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240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docx

《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docx

青岛版3年级科学教案片段

卞庄中心小学电子备课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10认识水

课型

新授

总第10课时

课时编号

1

主备人

赵虎

使用人

赵虎

时间

11.15

教材简析

观察认识水。

教学

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等)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2、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具

1、在讲台桌上用透明塑料杯各装着一杯醋、自来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

2、各组一杯海水、自来水、矿泉水、鱼塘水、筷子。

板书设计

10认识水

水颜色气味味道透明

液体

师生活动

随记

一、找“水”。

1、教师指着讲台桌上的7杯液体(焦急状地):

糟了,刚才老师在倒水的时候忘了给不同的杯子做上记号,现在不知哪杯是水,同学们快想想办法帮老师把当中的一杯水找出来吧!

(学生一听是要帮老师找“水”,都非常的乐意,积极性很大。

2、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找“水”?

各小组讨论分辨的办法。

3、学生分组讨论分辨方法。

4、小组代表上台辨别哪一杯是水。

师追问学生:

你是怎么找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想?

5、肯定、鼓励学生能根据平时的经验进行分析、辨别出了这一杯自来水。

这样的方法对于我们的研究、学习活动非常有用。

二、观察“水”。

1、刚才同学们帮老师找出了这杯水,想不想用更多的方法辨别水?

2、那么只有正确认识了水的特征,才能想出更多的好方法来。

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3、借助桌子上的这些材料你们想用什么方法研究水的特点呢?

4、在不明白某种物质是否安全、卫生的情况下,能不能随便就去尝呢?

5、学生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三、描述“水”。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2、各小组汇报,不重复汇报相同的发现。

3、你们能否对水的特点归纳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水这样搅起来有泡泡,还有旋涡,又没有固定形状的?

5、学生举例。

6、你们知道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什么样的物体吗?

7、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海水、鱼塘里的水、矿泉水、想了解它们吗?

8、老师会分给各组一份这样的一些水,希望每组都能像刚才那样仔细地去观察这三种水,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尝它们的味道?

9、各组派一名学生领材料。

并分组自由观察研究。

教师巡视。

10、学生汇报新发现。

11、刚才大家发现了这三种水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它们和自来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吗?

四、总结拓展,畅谈感想。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还想研究什么?

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发现吗?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这种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教后反思

学生对水的颜色和味道容易受到生活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纯净的水的机会很少,因而描述的时候,容易说蓝色(比如海水)甜的咸的等。

备注:

模板中备课内容统一要求为仿宋、小四号字体。

 

卞庄中心小学电子备课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11有趣浮沉现象

课型

新授

总第11课时

课时编号

2

主备人

赵虎

使用人

赵虎

时间

11.15

教材简析

有趣浮沉现象

教学

目标

科学探究方面:

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知识方面:

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具

教具:

水槽、乒乓球、石头、测力计。

分组实验材料:

木块、玻璃球、图钉、橡皮筋、橡皮泥、饮料瓶、水槽、气球、测力计、钩码等。

图片:

湖泊情景图

板书设计

11有趣浮沉现象

浮沉

师生活动

随记

一、激趣导入

师:

故事:

在森林里,一只饥饿的狼正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它们跑啊跑,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走投无路的小兔子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跳进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对岸。

狼也紧追不舍,来到河边,看见河里的小兔子,便大声喊道:

“别以为抱着个东西就能游过去!

”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大家猜结果怎么样?

引入《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再现浮沉现象

通过情景图,再现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目的是以情景图为载体发现现象,以现象为依据提出猜想,以猜想为导向进入浮沉现象的探究过程。

2、探究浮沉现象

在本环节教学中,师生准备了充分的材料,放入水中会怎样。

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做出不同的猜想结果,产生分歧,促使学生将探究活动深入下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经历了从问题、假设、验证到结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沉浮现象的初步认识。

(图片展示)学生汇报结果,

3、探究水的浮力

⑴根据实验结果,生成新的问题:

教师引导:

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现象。

为什么木块、乒乓球、饮料瓶等物体可以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尺子、鸡蛋这些物体就沉在水底呢?

猜想,(因为它们轻。

可能因为是空心的吧?

木块是不是空心的呀!

⑵验证猜想,深化理解。

学生分组做实验、交流感受。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水中有一种力量在托着水面上的物体,所以它们能浮在水面上。

板书:

浮力

4、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呢?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几种实验材料,测力计、皮筋、尺子、铅块。

介绍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大家看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

拿起测力计的顶部使它垂直向下,大家看刻度盘上的刻度是由上到下依次增大的,零刻度在最顶端,在刻度盘外有个指针,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调到零刻度,调整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你们的试验方案,沉在水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交流实验方案。

(在水中,不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向上托的力。

小结:

不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板书:

三、总结拓展

⑴教师引导谈生活中对水的浮力的感受(图片)。

生活中都那些地方利用了水的浮力?

(救生圈、船、游泳、还有浮子、淘米等。

教师总结:

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

有关物体的浮沉现象,还蕴涵着很多的科学奥秘,我们下课后继续研究。

教后反思

学生对沉到水底的物体仍然受到水的浮力,存有疑惑。

需要合适的工具进行验证。

备注:

模板中备课内容统一要求为仿宋、小四号字体。

 

卞庄中心小学电子备课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12有趣浮沉现象

课型

新授

总第12课时

课时编号

3

主备人

赵虎

使用人

赵虎

时间

11.15

教材简析

改变浮和沉

教学

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2、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具

橡皮泥7只、鸡蛋11只、食盐6包、塑料小瓶7只、塑料泡沫6只、大螺丝7、土豆7只、潜水艇模型6只、大烧杯12只等

板书设计

12有趣浮沉现象

浮沉增加重量

沉浮减轻重量增加单位体积内液体质量。

师生活动

随记

(一)导入新课

游戏:

猜手里有什么?

把粉笔、橡皮泥、塑料瓶、鸡蛋依次放入水中,猜会怎样?

(二)主题探究

1、猜鸡蛋是浮是沉,有的浮有的沉。

让学生猜测其原因。

2、鸡蛋可以改变在水中的浮和沉,其他物体也能吗?

(1)学生小组讨论改变方法。

(2)学生交流。

3、发放实验材料,学生实验。

并填写实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并把成功的代表性作品带到讲台。

5、学生交流汇报。

6、分析它们是靠什么改变了浮和沉?

总结出:

物体重量、液体、形状、借助于漂浮物。

教师板书。

(三)自由活动

1、玩小潜水艇。

2、教师讲述潜水艇历史。

(四)课后拓展探究

煮水饺,为什么开始时水饺沉在水下,熟后都浮上来。

 课后反思:

教后反思

学生容易简单的认为只要增加质量,就一定能够沉到水底。

备注:

模板中备课内容统一要求为仿宋、小四号字体。

 

卞庄中心小学电子备课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12改变浮和沉

课型

新授

总第12课时

课时编号

3

主备人

赵虎

使用人

赵虎

时间

11.15

教材简析

有趣浮沉现象

教学

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2、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具

橡皮泥7只、鸡蛋11只、食盐6包、塑料小瓶7只、塑料泡沫6只、大螺丝7、土豆7只、潜水艇模型6只、大烧杯12只等

板书设计

12有趣浮沉现象

浮沉

师生活动

随记

(一)导入新课

游戏:

猜手里有什么?

把粉笔、橡皮泥、塑料瓶、鸡蛋依次放入水中,猜会怎样?

(二)主题探究

1、猜鸡蛋是浮是沉,有的浮有的沉。

让学生猜测其原因。

2、鸡蛋可以改变在水中的浮和沉,其他物体也能吗?

(1)学生小组讨论改变方法。

(2)学生交流。

3、发放实验材料,学生实验。

并填写实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并把成功的代表性作品带到讲台。

5、学生交流汇报。

6、分析它们是靠什么改变了浮和沉?

总结出:

物体重量、液体、形状、借助于漂浮物。

教师板书。

(三)自由活动

1、玩小潜水艇。

2、教师讲述潜水艇历史。

(四)课后拓展探究

煮水饺,为什么开始时水饺沉在水下,熟后都浮上来。

 课后反思:

 

卞庄中心小学电子备课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13改变浮和沉

课型

新授

总第13课时

课时编号

4

主备人

赵虎

使用人

赵虎

时间

11.15

教材简析

有趣浮沉现象

教学

目标

1、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活动;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水的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的表面张力的特征,认识到水的表面有张力;理解水的表面张力在生活用的现

教学重难点

3、知道水的表面张力的特征,认识到水的表面有张力;理解水的表面张力在生活用的现

教具

小铁环、滴管、硬币、水槽、玻璃杯、荷叶、塑料瓶盖等

板书设计

13水面的秘密

水张力

师生活动

随记

一、导课

1、教师出示小铁圈,请学生平着放入水中,再慢慢提出来,观察小铁环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和手上有什么的感觉。

2、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小铁环上会有一层水膜。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手上的感受提出问题

3、教师适时引导,揭示课题。

二、探究水的表面张力

(一)、观察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1、提出问题:

大家认为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讨论汇报)

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试管内的水面及装满水的水杯的水面,是不是与学生的回答一致。

3、再请学生用滴管往荷叶滴水,看看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

试管里的水面是凹下去的,杯子里的水面是突出来的,荷叶上的露珠表面是圆的。

(二)、大胆猜想,实验探究

1、请学生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大头针,并猜测放多少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2、生猜测:

3根、5根、10根……(将预测板书到黑板上)

3、请学生讨论实验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结束,汇报结果,学生的猜测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

6、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活动说明水面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7、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结论。

(三)、自由活动:

进一步感受水的表面张力

(1)往硬币上滴水

1、(出示硬币)提出问题:

这枚硬币上可以装水吗?

怎么装?

能装多少呢?

2、指名回答

3、请学生讨论实验应该注意什么?

讨论后汇报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结束,汇报结果(学生的猜测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

提出问题:

在水还没有从硬币上溢出来之前水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6、学生汇报:

水的表面是鼓起来的

7、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证明了水的表面有张力。

(2)怎样让一枚硬币浮在水上

1、提出问题:

刚才我们是向硬币上加水,现在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将这枚硬币放在上面上呢?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请做成功的学生到前面展示操作过程。

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突出的实验方法进行表扬及鼓励。

(四)、应用拓展

(1)让学生在上一实验的基础上,再想办法让瓶盖停留在水的中央。

(2)如有做成功的请到前面展示操作过程,没有就请教师进行演示。

(向水杯中不断加水,直到水面鼓起来,瓶盖会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停留在水面的中央。

(3)适时引导学生讨论: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4)鼓励学

卞庄中心小学电子备课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14、水往高处走

课型

新授

总第14课时

课时编号

5

主备人

赵虎

使用人

赵虎

时间

11.15

教材简析

水往高处走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浸润和不浸润现象.能用浸润和不浸润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2、知道什么是毛细现象以及毛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3、知道毛细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防止.

教学重难点

知道毛细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防止

教具

塑料盆,毛巾等

板书设计

14水往高处走

水往高处走

师生活动

随记

本节颗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演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来完成。

一、课堂引入

  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交界面的性质——表面张力的作用,那么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交界面又具有什么性质呢?

我们将液体和固体之间的交界面叫做附着层。

板书:

液体与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附着层。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液体附着层的性质。

  实验1:

将洁净的玻璃片和石蜡块分别浸入水中,然后拿出来。

观察水在玻璃片上和石蜡块上的附着情况。

  学生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

水能够附着在玻璃片上。

水不能附着在石蜡上。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总结:

实验表明,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放一滴水,水能扩展形成薄层,附着在玻璃板上。

这种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

对玻璃来说,水是浸润液体。

在石蜡面上放一滴水,水不能附着在石蜡表面上,这种液体不能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

对石蜡来说,水是不浸润液体。

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而对另一些固体可以是不浸润的。

板书:

  

(1)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

  

(2)液体不能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

  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而对另一些固体可以是不浸润的。

浸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

盛有液体的容器器壁附近的液面会成弯曲的形状,是由浸润或不浸润现象引起的。

如果液体能浸润器壁,在接近器壁处液面向上弯曲。

如果液体不浸润器壁,在接近器壁处液面向下弯曲。

焊接时,熔融了的焊锡与被焊金属必须是浸润的;医药上要用脱脂棉,就是要使酒精,药液与棉花浸润;在有些物体上写字困难,是因为墨水不浸润物体;有些动物羽毛上能分泌脂肪,水就不浸润羽毛;有些矿石在冶炼前必须采用浮选矿石的措施,利用液体不浸润矿粒但浸润砂石的性质将矿粒与砂石分离开来。

下面通过实验来观察液体的一种有趣的现象——毛细现象。

二、毛细现象

板书:

毛细现象

实验2:

将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并讨论:

管内水面比容器里的水面高,管的内径越小,管内水面越高。

实验还表明把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在汞中,管内汞面比容器里的汞面低,管的内径越小,管内汞面越低。

像这种浸润液体在细管内液面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内液面降低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具有大量毛细管的物体,只要液体与该物体浸润,就能把液体吸入物体中。

教师讲解同时展示图片,毛巾吸水、砖块吸水、灯芯吸油,都是这个原因。

土壤中有许多毛细管,容易将地下水吸上来,有时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就将地表面的土锄松,以破坏过多的毛细管。

毛细现象在生理中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植物与动物的大部分组织,都是以各种各样的细微管道连通起来的。

三、处理课后习题

四、总结

 

卞庄中心小学电子备课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15天气与生活

课型

新授

总第15课时

课时编号

6

主备人

赵虎

使用人

赵虎

时间

11.15

教材简析

有趣浮沉现象

教学

目标

1、经历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能够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处理;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快乐。

3、认识到天气对人类工作及生活的影响;知道在哪些情况下人们最关心天气。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天气对人类工作及生活的影响;知道在哪些情况下人们最关心天气。

教具

小铁环、滴管、硬币、水槽、玻璃杯、荷叶、塑料瓶盖等

板书设计

15天气与生活

水张力

师生活动

随记

一、直接引入:

今天的天气情况怎样,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凭借自己以往描述天气的方法任意进行描述。

学生描述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对“今天的天气”进行简单概括,然后引用问题:

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

为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好能得到两种意见:

喜欢与不喜欢。

二、深入探究:

1、欣赏不同天气下拍摄的美丽照片。

让学生说一说在这种天气情况下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各种天气的图片向大家进行展示。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为什么?

可以带着你搜集的相关图片到黑板前面来讲一讲。

学生到讲台前边展示图片边向大家讲解,给学生一定的展示自己的时间,尽量多让同学上台展示、讲解。

师:

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多,讲解的也非常精彩。

老师还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下。

教师描述阴雨蒙蒙、大雪纷纷、瓢泼大雨、阳光明媚等。

引导学生再次表达:

在这样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汇报,通过交流各种感受,让学生欣赏天气、赞美天气,意识到人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2、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师:

天气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的变化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美丽的大自然。

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也体会到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你认为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讨论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尽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学生汇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汇报,从正、反两个方面有根有据地阐述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师生共同小结:

看来,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板书:

密切相关)师:

今天的天气预报报告,明、后两天我们这个地区要下雨,听到这个消息,你怎么想?

学生自由谈想法。

教师继续引导:

你觉得哪些人应提前做好准备?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体会天气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学生交流,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依据。

三、自由活动:

1、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式,自由活动。

师:

通过以上学习,你想做些什么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心愿。

师:

现在,我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活动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待学生活动一会儿,教师提出:

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有关天气变化的民间谚语,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好吗?

学生交流。

师:

寒冷的冬天快到了,人们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你也可以画一幅关于天气情况的图画与大家交流。

学生上台展示。

2、课堂评价。

师: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好。

你们对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准备和描述感到满意吗?

你有哪些收获?

请你们自己先做一个恰当的自评。

学生评价。

学生汇报自评情况,并开展互评活动。

四、拓展活动。

师: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下你准备做些什么活动?

学生谈打算。

请同学们利用闲暇时间到大自然中亲身感受一下,体验、欣赏天气的变化,既可以用描写、绘画的方法记录。

(目的是引导学生持续进行天气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探究科学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