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750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卷阅读(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

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

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

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

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萄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

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

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

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

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一一中国最早的书。

“韦编三绝”里的“编”,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的。

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

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

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

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要。

兵指的战争,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

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高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未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词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势如破竹”、“竹节松贞”、“有梅竹马”等。

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题材。

刘禹锡的“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王环”,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都是咏竹的佳句。

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到生时是熟时”的诗和画堪称”双绝”。

如今,以竹为題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比比皆是。

带“竹”、“筠”、“汉卿(汗青)”等字眼的人名更是无法统计,关汉卿用戏剧为民请命而千古流芳,张汉卿以兵谏救国而青史留名。

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

“竹林七贤”竹林中饮酒赋诗吹管潇酒一生。

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

难怪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也用了“碧莲台上主,紫竹林中仙”。

(选自郑德优《中华竹》)

1.下列关于“中华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远离竹林的北方,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B.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学、音乐、书法、建筑等各个方面在古代,甚至战争都离不开竹子

C.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

赵州桥就是古人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耐久的建筑,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

D.带“竹”字的成语非常多,现代社会,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也比比皆是。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一会儿都离不开竹子的。

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可见,竹子的使用地域

很广

B.古代的诗书、音乐、书法、算数、战争都和竹子有关。

在现代,竹子也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C.古代战争用到的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

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D.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部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而且这些场所有时也通过对联来表达对竹子的推崇,可见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竹子在南方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要。

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竹林、竹楼和竹产

品被加以利用开旅游业。

B.中国最早的书,便是用竹片穿成的竹简。

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用牛皮绳等物把竹简编在一起的竹简书。

C.文人墨客以竹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有很多,郑板桥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堪称诗画“双绝”。

D.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所以说,古代的书法更离不开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生命

曹德权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

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

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

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

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

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

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车里有白馍!

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

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

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

“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

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

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

“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

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

“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

“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颤声说道:

“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

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

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

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

,老大娘说:

“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

“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

头。

说:

“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这些举动表明了他认为自己无能,让百姓挨饿,从而深感愧疚。

B

.当大胡子少校对小女孩说会让她吃饱时,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露出稚气的笑。

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

C.当大胡子少校与耿师长拿着那个缺口的馒头来找小翠时,我们可以推想,大胡子少校肯定跟前线战士们讲过这个故事。

D.大胡子少校见到百姓抢馒头,“嘴里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关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这里运用了肖像、动作、心理描写。

5.文章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6.文章结尾: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

说:

“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这个结尾有什么深意?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

理怡悦。

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XX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

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

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

也因此有54.640/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

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

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

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

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

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

中学生阅读浅阅读》)

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9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

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

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竞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

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

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

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

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编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的《聚焦大学生阅读缺乏症:

浅阅读盛行,兴趣至上》)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显示,51

%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

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

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

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

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7.下列分别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则材料:

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

B.第二则材料: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主流及困惑

C.第三则材料:

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

D.第四则材料:

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怡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一些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中学里已经流行浅阅读,所以大学里也已经很难遏止浅阅读的发展趋势,使“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

D.浅阅读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心灵的滋养,或许会对当下的文化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E.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

9.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

弱冠,从欧阳德学。

登嘉靖五年进士,授行人。

历刑部郎中。

锦衣卫送盗十三人,遂惟抵一人罪,余皆辨释。

东宫建,赦天下。

遂请列“大礼”大狱诸臣于赦令中,尚书聂贤惧不敢,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

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

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

屡迁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

进山东右布政使。

江洋多盗,遂迁右佥都御史提督

操江。

军政明,盗不敢发。

俺答犯京师,召遂督苏州军饷。

未谢恩,请关防符验用新衔。

帝怒,削其籍。

三十六年,倭扰江北。

廷议以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不暇办寇,请特设巡抚,乃命遂以故官抚凤阳四府。

三十八年四月,倭数百艘寇海门。

遂乃命副使刘景韶、游击丘升扼如皋,而身驰泰州当其冲。

时贼势甚盛,副将邓城之败绩,指挥张谷死焉。

贼知如皋有备,将犯泰州,遂急檄景韶、升遏贼。

连战丁堰、海安、通州,皆捷。

贼沿海东掠,遂令景韶、升尾之,而致贼于庙湾。

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来援,贼大败走,以余众保庙湾。

庙湾贼据险不出,攻之月余不克。

遂令景韶塞堑、夷木压垒陈,火焚其舟,贼乘夜雨潜遁。

官军据其巢,追奔至虾子港,江北倭悉平。

帝大喜,玺书奖励。

贼驻崇明三沙者,将犯扬州。

景韶战连胜,围之

刘庄。

会刘显来援,遂檄诸军尽属显。

攻破其巢,追奔白驹场,贼尽殄。

时遂已迁南京兵部侍郎。

论功,予一子官,赉银币。

御史陈志勘上遂平倭功,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奇。

江北池河营卒以千户吴钦革其帮丁,殴而缚之竿。

遂已召拜兵部左侍郎,以言官荐擢南京参赞尚书,镇抚之。

营卒惑妖僧绣头,复倡讹言。

遂捕斩绣头,申严什伍,书其名籍、年貌,系牌腰间,军乃戢。

越四年,以老致仕。

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选自《明史卷二百零五》,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B.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C.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D.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人,官职名,明代设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东宫,指古代皇宫中的一种建筑,借指居住东宫的皇帝接班人。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才能系狱的案子。

D.言官,负责监督官员并与向皇帝进谏的官员,官职一般并不很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遂办案认真,不随意治罪。

他在担任刑部郎中时,将锦衣卫送来的十三个罪犯只用一人抵罪,还放走八百多囚犯。

B.李遂善于用兵,多次打败倭寇。

在倭寇侵犯泰州时,他指挥部队在丁堰、海安、通州等地作战,接连取得胜利。

C.李遂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当妖僧绣头蛊惑士兵时,他抓捕斩杀了绣头,同时申严纪律,让军士都挂上腰牌。

D.李遂也有喜欢奉迎皇帝的缺点。

在皇帝要重建三殿时,他称颂泗水中涌现的一棵大杉树是山川献给英明皇帝的礼物。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

(2)御史陈志勘上遂平倭功,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4—15题。

(10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 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上阕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视听结合、以动衬静,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无论虚实景物都富含情感。

B.“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C.“眉来眼去”指眼前山水的美好,诗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以乐写哀,表达了浓重的离别愁绪。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写离别,倦客,当指陈季陵,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有着共同的悲凉情怀。

E.诗歌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在叙事时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5.诗歌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具体词句分别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②这个新建的小区,高楼林立,环境优雅,地上草坪泛着绿意,可是一些人贪图方便,行不由径,常常踩着草坪横穿而过,实在辜负了植草者的美意。

③著名导演赵宝刚以拍摄展示新世纪年轻一代生活的《奋斗》《北京青年》等作品而闻名,拍摄青年题材的电视剧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

④有时提起笔来,突然就忘记了某个字的写法,连一些成语的意思也变得莫衷一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⑤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日臻完善。

⑥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A.①③⑥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设计尤先例可循,“天限”工程团队每天都要碰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很多都是最新的研究中乃至书本上都不曾莎猎的。

B.通过语文学习的白我评价,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现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促进语文素养。

C.近年米,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原因均奉涉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陈旧、施工单位监理不力。

D.今年我国将再次发射十余颗北斗卫足,建立由18颗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

为“带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小明同学对老师说:

“可能是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B.张华同学在草拟“失物启事”,他

写道:

“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汉代汉语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王老师捧着一幅自已

的字画来到李老师跟前:

“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如此盛情,却之不恭。

”李老师双手接过字画。

D.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说:

“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动人的情景:

①____________。

弹钢琴者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②____________。

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③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仿写。

(5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面对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为开头,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

低头族,你错过了眼与眼的交汇,茫茫人海中,难道就没有一种眼神值得你期待?

那像童心一样纯洁的眼神,也许会成为你一生的牵挂;低头族,你错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参加一次职业招聘的录取面试,当他迟到了40分钟匆匆赶到时,负责面试的主管冷冷地质问:

“你迟了整整40分钟,还来干什么?

”他在简短说明理由之后,说道:

“我知道我没希望了。

我来只是想看您还在不在,好让我当面说声对不起。

”他话音刚落,主管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你被录取了。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2.D3.A4.C

5.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黄昏;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