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275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docx

《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docx

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论文题目:

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

 

所在学院商学院

学科、专业财务管理

研究方向投资与融资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职称

2014年1月10日

说明

一、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两部分

(一)文献综述(2500-3500字)

1、本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部、委级项目,省、市、区级项目,学校级项目和自选项目等)及项目名称。

2、本课题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近期学术发展前沿等情况的分析。

3、前人在本课题所研究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选题报告(2500-3500字)

1、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学术和应用价值,选题的主要依据和可行性。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3、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结果。

4、本课题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5、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工作方法,所需的实验条件和经费预算。

6、本课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论文工作计划包括文献选读、科研调查、开题报告、研究方法、实验阶段、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各项工作阶段的进度计划。

三、本报告要求填写清晰、表述准确。

四、开题报告中文字的字体均用宋体五号字,参考文献的书写按照《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执行。

五、开题报告会在学院范围内以答辩的方式公开进行,各硕士点要成立由3-5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职称的成员组成的评议小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60分为合格。

考核成绩由评议小组集体产生,组长需当场向研究生公布考核成绩和专家意见。

考核成绩不及格的研究生,须在导师和学院同意的基础上提交“重新开题申请”,在开题结束后的1个月内由学院重新组织开题报告会,考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后续论文撰写工作,仍未通过者不得申请硕士学位。

六、开题报告会结束后,本报告由学院留存,考核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

文献综述

一、课题来源

课题来源于本人经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经过分类整理,发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出现了非效率投资现象,上市公司特别是民营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较为严重,而过度投资行为是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背离企业价值最大化,浪费了企业资源,损害公司价值,最终阻碍企业发展。

因此,本文从负债治理的角度,分析负债对过度投资抑制机理的同时,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力图找出负债是否对过度投资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防范和减少这种非效率投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二、本课题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近期学术发展前沿等情况的分析。

历史:

Jensen和Meckling(1976)两人在“企业理论:

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正式提出了代理成本理论,在文章中他们指出企业股东的利益和管理层的利益并不是总是一致的,管理者为了获得个人利益和控制权收益的最大化,在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制度安排上没有按照股东的利益进行,即存在代理成本问题。

Jensen(1986)在其另一篇著名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并且讨论了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问题会随着自由现金流的产生而加剧,他同时认为通过企业的负债和并购能够解决这种代理成本问题,特别是当企业负债引入了债权人的监督作用,企业面临被并购的威胁使得管理层会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

Stulz(1990)通过模型得出与Jensen类似的结论:

债务具有减少企业自由现金流的作用,负债可以缓解股东与代理人的利益冲突。

现状:

Lang,Ofek和Stulz(1996)选择了英国1970—1989年间的大型工业企业为样本,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负债对企业的过度投资具有显著的硬约束效应。

Aivazian(2005)选择了加拿大从1982至1999年的86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投资与企业采用不同融资方式的关系。

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投资支出与企业资本结构存在负相关关系。

何源,白莹和文翅翅(2007)选择以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公司的负债对这些公司的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

通过实证模型表明:

在存在大股东控制的公司中,负债融资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对大股东有很强监督功能的债权人对过度投资的约束作用更为明显。

童盼,陆正飞(2005)选择沪深两市非金融类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从企业负债和负债的来源等角度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检验。

结论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率越高,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企业的负债情况与企业投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前沿:

国内研究主要是借鉴西方的理论采用计量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检验与分析。

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失衡,金融机构和公司治理机制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负债的约朿作用,同时由于研究的角度和数据的选择不同结论也出现一定的差异。

在我国,无论是证券市场还是银行系统都无法为民营上市公司提供充足的外部融资。

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

另外,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的信用存在顾虑,民营企业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取得资金。

在银行贷款方面,银行对民营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所有制歧视,在信贷计划中很少考虑民营企业的需求,贷款的条件也往往高于国有企业。

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信用程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欠息严重。

因此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

即使民营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其对于民营企业的监督力度必将远远大于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使得债务对于过度投资的约束性在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债务的硬约束作用在民营企业中表现的也更加明显。

因此,从民营企业角度来研究负债融资对于过度投资的影响可以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负债融资的限制以及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尽绵薄之力,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

三、前人在本课题所研究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国外对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1、负债对过度投资影响的研究状况

Fama和MiUer(1972)研究表明当企业发行负债进行融资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投资决策,不一定同时能够满足企业债权人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相对于债权人来说,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本利能否按时的收回,因此他们更加偏好于风险不确定性较小的投资项目;相反股东在考虑企业风险受益时,由于债权人的本利是恒定的,企业的受益越大股东能够得到的利益越大,因此股东偏好于风险收益大的项目。

Myers(1977)通过研究认为,企业采用债权进行融资,可能会产生非效率投资行为中的投资不足,他表示企业现有的负债结构和余额以及企业未来增加的负债等因素都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负债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管理者的压力,减少企业的对外投资。

Parrino和wisbach(1999)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表明负债引起的股东与债权人的矛盾能够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企业负债的增加,股东与债权人的代理矛盾越严重。

另一方面从负债的相机治理角度,企业负债对股东与管理层因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产生的代理冲突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特别是企业拥有丰富的自由现金流时,管理者进行潜在的过度投资的可能性加大,由于企业债务能够起到硬约束作用,能够减少管理者对自由现金流的支配,抑制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进而缓解股东与管理者的冲突。

Jensen(1986)仔细分析了股东与经理层在代理冲突下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最终提出了自由现金流假说。

他的研究结论说明当企业管理者控制企业大量的自由现金流时,管理者倾向于非效率投资,其中以过度投资尤甚,浪费了企业的资源。

他同时指出企业的负债并购能够有效防止这种非效率投资的发生,减少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

企业负债对过度投资的这种抑制作用被称为债务硬约束作用,债务硬约束通过减少经理层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增强了债权人对公司的关注和监控,限制了管理层的一些非效率投资行为。

Grossman和Hart(1986)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也指出对于股东与管理者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产生的代理问题,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Lang,Ofek和Stulz(1996)选择了英国1970—1989年间的大型工业企业为样本,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负债对企业的过度投资具有显著的硬约束效应。

但是他们对样本依照成长性指标进行分组检验中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对于未来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企业负债对降低企业投资支出不明显,而相对于那些未来缺乏成长性的企业,企业负债对于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Aivazian(2005)选择了加拿大从1982至1999年的86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投资与企业采用不同融资方式的关系。

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投资支出与企业资本结构存在负相关关系,另外结论还支持了负债融资对企业因代理成本引起的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低成长性的公司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表现更加明显,这点与Lang,Ofek和Stulz(1996)的研究较为一致。

Anti(2003)通过对企业价值与现金流之间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检验发现当企业托宾Q值较低时,企业对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进行投资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他还指出自由现金流理论对过度投资行为的解释力度不够,不能过分强调管理层的控制权和负债的硬约束作用,股东的内部治理作用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负债期限结构对过度投资影响的研究状况

Barnea(1980),认为短期负债价值对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反应迟钝,定期还款压力可对股东的冒险激进的投资行为进行约束。

研究表明短期负债高的企业代理成本相对较低。

长期负债在控制代理成本上存在缺陷,可能引起资产替代。

Myers、Majluf(1984)认为,短期负债相对于长期负债可以经常性减少经理人手中的自由现金流量。

短期负债期限短,企业需要经常准备还本付息,否则将面临破产困境,这些都可以减弱经理人过度投资的动机。

若设置负债期限短于增长性期权的到期日,则可不让旧债权人分享投资收益;且假定再举新债时新债权人不分享之前项目投资收益。

这种办法可以抑制股东/经理人怕债权人分享收益故意放弃能够盈利的投资机会的行为,也即抑制投资不足。

抑制过度投资和抑制投资不足都是短期负债的相机治理功能。

Esterbrook(1984.)、Jensen(1986)、JiapingQiu(2005)与Myers、Majluf的观点大致相同。

Parrino&Weisbach(1999)研究发现长期负债对企业价值变动更为敏感,长期负债可能加重负债代理成本。

短期负债比例较高的企业,负债代理成本较低。

负债期限结构对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不一。

国外许多学者认为成长性会影响负债期限结构和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

Johnson(2003)、Ozkan(2004)、Billettetal.(2007)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在高成长性企业中,长期负债可能加剧过度投资行为,短期负债起到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

在低成长性企业中,短期负债起到更强的治理作用。

Stohs、Mauer(1996),Scherr、Hulburt(2001),Antoniou、Gnney、Paudyal(2002)的实证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Stohs、Mauer等研究发现,拥有越多增长型期权的公司,往往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在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前提下,负债期限结果与投资机会并不呈负相关关系。

这与Johnson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反。

Scherr、Hulburt的实证结果中没有得出负债期限结构和投资机会的负相关关系。

Antoniou、Gnney、Paudyal分别对英、法、德三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英国的数据显示,高成长性企业反而长期负债越多;而法国和德国的数据显示投资机会和负债期限结构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二)国内对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1、负债对过度投资影响的研究状况

冯巍(1999)以制造业1995-1997年的13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论证明了企业存在债务约束对企业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同时指出企业内部的现金流是影响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而两者之间存在影响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汪辉(2003)以1998-2000年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公司的负债与投资的相关性及公司负债对投资的影响机制。

在检验结果表明在国有股比例高的公司中,公司的高负债对投资没有显著性影响,而在国有股比例低的公司中高负债能够有效的约束企业的过度投资。

童盼,陆正飞(2005)选择沪深两市非金融类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结论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率越高,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企业的负债情况与企业投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企业负债的治理作用有效的约束了企业的过度投资,但导致了企业管理者有投资不足的倾向。

何源,白莹和文翅翅(2007)选择以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模型表明:

在存在大股东控制的公司中,负债融资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对大股东有很强监督功能的债权人对过度投资的约束作用更为明显。

唐雪松,周晓苏和马如静(2007)通过选择2000-2002年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结果证明了除了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没有约束作用外,剩下的因素对过度投资都有显著的约束作用。

徐向艺,李盡(2008)以2001-200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的公司中过度投资行为比较普遍,同时负债对国有控制公司的过度投资的约束作用并不明品,但在国有比例低的公司中负债的约束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显现。

黄乾富,沈红波(2009)实证结果表明,流动负债和超过一定持股比例的第一大股东对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能够发挥实质性的抑制作用。

沈艺峰,沈洪涛和张俊生(2006)通过对我国特殊的ST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现在陷入财务困境的ST公司中,企业负债水平对管理层并不能起到监督和制约作用。

肖作平(2006)通过选择了200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1049家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平衡和银行监管缺位等因素,债权人的利益并不能有效得到保护,债务的控制作用没有很好显现。

朱嘉,潘爱玲(2009)针对我国2000-2006年的33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由于负债的硬约束效应受到限制,企业的债务融资和负债期限结构并不能有效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

汪平,孙士霞(2009)的相关研究也认为在我国债务融资并不能对过度投资行为发挥有效抑制作用,但在国有企业中,股权的相对集中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约束过度投资。

2、负债期限结构对过度投资影响的研究状况

吴向荣(2009)根据项目风险大小进行分组,得出两组中短期负债均和投资支出呈负相关。

但是相比之下在低项目风险组中短期负债对投资支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在低项目风险中治理作用更强。

两个组中长期投资和投资支出的关系都不显著。

吕靖(2008)根据成长性将样本分组,得出两组中短期负债都表现出很强的抑制过度投资效应。

在高成长组里长期负债也与投资负相关,但是在低成长组里就没有显著关系。

朱嘉、潘爱铃(2009)研究显示长短期负债和过度投资的负相关都不明显,和投资不足呈显著正相关。

我国上市公司短期负债未起到制约过度投资和抑制投资不足的作用。

孙晓琳(2010)根据终极控股股东分组,研究发现短期负债在两组中都起到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是在家族或自然人控股企业中作用更明显。

根据成长性分组,结果显示短期负债使高成长性公司投资不足更严重,在低成长性公司没有起到相机治理作用。

长期负债在抑制过度投资方面不及短期负债。

崔丽和钟长军(2006)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负债与投资规模呈负相关关系而长期负债与投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短期负债有相机治理作用,即短期负债可以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但长期负债不具有这一作用。

王治和周宏琦(2007)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选择短期债务并没有能够抑制公司的投资不足问题,但是却对公司的过度投资问题起到了抑制作用,并且,在抑制过度投资问题上,对非国有控股公司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有控股公司。

王艳辉和杨帆(2007)研究了东北部分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的关系后发现,债务期限结构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具有约束效果,并且长期负债对过度投资有强烈的约束效果,而短期负债则不明显。

陶晓惠(2009)研究发现,在观察债务期限结构是否能够减少管理者的资产替代行为时,过度投资的严重程度和债务期限结构显著的正相关,即缩短债务期限可以减少债务人的过度投资行为。

戴敬(2010)选取了中国2003一2008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债务期限越长,对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作用越小,债务期限越短,越有利于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

谢军和朱倩渝(2010)研究发现,在我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企业的短期债务可以约束一长期投资活动,但在一定负债的情况下,长期债务又有利于企业的长期投资行为。

陆正飞、韩霞和常琦(2006)以部分中国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长期债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新增的长期负债与新增的投资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当期的新增长期债务如果越多,则企业的综合财务风险就越大,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企业在财务危机的情况下,企业会通过过度投资将风险转嫁给长期债权人。

肖作平(2005)采用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动态视角对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检查,研究发现,调整成本显著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经验证据支持代理成本假说和债务期限结构税收假说,没有发现公司使用债务期限结构向市场传递信号的证据。

江伟沈、艺峰(2004)分析了不同成长性企业中负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于高成长机会企业负债没有引起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反而导致了严重的资产替代行为,对于低成长企业负债则没有导致资产替代,但是负债的控制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

选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学术和应用价值,选题的主要依据和可行性

一、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目的:

投资是现代企业理财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企业投资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企业能否实现财富最大化的重要条件。

但是在现实中我国上市公司常常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其中以过度投资行为居多,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东与管理层代理理论下的过度投资行为(刘昌国,2006),特别是企业的现金流较为充足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企业负债具有硬约束效应,能够对企业管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同时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为国有的商业银行,两者之间关系特殊,银行借款就会出现“预算软约束”的现象,债务治理并没有像西方那样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徐向艺、李義,2008)。

在我国,无论是证券市场还是银行系统都无法为民营上市公司提供充足的外部融资。

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

另外,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的信用存在顾虑,民营企业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取得资金。

在银行贷款方面,银行对民营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所有制歧视,在信贷计划中很少考虑民营企业的需求,贷款的条件也往往高于国有企业。

相对于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资金瓶颈问题。

现实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超募现象极易导致公司进行过度投资,企业债务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是否具有约束效应。

据此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及负债治理效应进行关系研究。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已有文献对于过度投资的研究主要从股权治理的角度,随着研究的深入,从负债治理的外部治理角度的研究也逐渐增加,但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在企业的绩效与企业债务融资的角度。

对于债务融资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上研究较少,为此,通过债务融资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丰富了企业负债的外部治理研究。

2.现实意义

我国较多的民营上市公司采用现代管理制度,民营上市公司管理者从自身利益易引发过度投资,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损害公司和投资人的利益。

目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不低,通过民营上市公司的债务约束研究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治理情况,为民营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治理提供了另一条途径,进而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首先,笔者从理论和文献研究入手,对企业过度投资与债务融资的理论发展进行收集整理,得到企业负债对投资的影响情况其次,遵循相关理论研究依据,结合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负债情况进行测量。

最后,根据企业负债对过度投资影响的实证检验的结果,总结从负债角度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情况,以及对我国债权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其中:

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创新点和论文的整体框架结构。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和债务治理相关的国内外献归纳整理,并简要予以评述。

第三部分是相关理论介绍,主要对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假说理论以及负债的相机治理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第四部分是民营上市公司背景介绍。

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地域、行业及治理等相关情况给予简要的分析。

第五部分是实证研究,首先根据前面的文献回顾和理论介绍,结合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现状,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相关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为实证分析做好准备。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启示及研究展望,首先根据研究结果验证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的相关性,以及企业负债对过度投资的约束效应,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同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一些展望,有待于进一步更好的研究。

具体而言论文提纲如下: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研究思路和文章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国外关于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状况

2.1.1负债对过度投资影响的研究状况

2.1.2负债期限结构对过度投资影响的研究状况

2.2国内关于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状况

2.2.1负债对过度投资影响的研究状况

2.2.2负债期限结构对过度投资影响的研究状况

2.3文献述评

第三章:

相关理论

3.1过度投资及其度量

3.2自由现金流假说理论

3.3负债的相机治理理论

第四章:

民营上市公司背景分析

4.1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行业、地域分布状况

4.2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与负债情况

第五章:

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实证分析

5.1研究设计

5.2主要变量的计量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回归检验

5.2.2过度投资与企业负债融资的回归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不足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建议

6.3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3.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结果

(一)回顾关于过度投资以及负债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厘清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为该问题的研究出一点绵薄之力。

(二)通过实证检验民营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并检验得出负债对于企业的过度投资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并且短期负债较长期负债相比约束作用更为明显。

(三)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为提高投资效率,提高企业价值提供相关意见。

 

4.本课题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1、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企业负债等相关研究的整理,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负债治理效应进行检验,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现状及其负债约束的效果,研究的样本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给企业内部治理提供一些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