲亲,尊尊" D"长长,男女有别"

3.墨家"天志"法律观的核心是______。

A兼爱 B非攻 C尚贤 D尚同

4."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思想的主张者_______。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5.孔子据以主张"父子相隐"的周礼原则是_________。

A明德慎罚 B为亲者隐 C舍生取义 D不党父兄

6.先秦法家中,提出了法术势相统一的"法治"思想是______。

A商鞅 B申不害 C慎到 D韩非

7.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自孔子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形成一套完整的______的德主刑辅论。

A阳德阴刑论 B以"仁"为本 C明德慎罚 D隆礼重法

8.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________。

A儒学 B道学 C"法治"思想 D理学

9."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出自________。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读通鉴论》 D《黄书》

10.根据清廷发布的"中外通行"的修律指导方针,沈家本确定了修律的基本原则_________。

A参酌各国法律,务期中外通行

B参考古今,博稽中外

C参酌古今法律,务期中外通行

D法随时变,会通中外

三、多选题:

(每题5分,共15分)

1.西周宗法等级制度包括______。

A礼制 B分封制 C世卿世禄制 D嫡长继承制

2.管仲对周礼进行的改造包括以下内容_______。

A打这"尊王"的旗号,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地位。

B明确区分了礼与仪,强调礼是人的行为规则。

C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

D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传统

E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用礼来教育和引导民众。

3.荀子认为"法义"、"法数"和"类"的关系是_____。

A"类"是"法数"的补充 B"法义"是"法数"的指导

C"类"是"法义"的指导 D"法数"是"法义"的体现

E"法义"是"法数"的体现

4.法家认为法具有以下性质_________。

A法具有强制性和制裁刑 B法是"天志"达到的体现

C法具有等级性 D法具有公平性

E法具有客观性

5.下列属于封建正统思想的哲理化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法律实际活动产生影响是_____。

A不想以前那样忌讳严刑 B"德主刑辅""恤刑"直说束缚了统治者的手脚

C倍增了迷惑性和欺骗性 D压抑了劳动人民的权利观念

E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周公慎罚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法律思想。

 

3.简述王安石的 "三不足"论。

 

 

五、论述题:

(第一题12分,第二题18分,共30分)

1.简评商鞅"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

 

 

2.试述先秦礼法之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这是周公总结殷商灭亡的教训所提出的思想命题。

"德"是指道德、德行,"天"即天命。

他认为天命是有的,但并非固定不变,只有有德者才可以承受天命,失德就会丧失天命。

2.指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将刑法条文铸造在金属器物上,予以公布。

这是古代公布成文法德首创,它标志着奴隶社会罪行擅断的结束,也突破了西周"刑不上大夫"的法律原则,为封建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先秦法家关于法的作用的观点,认为法具有"定分之争,兴功禁暴"的功能。

所谓"定分"是指确定事物的权利名分,认为当事物的权利名分确定后就可以禁止争夺。

这实质是法家主张用法来确认其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

4.近代魏源的主张,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已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

5.清末沈家本的主张,指有了好的法律,还要有好的执法之人,才能推行资产阶级法治。

二、单选题:

C B C A B D A D B B

三、多选题:

BCD ACDE ABD ACDE ACDE

四、简答题:

1.周公"慎罚"论的主要内容是:

(1)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2)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4)刑罚适中。

2.荀子继承孔、孟人治的思想,强调统治者个人的作用大于法律。

他认为:

(1)决定国家治乱兴亡的是充当统治者的人,而不是法令。

有有良法而国家仍然混乱的情况,但是没有有君子的治理而国家仍然混乱的情况。

(2)法是人制定的,作为统治者的人决定着作为国家制度的法律的好坏。

(3)要靠人来掌握和执行,所谓"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4)法律不能虽实际情况而变化,要靠人的应变性和灵活性弥补法律的不足。

荀子这一思想实际是将封建君主放在封建法制之上,将一切权力交给了君主,所以他的人治实质是提倡封建君主专

制。

3.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在王安石变法时,许多守旧派纷纷以天变为依据,认为灾异是上天对新法的惩处。

王安石认为,天人了无相关,"天变不足畏",不能将新法与天变牵强附会。

(2)守旧派又以祖宗之制为依据,攻击新法违背圣人之道。

王安石认为,法应随时而变通,以安国安民为目的,不能照搬成法,故"祖宗不足法"。

(3)守旧派又以人言可恤阻止变法,认为新法违背人意。

王安石认为,立法不应以人言为准则,只要利国利民,"人言不足恤"。

"三不足"表现了王安石变改旧制的决心,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变法理论的发展。

五、论述题:

 

1. 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为了说明变法的必要和正确,商鞅提出了自己的变法理论。

(1分)

首先,商鞅驳斥了"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即认为古代的制度没有过错,遵循旧礼不会走入歧途的传统观念,指出法令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为此,商鞅提出了"不法古,不修今"的口号,主张"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分)

其次,商养指出只有变法更礼,才能强国利民。

他认为礼法都是为了强国而定,因此,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沿用旧的法度。

商鞅变法的锋芒主要指向了对旧礼的改革。

(3分)

在次,商鞅指出必须根据时代要求,社会现实和民情风俗来更礼变法。

他指出当时的社会形势是"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时代的要求不同,不能恪守成规。

(3分)

总之,商鞅用来说明变法的必然性的理论依据是历史进化观点。

在他看来,时代不仅是变化的,而且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统治方法和法令制度既不能复古,也不能保守,以此作为变法革新和依法治国的有利依据。

(2分)

2. 

(1)先秦礼法之争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礼治与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之争。

先秦儒家代表新老贵族,维护礼治。

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法治,因礼法之异而爆发论争。

(3分)

近代礼法之争是在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法治观与资产阶级的法治观之间的冲突。

礼教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法礼派代表资产阶级,理法之争是封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要求制定什么样的法律的争论。

(3分)

(2)先秦礼法之争是"儒法之争",两派争论的焦点是究竟应该以奴隶主贵族的传统的"礼治"来治理国家,还是以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来治理国家。

(3分)

近代礼法之争是修订法律,即立法中的争论,实际上是"法法之争",礼教派和法理派都主张制定新律,但在礼法的指导方针上却有重大分歧。

礼教派主张以"礼"为指导的封建法律思想来指导立法,法理派主张以资产阶级法理来指导立法。

"礼"是法典化的礼,是写入封建法典中的,维护宗法家族制度的礼法;"法"是资产阶级的法礼。

两派争论的焦点是在礼法时是用封建礼教,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法理来指导立法。

(3分)

(3)先秦法家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来反对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儒家的"礼治"、"德治"和"人治"。

(1分)

清末法理派用资产阶级的法理反对封建法典的纲常名教立法宗旨。

(1分)

(4)先秦礼法之争的结果是法治理论暂时取得了胜利,秦国依法家的法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统一了中国;(1分)

近代礼法之争的结果是以法理派的退让和妥协而告终的,新律中不断加入了有关纲常名教的条文。

(1分)

(5)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清末法典化的礼是从先秦传统的礼发展而来的。

因此,两次礼法之争的历史一脉相承的。

两次礼法之争都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先秦礼法之争导致了秦王朝统一中国;近代礼法之争导致了中华法系的瓦解。

(2分)

 

第二次作业

一、单选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

A代天行罚 B以德配天 C亲亲、尊尊 D世卿世禄

2、"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

A亲亲、尊尊 B刑不上大夫 C礼不下庶人 D世卿世禄制

3、春秋时期的革新家中,( )代表了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新封建贵族。

A管仲 B邓析 C子产 D鲍叔牙

4、( )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

A管仲 B子产 C邓析 D齐桓公

5、提出"导之以政,齐之一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著名论断的是( )

A管仲 B孟轲 C孔丘 D荀况

6、( )法家的"法治"思想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明确提出了既隆礼又重法的思想主张。

A孔丘 B孟轲 C荀况 D贾谊

7、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最完备最全面论证封建制度和理性和永恒性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轲 C荀况 D董仲舒

8、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德主刑辅 B存天理,灭人欲 C刑、礼、道迭相为用 D道统论

9、主张"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家是( )

A荀况 B顾言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10、康有为变法维新的理论是( )

A不法古,不修今 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C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D公羊三世说 

二、多选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得分,每题3分,共15分)

1、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是( )

A维护"礼治" B重视"德治" C提倡"人治" D"无为而治"

2、法家的执法主张所包含的内容( )

A明法 B任法 C壹法 D从法

3、道家理论体系上有两个主要特点(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道法自然 D无为而治

4、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立法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

A立法"必循天下之公",反对为一家之私 B立法以"保类"、"卫群"为目的,复兴国家 

C立法应遵循尊君臣卑,分权分治的原则 D"同条共贯','相扶相成"

5、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主流具有( )

A革命性 B民主性 C科学性 D一定的人民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明德慎罚 

 

2、 有治人,无治法

 

3、 法、术、势 

 

4、 三不足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 简析孔子的"仁者"爱人说。

 

2、 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法律思想。

 

 

3、 郑国子产铸刑书及有关争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意义。

 

4、 简述《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

 

五、论述题(13分)

试述法家关于法的概念、性质及作用。

 

第三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 明德慎罚

 

2、 信赏必罚

 

3、《春秋》决狱

 

4、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二、单选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6分)

1、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 )

A自然法思想 B神权法思想 C礼治思想 D法治思想

2、"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

A亲亲、尊尊 B刑不上大夫 C礼不下庶人 D世卿世禄制

3、( )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

A管仲 B子产 C邓析 D齐桓公

4、春秋时期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提出"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荀况 B贾谊 C管仲 D孟轲

6、《老子》"无为 而治"的本义在于( )

A消极等待 B绝对虚无 C效法自然 D出世遁世

7、在人性问题上,法家主张( )

A"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B人性善 C性三品 D性相近,习相远

8、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最完备最全面论证封建制度和理性和永恒性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轲 C荀况 D董仲舒

9、"三不足"的变法理论,是( )思想中的闪光之处。

A韩非 B贾谊 C张居正 D王安石 

10、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德主刑辅 B存天理,灭人欲 C刑、礼、道迭相为用 D道统论

11、为保证学校民主与平等,黄宗羲提出了由( )议政的设想。

A学校 B宰相 C枢机房 D议会

12、在中国婚姻史上,第一次废除了封建婚姻制度,把广大妇女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的政权是( )

A中华民国 B太平天国 C明朝 D清朝

13、、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以丰富的历史事实阐发"法贵得人"的思想主张并辅助实践的是( )

A洪仁轩 B沈家本 C康有为 D严复

三、多选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得分,每题3分,共15分)

1、 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是( )

A维护"礼治" B重视"德治" C提倡"人治" D"无为而治"

2、先秦诸子中,认为"人性"本恶的有( )

A荀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3、法家的执法主张所包含的内容( )

A明法 B任法 C壹法 D从法

4、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政体方案为( )

A实行五权宪法 B制定宪法 C设立民选议会 D实行三权分立

5、中国历史上在( )时期出现过大的礼法之争。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清朝末年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 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思想。

 

2、简述法家关于法的性质的论述。

 

3、简述《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

 

4、 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的立法思想。

 

五、论述题(15分)

试评孙中山的"无权宪法"和"权能分治"主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明德慎罚:

这是西周统治者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提出的思想。

"明德"就是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政。

"慎罚"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2、信赏必罚:

法家的"法治"主张之一。

指按照法令的规定,该赏的一定要赏,该罚的一定要罚,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3、《春秋》决狱:

以儒家经典《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董仲舒是把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实践的第一人。

4、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北宋王安石提出的实现天下大治的两种办法。

"大明法度"是废除旧法、弊法、创立新法、善法;"众建贤才"是汰除守旧平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士。

这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法宝。

二、单选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

B A A A D C A D C B A B B

三、多选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得分,每题3分,共15分)

ABC AC ABCD BCD AD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思想。

"有治人,无治法"意为只有善于治国的人,从不存在自行善于治国的法律。

认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统治者个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决定着国家治乱兴亡的是充当统治者的人,而不是法律。

(2)法是人制定的,作为统治者的人决定着作为国家制度的"法"。

(3)法要靠人来掌握和执行

(4)法律不能适应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要靠人的灵活运用和当机立断。

2、简述法家关于法的性质的论述。

(1)法具有强制力和制裁力

(2)法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

(3)法具有等级性

(4)法具有合情性和适时性

3、简述《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

(1)"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强调治国的根本在于德与礼,德礼是刑罚的前提,刑罚只能是德礼的扶助。

(2)封建纲常的法律化。

《唐律疏议》的全部内容"一准乎礼",他把儒家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妻纲"制度化、法律化。

(3)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

对官僚贵族量刑,唐律制定了一整套关于议、请、减、赎、官当等减免刑罚的规定,使贵族官僚犯罪有罪无刑。

4、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的立法思想。

(1)立法"必循天下之公"

(2)立法应以"保类"、"为群"为宗旨

(3)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

五、论述题(11分)

1、试评孙中山的"无权宪法"和"权能分治"主张。

孙中山所谓"五权"就是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五权分立"为基本内容的宪法就成为"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

"治权"相对于"政权"称作"能",故又称"权能分治"。

(3分)

"五权宪法"是近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宪法学说。

"五权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

"直接民权"的思想使"五权宪法"超出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结构模式。

三权分立的最高原则是制衡。

"五权宪法"则是权能分立,其目的是保障人民主权;前者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后者是"直接民主",实行"全民政治"。

因此"五权宪法"作为一种政治方案和宪法原则,实际上是具有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由小资产阶级及工人、农民等联合专政色彩。

(3分)

"五权宪法"是一种空想,具有局限性。

表现在:

(1)国家本是一个整体,国家权力本是一个整体,国家机关的分工不等于分权,孙中山却以为"五权宪法"、"权能分治",可以实现直接民权不免过于幼稚。

(2)"五权宪法"受孙中山世界观的限制,他把权与能的关系比作阿斗与诸葛亮的关系,从而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置"治权"与"政权"之上。

(3)"五权宪法"的实现必须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这固然边线孙中山对现实的一定清醒,但其理论基点却是由于资产阶级脱离人民所造成的阶级局限性和唯心的历史观。

(4)孙中山不能明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纵向超越革命阶段,幻想建立"万能的政府"等,这就使其不能不陷入搞主观社会

 

第四次作业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

A代天行罚 B以德配天 C亲亲、尊尊 D世卿世禄

2、"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

A亲亲、尊尊 B刑不上大夫 C礼不下庶人 D世卿世禄制

3、春秋时期的革新家中,( )代表了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新封建贵族。

A管仲 B邓析 C子产 D鲍叔牙

4、( )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

A管仲 B子产 C邓析 D齐桓公

5、提出"导之以政,齐之一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著名论断的是( )

A管仲 B孟轲 C孔丘 D荀况

6、( )法家的"法治"思想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明确提出了既隆礼又重法的思想主张。

A孔丘 B孟轲 C荀况 D贾谊

7、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最完备最全面论证封建制度和理性和永恒性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轲 C荀况 D董仲舒

8、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德主刑辅 B存天理,灭人欲 C刑、礼、道迭相为用 D道统论

9、主张"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家是( )

A荀况 B顾言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10、康有为变法维新的理论是( )

A不法古,不修今 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C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D公羊三世说二、多选题

1、 周礼具有以下性质( )

A道德规则 B宗教仪式 C法律规则 D根本大法

2、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是( )

A维护"礼治" B重视"德治" C提倡"人治" D"无为而治"

3、法家法治的理论根据是( )

A、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B"人民中 而财货寡 "的人口论 C发展进化论的历史观 D君主独制的认知

4、中国历史上在( )时期出现过大的礼法之争。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清朝末年

5、沈家本认为:

"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如何得其用法之人,沈家本主张( )

A所有官吏"皆宜知法" B司法官吏应具有专门学识 C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 D设"明法科",培养治法官吏

三、填空题

1、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

形成于_______代,极盛于______,动摇与______。

2、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变总的来说,制度上讲,是由礼制到_______的变革,从政治法律思想上讲,是由礼治到"_______"的变革。

3、公元前536年,子产进行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改革,这便是"_______"。

4、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以德去刑"的教育预防思想,是_______家的创造和贡献。

5、墨家"天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和"______",而"尚同"则是"天志"的表现。

6、张斐《________》和杜预《________》作为注释晋律的专门著作的出现,表明律学已成为依据经义原则研究法律问题的独特科学。

7、《唐律疏议》中关于"________,刑罚为政教之用",标志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已经成熟,礼法结合已基本定局。

8、朱熹在变法的指导原则上,认为封建的纲常名教是_______,法律制度是______。

9、梁启超把统一"三权"的统治权成为"_______",由国会、国务大臣、审判厅分别行使"三权"称为"________"即所谓的"_____" 

10、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以"________"为特点。

四、名词解释

1、明德慎罚 

 

2、有治人,无治法 

 

3、法、术、势 

 

4、三不足 

 

五、简答题

1、简析孔子的"仁者"爱人说。

 

2、简述荀子的引礼入法,礼法结合主张

 

3、述法家关于法的概念、性质及作用。

 

4、简述朱熹"德礼政刑,相为始终"思想与传统的"德主刑辅"之间的区别。

 

六、论述题

1、 试论述以德配天说的内容及意义。

 

2、试比较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对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B A C A C C D B C D

二、多选题:

 ABCD ABC AC AD ABC

三、填空题:

1、夏、殷商、西周 2、法制、法治 3、铸刑书 4、儒家 5、兼相爱、交相利 6、律表、律本

7、德礼为政教之本 8、存天理 灭人欲 9、体、用 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 10、会通中外

四、名词解释

1、明德慎罚:

西周时,周公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提出"明德慎罚"的思想。

"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慎罚"就是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周公的"明德慎罚"说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