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255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4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docx

《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docx

山东农业大学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

珍稀食用菌课件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菌物与人类的关系1、对人类的有益作用:

①分解有机体,促进物质循环:

真菌在生态系物质循环中起“清洁工”的作用,把生物尸体分解成绿色植物所必需的养分。

②形成菌根,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还产生拮抗物质,抑制某些病害;③生防菌:

有些真菌对其他病原物有拮抗作用或者寄生在其他病原物或昆虫上,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材料。

如木霉、白僵菌、拟青霉菌等;④食品工业:

加工面包、酒类、馒头、酱油、食醋、豆腐乳等。

⑤发酵工业:

生产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

⑥医药:

茯苓、马勃、雷丸、虫草、灵芝、猪苓;青霉素、灰黄霉素、头孢霉素等。

⑦食用菌:

香菇、平菇、草菇、羊肚菌、口蘑、松口蘑、木耳、银耳、猴头菌等。

一、食用菌的概念1、广义的食用菌:

是指一切可以食、药用的真菌。

2、狭义的食用菌:

是指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

3、什么是珍稀食用菌:

是除了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食用菌以外的食用菌,它们栽培历史短,栽培方法比较复杂或者不能进行人工栽培,食用价值或药用价值高的一类食用菌,成为珍稀食用菌。

如白灵菇、松茸等。

4、珍稀食用菌的种类举例:

目前已经开发的珍稀食用菌包括亚侧耳、榆耳、灵芝、鲍鱼菇、灰树花、猴头菌、鸡腿菇、巴西蘑菇、皱环球盖菇、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杨树菇、茶薪菇、巨大口蘑、美味牛肝菌、块菌、松口蘑和羊肚菌等。

二、食用菌在生物分类中的从属地位

生物界级分类学说:

在人类的历史上,对生物界级的划分存在着一个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过程:

两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统、八界系统、三域学说;1989年,卡佛利尔—史密斯(Cavalier-Smith)提出了八界系统:

即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按八界(菌物分别归属藻界、真菌界、和原生生物界的)分类系统食用菌在生物分类中的从属地位。

真菌界:

①子囊菌门Ascomycota、②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③无性真菌(Anamorphicfungi)——分生孢子阶段、④壶菌门(Chytridiomycota)⑤接合菌门(Zygomycota)其中,担子菌占(90%)子囊菌占(10%)。

按五界系统或六界系统食用菌在生物分类中的从属地位。

生物类包括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真菌界包括真菌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两亚门中的大型真菌与人类相关:

食用、药用和毒菇)、半知菌亚门、真菌门。

三、食用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一)食用(药用)种类资源丰富世界上已报道的有2000多种,我国现报导约981种、人工栽培的70余种、大规模生产20余种(常规菌类、药用菌类、珍稀菌类)已经开发成功的种类代表种:

亚侧耳、猴头菌、白灵菇、杏鲍菇、灵芝、灰树花、茶树菇、蛹草。

科研攻关的种类代表种:

美味牛肝菌、块菌、羊肚菌、松口蘑。

(二)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

1.营养价值⑴食用菌都具有高蛋白及多种氨基酸。

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约为鲜重的3%-4%或为干重的10%-40%,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是常见蔬菜的3-6倍,

⑵食用菌不含淀粉、有较低的脂肪及低胆固醇。

为干重的2%-8%,主要由不饱和酸构成。

⑶含有极为丰富的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素。

灰分4%-10%,如钾、钠、钙、铁、锌、磷、镁等。

⑷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类和D类。

一高:

高蛋白、二无:

无淀粉、无胆固醇、二低:

低脂肪、低糖、四多:

膳食纤维素、矿质元素、氨基酸、维生素。

被评价为:

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植物肉;上帝食品;长寿食品。

有人预言:

食用菌将成为本世纪的主要食品之一。

其特点是:

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多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多糖等。

5、食用菌质地柔嫩、味道鲜美、口味独特.因此常被人们作为美味佳肴,誉为“山珍”、“植物性食品的顶峰”、‘‘上帝的食品”、“健康食品”、“长寿食品”等。

2.药用价值

(1)药用成分:

主要是多糖类、三萜类及核苷类化合物等

(2)药效:

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血管病、保肝、健胃、抗肿瘤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多糖在抗肿瘤、抗炎、抗病毒、降血糖、抗衰老、抗凝血、免疫促进等方面发挥着生物活性作用。

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其衍生物常常还具有其它的活性,如硫酸化多糖具有抗HIV活性及抗凝血活性,羧甲基化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

因此对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药理研究证明,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有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保肝、解毒的作用、抗衰老作用、抗病毒、消炎抗菌、镇痛、止咳祛痰等诸多功效。

近年来,由于色谱等分离技术、波谱测定技术等分析手段的迅速发展,使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目前:

食用菌菌已成为筛选抗肿瘤的重要资源(三).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

⑴栽培食用菌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

⑵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

⑶生物学效率高:

一般为80%~120%(生物学转化率=子实体鲜重/栽培基质干重*100%)⑷食用菌生长周期短,见效快。

⑸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率。

(四)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我国原料广,农副产品下角料多。

食用菌产业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栽培用的原料来源更为多样性。

从原来以段木、粪草、秸秆为主发展到代料培养,如用棉籽壳、玉米芯、高粱壳、酒糟、废棉籽等多种工农业下脚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且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产水平的提高,对原来用作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这些废弃物如不经妥善处理排入环境,将会严重污染环境。

秸秆焚烧对空气、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2]。

对空气的污染,每年有6.5×108t秸秆,约有2/3被焚烧或变成有机污染物。

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直接影响民航和交通,造成民航延班或飞机无法降落,高速被迫封闭,公路、铁路无法正常运营。

同时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附近城市的环境形象,“三夏”、“三秋”期间眼科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骤增,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而且焚烧秸秆形成新的安全隐患,收获季节,往往天气干燥,易燃物增多,随意焚烧秸秆,极易造成附近未收割的农田及林木失火,甚至殃及田间农民的生命安全。

秸秆焚烧使土壤中有机质遭到破坏,致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造成资源浪费,破坏农村生态平衡,影响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食用菌在整个农业生态链中属于还原者,在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消费者(人类、动物)之间搭建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纽带。

假如没有菌类生物和其他微生物,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被破坏,物质循环终止,人类不能生存。

具体表现在:

食用菌菌丝体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能够将动植物生产的副产物如纤维素类物质进行降解,并将碳源转化成碳水化合物,氮源转化成氨基酸,使有机物进入食物链,进入新的生物循环。

分解后的废料进入大田后,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增加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

同时,这些废弃的培养料经处理后可作为畜禽的饲料添加剂,还可用来进行沼气生产及喂养蚯蚓,蚯蚓又可作为家禽的饲料、鱼虾的饵料,家禽的粪便又可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基质,进入了新的生物循环。

正因为有食用菌这一环节,才形成了一个多物种共生、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级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食物链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以食用菌生产的废弃料为原料进行沼气生产,产生的沼气作为食用菌生产的能源进入食用菌生产过程,沼液作为生产肥料,沼渣作为饲料,能够实现系统内部物能转化。

另外,菌糠可作为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的饲料,真正实现废物再利用和“零”污染转化。

可以说,通过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构思,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食用菌的环保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界中动植物生产副产物如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的转化利用,清洁环境,控制立体污染,实现循环经济构想;另一方面是菌类对重金属有极强富集作用,许多大型真菌均有这种能力,如蘑菇属对镉(Cd)的高富集作用远远高于绿色植物,因此,食用菌被誉为“清洁生产”先驱;第三个方面是通过菌类的发酵过程,有效地杀灭了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中携带的有害病菌,对减轻作物病虫害尤其是动物生产过程中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能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完整的自然平衡的生态系统,通过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构思,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成为能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完整的自然平衡的生态系统

(五)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1.消费量逐年升高,市场需求量大。

2、药用菌市场开发潜力很大。

3、不争人力、地力、效快益高4.科技含量逐渐提高,生产成本下降。

5.自然资源可以满足栽培生产需求。

原料广,主要是农副产品下脚料,农业下角料525×106t,工业下脚料50×106t,畜、禽粪便250×106t,还有大量野草资源6.菌糠用途广用途:

优质饲料可溶性养分高的肥料制沼气的好原料提取真菌多糖再次用作培养料

第二节产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生产格局三足鼎立植物生产动物生产菌物生产膳食中的三维结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菌物蛋白国际粮食组织郑重推荐每天“一荤一素一菇”的健康饮食食谱,使食用菌已经占副食消费的三分之一份额。

1、生产概况

(一)世界生产概况20世纪30年代生产国家10余个总产量5.5万t主要是双孢菇)70年代前:

主产地是欧洲及北美后生产国家发展到80多个总产量100万t主产地由欧洲变为亚洲世界四大食用菌双孢菇:

主产于欧洲与北美香菇:

主产于中国与日本平菇:

主产于中国、西德、法国等草菇:

主产于中国、印尼、泰国等主要生产国法国、德国、美国、荷兰、日本、南韩、意大利、印尼、泰国等

2、中国生产概况人工栽培自30年代从国外引进双孢菇开始

70年代前基本为半人工栽培;70年代后进行全人工栽培全国有20多个省区从事生产从业人员约3000万古田、庆元、泌阳三大批发市场产量逐年上升2007年统计:

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已由1978年的5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400万吨,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的70%产值达590亿。

2008年我国食用菌年总产值800多亿元,居世界首位2008年产量超百万吨的食用菌分别是:

平菇(434万吨),香菇(309万吨),蘑菇(191万吨),金针菇(136万吨),此外黑木耳的产量也接近100万吨2008年出口食用菌68.28万吨现在总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位居第六位,超过了茶叶及蚕桑。

正以15%年增长速度发展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食用菌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新亮点

(三)我省(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情况2003年,山东省食用菌总产量突破100万吨,总产值达40亿元,稳居全国第三位2005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30万吨,比2000年的72万吨提高了80.6%;总产值60亿元,比2000年的26.19亿元提高了129.1%;出口额1.2亿美元,比2000年的4863美元提高了150%;位列全国第三位目前,全省17市140个县(市、区)食用菌生产均有很大发展,70%的县(市、区)重点发展了食用菌生产,30%的县(市、区)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8年全省产值超亿元的县(市)近40个,莘县、定陶、惠民、新泰、邹城、栖霞、牟平、齐河、费县、武城等食用菌生产大县发展迅速,年总产值已超过2亿元。

2009年全省鲜菇总产量达到206.1万吨,总产值实现123.7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十二五”以下十项规划任务:

鲜菇总产量达到300万吨,总产值再突破100亿元大关。

20种大宗和珍稀菇类主栽品种再次更新换代,全面配套优良品种;20种大宗和珍稀菇类主栽品种再次更新换代,全面配套优良品种;实现全省人均年消费鲜菇20公斤,全面拉动食用菌餐桌经济;实现种菇年利用果林枝条、作物秸秆800万吨,促进农村作物秸秆高效循环多层次利用用全新的标准化技术加强培养培训现代高科技人才和农民技术骨干10万人次实现年产值超3亿元以上的农村产业化基地县30个,形成农村“一县一品一特色”的规模化建设格局;实现充分体现高效循环经济农业创新模式的食用菌主题园15个实现菇农年人均收入突破15000元,充分体现现代食用菌的强农富农特色。

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品认证”的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新增100家;

二、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1.消费量逐年升高,市场需求量大。

鲜菇消费量(kg/人、年)香港:

4.8;日本:

3.0;美国:

1.5;中国:

0.5。

食物结构变化:

营养型→保健型、功能型;动物蛋白→菌类蛋白、植物蛋白

属于供不应求的紧俏品有潜在的巨大市场。

2、药用菌市场开发潜力很大3、不争人力、地力、效快益高。

食用菌不与人争粮、粮争地、地争肥、农争时;生效快,生长期短、理想短、平、快项目;效益高:

投入产出比一般为1:

2,如7500kg稻草/hm2土地——3750kg鲜平菇——约含75kg优质蛋白质——约合1065kg大米的蛋白质含量,每亩秸草生产食用菌的产值约是粮食的2倍。

4.科技含量逐渐提高,生产成本下降。

5.自然资源可以满足栽培生产需求。

原料广:

原料:

主要是农副产品下脚料,我国约年产农业下角料30亿t,工业下脚料50×106t,畜、禽粪便250×106t,还有大量野草资源。

再生资源——食用菌转化——优质菌体蛋白,现在为30亿t左右,只要将其中的5%用于食用菌生产,即1.5亿t,就可以生产至少1000万t干食用菌,如果按照每t干食用菌含有30%-40%的蛋白质计算,相当于增加300-400万t蛋白质,而这些增加的蛋白质相当于600-800万t瘦肉或900-1200万t鸡蛋或3600—4800万t牛奶的蛋白质含量。

在2009年4月8日,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全国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这意味着,秸秆的产量还将增加600亿kg,即秸秆总量将达到7600亿kg。

6.菌糠用途广菌糠特点:

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真菌多糖等物质多。

用途:

优质饲料,可溶性养分高的肥料,制沼气的好原料,提取真菌多糖,再次用作培养料。

三、发展趋势

(一)向高效益发展:

反季节栽培、立体栽培、珍稀菌类

(二)向高质量发展:

生产实行标准化、减少农药、激素的使用、多用物理、生物防治法。

(三)向工厂化和规模化发展生产:

形式:

零散→规模化和产业化;主体:

农户→企业,方式:

作坊式→机械化和自动化;向增值化发展

市场以原料形式进入效益低⒈加工技术层次越高,升值倍数越大⒉观赏性强:

盆景、观光农业

食用菌产业:

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的行业优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势;美味、保健、绿色的产品优势;成为一个颇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

重点发展产业、创汇农业、高效农业:

要有规模优势、产品优、质量优势、种类、加工优势,才能占领市场最高点。

我国随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但不是食用菌生产强国。

作业题:

1.食用菌有哪些经济价值?

2.举例说明食用(药用)菌种类资源丰富

思考题:

1.你当地的食用菌生产现状如何?

有哪些有利的发展条件?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第一节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不一。

虽然它们的外表有很大差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生活于基质内部的菌丝体和生长在基质表面的子实体组成的。

菌丝体:

是营养结构,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

子实体:

是繁殖结构,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一、菌丝及菌丝体的形态1、菌丝:

由孢子萌发而成管形丝状体。

它生长在土壤、草地、林木或其他基质内,分解基质,吸收营养,能从基质内吸收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食用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

菌丝的生长:

菌丝的生长方式多样,有侧生的(1ateral)、对生的(opposite)、二叉状分枝的(dichotomous)、聚伞状的(cymose)、合轴的(假单轴的,sympodial)、轮生的(verticillate)和单轴的(monopodial)等。

除少数种类以外,大多数真菌的营养部分都很相似,但由营养结构分化出来的繁殖结构则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其特征构成传统真菌分类学的重要基础。

如果没有繁殖阶段,真菌将难以被鉴别。

2.担子菌菌丝的种类:

①初生菌丝:

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

特点:

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单核菌丝无论怎样繁殖,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只有和另一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生子实体。

子囊菌的单核菌丝发达且生活期较长,而担子菌的单核菌丝生活期短且不发达,两条初生菌丝一般很快配合后发育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

②次生菌丝(亦称二级菌丝、双核菌丝)‘来源:

两初生菌丝质配而成。

特征:

多细胞双核菌丝细胞壁上有锁把状突起。

特点:

粗壮,分支多,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经过双核化的菌丝体通常寿命很长,可连续多年产生子实体。

自然界中,这样的菌丝体的生长繁殖通常是从一点出发不断地向四周辐射扩展,产生的子实体在地上圆圈状生长,这种现象叫蘑菇圈。

又称“仙人环”,常发生于森林边缘和草原上,因其菌丝体由圈里向外逐年新生,使蘑菇圈直径可达几米至几百米。

蘑菇圈:

1922年在密歇根州上半岛克里斯特尔福尔斯附近的栎树混合林中,发现一个鳞茎蜜环菌的菌丝体,呈垫状生长。

对采自该地区的一些蘑菇样本进行了遗传学测试,结果证明,所有这些蘑菇均由同一株地下的菌丝体生出,菌丝体蔓延的范围达15公顷以上。

估计其总重量为10吨,按已知的生长率计算,其年龄至少有1500岁。

同年晚些时候,在华盛顿州西南部的亚当斯山鉴定了一株蜜环菌;估计其年龄在400~1000岁之间;其大小达607公顷左右,大大超过密歇根发现的鳞茎蜜环菌株。

③三生菌丝(结实性双核、三级菌丝)是已组织化的次生菌丝。

 当二次菌丝体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菌丝体互相扭结成团,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发育成子实体.。

三生菌丝体,这种已经组织化并有一定的排列和一定结构的双核菌丝体称为三次菌丝体,或称为结实性菌丝体.。

三生菌丝可分成三种:

生殖菌丝:

执行生殖功能,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骨架菌丝:

起骨干作用,构成子实体的骨架联络菌丝;联络作用,互相交错将骨干菌丝联络起来。

这三种三生菌丝均无独立的生存能力,营养全靠次生菌丝供应;三生菌丝的作用是形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果。

三种三生菌丝的形态特征:

①生殖菌丝:

具隔膜,锁状联合有或无,通常薄壁,也有些种是厚壁的,分支,可膨大,不易识别,迅速引致特化菌丝如骨架菌丝、联络菌丝、囊状体、担子和刚毛等的发生。

生殖菌丝存在于所有种类的担子果中。

②骨架菌丝:

无隔膜,厚壁,一般不分支,内部常空虚,直立或稍弯曲,构成子实体骨架。

③联络菌丝:

隔膜极少,细窄,厚壁或薄壁,通常分支且弯曲,互相缠结,联结骨架菌丝。

根据菌丝类型的不同将担子果分为3种菌丝体系,即①单系菌丝型(monomitic):

只有生殖菌丝。

②二系菌丝型(dimitic):

含有生殖菌丝和骨架菌丝或生殖菌丝和联络菌丝。

③三系菌丝型(trimitic):

同时含有生殖菌丝、骨架菌丝和联络菌丝。

3、锁状联合在大部分食用菌的双核菌丝顶端细胞上,常会发生锁状联合,这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鉴别菌种的主要内容之一。

锁状联合现象主要存在于担子菌中,尤其是香菇、平菇、灵芝、木耳、鬼伞等菇中。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担子菌中都有锁状联合,如草菇、双孢菇、红菇、乳菇等菌丝就例外。

极少数的子囊菌的菌丝也能形成锁状联合,如地下真菌中的块菌。

锁状联合形成的过程:

【1、双核细胞形成锁状突起;2.一核进入突起;3.双核分裂4.两个子核移向顶端;5.隔离成两个细胞;6.双核蔺丝,锁状联合部位:

次生菌丝顶端细胞。

实质:

有丝分裂;结果:

菌丝伸长分支;痕迹:

丝壁有突起】

4.菌丝体是由很多菌丝交织结合而构成。

它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

食用菌的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绝大多数呈白色。

因其生于基质内,而又十分纤细,因此人们一般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

如果环境条件适宜,菌丝体就能不断地向四周蔓延扩展,利用基质内的营养,繁衍自己,使菌丝体增殖。

达到生理成熟时,菌丝体就会扭结在一起,形成子实体原基,进而形成子实体。

食用菌生产菌种就是纯菌丝体。

菌丝组织体菌丝体无论在基质内伸展还是在基质表面蔓延,一般都是很疏松的。

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在环境条件不良的时候,菌丝体的菌丝相互紧密地缠结在一起,形成菌丝的组织体。

菌丝的组织体实质是食用菌菌丝体适应不良环境或繁殖时的一种休眠体,并能行使繁殖的功能。

有时人们也把它称为菌丝体的变态。

常见的菌丝组织体有:

(1)菌索典型的如蜜环菌、安络小皮伞等。

有些食用菌的菌丝缠结而成的形似绳索状的菌丝组织体,外形似根须,顶端部分为生长点,可不断延伸生长,一般长数厘米至数百厘米不等。

菌索表面由排列紧密的菌丝组成,常角质化,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菌索可发育成子实体。

菌索是一种输导组织,如药用天麻的发育就是依靠蜜环菌的菌索输送养分。

是栽培名贵中药天麻的必备共生菌:

.在人工栽培天麻中,利用其共生关系,提高了天麻的产量和质量。

天麻无根无叶,主要靠密环菌供给营养。

(2)菌核:

由菌丝体紧密聚集而形成的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称为菌核。

常见的有:

猪苓、雷丸、茯苓等都是这些真菌的菌核。

它质地坚硬、色深,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瘤状、近球状或近椭球状,且大小不一。

菌核中贮藏着较多的养分,对干燥、高温或低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菌核既是真菌的贮藏器官,又是度过不良环境的菌丝组织体。

菌核中的菌丝有很强的再生力,菌核也可用做菌种的分离材料。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很容易萌发出新的菌丝,或者在其上直接产生子实体。

(3)子座:

是由菌丝组织即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聚集而成容纳子囊果的结构。

子座是真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

如珍贵中药冬虫夏草、蛹虫草、蝉花等子座都呈棒状。

1、菌丝体的形态与构造有隔菌丝:

隔膜对菌丝起着支撑作用,既可加大菌丝强度,又不影响菌丝内含物的流通。

菌丝的细胞结构:

真菌菌丝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组成。

菌组织体及其类型;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由于适应外界不良的环境条件,菌丝以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疏松或紧密交织的菌组织结构,所有这些组织化的结构称为密丝组织。

密丝组织可分为两种类型,结构疏松,菌丝体是长形的互相平行排列的细胞,称为疏丝组织(prosenchyma);菌丝体由紧密排列的等角形或卵圆形的菌丝细胞组成,与高等植物薄壁组织相似,称为拟薄壁组织。

菌组织有多种类型,其形态和功能各异。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真菌的菌丝通常因生长在地下及一些基质或寄主的内部而不易被发现。

也有许多真菌的菌丝会定期地形成肉眼可见的较大结构。

常见的菌丝组织体有:

菌核、菌核、子座、菌根;菌丝束(mycelialcord)由大量平行菌丝排列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束状菌丝组织。

如双孢菇。

菌膜(hyphamembrane)有的食用菌的菌丝紧密地交织成一层薄膜即菌膜。

如香菇转色

表面,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也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菇、菌、蘑、耳、蕈”的那一部分。

担子菌的子实体能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故又称为担子果。

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基本上都属于担子菌,因此人们日常吃的食用菌实际上几乎都是食用的担子果。

概念:

产生有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大型菌丝组织体.来源:

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作用:

产生有性孢子的部位繁殖器官、食用部分子囊菌的子实体:

子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