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044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docx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docx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课程

实验指导书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用)

班级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期

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编

2006年1月

目录

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

实习二分析褶皱区地质图

实习三 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实习四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

实习五构造地质综合实验

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

一、目的要求

初步认识地质图(水平、倾斜岩层)。

学习作地质剖面图。

二、说明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一般采用图内主要市镇、居民点及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较小,地名不为人们所知,则在地名前要写上所属省(区)、市或县名。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图例是地质图上各地质现象的符号和标记,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色调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见附录Ⅰ“地层代号和色谱”以及附录Ⅱ“各种常用构造符号”)。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

地层图例在前,次为代号图例,构造图例一般排在最后。

地层图例的安排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庆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

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排列,同时代各岩类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图切地质剖面图正规地质图均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地层、构造的剖面图。

如单独绘剖面图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如周口店(指图幅所在地区)太平山-升平山地质剖面图。

如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以剖面标号表示,如Ⅰ-Ⅰ′地质剖面图或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Ⅰ-Ⅰ′或A-A′等。

在相应剖面图的两端也相应注上同一代号。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

垂直比例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按海拔标高标示。

剖面图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应一致,如放大,则应注明。

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注明剖面方向。

剖面所经过的山岭、河流、城镇应在剖面上方所在位置注明。

最好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剖面图放置一般南在右、北在左、东右西左。

图例是指示读图的基础,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

在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可以了解地形。

在无等高线的地质图上,可根据水系、山峰和标高的分布认识地形。

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区各方面地质情况。

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以及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

有关各种构造的具体分析方法,将在后续实习中分别介绍。

(三)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出露的特征是:

(1)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图1);

图1地质剖面图实例

图2水平岩层露头分布特征

(2)老岩层出露在地形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图2);

(3)岩层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4)岩层的厚度是其顶、底面间的高差。

(四)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倾斜岩层在大比例尺地质图上表现为岩层界线在沟谷和山脊处成“V”字形态。

①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山脊处形成指向下游的“V”字形;②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倾角大于坡角,沟谷中形成尖端指向下游的“V”字形,山脊上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③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河谷中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但界线弯曲的紧闭度大于等高线弯曲的紧闭度。

(五)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质界线一致,倾向、倾角相同(图4A)。

角度不整合上覆的一套较新地层的底面界线截切下伏较老地层的不同层位的地质界线(图4B)。

(六)水平岩层图切剖面作法及步骤(图3)

图3编绘水平岩层地质剖面图示意图

(1)选择剖面位置

在分析图区地形特征、地层的出露、分布和产状变化以及构造特点的基础上,要使所作的剖面图尽量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通过地层出露较全和图区主要构造部位;或者选在阅读地质图需要作剖面的地方。

选定后,将剖面线标定在地质图上。

(2)绘地形剖面

在方格纸上定出剖面基线,两端画上垂直线条比例尺,并注明标高。

基线标高一般取比剖面所过最低等高线高度要低1-1.5cm。

然后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各点一一投影到相应标高的位置,按实际地形用曲线连接相邻点即得地形剖面。

(3)完成地质剖面

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质界线(地层分界线、不整合线、断层线等)的各交点投影到地形剖面曲线上,按各点附近的地层倾向和倾角绘出分层界线。

如剖面与走向斜交时,则应按剖面方向的视倾角绘分界线。

(4)按岩性(参照附录Ⅰ)绘出各层岩性花纹。

并注明各岩层的地层代号。

(5)整饰按地质剖面图格式要求进行整饰。

图4不整合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上图为平面图,下图为剖面图

图5绘制倾斜岩层剖面的方法示意图

三、作业

1、读凌河地质图(附图1)和嘉阳坡地质图(附图2),分析图区岩层产状、露头分布特征(“V”字形)及露头宽度变化;认识地层接触关系。

2、绘制凌河地质图中A-B地质剖面图。

实习二分析褶皱区地质图

一、目的要求

读褶皱发育地质图及描述褶皱。

编制褶皱发育区地质图的图切剖面。

二、说明

(一)褶皱形态分析

分析褶皱发育区地质图,首先要确定背斜和向斜,进而再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类型及形成时代。

分析时,除遵循一般的读图方法外,具体步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褶皱其重点又有所不同。

1.区分背斜和向斜首先根据地层的对称重复以及地层新老关系和产状区分背斜和向斜。

若核部为老地层,两翼依次为新地层,两翼依次为新地层者,为背斜:

若核部为新地层,两翼依次为老地层者,为向斜。

2.确定两翼产状分析两翼产状是认识褶皱形态的关键。

根据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确定轴面和枢纽产状。

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上直接读出。

在大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上,两翼产状也可根据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关系求出岩层产状。

3.判断轴面产状根据两翼的倾向、倾角大致判断轴面产状。

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面直立。

如两翼倾角不等,轴面是倾斜的。

在斜歪和倒转褶皱中背斜的轴面均与缓翼倾向一致。

4.枢纽产状的确定当地形近平坦褶皱两翼平行延伸,表示两翼岩层走向平行一致,则褶皱枢纽是水平的;如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两翼同一岩层界线交会或呈弧形弯曲,说明该被皱枢纽是倾伏的;背斜两翼同一岩层地质界线交会的弯曲尖端指向枢纽倾伏方向,向斜两翼同一岩层地质界线交会的弯曲尖端指向扬起方向(图24)。

另外。

沿褶皱延伸方向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变化,也能反映出枢纽的产状。

核部变窄的方向是背斜枢纽倾伏方向,或为向斜枢纽扬起方向。

在地形起伏很大的大比例尺地质图上,褶皱岩层界线受“V”字型法则的影响,岩层界线弯曲不一定反映枢纽起伏。

枢纽水平的褶皱,会因地形起伏的影响,表现出两翼交会。

此时,从褶皱两翼产状、褶皱岩层界线分布形态与岩层产状和地形的关系等方向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正确认识枢纽产状。

5.转折端形态的认识在地形较平坦的地质图上,褶皱倾伏处(扬起处)的轮廓大致反映褶皱转折端的形态。

6.翼间角和褶皱紧闭程度的判定根据两翼岩层的倾向与倾角,可大致地估测出翼间角的大小,再据其翼间角的大小范围对褶皱紧闭程度作出定性描述。

7.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将褶皱各相邻岩层的倾伏端点(或扬起端点)连线,即是轴迹。

轴迹所示方向表示褶皱的伸方向,轴迹的长短表示褶皱在平面上的大小。

褶皱两翼同一岩层的出露线沿轴迹方向的长度与垂直轴迹方向的宽度之比即褶皱的长、宽比。

按长、宽比可将褶皱分为线型、短轴和等轴三种类型。

8.褶皱组合类型的识别在逐个分析区内背斜、向斜之后,按轴迹排列规律,确定褶皱组合类型:

平行线列、雁列褶皱或其它类型。

9.褶皱形成时期的确定主要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

不整合面以下褶皱岩层最新地层时代之后与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之前的褶皱形成时代。

(二)褶皱描述

图6倾伏背斜和向斜

褶皱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褶皱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褶皱的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时代等。

现举暮云岭背斜为例说明之(见附图3)。

暮云岭背斜位于图幅中西部暮云岭一带、呈NE-SW向延伸;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宽约500m,长约2750m,平面上成不规则的长椭圆形,长宽比约为5∶1,近线形背斜。

两翼由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

西北翼是NW315°∠60°-55°,东南翼是SE135°-∠40°-25°;可见西北翼较陡,东南翼较缓,轴面向南东倾,倾角约80°,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为开阔褶皱。

枢纽向NE、SW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向南西一分为二成两个背斜和其中一个向斜。

总之,本褶皱为一转折端圆滑的斜歪背斜,属褶皱位态分类中的倾优直立褶皱。

背斜的北西和南东两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

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早侏罗之前。

(三)褶皱剖面的编制

褶皱剖面有横剖面(铅直剖面)和正交剖面(横截面)。

以下说明横剖面的编制方法。

1.选择剖面线剖面线应尽量垂直褶皱走向。

并通过全区主要构造。

2.标出剖面线所通过的褶皱位置背斜用“∧”、向斜用“∨”符号表示。

要把次一级褶皱轴延长与剖面相交,用同样方法算出次一级褶皱位置(图7)。

3.绘出地形剖面

4.绘出褶皱形态将剖面线上的地质界线和褶皱轴迹的交点投影到地形剖面上,在投地质界线点和画褶皱构造时应注意下几点:

①剖面切过不整合面和第四系时,先画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和构造,然后再画不整合以下地质界线。

其画法:

在地质图上把不整合面以下的岩层分界线按其延伸趋势延至剖面线上相交于某点(图7中的m点),将此点投影于不整合面得一交点,从此点绘出不整合以下地层的界线和构造。

②剖面线切过断层时,先画断层,然后再画断层两侧的地层和构造。

③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交时,应将岩层倾角换算成视倾角。

④作图顺序应从褶皱核部开始,依次绘出两翼上各层,如各层倾角相差较大时,应使岩层厚度保持不变而调整局部产状,使之逐渐过渡与主要产状协调一致(图8)。

图7褶皱构造剖面图的绘制

图8根据同一岩层厚度不变校正同翼岩层产状

A-校正前B-校正后

5.恢复褶皱转折端的形态应考虑褶皱是平和褶皱还是相似褶皱。

在平行褶皱中,岩层厚度在整个褶皱中保持不变,而在相似褶皱中转折端处岩层应有所加厚。

至于转折端是圆滑或尖楞,应根据其地质图上表现的形态近似地确定。

至于转折端深部的位置,如为轴面直立褶皱,根据枢纽倾伏角作纵向切面,求出到所作剖面处核部地层枢纽的深度,然后结合两翼倾角及枢纽位置绘出转折端(图8)。

在一般情况下。

转折端深部位置可根据两翼产状和褶皱形态,作合理的推测。

6.按剖面规格加以整饰。

三、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质图中的褶皱形态、组合型式和形成时代;描述青岩顶向斜定两翼产状和背向斜;将该区地层时代注在背向斜的相应部分。

2、绘制A-B剖面。

实习三 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一、目的要求

学会编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了解节理倾向和倾角玫瑰花图。

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并了解其构造意义。

图11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二、说明

节理玫瑰花图是一种较常用的节理统计方法,分为走向玫瑰花图和倾向玫瑰花图。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主要反映节理的走向方位,并在半圆内作图。

节理倾向玫瑰花图根据节理倾角或倾向编制的,它需要在整圆内作图。

1.绘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的方法

图12节理倾向、倾角玫瑰花图

(1)整理资料。

将野外测得的节理走向,换算成北东和北西方向,按其走向方位角的一定间隔分组。

分组间隔六小依作因要求及地质情况而定,一般采用5º或10º为一间隔,如分成0º-9º,10º一19º等。

然后,统计每组的节理数目,计算每组节理平均走向,如0º-9º组内,有走向为6º、5º、4º三条节理,则其平均走向为5º,把统计整理好的数值,填入表中。

(2)确定作图的比例尺及坐标。

根据作图的大小和各级节理数目,选取一定长度的线段代表一条节理,然后以等于或稍大干数目最多的那一级节理的线段的长度为半径,按比例作半圆,过圆心作南北线及东西线,在圆周上标明方位角(图)。

(3)找点连线。

从0º-9º一组开始,按各组平均走向方位角在半圆周上作一记号,再从圆心向圆周上该点的半径方向,按该组节理数目和所定比例尺定出一点,此点即代表该组节理平均走向和节理数目。

各组的点子确定后,顺次将相邻组的点连线。

如其中某组节理为零,则连线回到圆心,然后再从圆心引出与下一组相连。

表3-1天平山8号观测点节理统计资料

2.绘制节理倾向玫瑰花图的方法(图12)

按节理倾向方位角分组,求出各级节理的平均倾向和节理数目,用圆周方位代表节理的平均倾向,用半径长度代表节理条数,作法与节理走向玫瑰花图相同,只不过用的是整圆(图12)。

图13四川挖断山地质构造略图

3.绘制节理倾角玫瑰花图的方法(图12)。

按上述节理倾向方位角的组,求出每一组的平均倾角,然后用节理的平均倾向和平均倾角作图,图半径长度代表倾角,由圆心至圆周从0º-90º,找点和连线方法与倾向玫瑰花图相同。

倾向、倾角玫瑰花图一般重叠画在一张图上。

作图时,在平均倾向线上,可沿半径按比例找出代表节理数和平均倾角的点,将各点连成折线即得。

图上用不同颜色或线条加以区别(图12)。

4.节理玫瑰花图的分析

玫瑰花图是节理统计方式之一,作法简便,形象醒目,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主要节理的方向,有助于分析区域构造,最常用的是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应与区域地质构造结合起来。

因此,常把节理玫瑰花图按测点位置标绘在地质图上(图13),这样就清楚地反映不同构造部位的节理与构造(如褶皱和断层)的关系。

综合分析不同构部位节理玫瑰花图的特征,就能得局部应力状况,甚至可以大致确定应力轴的性质和方向。

节理走向玫瑰花因多在节理产比较陡峻的情况下应用,而节理倾玫瑰花图则多用于节理产状变化大的情况。

三、作业

表3-l是将表3-2的天平山8号测点的节理测量资料按方位间隔以整理的结果,对其中尚未统计整理的组,应依表3-2的数据补充整理填入表3-l,然后根整理后的表3-l节理资料作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实习四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

一、目的要求

1.在地质图上分析断层。

2.分析逆冲断层发育地区地质图。

二、说明

(一)断层发育区地质特征的概略分析

分析该区出露的地层,建立地层层序;判定不整合的时代;研究新老地层分布及产状;确定区内褶皱形态及轴向以及断层发育状况。

(二)断层性质的分析

1.断层面产状的判定断层线是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

因此,它和倾斜岩层的露头线一样,可根据其在地形地质图上的“V”字形,用作图法求出断层面的产状。

图14中断层线在河谷中成指向下游的“V”字形,说明断层倾向南西,通过作图求得断层产状是SW230°∠40°。

图14求解断层面产状

2.两盘相对位移的判定断层两盘相对升降、平移并经侵蚀夷平后,如两盘处于等高平面上,则露头和地质图上一般表现出以下规律:

(1)走向断层或纵断层,一般是地层较老的一般为上升盘。

但当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且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或地层倒转时,则上升盘是新地层。

(2)横向或倾向正(或逆)断层切过褶皱时,背斜核部变宽或向斜核部变窄的一般为升盘;如为平移断层,则两盘核部窄基本不变。

(3)倾斜岩层或斜歪褶皱被横断层切断时,如果地质图上地层界线或褶皱轴线发生错动,它既可以是正(或逆)断层造成,也可以是平移断层造成,这时应参考其它特征来确定其相对位移方向。

若是由正(或逆)断层造成的地质界线错移,则岩层界线向该岩层倾向方向移动的一盘为相对上升盘。

若是褶皱,则向轴面倾斜方向移动的一盘为上升盘。

确定了断层面产状和断层相对位移方向,就可确定断层的性质。

如图14,断层面倾向西南,西南盘(上盘)地层相对较新,为下降盘,所以是一条上盘下降的正断层。

(三)断层时代的确定

1.根据角度不整合断层一般发生在被其错断的最新地层之后,而在未被错断的上覆下整合面以上的最老地层之前。

图15垂直地层走向剖面图图16在地质图上求断距

2.根据与岩体或其它构造的相互切割关系被切割者的时代相对较老。

(四)断层的描述

一条断层的描述内容一般包括:

断层名称(地名+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编号)、位置、延伸方向、通过主要地点、延伸长度;断层面产状;两盘出露地层及产状:

地层重复、缺失及地质界线错开等特征;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距大小;断层与其它构造的关系;断层形成时代及力学成因等。

如金山镇地区地质图(附图5)西部的纵断层,描述如下:

“奇峰-雨峰纵向逆冲断层:

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NE-SW,两端分别延出图外,图内全长约180km。

断层面倾向NW,倾角20°-30。

上盘(即上升盘)为组成奇峰-寸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构成一个不完整的向斜。

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掩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

地层断距约800m。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基本上为一纵向断层。

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

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等相同。

即晚三叠世(T3)之后,早白垩世(K1)之前。

三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五)逆冲断层发育区地质图特点

逆冲断层是压缩下形成的位移量很大的逆断量,常成叠瓦状产出,并与强烈褶皱伴生。

在阅读逆冲断层发育区地质图时,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逆冲断层的产状及其顺走向和倾向的变化;

(2)逆冲断层的组合型式;

(3)逆冲断层侵蚀形成的飞来峰和构造窗等构造;

(4)与逆冲断层伴生的褶皱的形态、产状、轴面倒向;

(5)根据逆冲断层面的产状、伴生褶皱的轴面倒向、飞来峰和构造窗的产出部位及共他伴生构造,确定逆冲运移方向;

(6)根据被错断地层估算运移距离;

(7)确定断层发生的时代。

三、作业

分析金山镇地质图。

并作剖面图。

实验五构造地质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是使学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主要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

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读图、作图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1、目的要求

综合读图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1至2幅地质剖面图,分析地质构造,编写构造发展史。

2、读图分析

读图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第一,初步认识地质图及其全貌,如图名、图幅号、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

第二,分析认识地形总的特点及其与地层的构造的关系;

第三,分析认识地质构造总的特点,包括地层展布及其相互关系、主导构造方向、构造层及其特点和展布。

在对全区总的地质构造特点有初步概念后,应分别按构造层、构造单元、构造方位、构造类型进行地质构造细部的分析和描述。

2.1地层方面

分析地层和地层组合的展布和排列;分析并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尤其要注意角度不整合,这是划分构造层和分析构造发展史的基本依据。

所谓构造层是指一定构造单元内一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一套地层组合(或建造)及其组成的构造,其中常包含一定的岩浆岩组合。

构造层常由角度不整合限定。

它在地层组合、沉积岩相、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而区别于其它的构造层。

在时间上代表一定构造旋回和构造幕,空间上代表该构造幕影响的范围。

2.2褶皱方面

分析褶皱首先要着眼于全区最发育的最有代表性的褶皱,或从各单个褶皱概括总体褶皱,或从大褶皱入手依次分析次级褶皱。

不论从小型到大型或从大型到小型,总是要把褶皱的总体和细节查明。

查明褶皱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形态特点、组合特点、叠加关系和展布规律,进而分析与相邻或相关构造层中褶皱的关系。

2.3断层方面

一个地区的断层尤其是大断裂是控制一个地区的构造的格架。

第一,要分析全区性大断裂及其对全区构造的控制;

第二,按断裂的规模、方向、性质及其与褶皱的关系进行分组;

第三,断层与褶皱不论是在空间展布上或成因上都有密切关系。

在分析断层时,要结合褶皱等其它有关构造进行分析。

2.4岩浆岩体方面

一定地区的岩浆岩体及其组合是在一定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既受区域构造和构造运动的控制,又常受局部构造的控制。

而岩体的形成又对其周围构造产生影响。

在分析岩浆岩全发育区地质图时,应注意分析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岩体的分布组合规律、发展演化史及其与褶皱、断层等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

2.5构造发展史

一个地区的构造是按阶段性和旋回性演化的,具体表现在一个个构造层的相互叠加上。

所以在分析发展史时,第一,应根据地层和角度不整合等划分构造阶段和构造作用期。

在划分构造阶段上,应注意确定哪些阶段和运动是主导的奠基性的,哪些是次要的调整性的;第二,从各种构造的形态、方向和强烈程度以及相互关系上,分析各期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第三,根据地层方面的岩性、厚度等资料。

结合区域构造,适当分析并恢复各时期的古地理面貌和地壳升降运动的变化。

3、编制构造图件

为了表现各种构造,在分析地质图的基础上应编出剖面图1-2幅和构造纲要图一幅。

构造纲要图是以地质图为基础编制的,以不同的线条、符号和色调表示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一种图件。

构造纲要图的内容如下:

3.1.构造层将划分各构造层的角度不整合画在图上,以画分出各构造层。

构造层以地层时代代号表示。

构造层没有统一规定的色普,一般时代愈老色调愈深,愈新色调愈浅。

3.2.断层各类断层用规定符号表示,并注明名称和编号。

如果区域范围很大,断层发育,则不同时代断层可用不同颜色的符号表示。

3.3.褶皱褶皱用轴迹线表示,轴迹线的宽窄反映核部或褶皱的宽度变化。

褶皱的倾伏应用枢纽产状表示。

3.4.岩体绘出岩体界线和内部岩(相)带界面,注明岩石代号及其时代,并标出原生构造产状。

3.5标出代表性的产状以及节理、面理、线理产状等。

3.6完成图的规格要求,如图名、比例尺、图例等。

除构造纲要图外,还要再编制1-2幅反映全区构造特点的剖面图。

4、编写某地区的地质构造概述

文字和图表是反映和表现某一地区的构造特征的两种主要方式。

构造概述是在分析读图和编制图之后进行的,概述的编写又是分析读图的深化。

在编写概述过程中必须使地质图、剖面图、构造纲要图与文字报告符合一致,互相印证,相互补充。

概述包括以下章节。

第一章引言简述综合读图的目的、要求、所读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轮廓以及完成作用情况。

第二章构造阐述区内地层分布及其接触关系之后、重点阐述构造这是报告中的最主要部分,首先概括区内构造的总体特征,以何种构造为主(以褶皱为主或以断裂为主),构造的方向性,构造单元或构造层的划分。

总之,以简明数语色绘出总的构造轮廓。

构造一章的写法因构造特点而异,可以下几种方式描述:

①按构造单元;②按构造层;③按构造类型;④按构造组合;⑤按构造方位等。

以上各种方式可以互相配合,实际上也常常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