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256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docx

《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docx

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

社会学概论结课论文

从社会实例看“快闪行动”的社会价值

学  院:

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

 广播电视学 

年  级:

 2013级  

姓  名:

 马康欢  

学  号:

20130202529 

2014年6月15日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从社会实例看“快闪行动”的社会价值

【摘要】:

“快闪行动”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

【1】“快闪行动”自兴起以来,形式多样,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现代传播的一种新形式。

“快闪行动”注重对活动的前期策划,它对活动现场的统一性有很高的要求,在内容主要体现为:

搞怪娱乐、广告宣传、公益活动等。

“快闪行动”通过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无预兆的突发事件,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从而起到缓解社会压力、丰富群众生活、宣扬社会新思想、提高大众某种社会意识的作用。

“快闪行动”的起源和发展

快闪暴走族源于2003年5月的美国纽约的曼哈顿。

人们仅仅知道它最初的组织者名叫比尔(Bill),他自诩是一名“社会工作者”。

比尔为组织活动专门成立了一个叫“MobProject(快闪计划)”小组。

“快闪计划”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参加者应当了解一些人已接受了邀请。

没有网站会对活动提供专门的信息,更不会在任何当地报纸上发布任何广告,他们只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进行邀请,同为虚拟世界的朋友,

几乎没有人在现实生活中会相互熟知。

比尔在第一封致网友的信中就说到,“因为是我的主意所以我写的这封信,但这并不能表明我就是活动的组织者。

在我个人看来,在发动电子邮件之前就策划好活动的人就可以担当活动的组织者。

活动应当由那些了解活动内容的人来组织”。

【2】

比尔组织的活动,是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活动”的起源是为了嬉戏娱乐,他们通过网络秘密的邀请网友参与,共同策划活动,参与者并不一定认识,他们只是依靠在虚拟世界中商议好的一些特定的暗语,从而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进行突发性的娱乐活动。

“快闪活动”诞生后,很快衍生出更多的形式,典型的有两个:

一个是flashcrowd,意指一班人突然同时进入一个网站,通常是响应一些活动或宣布;另一个是smartmob,意指一班意见相同的人在无领袖下利用先进科技,例如手机、email和网站组织发起集会。

“快闪党”活动策划人大多数匿名,各地不同。

虽然比尔当初开“快闪”先河时并不认为“快闪党”可席卷全球,因为整个意念由嬉戏开始。

他形容参加者都是“莫名其妙的一伙”。

但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Rheingold)堪称是暴民运动的旗手,正是他在理论上前瞻性的推动,使得“快闪暴走族”这一运动成为席卷全球的风潮。

内容也不单单是纯为搞笑,有的被视为社会或政治活动。

2003年6月3日,第一次成功的快闪行动在纽约的梅西百货公司上演。

一百多人聚集在梅西百货公司九层的地毯专柜,围在一块无比昂贵的地毯旁。

若被销售助理问起,他们每个人都会说,他们一起居住在纽约市郊的一个仓库里,正在选购一块“爱的地毯”,而且他们所有的购买行为都是集体决定的。

你可以想象店里的销售助理被这些人搞得多么迷惑不解!

★无声迪斯科

2006年4月发生在伦敦的“无声迪斯科”是一次广为人知的快闪行动。

在伦敦多个地铁站内,人们带着便携式音乐装置聚集在一起,在一个设定好的时刻,所有人都开始随着音乐跳舞。

这次活动的参与者人数之多,使其成了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快闪聚会。

据报道,在维多利亚站就有超过4000人参与到了活动当中。

这次活动给伦敦地铁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了冲击,伦敦市警方不得不进行人流控制,慢慢地疏散人群。

★世界枕头大战日

“世界枕头大战日”(或“国际枕头大战日”)是于2008年3月22日进行的一次枕头大战快闪行动。

全球有超过25个城市参加了第一次国际快闪行动,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一次快闪行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纽约市有超过5000人参与了此次行动,该数目超过了伦敦2006年的“无声迪斯科”快闪行动,并取而代之,成了有记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快闪行动。

★伦敦地铁派对

为了回应伦敦地铁颁布的一项禁酒令,伦敦市民在2008年5月31日,即禁令生效的前一个晚上组织了一次最后的地铁派对。

派对主要在地铁环线列车上举行,在地铁的其他路段也举行了一些更小规模的活动。

尽管当时聚集的具体人数无法确定,专家称数以千计的伦敦市民参与了活动。

★Mp3实验

在这一次快闪行动中,参加者在参与活动前先下载好音乐,然后根据已嵌入旋律中的提示,在同一时刻起舞。

“Mp3实验”已经变成了每年一次的活动。

2004年,第一次活动在正直的市民旅剧场内举行。

观众们看着一个投影的倒计时钟,然后所有人同时按下播放键。

几分钟后,所有的人全都在舞台上跳舞,观众席上空无一人。

参与者吹泡泡,击打空中的气球,互相拥抱,随后在“圣诞老人”的带领下离开剧场,沿着街道走去附近的一家酒吧。

★定格在上海

2008年3月8日,一群人聚集在南京路“同一时间在原地定格”。

尽管天空下着小雨,很多人无法按时参加,但仅从路过的中外行人都立即加入其中就能说明这次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仅几秒钟的工夫,行人纷纷停下脚步,对着这50多个以各种姿势变成“石头”的人开始拍照、录像,并对他们加以评论。

这群人表演了两次“定格”,第一次是在下午3点,第二次是在3点20分,以使后来的人也能参与进来。

【3】

“快闪活动”的社会价值

从“快闪活动”诞生到如今的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它的影响力已经覆盖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4】,何况是一个足以风靡全球的活动。

快闪族现在已成为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

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自己将会主动参加。

当然,也有些人因为担心造成误会,而采取保守的态度。

这主要因为是人们对“快闪活动”的理解参差不齐,有褒也有贬。

XX百科里形象地称“快闪族”为“聪明暴民”,这样的名词解释也有很多种。

但我们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这样的活动,“合理”取向的理性行为,是在行为人“了解所有的境况和所有个人意图的情况下才可能展开【5】”的行为。

【6】当我们具体去看待这一次一次的快闪活动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显著的社会价值。

“快闪活动”不同于暴动的关键一点是,它对社会没有危害性,它只是为了引发群众的关注而进行的一场集体活动。

娱乐性——释放压力

“不穿裤子乘地铁”是每年1月份在纽约市举办的一次活动。

第一次活动开始于2002年,参与者有7个人,且全部都是男性。

在此次活动中,连续7站,每站都会上来一个不穿裤子的参与者。

他们假装互相都没有注意到彼此,如果有人问起,就说只是忘了穿裤子。

到了第8站,有人上车背着行李袋兜售裤子,1美元1条。

2010年,第八届年度“不穿裤子乘地铁”活动在纽约有1200人参加,在全球其他21个城市有超过1000人参加。

在繁忙的日常工作后,人们看到这样的事情或是听到这样的消息不会觉得很有意思吗?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无聊庸俗的笑料,但它的存在缺失给繁忙的社会带去了一些轻松的快乐。

像这样的活动,它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是在用一种娱乐的心态去缓解压力。

再加之西方社会的社会文化背景,那种思想的开放性,使得这样的“快闪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娱乐效果。

这也正是“快闪活动”源自于西方社会的原因。

高宣扬说过:

“当代社会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虽然都是以西方社会和文化的问题为讨论的主轴,但都密切地同世界性的全球结构相关联,同世界各大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

”【7】也正是如此,“快闪行动”迅速得到了世界的拓展,只是在内容体现了不同地区的社会性。

2007年12月初,中国江城的30名“快闪族”聚集在一家肯德基店。

大家选派出两名代表,走上前大声问服务员:

“请问有盒饭吗?

”服务员当时一愣,回答“没有!

”两人朝外面的人群眨了个眼睛,外面的人开始大喊:

“哦,那我们就去麦当劳了!

”说完,30人一起闪了,留下顾客和工作人员目瞪口呆。

这可以算是“中国特色”的娱乐性“快闪行动”了,在西式的餐厅里寻找明知不可能找到的中式餐品,这是一场通过看似“呆傻”的集体活动体现中式的幽默和中国人对本元文化的一种搞怪宣传。

挑战性——突破自我

对于“快闪”活动,有专家认为,采用这样行为艺术形式的人可能具有比较强烈的“冒险心理”,敢于尝试,锻炼自己的胆量、勇气,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使自己不再内向,更加自信。

为自己解压,也给周围的人送去欢乐。

这种行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及他人,同时要注意安全。

在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交流减少背景下,“快闪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待。

首先,从表面看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量;第二,就是缓解生活中的压力;第三,现代社会年轻人会常感觉到“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即没有生机地活着。

年轻人精力充沛,但很多时候无处消耗,快闪运动提供了平台,宣泄青春情绪,于是风行起来。

人生下来就有展现自我的意识,婴儿的大哭也是一种需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回应”。

快闪族强烈地希望通过刺激,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他们的注意。

他们能“回归”社会,做一些既是个人兴趣爱好又对社会公益事业有好处的事情,比如涂鸦、街舞等和街头表演结合,所以能被更多的年轻人和大众接受,并且参与进来,但决对是以不违法为前提的娱乐活动,不参与政治活动。

不久前,我就参与过一次很具有挑战性的“快闪行动”。

我是整个活动的半个策划人,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提前挑好一些人,在有烈日的天气条件下,在南广校内上演心肺急救——CPR活动。

活动一共有12人参与,在提前约定好的时间里,一位男生突发晕倒,随即就有搀扶者和急救者出现,现场示范心肺复苏术。

当然,为了避免恐慌,引起社会的不安,我们还特意安排了人员负责模拟拨打急救电话并阻止在场人员报警。

整个活动的挑战性在于对时间的把握,在那样一个人员混论的场合下,如何让预先安排好的同学准时出现就很让人担忧。

其次,对于现场部分人员对我们的质疑,我们需要很巧妙的圆和,以便活动能够成功的进行。

对于现代这样一个亟需创造力的时代,年轻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就决定了他自己的人生道路。

而“快闪行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还能体现一个组织者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这就是一种挑战。

宣传性——引发关注

2010年的10月29日在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5号航站楼,T-Mobile上演一场“欢迎回家”的温情童话——名为“欢迎回家”的快闪行动。

想象一下,你拖着满身疲惫从狭窄的机舱里走出来,竟然有陌生人献上他们的鲜花、歌声、舞蹈欢迎你的到来。

你的心中会是怎样的惊异和欣喜。

这是英国移动通信服务商T-Mobile的现场互动公关活动的网络广告视频。

虽然是广告,但足以感动受众和每一个人,其实生活原本就应该这样的。

在此之前,中国几乎没有这样的传播活动,这也体现了一定的差距。

2012年时,中国也复制这样的活动,是新娱乐频道制作的两个病毒歌舞快闪影片《虹桥火车站过年回家快闪》和《浦东机场欢迎回来快闪》。

先不说它的现实效果,但是至少仍然可以感动大众,传播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同样是有意义的。

以上是一种利用“快闪”进行的商业宣传活动,不难看出来,把给群众送去突来的关爱作为一种宣传模式,这无疑是一种令人赞叹的传播方式,让人感动,记忆犹新。

除去这样的商业宣传,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公益宣传。

南广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同学就曾在南京新街口地区有过一次“快闪”宣传活动,主题就是保护环境,维护良好的城市形象。

我所参与的那一次心肺急救活动也是在宣传“CPR”这种应对突发晕倒事件的处理方法。

在南京青奥会这样大的背景下,无论是从维护城市形象方面,还是加强对炎热中暑事件的防御方面,通过“快闪行动”的模拟突发性,引起大众的关注,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来提高南京市民的这些意识是非常有效果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些突发的积极的想法,或者当我们觉得这个社会存在着一些道德缺失的问题时,我们都可以利用“快闪行动”来宣传对社会有利的东西。

就像近年来热议的“扶不扶”的问题,如果我们通过网络联结到全国各地的好心人士参与,在全国各地不断地上演宣扬高尚道德的“快闪行动”,势必能对社会的进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公益性——爱的传播

NFM北京快闪舞团成立于2008年,是北京首个专业快闪团体,是一个交流、展示、互相学习的平台。

多次参加社会公益快闪宣传,组织大型的快闪活动,是一个阳光、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团体。

快闪团有“北京第一闪”之称。

2011年5月,NFM为山东卫视惊喜惊喜栏目策划快闪活动,给孙楠送惊喜,在香山爱慕家敬老院进行,现场200人;2012年8月25日与thirst国际环保组织合作,以节约、保护隐形水为主题在乐城广场举行快闪活动,60人参加;2013年3月29号发起了公益快闪“没水了我们卡带了”,呼吁大家节约用水;2014年元旦与NO.9公益组织,联合五大舞社一起在王府井举办了主题为:

城市活力-正能量“新气吸”“微笑-Smile”的公益快闪活动。

60余人参加此次公益快闪活动。

西安快闪族,成立于2009年8月2日,C&L全称为Crazyandlove,取义为:

我们是一群狂热的、充满激情与热情的的人们,同时我们也充满了爱,我们用我们的爱,我们的热情来感化来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们。

参与成员当前已经达到千人左右,西安C&L快闪族已经跃升为全国规模最大、活动效果最震撼、最成功的快闪团队。

原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朱莉叶,是中国最棒歌舞类快闪影片的缔造者。

结合了最优质的活动策划、音乐制作、编舞,后期剪辑,把“快闪”这一简单的概念与品牌推广、公益活动、甚至媒体影视相结合。

将快闪这一线下活动,以专业影视制作角度及其独有对音乐舞蹈的理解重新诠释,推出了全新的定义——快闪影片,将快闪变的更具观赏性,更具传播力。

朱莉叶凭借其创作、策划及独有的剪辑能力,在2010年首先推出了第一部快闪影片《百人横扫吴江路》,获得300万的点击量的疯狂转载。

获得了网友公认的中国最棒快闪之名。

在2011年快闪影片《英雄惊现新天地》通过先锋的歌舞活动策划、资源、执行,以歌舞内容有效的结合产品、品牌理念,最有效的将品牌最大化的推广,这两个活动以最具性价比和效应的成果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让人们知道了潮流也可以那么公益、公益也可以那么娱乐,当仁不让的续写了中国最棒快闪的第二部。

【8】

上述所列举的三个实例来源于XX百科,是国内形成的影响力较大的、以公益活动为主的“快闪行动”组织,其实像这样的组织,国内还有很多。

目前,国内的公益环境混乱,公益团体的管理也存在问题,公信力差,就连最大的公益组织“红十字会”也陷入了诚信危机。

也有部分公益机构存在专业性不强,分工不合理,职能交叉不清,信息披露不足、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公益组织无法真正的实施公益活动。

而“快闪行动”的特色在于它明确的组织分工,无论是什么样的活动,只要是成功的“快闪行动”,它在整个活动的流程中,每一个角色都是提前预定好的。

此外,“快闪行动”是一种新型的活动形式,是以突发的真实事件来展现,没有商业的宣传和造作,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偶尔的发生,这会让大众更加能感受到公益活动所传播的“爱”的温暖与力量。

而且“快闪行动”的参与者大多是激情四射的我们青年人,我们有活力,有奉献爱的勇气和信念。

在社会的大潮中,我们是一股后浪,可以推动这前浪前进,并且向社会展现我们新一代人的风采。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青少年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是人生成长的特定阶段,他们的思想创新而有活力,可塑性极强,是其优秀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近年来,国内外对青少年的成长都十分重视,提供多种途径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条件,开展公益活动成为培养青少年健全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虽然现在公益慈善的主旋律由企业家谱写,未来的企业家是现在的大学生组建,与其“后天”的弥补还不如“先天”的赋予。

在公益事业日渐兴盛、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其中蔚然成风的今天,应当通过公益素养培育,让高校学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肩负起社会责任感,铺垫于以后的“反哺”社会。

为了顺应这一时代的变化,广大高校应该在素质教育中加进对大学生公益素养培育的内容,使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更趋完善,多多鼓励大学生自主参与到“快闪行动”这样的公益活动当中去,这更体现大学教育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9】

规范性——组织管理

为了有效引导青年人正确使用快闪这种形式,不少企业、团体也成立了快闪组织。

如,由河南电视台《我可不得了》栏目牵头、由河大工贸筹建并负责管理的“快闪联盟”就是这一类型的社会团体,包括上文中提到的NFM北京快闪舞团和西安快闪族等等。

2010年6月4日,由海南大学“HOT..什么的”快闪组织牵头的Abracadabra快闪活动亮相海大,揭开了海南大学快闪活动的序幕。

2012年3月18日,由常州本土快闪爱好者组织“闪·耀”快闪活动,组织牵头的“dreamchaser”,真正的让常州本土有了属于自己的公益快闪,dreamchaser常州快闪。

当前人人网上也开通了快闪的公共主页。

狐狸圈快闪网成立于2010年,旨在为全中国各个地区的快闪活动提供一个交流、展示、互相学习的平台,让快闪深入生活,深入人心。

我们致力于打造国内权威快闪综合门户,提供国内外最新快闪活动和资讯。

快闪网域名中的“hlo”寓意为“狐狸圈”代表了快闪的动作,即“敏捷”、“快速”以及快闪族的网上聚集地是一个“圈子”,属于快闪族自己的网络圈子。

网站由门户,论坛,快闪团体,虚拟社区交友,个人空间5大部分构成,完整配套功能,给网友带来更好的浏览体验。

快闪网将对快闪活动组织人将由官方认证并给予特殊标识图,拥有组建“快闪团体”的特权;为每一个‘快闪团体’提供单独页面,并提供在线组织快闪活动、在线交流、分享、介绍等等特殊功能。

【10】

由此可见,“快闪行动”在国内逐渐被组织管理化,能够在国内进行起的大的“快闪”行动不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无经验的暴动,而是在组织规范领导下开展的。

这样一个趋于组织化而又极具时代特色的活动形式,自然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交流减少背景下,“快闪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待。

首先,从表面看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量;第二,就是缓解生活中的压力;第三,现代社会年轻人会常感觉到“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即没有生机地活着。

年轻人精力充沛,但很多时候无处消耗,快闪运动提供了平台,宣泄青春情绪,于是风行起来。

人生下来就有展现自我的意识,婴儿的大哭也是一种需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回应”。

快闪族强烈地希望通过刺激,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他们的注意。

他们能“回归”社会,做一些既是个人兴趣爱好又对社会公益事业有好处的事情,比如涂鸦、街舞等和街头表演结合,所以能被更多的年轻人和大众接受,并且参与进来,但决对是以不违法为前提的娱乐活动,不参与政治活动。

参考文献:

【1】:

摘自XX百科   

【2】:

同【1】

【3】:

摘自外语爱好者网站——“世界著名快闪行动”

【4】:

黑格尔(Hegel,1770—1831,德国哲学家),《法哲学原理》11页

【5】:

韦伯,《经济与社会》,巴黎,普隆出版社,1967年,第一卷,第6页。

【6】:

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法国,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三章,第97页。

【7】:

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8】:

同【1】

【9】:

③《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公益论坛举行》,人民政协报/2007年/1月/11日/第A01

【10】:

摘自XX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