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682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

在音乐欣赏这一块,教材安排了一些比较轻快、又朗朗上口的乐曲,因此学生在仔细聆听后能有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

二、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总共10课,分别是《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跳起舞》、《咯咯哒》、《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与咪咪》,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本期教学要求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

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与身心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兴趣爱好与审美需要,转变单纯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教学的观念,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2.现人文学科的共性与音乐教育个性的统一。

重视原来音乐教育中相对薄弱的人文内涵,注意对学生人格成长的整体关怀,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中华民族及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加强音乐与艺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3.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在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中,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与反思,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学习情境和展现音乐潜能的“舞台”。

4.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

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处理好内容选择的经典性忽然时代性的关系。

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积极推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五、教学措施

1.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3.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4.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春天3课时

第二单元:

放牧2课时

第三单元:

手拉手3课时

第四单元:

长鼻子2课时

第五单元:

跳起舞3课时

第六单元:

咯咯哒2课时

第七单元:

大海的歌2课时

第八单元:

幸福生活3课时

第九单元:

巧巧手2课时

第十单元:

汪汪与咪咪2课时

 

第一课《春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聆听《杜鹃圆舞曲》,能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

感受并用声音、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用歌声较合适的表现三拍子歌曲《布谷》

教学准备:

师:

钢琴、录音机、磁带、装米或沙或水的可乐瓶各1个

生:

装米或沙或水的可乐瓶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杜鹃圆舞曲》进教室

师:

听着音乐,你感觉四季中的哪一季到来了?

为什么?

生:

……

二、节奏训练:

喊春天

3XX0∣XX0∣X—X∣XX0‖

4快来,快来,春天快来。

1.师:

让咱们一起喊喊春姐姐。

2.师范读,生聆听。

3.生尝试读一读。

4.师:

真能干,春姐姐最喜欢美丽的事物,哪组喊得最美,她就光临哪组。

5.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尝试用较美的声音读读。

(引导生利用

手中的可乐瓶伴奏)

6.各组表演。

7.组组互评,表扬激励。

8.生集体“喊春天”。

三、歌曲教学

找春天

1.师:

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在找春天,它也想邀请春姐姐光临它的家,你听、师生聆听《布谷》,感受音乐带来的感觉。

2.生自由与周围的朋友说说感受。

3.生用自己的伴奏方式为歌曲伴奏,帮助布谷找春天。

4.师:

你找到的春天在哪里?

5.指名学生回答。

6.师:

聪明的孩子,你找到的春天在哪里?

用美丽的舞姿告诉大家。

7.生聆听音乐,自由律动。

(音乐结束生好摆造型,不动)。

8.师进入孩子中提问“你是春天的什么?

9.生:

(回答)

10.师:

布谷是怎么找春姐姐的,让我们一起听听。

11.师生静听音乐,生手指歌词。

12.生跟教师朗诵歌词,比一比“谁的声音最美?

13.师:

春姐姐即将来到我们的教室,你看!

14.生分小组拉起手,第一段歌词向左走,第二段反之,第三段再反之。

15.师:

用我们的歌声找春姐姐。

16.师生轻声和着录音伴奏演唱。

17.生自评。

18.生或歌或舞或伴奏找春天。

用各种形式帮助孩子感受音乐。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表演是有主题的。

培养孩子良好的聆听习惯。

让孩子在律动中熟悉歌词。

让孩子知道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四、欣赏:

迎春天

1.师:

春姐姐已光临我们的教室,你听……

2.师生静听《杜鹃圆舞曲》,感受音乐情绪。

3.生自由听音乐律动:

迎春天。

4.师:

你怎么迎春天?

5.指名生回答。

6.揭题:

《杜鹃圆舞曲》

五、课堂小结

师:

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一双美丽

的眼睛找一找!

生聆听《春天在哪里》出教室。

增加孩子歌曲的储备量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万物复苏、细雨蒙蒙的春天。

2.用人声模拟春天的风雨声,感受人声的美妙。

3.通过模拟活动,提高学生二部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并演唱《小雨沙沙》

教学难点:

教和谐的为歌曲编配第二声部

教学准备:

师:

钢琴、录音机、磁带、7张小燕子图片、装水或米的可乐瓶各1个

生:

装水或米或沙的可乐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听《小燕子》音乐自由律动进教室在优美音乐声中进入课堂,轻松、自由、惬意。

二、欣赏教学

1.师:

看,春天的使者来了,用一句话形容它。

2.生:

……

3.师:

用我们美丽的舞姿学学它。

4.生聆听《小燕子》音乐自由律动。

5.师:

小燕子飞呀飞,它都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6.生静听音乐,身体随音乐自然晃动。

7.指名生回答。

8.师:

你想与小燕子说什么?

9.生边聆听音乐边飞至小燕子图片旁与它说悄悄话。

(提示生做个有序的小燕子)

10.指名生说说。

(随机表扬激励)与语文学科结合,

三、歌曲教学

1.师:

你听,这是春天的什么声音?

2.生闭眼聆听,师晃动手中装水与米的可乐瓶。

3.生:

……

4.师:

真有想象力,你们也来试试。

5.生随音乐《小雨沙沙》有节奏晃动手中的可乐瓶。

6.师:

真美的声音,春天的使者又与你说悄悄话了。

7.生静听录音范唱,“是谁?

在说什么?

8.指名生回答。

9.揭题:

《小雨沙沙》

10.生跟教师有感情朗诵歌词。

11.师:

你能用人声模拟春雨声吗?

比比谁最象。

12.生自由试试。

13.指名生尝试。

(随机表扬激励)

14.组员间模拟并互评。

(引导生发挥想象:

还可编配什么声音?

15.师:

让我们一起为歌曲伴奏。

16.生聆听录音范唱,将模拟的声音配入歌曲。

(生只要能将模拟的声音教和谐的配入歌曲即可)

17.生自评,表扬激励。

18.生选择表演:

或扮演种子或扮演小雨或模拟风雨声或可乐瓶伴奏。

19.师生表演。

20、生自评、互评。

21.生随录音范唱演唱歌曲。

(分层:

能演唱歌曲的唱歌词,有困难的模拟风雨声)

22.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表演歌曲?

”(引导生注意形式的多样)

23.各组表演。

24.组组互评。

(师随机表扬激励)

四、课堂小结

师:

在这里,我欣赏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天音乐会,谢谢你们的精彩表演。

生聆听《小燕子》音乐“飞”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教,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2.将课堂延伸至室外,让孩子把学习到的歌(乐)曲、舞姿送给春天的使者,真切的启迪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春天。

教学难点:

室外的孩子能对行为有所控制。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杜鹃圆舞曲》律动进教室。

用音乐引领孩子进入音乐殿堂。

二、复习

(一)欣赏教学

1.师:

让咱们来欢迎春姐姐。

2.生聆听《杜鹃圆舞曲》自由律动。

3.师: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给大家学学。

4.生:

……(师随机表扬激励)

5.复听乐曲,手指画图形谱。

6.指名生上台试试并简单说感受。

(师随机表扬激励)

7.小组交流。

(二)歌曲教学

1.师:

布谷也来凑热闹了。

2.男女声演唱歌曲《布谷》。

(引导生做个“文明观众”)

3.男女生互评。

4.师:

与《杜鹃圆舞曲》相比,你觉得旋律有什么相似的感觉?

5.生:

……(师随机表扬激励)

6.师:

你听,谁来了?

学会尊重他人。

再次感受三拍子节拍的特点,同时提高聆听的能力。

7.师生聆听《小雨沙沙》,再次感受音乐意境。

8.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9.师评价。

三、延伸活动

1.师:

春天里除了我们说到的、唱到的,还有更多美丽的事物。

让我们一起到快乐园找找,找到了请你把学过的春天的歌与舞姿送给她。

听听她与你说什么?

2.师:

去之前,能告诉我该注意什么?

3.生:

……(随机表扬)

4.师小结。

5.师生听《小燕子》音乐“飞”至校快乐园。

6.连续播放《杜鹃圆舞曲》、《小燕子》、《布谷》及《小雨沙沙》,生与春天、与大自然用音乐交朋友。

四、课堂小结

师:

对春天、大自然说一句话。

生:

……

师:

是的,让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爱护大自然。

下课

生就地解散。

 

第二课《放牧》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牧童》、聆听《牧童哪里去了》,学习认识三角铁及演奏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牧童》,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2.通过聆听与学唱,初步感受牧童的生活及其生活的变化。

3.在音乐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其敲击方法,掌握演奏姿势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的聆听与学唱

课前准备:

小草、白云、山羊等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牧童》伴奏律动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歌表演

《牧童》

1.三角铁的认识

2.歌曲学唱《牧童》

学生活动

1.分小组自由敲击,探索:

怎样能敲出长音、短音?

2.小组编创节奏展示,并给所编节奏取个好听的名字

3.听歌曲中有没有三角铁的声音,它是怎样敲的?

4.复听试敲

5.再听歌曲,想想:

歌曲中除了有三角铁的声音外,还有唱到其他什么内容?

看课件听歌曲

6.轻声唱唱

7.听音乐找卡片,把教室打扮成大草原。

8.歌表演:

师生一起载歌载舞。

教师活动

1.介绍三角铁

2.看师示范演奏姿势

3.放歌曲《牧童》录音

4.播放歌曲课件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5.放音乐,和学生一起活动。

三、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学生活动

1.猜猜牧童的去向,边听歌曲边想:

①牧童到哪儿去了?

为什么?

②歌曲中还有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做表现歌曲

教师活动

1.师:

多能干的小牧童啊,可是有个小牧童不见了,你们猜,他去哪儿了呢?

2.播放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录音

3.进行小结

四、课堂小结

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牧童》,学唱歌曲《放牛歌》,学习认识双响筒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牧童》,体会小牧童悠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2.学唱歌曲《放牛歌》,通过创设情境懂得热爱生活的道理。

3.学习认识双响筒,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放牛歌》伴奏。

教学重点歌曲的聆听与

课前准备凳子、纸牛、彩色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歌曲《牧童》进教室,并轻

声哼唱。

2.师生相互问好

这是一节内容丰富的音乐课,是以学生切身创造体验美为线索的。

整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利用凳子发出的声音,敲打物品的所发出的声音为歌曲《放牛歌》伴奏,不仅增添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再加上欣赏过程中,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以及对乐器的探索,编创节奏等一系列活动,把音乐与美,音乐与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寓教于乐、于乐(YUE)的效果。

二、教学新课

学生活动

听歌曲《牧童》,想想:

1.牧童放牧的地方有哪些美丽景色?

2.边听边跟师画图谱-----

3.复听歌曲,把自己感受到的事物画下来(音画结合)

4.想办法把自己打扮成放牛娃

5.听音乐,做拍手伴奏找找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6.作×××××|或×××|或×0×|

或自己创作的伴奏

7.小组合作进行伴奏,并汇报交流。

8.学生唱唱

9.设计开辟一条乡间小路

10.边听音乐,边学做放牛娃。

11.做个聪明的放牛娃:

①小组敲击双响筒,听听两侧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怎样的声音?

②想想说说:

为什么叫做双响筒?

③小组合作敲击节奏,并把所创作的节奏取个好听的名字。

④为自己喜欢歌曲用双响筒伴奏

教师活动

1.师:

今天牧童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放牧,哪个地方可美啦!

我们来听听

2.播放歌曲录音

3.提示所缺少的人物(牧童)

4.放歌曲《放牛歌》伴奏

5.指导

6.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

7.听师范唱歌曲。

8.提示用凳子排列

9.播放音乐

10.看师示范敲击

11.教师作记录

三、课堂小结

听音乐下课

 

第三课《手拉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一对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完整地聆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引导学生能用欢快的情绪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2.通过学唱、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好品德。

3.结合歌曲《一对好朋友》进行创编与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声情并茂地表演《一对好朋友》。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电视机、影碟机、有关放牧生活的资料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牧童》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入境激情

1.观看有关放牧生活的资料片,教师在歌曲《一对好朋友》的伴奏音乐声中讲述: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对好朋友——小伢伢和小妞妞,每天清晨,妞妞赶着一群小鸭,伢伢骑着他家的牛,一同去放牧,小鸭们“嘎嘎嘎”地唱着歌,伢伢的牛“哞哞哞”地和着,傍晚时分,太阳落山了,伢伢和妞妞唱着歌儿,赶着小鸭和牛回家哩,真是一对好朋友。

2.让学生即兴模仿鸭子和牛的叫声(嘎嘎、哞哞)。

3.学唱歌曲。

①完整地聆听歌曲,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插图。

②复习反复记号。

A请学生找一找反复记号。

B请学生回答反复记号的唱法。

C本课中如何运用,请学生将歌词念一念。

③再次聆听歌曲,师生随着歌曲拍击节拍。

④朗诵歌词并表演(难点:

三处附点;十六分音符)

⑤教师范唱,学生张口默唱。

⑥学生演唱。

教师指导(范唱):

“唱着歌儿”“回家走呀”“哩喽喽”要唱的活泼,有弹性,不能拖长。

最后一句要唱的风趣,自豪。

4.进行创编活动。

①请学生在歌曲中加上牛或鸭的叫声,分组尝试表演。

②汇报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指导评价)。

③进行分组的歌表演。

三、拓展情境

1.师言:

小伢伢和小妞妞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手拉手儿一同去放牧,我们也一起拉起手来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师生一起拉起手聆听歌曲。

3.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随机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鸭子拌嘴》并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完整地聆听乐曲《鸭子拌嘴》,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

2.通过能够辨论民间打击乐器,掌握演奏方法,听辨其音色。

3.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教学重、难点:

结合《鸭子拌嘴》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鸭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一对好朋友》的音乐声中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初步感受音乐

1.教师引言。

2.播放《鸭子拌嘴》音乐,教师随着音乐进行木偶表演,学生观看。

揭题出示课题《鸭子拌嘴》。

三、再次感受音乐

1.师言:

《鸭子拌嘴》是一首打击乐曲。

2.师生完整地欣赏乐曲。

3.请学生描述乐曲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4.教师在音乐中讲《鸭子拌嘴》故事。

四、认识乐器

1.师引言:

老师要考考大家,你知道在这首乐曲中用了哪些乐器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乐器。

4.请学生自选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

五、创编活动

1.师引言。

2.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情景表演。

3.汇报。

六、课堂小结

1.师小结。

2.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及表演歌曲《数鸭子》。

教学目标:

1.学唱、表演歌曲《数鸭子》,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

2.分组进行律动表演,自编动作,培养创造思维。

3.认识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

节奏的创编活动。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鸭头饰、挂图、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鸭子拌嘴》的音乐声中学生学鸭子走路进教室。

2.师生问好!

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玩游戏学知识

1.节奏游戏。

①师:

你们看(手指挂图),小鸭子就要下池塘游泳了,你们听一听在学哪只小鸭子的欢乐叫声?

请你拍手学一学。

⑴4/4XXXXX||⑵4/4XXXXX-||

⑶4/4XXXXXXX||⑷4/4XXXXX||

⑸4/4XXXXXX||

②学生跟拍。

③师言:

同学们拍得真好!

看,老师手中有五张小鸭子头饰(每一张上都写有一条节奏),现在老师请学生来扮演这五只小鸭子,当你听到你的节奏时,你就跳入“池塘”里“游泳”。

④开始游戏。

2.认识“0”四分休止符。

3.请学生用“X”和“0”编一条4/4的节奏。

4.汇报。

5.师生进行带有休止符的节奏练习。

三、新课导入

1.师言:

小鸭子怎么叫?

2.生回答(嘎嘎嘎)。

3.师言:

小鸭子开心时要唱歌,看小鸭唱歌是这样唱的。

4.教师出示一张纸条,纸条上写:

咕嘎咕嘎

5.请同学们告诉老师纸条上小鸭子唱歌时的图示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6.生回答。

(第二个字要念的快而轻)

7.师言: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鸭子唱歌的声音好吗?

8.师生边唱边表演小鸭子唱歌的动作。

四、新课教学

1.师言: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新歌《数鸭子》,让小鸭子也听听我们的歌声,好吗?

2.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学生可即兴律动。

开放式的教学能更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请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几个“0”。

4.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跟着节奏拍手,遇到“0”时,双手摊开,表示空一拍。

5.按节奏朗诵歌词并创编动作。

6.运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重点注意:

①几处休止符的地方,要收音收得及时,不拖拉(特别是鸭子的叫声)。

②相同的两句歌词结束音(212350和21231-)不要混淆。

7.按意愿分组进行律动表演。

8.汇报演出。

五、课堂小结

1.师言:

今天我们学习《数鸭子》这首歌,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生回答

3.师生再见

 

第四课《长鼻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呼管弦乐《小象》

2.演唱歌曲《小象》

3.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小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象》。

3.通过合作创编,体会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用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有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磁带、音响、钢琴,若干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播放轻快活泼的音乐。

2.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刚才听到的音乐像是什么动物?

你还知道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吗?

学生活动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说出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并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聆听音乐模仿表现

教师活动:

1.提问:

你知道有关象的知识吗?

它们吃什么?

住在哪里?

2.请同学们找小象的脚印。

3.播放《小象》音乐,提示:

你感到乐曲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

小象叫了几次?

4.再放音乐《小象》的音乐。

学生活动

1.根据自己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提问。

2在书上找到小象的脚印。

3.初听乐曲《小象》讨论老师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4.再听音乐,自由模仿小象的跑、叫,但要合着音乐的节拍

三、表演唱歌合作创编

教师活动:

1.播放录音范唱。

2.再次播放范唱。

3.老师弹奏歌曲。

4.反复播放范唱伴奏,并巡回指导

5.请代表上台表演。

学生活动

1.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划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边听边唱歌曲,了解歌词的含义。

3.随着音乐演唱歌曲。

4.各小组创编表演。

5.小组代表上台表演,个别同学自愿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四、结束部分

教师活动:

1.老师对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

2.播放《小象》歌曲的伴奏。

学生活动

1.对同学得到的表扬加以肯定。

2.随音乐唱着新学的歌曲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管弦乐《大象》

2.演唱《两只小象》

3.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充分感受大象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理解歌曲《两只小象》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表现音乐,懂得珍惜动物,体会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2.能够准确拍击三声部的节奏。

教学准备:

磁带、钢琴、影碟设备、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播放《小象》音乐。

2.启发谈话:

说说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1.孩子们随音乐边唱边走进教室。

2.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二、聆听音乐理解表现

教师活动:

1.提示:

大象的音乐是缓缓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播放音乐《大象》提问:

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

3.再次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模仿大象动作。

4.提示:

大象有哪些习性?

大象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5.播放影碟。

学生活动

1.回答老师提问。

2.欣赏管弦乐《大象》,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3.再次聆听音乐,模仿大象动用,合着节拍。

4.回答老师提问,比较两种音乐的不同。

5.观看影碟中的大象与小象,对比其不同的音乐形象。

通过了解大象的习性来理解《大象》音乐中的形象。

三、学唱歌曲

教师活动:

1.多次播放录音范唱《两只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