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945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docx

《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docx

4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

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

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

审批表

经理

总工程师

主编

编审

修订

编制日期

二〇〇九年六月

执行日期

二〇〇九年六月

备注

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

产品质量检查细则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新泰制梁场

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一)编制依据:

1、《预制后张法预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

2、《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2002)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4、《铁路桥涵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5、《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2092-2003)

6、《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8、《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9、《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T10425-94)

1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1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1985)

13、《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砂浆棒法》(TB/T2922.3-1998)

14、《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石柱法》(TB/T2922.4-1998)

15、《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2002)

16、《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07)

18、《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1997)

19、《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

20、《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TB/T3192-2008)

21、《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TB/T3193-2008)

22、《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2006)

23、《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

24、《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2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

27、《混凝土用外加剂》(GB8076-1997)

28、《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29、《碳素结构钢》(GB700-2006)

3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1、《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修订稿)》(科技基[2007]56号)

32、《混凝土泵送送施工技术规程》(JG/T10-1995)

3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2-2005)

34、《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35、《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

(二)其它说明

1、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及验收方法执行《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生产工艺细则》。

2、产品质量验收执行《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产品质量检查细则》和全许办{2006}31号《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规定。

3、本标准解释权属工程部,其修订权亦属技术科,由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自二○○九年六月起执行。

 

二、钢筋加工工序

序号

检查项目及频次

技术标准

检查方法及要求

1

钢筋种类、钢号

(随时抽查)

使用的钢筋、钢号符合设计规定,不使用未通过复检的钢筋。

(1)核对实物与设计图纸

(2)查有无复检试验报告单。

(3)班组领料和加工前必须核查。

2

钢筋外观

(随时抽查)

(1)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氧化铁皮、油污和折叠。

(2)钢筋直径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钢筋直径允许偏差符合GB1499.1-2008、GB1499.2-2007和GB/T701-1997规定标准。

(1)外观质量目测。

(2)钢筋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

(3)班组还应随工检查。

3

用调直机调直钢筋(随时检查)

(1)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积的伤痕。

(2)Ⅰ级钢筋矫直伸长率不大于2%。

(1)目测;

(2)钢筋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

4

钢筋焊接接头

(按批抽查)

闪光对焊接头:

按TB10210-2001第四章钢筋工程中有关规定和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规定:

一、外观:

(1)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墩粗部分并呈现均匀的毛刺外形

(2)钢筋的表面没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3)接头弯折角度不大于3度。

(4)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d为钢筋直径)并不得大于2mm。

二、对焊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并且三个试件中至少有两个试件断于焊缝以外,且呈塑性断裂。

三、冷弯90°后,弯曲背面不出现裂缝。

(1)外观质量抽检10%。

目测兼用角度尺和钢直尺检查,裂纹用5~10倍放大镜观察,若有一个不合格,应逐个检查。

(2)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接头,以3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300个也按一批)随机抽取六个试件,三个作拉力试验,三个作冷弯试验。

其试验方法JGJ27-2001标准,判别合格与否按TB10210-2001规定。

(3)抗拉强度是否合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按TB10210-2001第4.2.4条判定。

(4)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前,先按实际条件试焊二个对焊接头试件,经冷弯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5

钢筋成型

(每周抽查一次)

序号

检验项目及方法

标准

1

钢筋顺长方向尺寸偏差

±10mm

2

标准弯钩内径

≥2.5d

3

标准弯钩平直段长度

≥3d

4

蹬筋中心距离尺寸偏差

±3mm

5

外形复杂的钢筋用样板抽查偏离大样尺寸

±4mm

6

钢筋不在同一平面

≤10mm

7

钢筋的垂直肢与垂线的偏离值

≤d

8

弯起钢筋起点位置

±15mm

9

箍筋内边距离尺寸

±3mm

(1)重点抽查易发生偏差和桥梁的主钢筋。

(2)用50m、5m的钢卷尺和300mm、1m钢直尺直接测量。

(3)班组还应随工检查。

三、钢绞线制束工序

序号

检查项目及频次

技术标准

检查方法及要求

1

钢绞线外观质量、

外形尺寸

(每批进场抽查)

(1)钢绞线钢丝表面不得有油、润滑脂等物质。

钢绞线允许有轻微的浮锈和回火颜色,但不得有目视可见的锈蚀麻坑。

钢绞线内无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

(2)公称直径15.2mm,允许偏差:

+0.4mm、-0.2mm,中心钢丝直径加大范围不小于2.5%,公称截面积140mm2。

(3)盘卷尺寸为:

内径不小于750mm,卷宽为750±50mm或600±50mm。

(1)目测。

(2)用分度为0.01mm的量具测量。

(3)5米钢卷尺测量。

(4)班组还应随工检查。

2

钢绞线堆放

(每周抽查一次)

抗拉强度≥设计要求的钢绞线应分别强度堆放,并作有明显标记。

目测

3

钢绞线弯曲矢高

(每批进场抽查)

钢绞线下料后,在自由放置的情况下任意1m范围内的矢高≯25mm。

任取三根钢绞线在一米范围内拉水平线,用300mm直钢尺测量。

4

钢绞线下料

(每周抽查二次)

钢绞线下料长度按管道的平均长度另加1400mm作为各束的下料长度,其偏差为±20mm。

用50m钢卷尺测量,每次随机抽查三束。

5

钢束制束作业

(每周抽查二次)

每束钢绞线必须按设计图规定根数绑扎。

用φ0.7mm铁线按1.5m间距绑扎。

两端2米内按50~100mm间距绑扎,并应确保顺直。

 

目测,数根数,用5米钢卷尺测量绑扎间距,每次检查3束。

6

钢束堆放

(1)钢束制作后以直线状态按梁跨分类存放于垫木上。

(2)绑扎好的钢束,不应污染泥土、油污并防止锈蚀和损伤,运输时严禁在地上拖拉。

目测

四、钢筋绑扎工序

序号

检查项目及频次

技术标准

检查方法及要求

1

绑扎任务

(逐片检查)

生产规格、梁号、直曲线、特殊要求及钢筋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工位符合工艺流程卡。

(1)核对工艺流程卡、使用图纸和台座号。

(2)查对有无变更通知。

(3)班组绑扎前必须核查。

2

钢筋绑扎及

预留芯管

(逐片检查)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1

预留管道在任何方向与设计位置的偏差

距跨中4m范围以内≤4mm;

其余位置≤5mm

2

桥面主筋间距与设计位置偏差(拼装后检查)

≤15mm

3

底板钢筋间距与设计位置偏差

≤8mm

4

箍筋间距偏差

≤15mm

5

箍筋的不垂直度

≤1.0%

6

钢筋保护层与设计尺寸偏差

0mm~5mm

7

其余钢筋偏移

≤20mm

 

班组先通过自检、互检,再申请专检

(1)目测检查梁体钢筋骨架顺直和钢筋位置。

(2)对各种编号、规格钢筋,对照图纸数数量。

(3)用50m、5m钢卷尺和直钢尺(300~1000mm)检查钢筋任何方向偏差及钢筋搭接长度。

(4)用专用样杆、样板检查预留芯管偏差和主钢筋弯起点位移。

(5)用锤击法检查钢筋和预留芯管绑扎是否牢固。

(6)用吊线法检查腹板蹬筋垂直度。

(7)预留芯管必须完全符合要求。

 

五、模板验收

序号

检查项目及频次

技术标准

检查方法及要求

1

新制钢模型检查

(逐片检查)

序号

项目

检查方法

质量标准

1

单扇模型板全长

检查模型板上、下部的纵向长度

±2mm

2

单扇模型全高

检查模型两端头高度

0,5mm

3

单扇模型方正

模型两端设断面样板,保持与模板面垂直,测量样板背面上基准对角线差

±3mm

4

单扇模型板面局部不平

1米直尺任意方向靠尺量大空隙

2mm/2m

5

模板纵向旁弯

用靠尺、塞尺量

≤2mm

6

连接孔中心距误差

用游标卡尺量

≤1mm

7

侧模下端R50圆弧误差

用制作样板检验

±1mm

8

模板表面

目测

无划痕、擦伤、锤击、严重锈蚀等

9

模板周边

目测

磨平、无毛刺、飞边

10

焊缝

目测

不允许有假焊、虚焊、夹渣、裂缝等缺陷

11

焊缝高度

用焊缝高度尺量测

符合要求

12

焊缝长度

用钢尺量

符合要求

13

侧模截面各部尺寸

用钢尺量

±2mm

14

预埋件在侧模的定位误差

用钢尺量

±2mm

15

侧模其他构件的定位误差

用钢尺量

±3mm

由工班长、主管工程师和专职检查人员共同检查验收。

(1)新制桥梁模型在标准台座或标准底梁上组装检查验收,并作为该模型的最终检查验收。

(2)目测。

各种零配件,接缝胶条等符合设计要求。

(3)用专用工具检查板面不平、眼孔同心。

(4)用拉线法检查模型挠曲。

(5)用50m、5m钢卷尺和1m、300mm的直钢尺、水平尺检查模型各部尺寸。

(6)用锤击法检查各部零配件及牢固程度和焊缝质量。

(7)用5m钢卷尺和1m、300mm、500mm直钢尺以及直角尺检查端模各部尺寸。

(8)作好模型检查验收记录。

六、模型安装工序

序号

检查项目及频次

技术标准

检查方法

1

模型安装任务

(逐片检查)

模型规格型号(包括直曲线)符合工艺流程卡,工位正确,与钢筋绑扎任务一致。

(1)核对工艺流程卡、台座号和使用模型。

(2)班组安装模型前必须核对。

2

模板安装

(逐片检查)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测方法

质量标准

mm

1

模板组装总长度

用钢尺量测

±10

2

模板组装总高度

用钢尺量测

0,10

3

模板组装总宽度

用钢尺量测

0,5

4

模板组装挠度误差

用钢尺量测

±5

5

组装后梁尺寸210、880、1920及梁端头尺寸440

用钢尺量测

0~3

6

模板总装对角线误差

用钢尺量测

±10

7

总装面板不平整度

用靠尺、塞尺量

≤2mm/2m

8

侧模板接缝误差

用塞尺量

≤1

9

侧模板错台

用水平尺、塞尺量

≤1

10

总装后纵向旁弯度

塞尺量

≤2

11

与水平拉杆、斜支撑连接

肉眼观察

连接牢固、调节自由

12

连接件中心位置误差

游标卡尺

±1

13

侧模支撑定位误差

用钢尺量测

±1

14

模板横隔板位置

用钢尺量测

±5

15

梳型板制作、安装正确

用钢尺量测

±1

16

挡渣墙宽度差

用钢尺量测

0~5

17

挡渣墙高度差

用钢尺量测

±3

班组先通过自检、互检,再申请专检。

(1)用50m、5m钢卷尺检查各部尺寸。

(2)用拉线法测底模旁弯。

(3)用水平仪检查两端支座及预留反拱设置。

七、混凝土浇筑养护工序

序号

检查项目

及频次

技术标准

检查方法及要求

1

浇筑任务

(逐片检查)

浇筑的桥梁规格和设计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浇筑梁号正确。

⑴核对工艺流程卡和台座号。

⑵班组浇筑前必须核查。

2

开盘检查

(逐片检查)

(1)取得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确认本次浇注混凝土的骨料、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等物资数量足够。

(2)核对并检查骨料、水泥、掺和料、外加剂品种和质量。

(3)混凝土搅拌站和输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衡器已检查校正。

(4)机具应进行试运转,并确认状态良好。

(5)附着式振动器(包括备用振动器),插入式捣固棒已准备,测试完毕。

(6)水电供应系统保证,意外停水、停电的备用措施已落实。

(7)容易损坏的机具和零部件有备用品,机械故障停盘有应急方案(如备用拌合站就位)。

(8)浇注安全防范设施确认安全可靠。

(9)模板、钢筋、制孔管和各种预埋构件等工序的检查签证及整修手续均已办妥。

(10)抽拨管人员、机械、工具等准备就绪。

(11)气象预报落实,适应各种气候的施工措施完备。

(12)技术交底、劳动力(包括后备人员)、机电维修力量配备安排落实。

(1)检查工艺流程卡及配料通知单。

(2)设备试运转。

(3)现场查看。

(4)班组在开盘前必须检查并将情况反馈技术科。

3

砼配制

(逐片检查)

(1)混凝土配料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通知单进行,并应有试验人员在现场进行施工控制。

(2)混凝土配料计量衡器校核按计量部门规定的检查周期进行,如施工中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校核。

每班前要校核电子秤及其他计量器具,根据施工配合比调整用料,并由试验人员复核如施工中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校核。

根据施工配合比用料考虑下料冲量,由试验员复核。

秤料误差(均以质量计)规定为:

水、外加剂、水泥、掺和料≤±1%;砂、石≤±2%

(3)用水量控制:

每次开盘前应进行骨料含水率测定,每班抽测2次,遇有雨雪天气增加测定次数,并按测定的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浇注初期,参照施工配合比的用水量拌合混凝土,可根据实测混凝土坍落度适当调整用水量。

但当实际用水量和施工配合比相差较大时,必须查明原因加以调整。

用水量的调整应由试验员决定,其他任何人均不得擅自调整用水量,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后严禁加水。

(4)外加剂:

①减水剂的掺量由试验室确定。

对容器底部沉淀之固体渣子及杂物应定期清除掉。

②施工中发现外加剂或溶液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向试验员反映,不得擅自处理。

由试验室一起负责施工控制检查,质检人员负责监察。

(1)测集料含水率,计算施工配料通知单,检查台秤,测砼坍落度。

(2)用秒表测净拌合时间,根据需要取样作试件。

(3)开盘后前三盘逐盘检查实际下料重量,以后每十盘复检一次,使配料误差符合标准规定。

(4)用水量控制,参照施工配合比的用水量拌合混凝土,根据实测坍落度可适当调整用水量。

但当实际用水量和施工配合比相差较大时,必须加以调查,查明原因。

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遇有雨雪天气增加测定次数。

水量的调整由工地试验员决定。

(5)每班测定砼含气量

(6)自查生产全过程。

(7)检查拌合记录、浇筑记录。

4

砼运输、浇筑、

振动

(逐片检查)

(1)混凝土浇筑应按要求做好开盘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确认无问题时才可开盘。

(2)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温度在5℃~35℃。

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应控制在10℃~30℃,含气量(3)应控制在3%~4%。

当模板温度低于0℃或高于40℃,应对模板采取升、降温措施。

(4)每班采用不同的施工配合比浇筑时,应分别对混凝土拌和物温度、含气量进行现场测试。

(5)在灌梁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看模板、看钢筋,发现螺栓松动及时拧紧和打牢,发现接缝口和其他部位漏浆应及时堵严,钢筋如有变形及时整修保证正确位置,侧振器如有烧坏或失灵者,须及时拆换。

(6)浇筑梁体下翼缘和腹板混凝土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法从一端向另一端连续浇筑,一气呵成。

其工艺斜度以30~45°为宜,水平分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300mm,先后两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在常温下不得超过60min(特殊情况下由试验室根据混凝土初凝时间的试验数据确定)

(7)梁体腹板混凝土采用附着式侧振与插入式捣固棒相配合的振捣方式,其中侧振为主,在混凝土浇筑点前后4m必须上、下、前、后同时开启震动器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且不离析。

砼的振动时间应能保证砼获得足够的密实度,其直观的判断是:

当砼不再下沉,被振砼表面有清晰的轮廓呈现浮浆为一水平面,且无大量气泡排出,振动时间过长,振捣过度,将导致砼产生离析,使过多骨料下沉,造成砼的结构不均匀。

(8)梁体腹板浇筑到一段长度后(视气温和浇筑速度而定),即可从原开始端向另一端浇筑桥面。

浇筑桥面混凝土,从开始端桥面倾倒的混凝土开启振动器,同时人工先给端墙装入适量的混凝土,依次是挡碴墙,再用插入式捣固捧插震各个部位

当桥面浇筑结束后,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必须对桥面进行第二次收浆抹平,使桥面达到平整,排水通畅。

(9)浇筑挡碴墙混凝土,为保证伸缩缝板,T型钢,泄水管不倾斜,不错位,必须在浇筑的同时及时矫正上述予埋件。

(10)每片梁浇筑总时间不宜超过3.5h。

(11)应防止欠振和过振,严禁漏振。

(12)梁体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不得无故中途停顿。

(13)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点、14点、21点室外温度平均值)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办理。

5

混凝土洒水覆盖养护

(逐片检查)

(1)当环境温度5℃以上时,桥面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

洒水时间在第二次抹面完成后0.5~2h(根据气温确定),但应以手压表面不留痕为准,水不得直接冲击桥面混凝土,洒水养护须在1d以上。

(2)拆模后即对梁体洒水养护。

(3)洒水养护以使梁体表面保持充分潮湿为宜。

洒水养护时间

环境相对湿度

小于60%

60%-90%

大于90%

洒水天数

≥14

≥7

可不洒水养护

(4)冬季养护应采取保温措施,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对混凝土洒水。

由工序技术负责人和试验室一起负责控制检查,质检人员负责监察。

(1)自查实际情况。

(2)查养护记录。

八、拆模和拨管穿丝工序

序号

检查项目及次

技术标准

检查方法及要求

1

拆模

(逐片检查)

(1)砼强度不得低于25MPa。

(2)混凝土芯部与表层温差不大于15℃,梁体表面与自然环境温差不大于15℃等条件都同时具备时,才允许拆除模板,以防止梁体混凝土产生早期裂缝。

(3)必须按技术部门签发的脱模通知单,核对梁号后进行脱模,未取得通知单不得脱模。

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脱模。

(4)拆模方法正确,对梁体和模板质量无不利影响。

(5)拆模造成的梁体缺陷应立即进行修补。

(1)试验室检查随梁养护试件,并将强度通知单送工程部和安质部。

(2)工程部接强度通告单后检查温差,并下脱模通告单。

(3)班组接脱模通知单后立即执行。

2

拔管穿束

(逐片检查)

(1)拔管不得过早,亦不得过晚,应在砼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

(2)每次拔管不得多于1根,先拔下层后拔上层,先拔灌梁起始端,后拔灌梁结束端,且拔管方法正确。

(3)拔管结束之当时,立即进行清孔检查,对孔道不畅通者应立即进行处理。

(4)穿束方法正确,管道号和钢绞线单束根数符合设计规定。

(1)用手指触压桥面砼,若不留凹坑即可开始拔管。

(2)拔管时应先试拔,即拔出后孔道壁光滑、孔道内无落砂或残碴、管道上不附着水泥浆即可进行。

否则应延长拔管道时间。

九、整修模型工序

序号

检查项目及频次

技术标准

检查方法及要求

1

钢结构模型

(逐片检查)

(1)对拆下的模型进行维护、清渣、涂油、更换损坏的零配件,对已松动螺栓拧紧。

(2)及时更换损坏的胶条和清除水泥浆。

(3)模型变形、局部尺寸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并经检查部门检查确认,应自行整修。

(4)模型变形不能保证梁体外形尺寸和结构尺寸,或维修已达不到刚度和强度的要求,经检查部门确认后进行大修,修后经全面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5)经鉴定不合格,但又无法修复达到技术要求,经总工程师批准予以报废,凡报废模型严禁投产使用。

(1)目测。

(2)用锤击法检查。

(3)检查模型的使用管理台帐。

(4)在模型上将需要整修部位作明显标记。

(5)中修、大修的模型,经检查后确定修理部位以及修理方案。

(6)大修后质检部门按模板验收的各项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许投产使用。

十、预应力工序

序号

检查项目及频次

技术标准

检查方法及要求

1

张拉任务

(逐片检查)

(1)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必须达到施工工艺上的规定值。

(2)梁体有影响承载能力的缺陷,须事先进行修整并达到规定强度。

(3)规格、梁号、直曲线、台座正确。

(1)试验室检查随梁养护试件鉴定砼强度并将试验报告单分送技术科和质检科。

(2)技术科、质检科共同鉴定缺陷修整情况。

(3)班组根据技术科下达的张拉任务单校对是否与实际相符。

2

 

张拉设备

(逐片检查)

(1)张拉千斤顶校正系数不应大于1.05(用标准表校正)。

(2)张拉千斤顶校正期限不超过1个月。

(3)使用的油表精度不低于1.0级。

(4)油压表校正期限不超过一周。

(5)油泵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