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751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docx

《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docx

提能课时演练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讲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能·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国疆域四至点所在经纬线范围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2题。

1.下面关于该国地理位置的论述,合理的是(  )

A.大部分国土位于中低纬度

B.该国位于西半球

C.该国位于南半球

D.该国位于大洋东岸

2.下列关于该国地理位置对其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论述,不合理的是(  )

A.南北跨度大,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显著

B.深受海洋影响,自然带没有形成典型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C.东西跨度大,时差大

D.边疆绵长,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2013·温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多年平均等温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两处的数值最可能分别是(  )

A.20、10B.15、10C.20、0D.15、0

4.1951~2000年,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为(  )

A.青藏高原B.南方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甲)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乙),回答5、6题。

5.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

A.冀B.鄂C.甘D.吉

6.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

B.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

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

D.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2013·通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区域(  )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8.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夏季开始进入汛期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该区域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荒漠化问题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10.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A.耕地后备不足B.水资源浪费严重

C.人均土地面积少D.缺水问题突出

  (易错题)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自然地理要素数值变化趋势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能代表我国地势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12.在100°E附近,四种地理要素变化最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二、非选择题

13.(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新疆天山北坡地区列入18个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诸多利好因素显示出天山北坡已经有了新的战略地位——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材料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1)具体说明材料一中“诸多利好因素”包括哪些因素?

(2)简要分析该地区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分布有哪些特点?

并分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你认为合理吗?

请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14.(预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 成都、西安气候统计资料

城市

1月均

温(℃)

7月均

温(℃)

年降水

量(mm)

年平均日照

时数(小时)

无霜期

(天)

成都

6

25.1

1500

1071

296

西安

-0.9

26.6

658

2267

232

(1)分析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2)“西三角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简述其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3)分析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A,2选B。

第1题,由图可知,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可判断经度为东经;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为北纬。

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国为中国,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太平洋西岸。

第2题,我国疆域辽阔,东西跨度大,特别是中纬度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经度地带性明显。

我国南北长约5500千米,南北跨度大,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显著;东西长约5000千米,东西跨度大,经度相差也较大,时差大;我国疆界绵长,相邻的国家多,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知识拓展】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中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对外交往与合作方面,可以通过陆地同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地直接往来,如古代的“丝绸之路”;也可以通过海洋同海外各国往来,如明代的“郑和下西洋”等。

在发展海洋事业方面,可以发展海上航运、海水养殖、开发海洋资源等。

其他方面如修建港口、码头,建设海上娱乐设施等。

3、4.【解析】3选C,4选D。

第3题,图中甲处位于四川盆地附近,地势低,且北部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导致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故甲处数值最可能为

20℃,乙处位于青藏高原,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可以判断等温线数值为0℃。

第4题,图中显示东北地区多年平均等温线,即0℃、5℃两条等温线向北偏移最为明显,故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为东北地区。

5、6.【解析】5选C,6选D。

第5题,从图中年降水量数值可以看出,该流域年降水量大多在200mm以下,位于我国的干旱地区,种植的作物为春小麦、玉米,纬度较高,综合四个选项只有甘肃省符合。

第6题,由图中年气温变化曲线可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这对玉米种植提供了更多热量,农作物种植上限高度升高,致使种植范围扩大。

7、8.【解析】7选D,8选D。

第7题,图中1月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故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体现了夏季普遍高温的特点,此时气温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图中A处为山岭,7月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故气温低于28℃;B处位于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A处为山岭,故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第8题,“一山有四季”的景观主要反映了垂直差异明显,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图示地区地势较低;区域南部河流一般在春季开始进入汛期;该地区纬度低,熟制为一年两熟;该地区的丘陵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出现土地荒漠化。

9、10.【解析】9选A,10选D。

第9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远远少于南方地区,但土地资源和耕地比南方多,由此可知a为水资源,b为土地面积,c为人口,d为耕地。

第10题,北方地区资源配置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与耕地不相配,导致缺水问题严重。

11、12.【解析】11选B,12选C。

第11题,我国沿30°N纬线地理要素的东西分布中,地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并呈阶梯状分布,故选B。

第12题,由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可知四种地理要素可能为:

①为年太阳辐射总量、②为地势高低、③为水能资源、④为热量资源,结合经纬度,变化最大的区域在四川盆地,故是地形因素影响。

【方法技巧】多维坐标图判读技巧:

读图的关键是抓住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含义。

如本题中横坐标表示30°N纬线上不同经度,纵坐标是变化的,若表示地势,则代表海拔高低,若表示热量资源,则代表温度的高低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就容易判读了。

13.【解析】第

(1)题,诸多利好因素即区位优势,如地理位置、资源、国家政策、交通等。

(2)题,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从对河流、植被、土壤、地貌等的影响分析。

第(3)题,由图可知,新疆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和绿洲上,以及交通线沿线。

原因是这里气候干旱、地广人稀,有水源和交通便利的地方才适合人类居住。

第(4)题,新疆的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量小。

如果大量迁入人口,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

(1)地理位置重要,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2)新疆的气候特征是干旱,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疏,多内流河,河流短小,水量不大;还导致植被稀少,多荒漠。

气候干旱和植被稀少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导致该地风成地貌分布广泛。

(3)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多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有合适的水源条件,城市依托绿洲发展。

(4)不合理。

 新疆的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量小。

如果大量迁入人口,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素材链接】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

喀什经济开发区面积约50平方千米(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包括喀什市40平方千米左右、伊尔克什坦口岸10平方千米左右;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面积约73平方千米(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包括霍尔果斯口岸30平方千米左右(含国务院已批准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13.16平方千米)、伊宁市35平方千米左右、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8平方千米左右。

其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完成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为经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大幅度提升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14.【解析】第

(1)题,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差异要结合气候统计表,影响因素可结合纬度、地形、冬季风等因素回答。

(2)题,西三角经济区的优势要结合其位置、资源、市场、劳动力、政策等分析。

第(3)题,打造“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意义主要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加快城市化、增强产业集聚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西安冬季气温较成都低。

西安比成都纬度高,太阳高度较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西安接近冷空气源地,易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成都受山地(秦岭)阻挡,受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小。

(2)西三角经济区内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

(3)有利于发挥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的龙头拉动作用;有利于三大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

【素材链接】西三角经济区:

西三角经济区是指把西安与被国务院批准设立“新特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和成都市联合,组成一个对中国西部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三角形经济区。

“西三角经济区”将中国西部较具潜力和实力的三大城市整合了起来,突破秦岭屏障,使成渝经济带和关中经济带贯通,便于联合起来进行经济的整合和提升,成为促进中国西部发展的“第四极”,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而且可通过重庆沿长江实现与长三角经济区互动,通过重庆及“泛珠三角”平台与珠三角经济区互动,通过西安向东北延伸实现与环渤海经济区互动,通过“十一五”铁路工程“兰渝线”(兰州-重庆)以及当前已动工的“十天高速公路”(十堰-天水)与更辽阔的西部地区互动,因此具有“承东启西、跨越南北”的战略价值,便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经济区之后又一重要经济区,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