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003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docx

《《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docx

《角的度量》课例李勇修改要点

《角的度量》课例

六合垸学校李勇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学校:

六合垸学校

内容:

说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反思教学点评

说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除了要关注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应充分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因此在教学《角的度量》(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试验本)这一课时,“我”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切入口展开教学。

教学中,更多地着眼于思路的引导,关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和体验,尽可能地拓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的认知在体验中逐步形成、不断完善。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以及角的计量单位“°”,同时还认识了周角、平角、直角这些特殊的角,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还知道“一个圆周被分成36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

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以后学习角的画法、角的和差等其它知识的基础。

因此,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②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③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理解量角器的构造,会正确度量角。

3、教学难点:

针对角的不同位置情况,自主进行度量。

为了既帮助学生既获得度量角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又能使思维得到深层次的发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首先,在量角器的认识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将半圆平分开始,将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地建构1°延伸到对几度的理解,并提出问题:

“像这样的5份、是多少度?

40份呢?

……”随后再让学生找规定好的度数的角。

重在帮助学生理解量角器上有许许多多已知度数的角,从而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交流的机会。

另外,在帮助学生认识量角器,理解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这些名称与度量角的内在联系,为引导学生用“叠合”的办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作铺垫。

其次,在角的度量方法的教学中,借助学生“找角”“读角”的亲身体验,掌握量角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适当安排不同位置的角的度量的新情境,展现矛盾:

量角器如何摆?

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积累正确、灵活运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2、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角,学会正确的度量角。

教学难点:

针对角的不同位置情况,自主进行度量。

教具准备:

《角的度量》课件、每人一份量角资料。

学具准备:

人手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1、(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问:

想滑哪个?

问:

还有不同吗?

谈话:

对,这些角有大有小。

2、谈话:

那么滑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

我们就需要量出角的大小。

(希望学生说出可以用量角器量)出课题师:

会量的举手尝试:

用量角器量一量角2到多大。

独立尝试——生演示二、探究新知(出课件)

(一)认识量角器师:

我们先不去研究到底有多少度,看到这个量角器,这么复杂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回答)师:

还有其它问题吗?

(学生思考)(根据学生提问情况继续)2、师:

我们来讨论某某同学的问题,量用器是用来量角的,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

说出:

角是两条射线……师:

同意吗?

那么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儿?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学生说)谈话:

对,这个点我们就叫量角器的中心,这一条边是0,我们就叫他0度刻度线。

另外一条呢(90度刻度线)3、师:

90度还有个简单的写法——90°。

简洁,学生用手来写一写。

师:

在纸量角器上画出一个90度的角。

想一想,顶点的哪里?

画长画短有关系吗?

4、师:

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60度的角。

尽可能与同学画得不一样。

(展示两个作品——左右两边的角)师:

相同的是60度,什么不一样(多找几个学生说)师:

对,也就是开口方向不同。

我们还发现这里是外圈是60度,而另一个是内圈是60度。

现在你们知道内圈和外圈有什么用了吗?

师:

说得真好,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去记左边右边,这里有一条0刻度线。

我们知道0就是……对,就是表示开始,我们只要记住从0这里开始了。

5、师:

在第三张白纸上用量角器画上一度的角。

谈话:

太难了是吗?

这里有没有标出1度呢?

其实从边开始的一小格就是1度的角。

师:

能找到多少个1度多的角?

(生说)对,全世界都规定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度。

谈话:

感觉到1度的角很小很小对吧?

6、师:

在第四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157度的角。

展示作品。

(在底下巡视,找以下作品)作品1:

正确(简评)作品2:

(画了一个23度的角)7、有收获吗?

有些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二)运用量角器。

1、观察刚才画的四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你从量角器中能看到什么?

(多找几个学生说)谈话:

我们已经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有些同学画了就看到,不画就看不到,相当于穿马夹就认识不穿就不认识。

3、师:

量一量角2是80度还是100度?

(同桌交流量法)反馈:

引导说出:

要对准顶点,对准0刻度线。

师:

那这个有什么问题吗?

师:

那谁能说说量角的过程캆呢?

帊:

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角和要量的角重合在一起。

4、师:

看看角3,比一比和角2一样大吗?

去量一量师:

我们又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量一量角4(钝角)角5角6(开口方向不一样)。

(三)练习

(1)画一个角,同桌互量。

(2)量一量队旗的角及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

(126页5、6题)(3)课件展示量实物的角(五角星、红旗、时钟的角)。

三、质疑反思、交流情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觉得这一节课老师上得怎么样?

课堂实录一、引入,产生量角的必要1、(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师:

想滑哪个?

生:

第三个,因为刺激生:

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最高师:

还有不同吗?

生:

角有不同师:

对,这些角有大有小2、师:

那么滑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

我们就需要量出角的大小。

生:

可以用量角器量师:

会量的举手尝试:

用量角器量一量角2到多大。

独立尝试——生演示(方法不是很准确)二、认识量角器1、师:

我们先不去研究到底有多少度,看到这个量角器,这么复杂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

两圈数字到底看哪圈数字生2:

角是尖尖的直直的,量角器怎么是圆圆的。

师:

还有其它问题吗?

(学生思考)虽然没有人回答,但大家都在思考生3:

外面一圈是什么用的?

生4:

为什么左边是外圈大,右边是内圈大。

2、师:

我们来讨论第二个同学的问题,量用器是用来量角的,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

生:

不是,因为那里虽然有一条是直的,但另外一条是弯的师:

角是两条射线……生2:

这里是一个直角(指向量角器的90度)师:

同意吗?

那么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儿?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

中心师:

对,这个点我们就叫量角器的中心,这一条边是0,我们就叫他0度刻度线。

另外一条呢(90度刻度线)3、师:

90度还有个简单的写法——900。

简洁,来写一写

师:

在纸量角器上画出一个90度的角。

想一想,顶点的哪里?

画长画短有关系吗?

4、师:

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60度的角。

尽可能与同学画得不一样。

(展示两个作品——左右两边的角)

师:

相同的是60度,什么不一样

生1:

位置不一样

生2:

边画的地方不同。

生3:

边长不同

生4:

两条边所夹的角的方向不同。

师:

对,也就是开口方向不同。

我们还发现这里是外圈是60度,而另一个是内圈是60度。

现在你们知道内圈和外圈有什么用了吗?

生:

左边就是内圈,右边就读外圈。

师:

说得直好,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去记左边右边,这里有一条0刻度线。

我们知道0就是……对,就是表示开始,我们只要记住从0这里开始了。

5、师:

在第三个纸量角器上画上一度的角。

师:

太难了是吗?

这里有没有标出1度呢?

其实从边开始的一小格就是1度的角。

师:

能找到多少个1度多的角?

对,全世界都规定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度。

感觉到1度的角很小很小对吧?

6、师:

在第四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157度的角。

展示作品。

作品1:

正确(简评)

作品2:

(画了一个23度的角)

生1:

这个角接近140,不是接近160。

生2:

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而他从180度开始画了。

7、有收获吗?

有些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三、运用量角器。

1、观察刚才画的四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

顶点相同,还有一条相同的横线。

生2:

都是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起。

2、你从量角器中能看到什么?

生1:

看到180个1度的角。

生2:

有18个10度的角。

生3:

有14个蓝色的数字。

生4:

360个5刻度的角(师:

可能要琢磨琢磨这句话)

生5:

看到了两个直角。

师:

我们已经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有些同学画了就看到,不画就看不到,相当于穿马夹就认识不穿就不认识。

3、师:

量一量角2是80度还是100度?

生:

同桌交流量法。

反馈:

生:

要对准顶点,对准0刻度线。

师:

那这个有什么问题吗?

(没对准一点)

(演示学生在认真校正)

师:

那谁能说说量角的过程了呢?

生:

先对准顶点……

生2:

我有补充,应该看另一条边有多少度。

师:

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角和要量的角重合在一起。

4、师:

看看角3,比一比和角2一样大吗?

去量一量

生:

一样大

师:

我们又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量一量角4(钝角)角5角6(开口方向不一样)。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足球门

拓展交流:

德国足球博物馆放着量角器,说明射门角度的精准

风筝高度怎么量

8度学习9度吃饭11度沙发滑梯40~56度24分。

反思

以前教这个内容时,重点放在量角的方法上,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对点、对边、看刻度,甚至让学生把量角的方法背熟了,结果学生还是不会量角。

反思其教学行为,我认为量角方法的真正道理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

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

依据以上的认识,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上面四个层次来进。

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

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玩滑滑梯上的角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产中确实会碰到这种需要量角的事,从而产生学习需求。

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

认识量角器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左边就是内圈,右边就读外圈”;“我有补充,应该看另一条边有多少度”;“我发现下面有一个小半圆,最中间有一个点”。

你看学生研究得多认真,观察得多仔细啊!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可以说是按以下四个层次来学习的:

(1)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并说出为什么

(2)在量角器上读出两个角的度数,因为读角时学生容易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学生通过这两个角的认读,深有体会地说:

读角时要注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

(3)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

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来。

(4)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

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

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不仅会量,而且会说。

第四层次是探究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的关系和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程度的关系。

边放手,边设置障碍,有观察、有思考、有操作,于无形中“顿悟”。

课堂是舞台,学生是主角。

只有教师甘当“配角”,学生才能在舞台上出色的发挥和表现,成为真正的“主角”。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再到“授之以渔场”,才是教师的气概,才能让教学方式更民主,更开放、更科学、更和谐。

教学点评

该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试验本)中关于“角的度量”教学内容,它与以前教材相比,在编排体系上有点不同,即原教材是先认识“角”,后学习“角的度量”,再学习“角的分类”。

试验教材是先认识“角”,后学习“角的分类”,再学习“角的度量”。

本堂课能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三维角度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具体体现在:

1、能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能有意识的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

例如,通过情景引出问题:

∠1和∠2∠3究竟谁大呢?

通过尝试操作引出问题:

是读外圈度数还是读内圈度数呢……,引发学生产生争议,激发学生想进一步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2、能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教师能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

本堂课的一个重要学习结果是会操作量角器,正确度量角。

但教师并非简单告诉学生操作程序,而是将“做”、“想”、“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

例如,在对量角器的认识上,教师突破以往教学方法:

通过看书或直接介绍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什么叫中心点,什么叫零度刻度线,什么叫内外圈刻度(因为这样的简单认识,并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这些概念与度量角的内在联系),而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认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量角器上实际上有许许多多个可以知道度数的角。

”度量角实质就是角与角的叠合。

从而形成对“为何要如此操作”的真正理解。

在这样一种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新知,思维能力同样得到了训练和发展,因而,本堂课较好的体现了情感目标的形成。

3、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由于“量角器”作为一种数学工具,是前人创造性劳动过程的一个“浓缩版”。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教师充分的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进行了再现,引导学生逐步体验和构建,大大地拓宽了数学学习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理解,因此,也更好的改善了数学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