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计划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327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计划书.docx

《社会工作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计划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计划书.docx

社会工作计划书

社会工作计划书

  篇一:

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

  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

  一、服务立项

  

(一)项目名称:

“夕阳依旧美,爱生活,爱自己,建我和谐小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二)服务对象:

核心服务对象:

周家花园社区居家老人

  扩展服务对象:

小区小孩(小孩可以和老人一起参加活动,活跃氛围,增加快乐)(三)服务时间:

XX年6月1日——XX年7月1日(共1个月)二、项目背景

(一)问题与需求评估

  1、现代都市的社区越来越大,高楼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邻里之间却是越来越陌生了,举办活动,通过老人小孩,增进社区内居民之间的互动,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建设和谐快乐小区。

  2、现在一些老人闲暇娱乐活动过于单调,生活缺少乐趣,对生活不够积极,通过举办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增加老人闲暇活动,丰富老人生活,让老人重拾生活信心,积极乐观面对老年生活。

  3、社区老人因社区内设施等原因,缺乏身体锻炼,通过举办此类活动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4、小区内由于缺乏组织者等原因,小区内居民少有机会参与社区活动,居民之间互动不足,领里关系生疏。

  4、融入社工专业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和谐共处

(二)介入理念与理论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的发展,追求更高一层的需要。

人到了老年,虽然人在生理身体上出现老化,但是我们不能让他们的心理也随之老化。

总有一些老人有着这样一种思想,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这会让他们感到失落和自卑。

  为了让老人心理卫生健康,重拾生活的信心,一直到自我实现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人们各层次的需求,我们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家庭和小区环境以及社会这个大的背景对老人们行为的一种影响,分析导致老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外在和心理原因,营造一种快乐阳光的小区氛围,帮他们重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进入老年后,身体素质会下降,需要必要的锻炼。

此外老人大多退休在家,闲暇时间多,但人际交往范围缩小需要情感寄托,而且他们需要面对生死观,会出现消极的心里,从而导致心理疾病。

我们社工介入,举办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身体,更新他们面对生活的观念。

三、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协助社区居委会构建小区文化,给老人提供多样化生活,丰富他们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处理生活困难以及生理和心理的问题。

增进老人自我效能感和面对生活的自信心,拉近小区领里关系,打造阳光,和谐小区。

(二)分目标

  1、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关注老人不同层次的需求;2、老人的增能,提升他们对老年生活的信心和自助的能力;3、心理情绪疏导,,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

  4、通过老人之间的互动,拉近小区领里关系,构建小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环境;

  5、资源整合,整合利用社会物资、义工等资源,让社会更多人关注老人养老,整合社会力量发展老年人社会工作。

  四、服务内容

  

(一)成立服务研讨小组

  1、通过与居委会多方讨论,成立服务研讨小组;

  2、研讨小组的成员由居委会领导,河大本科社工及研究生组成,确保研讨的质量;

  3、通过研讨小组这个平台,定期召开服务研讨会,商讨服务方案,协调服务时间,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二)介入方法:

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鼓励社区老人参与实现项目目标1、“小区是我家,我爱我家,我爱我行动”活动,加强老人对小区的一种归属感

  1)在我闲暇时我能为小区做什么,我能为他做什么?

我能为小区打扫至少保持卫生,我可以陪小区的她聊天,倾听她的苦闷,互相鼓励,排除烦恼。

2)增进他们之间的合作,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3)开展文化活动,如唱歌、打太极等,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增强老人的归属感;

  4)开展义工关爱和互助行动,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5)组织老人一起讨论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协助老人共同解决。

  2、我的社交圈,扩大社交圈,不再孤独

  1)讲讲我的老朋友;2)认识新朋友;

  3)谈谈自己排除郁闷,与朋友分享减少烦恼的方法

  3、充权增能,互相鼓励,提升老年人自信1)举办趣味运动会

  2)设置简单游戏,鼓励老人参与

  3)让老人接触新的事物,学习进的技能,教他们上,用手机发信息,教他们打太极,跳舞,养生技巧等。

  4、“夕阳也精彩”计划1)个人才艺展示

  2)围坐在一起,讲讲你开心的事3)说出身边他的优点

  篇二:

社区社会工作计划书

  社区社会工作计划书沟通你我,共建良好社区

  活动成员:

韩淑钦、申东东,郭正坤、韩宗羽、潘亮、樊宇、万莉,张姗姗、王静娴,石佳立、潘秀丽、吴卓泰、刘金锋

  社区简述:

天津某一商品住宅区,现有住户200,普遍为邻里关系而感到困惑,更有些人因为邻里关系而怒不可遏,茶饭不思,部分住户之间经常因为小事情而发生口角,譬如楼上漏水,楼下声音太吵扰乱休息等事情弄得邻里关系十分紧张,而有些邻里之间对过居住数年不认识彼此,邻里关系非常淡漠,居民对社区问题不闻不问,社区举办活动也没有人参加,社区居民虽然居住在一起,但是钢筋水泥,防盗窗却早已隔断了邻里关系。

社区面临问题一、社区工作者的准备阶段

  心理准备——应社区居委会邀请,由社区出面解决社区邻里关系,并促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实际准备(物质,技巧等)——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工作技巧二、社区分析阶段——介入社区的起点由两名社工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访问

(一)社区分析内容之一:

社区基本情况1、社区类型分析——

  商品住宅区

  2、社区的地理区域、面积及地理环境资料南开区,交通便利3、人口资料

  200户家庭,不足一千人4、社区文化的特色

  邻里之间沟通较少,矛盾较多

  5、社区内正式结构和组织、社区直接提供服务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驻扎在社区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辖区单位)居委会

  6、社区的权力结构——居委会

  

(二)社区分析内容之二:

社区基本情况、社区资源分析社区资源的类型:

  人力资源——居委会,志愿者,社工

  物力资源(提供公共设施的资源,教育、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完备,由集体活动室供社区居民活动

  财力资源——居委会、物业提供资金人文资源

  人缘资源

  (三)社区分析内容之三:

社区问题/需要分析

  社工及志愿者两人一组访问社区住户(因住户较多,暂时访问三十户),了解社区居民的想法及需求,从而确定社区问题及解决策略。

社工一起讨论社区问题并制定问题解决策略。

1、社区问题的分析

  a社区内共同性问题的分析

  邻里间或者矛盾冲突不断,或者彼此互不相识互不沟通,关系默然,社区活动无人参与,小区没有任何活力,社区居民普遍认为小区活动不具有吸引力,对小区没有信心,这些均不利于居委会小区工作的开展。

b社区内群体性问题的分析2、社区需求的分析需求类型:

  感觉性的需求:

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求表达性的需求:

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规范性的需求:

指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评估而决定的需要

  比较性的需求:

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型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求需求评估

  三、建立专业关系阶段

  此过程在社工进行住户访问时需完成,每户派一名代表参与小组第一次活动,社工与社区成员一起共同制定解决机制。

以一组作为个案演示,主演专业关系的建立阶段,需一名社工一名案主。

  四、制定计划阶段

  工作目标的确定:

促进社区邻里间的交流与沟通,改善邻里关系,促进小区和谐。

服务对象:

社区居民,暂定三十户服务的形式与手段:

小组工作

  2

  介入策略——个案+小组工作

  协同工作的单位——居委会

  实施计划地具体行动方案以及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方案工作程序

  订立工作目标:

服务对象、服务(活动)的内容、期望的服务成效

  选择可行方案:

整合不同方案的实际性、可行性、弹性等,确定最终方案。

五、实施计划阶段

(一)资源准备阶段1、发动群众2、挖掘资源3、建立新组织4、联系旧组织

  

(二)行动阶段小组计划方案:

3

  4

  (三)巩固成果阶段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内部的分工合作建立稳定的资源系统对组织成员进行专业培训a经费报销

  b对服务资料及时归档

  c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表彰六、撤离、评估和反思

(一)撤离工作现场

  

(二)评估执行效果

  方案成效评估和方案过程评估评估的过程五步骤:

  a界定评估目标

  b建立成果评估方法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c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

  d选择适当的收集资料的方法e使用综合分析方法

  评估的特点:

  5

  篇三:

社会工作个案计划书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

  一、案主资料

  姓名:

小佚;

  性别:

女;

  年龄:

13岁;

  性格特征:

多愁善感、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独来独往;父母职业:

父亲为某公司职工,母亲下岗;

  家庭生活背景:

从小跟随外祖父母生活,感情深厚;上小学后与父母随父母生活,父亲管教很严,曾经与父亲发生争执,造成父女之间的隔阂,与母亲关系较好;

  学校生活:

小学成绩一直很好,有两个很亲密的朋友,但是常与朋友发生争执;上初中之后,成绩较好,但是初三之后成绩下降,没有朋友,经常独来独往。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

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独来独往背景材料:

  小佚是独生女,因为父母工作较忙,无暇照顾小佚,所以把小佚交给其在农村的外祖父母照顾,小佚与外祖父母感情很深。

小时候的小佚很活泼甚至调皮,经常跟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跟他们在一起她感觉很快乐。

  上小学后,小佚的父母把小佚接到县城,从此小佚跟随父母一起生活。

小佚的父亲平时不善言谈,但对小佚管教很严,小佚放学回到

  家总能自觉地先写作业,但是有很多时候因为粗心或者急于可以出去玩,作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父亲的惩罚就是“面壁思过”。

有一次周末,小佚没有做完作业就跟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园玩,回来之后发现父亲很生气,同时发现书包被父亲扔到外面,于是跟父亲起了争执,从此之后一个月小佚没有跟父亲说话,小佚一度很恨父亲,后来经母亲的开导和劝说,小佚逐渐了解了父亲对她的用心和关爱,小佚试图“原谅”父亲,但是总觉得跟父亲之间已经有一层厚厚的隔阂,跟父亲在一起感觉不自在,在遇到问题时也总会跟母亲说。

  小佚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比较好,她有两个很亲密的朋友,但是三个人之间时常发生矛盾,发生矛盾之后互相不理睬对方,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归于好,如此这样反反复复,使小佚感觉很厌烦。

  升入初中后,一开始小佚不习惯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她渐渐的适应了初中的学习方式,成绩名列前茅。

由于小佚感觉厌倦了小学时跟朋友的分分合合,所以决定不再交朋友,从此很少与同学说话,在班级里较沉默,课间操、体育课、餐厅,也是独来独往,一开始她感觉一个人不用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小佚感觉很自由,虽然有时候也会感觉很孤独,但是她也一直不愿交朋友,很少跟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性格越来越内向。

自从上了初三之后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自我心理学认为问题或挑战源自个人的内部冲突或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因此案主的压力来自环境的压力或者发挥不良的自我功

  能。

由此,自我心理学取向的干预目标是帮助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