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574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8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试题2

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模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第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试题要求。

1.设n是描述问题规模的非负整数,下面程序片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inti=1;

while(i<=n)

i=i*2;

A.O(log2n)B.O(n)C.O(nlog2n)D.O(n2)

2.下列关于栈和队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消除递归不一定需要使用栈

B.对同一输入序列进行两组不同的合法入栈和出栈组合操作,所得的输出序列也一定相

C.通常使用队列来处理函数或过程处理

D.队列和栈是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只允许在表的两端进行运算

3.在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时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

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打印。

该缓冲区

的结构是

A.栈B.队列C.数组D.线性表

4.下列关于二叉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度为2的有序树就是二叉树

B.含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高度为⎣log2n⎦+1

C.完全二叉树中,若一个结点没有左孩子,则它必是叶子结点

D.在任意一棵非空二叉排序树中,删除某结点后又将其插入,则所得的二叉排序树与删

除前原二叉排序树相同

5.含有n个结点的三叉树的最小高度是

A.n

B.⎣n/3⎦

C.⎣log3n⎦+1

D.⎡log3(2n+1)⎤

6.某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为IJKLMNO,中序遍历序列为JLKINMO,则后序遍历序列是

A.JLKMNOIB.LKNJOMIC.LKJNOMID.LKNOJMI

7.设森林F中有三棵树,第一,第二,第三棵树的结点个数分别为N1,N2和N3。

与森林

F对应的二叉树根结点的右子树上的结点个数是

A.N1B.N1+N2C.N3D.N2+N3

8.以下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I图G的生成树是该图的一个极小连通子图

II生成树中最长路径的起点和终点的度均为1

III对任意一个图,从某个顶点出发进行一次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遍历,可访问图的所

有顶点

A.I、IIB.II、IIIC.I、IIID.仅有II

9.已知有向图G=(V,A),其中V={a,b,c,d,e},A={,,,,

,},对该图进行拓扑排序,下面序列中不是拓扑排序的是

A.a,d,c,b,e

B.d,a,b,c,eC.a,b,d,c,e

D.a,b,c,d,e

10.序列(8,9,10,4,5,6,20,1,2),只能是以下哪种排序方法两趟排序后的结果

A.选择排序

B.冒泡排序

C.插入排序

D.堆排序

11.对关键码序列(23,17,72,60,25,8,68,71,52)进行堆排序,输出两个最小关键码后的

剩余堆是

A.(23,72,60,25,68,71,52)

C.(71,25,23,52,60,72,68)

12.个人计算机属于类计算机

A超级计算机B小型计算机

C微型计算机D大型计算机

13.由0、1二进制码组成的语言,称为

A汇编语言B机器语言

C高级语言DC语言

14.下列描述中是正确的。

A控制器能理解、解释并执行所有的指令及存储结果

B.(23,25,52,60,71,72,68)

D.(23,25,68,52,60,72,71)

B一台计算机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存储及算术逻辑运算五个部件

C所有的数据运算都在CPU的控制器中完成

D以上描述都不正确

15.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补码运算的目的是为了。

A提高运算速度B简化计算机设计

C提高运算精度D简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16.下列关于RISC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指令执行采用流水方式B指令长度固定

C丰富的寻址方式D配置大量通用寄存器

17.在指令的地址字段中直接给出操作数本身的寻址方式,称为。

A直接寻址B寄存器寻址C立即寻址D隐含寻址

18.在定点数运算中产生溢出的原因是。

A参加运算的操作数超出了机器表示范围

B运算过程中最高位产生了进位或借位

C运算结果超出了机器的表示范围

D以上描述都正确

19.在程序执行过程中,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射是由。

A程序员调度的

C由硬件自动完成的

B操作系统来管理的

D编译器处理的

 

 

20.在集中式总线仲裁中,方式对电路故障最敏感。

A链式查询B计数器定时查询C独立请求

21.盘转速提高一倍,即可使。

A存取速度提高一倍B平均寻道时间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C磁盘传输速度提高一倍D平均等待时间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22.总线主设备指的是。

A总线上的智能设备B总线目标设备

C可申请并能获得总线使用权的设备D总线控制器

23.在操作系统中,事件的并发性是

A.一定在同一时刻发生B.可以在任意时刻发生

C.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同时发生D.在不同时间间隔内依次发生

24.在操作系统中,要对并发进程进行同步的原因是

A.进程的有限时间性B.进程具有动态性

C.并发进程推进的不确定性D.进程具有结构性

25.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是为了

A.多个终端能得到系统的及时响应B.使系统变得高效

C.优先级较高的进程得到及时响应D.需要CPU时间最少的进程最先做

26.系统动态DLL库中的某个系统线程,可以被不同的进程所调用,它们是

A.不同的线程B.相同的线程C.用户的线程D.不确定的线程

27.一个非抢先式调度的并发系统中,调度器会根据调度算法不断选择就绪队列中合适的进

程占用处理机运行,从而实现处理机的共享。

不能引起调度器调度的是

A.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

C.运行的进程等待一个IO操作

B.运行的进程出错

D.有新进程创建进入就绪队列

28.要保证一个程序在主存中被改变了存放位置后仍能正确执行,对主存空间应该采用的技

术是

A.静态重定位B.动态重定位C.动态分配

D.静态分配

29.在分页系统中,地址结构长度为16位,页面大小为2KB,作业地址空间为6KB,该作业

的各页依次存放在2,3,6号物理地址中,相对地址2500处有一条指令

Store1,4500

则该作业的页表,该指令的物理单元及数据存放的物理单元是

A.6596,12692B.4548,10644C.8644,12692D.6596,10644

30.已知某磁盘的平均转速为r秒/转,平均寻道时间为T秒,每个磁道可以存储的字节数

为N,现向该磁盘读写b字节的数据,采用随机寻道的方法,每道的所有扇区组成一个

簇,请问:

平均访问时间是

A.b/N*(r+T)

B.b/N*T

C.(b/N+T)*r

D.b*T/N+r

31.对任何一个文件,都存在着两种形式的结构,它们是

A.组织结构,逻辑结构

C.逻辑结构,基本结构

B.基本结构,物理结构

D.逻辑结构,物理结构

32.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的技术是

A.并行技术

B.通道技术C.缓冲技术D.虚拟技术

33OSI模型中完成路径选择功能的层次是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34采用调相与调幅相结合的调制方式,载波有四种相位变化和两种振幅变化,调制速率是

 

600波特,那么数据速率是

A.1200bpsB.1800bpsC.2400bpsD.360000bps

35在CSMA/CD协议中,下列指标与冲突时间没有关系的是

A.检测一次冲突所需的最长时间B.最小帧长度

C.最大帧长度D.最大帧碎片长度

36CSMA/CD以太网中,发生冲突后,重发前的退避时间最大是

 

A.65536个时间片B.65535个时间片C.1024个时间片D.1023个时间片

37IEEE802.11采用了CSMA/CA协议,下面关于这个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各个发送站在两次帧间隔(IFS)之间进行竞争发送

B.每一个发送站维持一个后退计数器并监听网络上的通信

C.各个发送站按业务的优先级获得不同的发送机会

D.CSMA/CA协议适用于突发性业务

38局域网交换机首先完整地接收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检测。

如果正确,则根据帧目的,则

根据目的地址确定输出端口号再转发出去。

这种交换方式是

A.直接交换B.改进直接交换C.存储转发交换D.查询交换

39在TCP协议中,建立连接时被置为1的标志位和所处的字段是

A.保留,ACKB.保留,SYNC.偏移,ACKD.控制,SYN

40下列协议中,用于解决电子邮件中传输多语言文字和附件问题的协议是

A.MIMEB.SMTPC.SNMPD.POP3

二、综合应用题:

41~47小题,共7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1.(10分)已知一组关键字为(26,36,41,38,44,15,68,12,6,51,25),用链地

址法解决冲突。

假设装填因子α=0.75,散列函数的形式为H(K)=KMODP,回答下列问题:

(1)构造散列函数;

(2)画出散列表;

(3)计算出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4)计算出等概率情况下查找不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42.(13分)已知L为没有头结点的单链表中第一个结点的指针,每个结点数据域存放一

个字符,该字符可能是英文字母字符或数字字符或其它字符,编写算法构造三个以带头结点

的单循环链表表示的线性表,使每个表中只含同一类字符。

(要求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少的空

间)。

43.(10分)CPU有16条地址线A15~A0,8条数据线D7~D0,M/IO为访问存储器的控制信

号,高电平有效,用R/W作访问存储器的读写控制信号(高电平为读信号,低电平为

写信号)。

要求构建一个具有4KBROM和8KBRAM存储器系统,其中ROM区地址从0000H

开始、RAM区地址从A000H开始。

现有4K×8位EPROM存储器芯片,控制端仅有CS引

脚,4K×8位SRAM存储器芯片。

(1)该存储器系统需要的芯片种类及数量?

(2)给出ROM区和RAM区的地址范围。

(3)画出CPU与存储器的连接图(可选用如右图所示的74LS138译码器

和必要的门电路)。

44.(13分)某模型机数据通路如下图所示,加法指令“ADDR2,(R1)”,其功能为R2+(R1)—>R2,

即将R1所指示的存储器单元内容与R2相加,然后将结果送到寄存器R2;转移指令JMP

R1,其功能为R1+PC—>PC,即将R1内容与PC内容相加送到PC。

 

 

下表给出上述指令取指和译码阶段每个时钟周期的功能和有效控制信号,请按下表中

取指令、译码描述方式,给出指令执行阶段每个时钟周期的功能和微控制信号。

时钟

C1

C2

C3

C4

功能

PC→I-Cache

I-Cache→IR

 

译码

有效控制信号

R/W

45.(7分)在实现文件系统时,一般为加快文件目录的检索速度,可利用“文件控制块部

分装入”的方法。

假设目录文件(即文件控制块)存放在磁盘上,磁盘的每个盘块为

512B,每个目录项占128B,其中文件名占11B。

为提高检索速度,通常将目录项分解成

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文件名和文件内部号)占16B,第二部分(包括文件内部号和

文件其他描述信息)占122B。

假设某一目录共有254个目录项(文件控制块),试分

别给出前、后二种方法查找该目录文件某一目录项的平均访问磁盘次数。

46.((8分)某一台计算机采用虚拟存储管理技术,共有6个页框,它们的进入内存时间、

上次引用时间、引用位(R)、存在位(P或称有效位)及修改位(M)如下表所示。

中时间单位为虚拟时间值,请问,当采用NRU、FIFO、LRU和Clock算法将替换哪一页?

此时,Clock指针指向0页。

内存页面分配表

页进入时间上次引用时间

R

P

M

0

1

2

3

4

5

1380

2890

1100

0080

2440

1950

4880

3000

3400

2330

4110

2100

0

1

1

0

0

0

1

1

1

0

1

0

1

0

1

0

0

1

47.(9分)网络如图所示。

链路旁边注明的数字代表链路的长度(假想单位)。

试利用

Dijkstra算法求出从结点A到所有其他结点的最短路由。

 

 

K

 

1

J

 

3

 

2

3

 

I

 

1

 

1

B

 

1

 

1

A

 

3

3

3

3

 

D

C

1

2

2

H

2

G

1

F

1

E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模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A

【答案解析】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

如果不仔细分析的话,可能会得到O(n)的结果。

键在于分析出while语句执行的次数。

由于循环体中,i=i*2,所以循环执行的次数是log2n,

由此可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是由问题规模n直接决定,而是log2n。

2.A

【答案解析】使用栈可以模拟递归的过程以此来消除递归,但对于单向递归和尾递归而言,

可以用迭代的方式来消除递归,所以选项A正确;不同的进栈和出栈组合操作,会产生许

多不同的输出序列,所以选项B错误;通常使用栈来处理函数或过程调用,选项C错误;

队列和栈都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但只有队列允许在表的两端进行运算,而栈只允许在栈顶

方向进行操作。

3.B

【答案解析】这类问题一般都先分析题目中的数据是具有“先进后出”还是“先进先出”特性,

再判断其逻辑结构为栈或者队列。

由于本题中先进入打印数据缓冲区的文件先被打印,因此

打印数据缓冲区具有先进先出性,则它的逻辑结构应该是队列。

【归纳总结】队列结构常处理需要排队的场合,如操作系统中处理打印任务的打印队列、舞

伴问题、离散事件的计算机模拟等。

4.C

【答案解析】二叉树是有序树,但是度为2的有序树却不是二叉树,所以选项A错误;选

项B当且仅当完全二叉树时才有意义,对于任意一棵二叉树高度可能为⎣log2n⎦+1~n;根

据完全二叉树的定义,选项C正确;在二叉排序树上删除结点时可能会调整部分结点的位置,

而插入时一定是插在叶子结点的位置,故先删除再插入结果可能就不再一样了,所以选项D

错误。

5.D

【答案解析】设含有n个结点的三叉树的最小高度为h(为完全三叉树时高度最小),第h

层至少有一个结点,至多有3h-1个结点,则有:

1+31+32+......+3h-2

即:

(3h-1-1)/2

得:

3h-1<2n+1≤3h

也就是:

h

而h只能是正整数,则h=⎡

1)⎤

1)⎤

log3(2n+,所以,含有n个结点的三叉树的最小高度是

log3(2n+。

6.C

【答案解析】由先序和中序遍历序列确定一棵二叉树,再给出这棵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

 

 

7.D

计算机

【答案解析】由森林转换的二叉树中,根结点即为第一棵树的根结点,根结点的左子树是由

第一棵树中除了根结点以外其余结点组成的,根结点的右子树是由森林中除第一棵树外其他

树转换来的。

8.D

【答案解析】说法I是错误的,图G的生成树是该图的一个极小连通子图,但必须包含全部

顶点。

说法II是正确的,可用反证法证明。

设v1,v2,,vk是生成树的一条最长路径,其中,v1

为起点,vk为终点,若vk的度为2,取vk的另一个邻接点v,由于生成树中无回路。

所以,v

在最长路径上,显然v1,v2,,vk,v的路径最长,与假设矛盾。

所以生成树中最长路径的终点的

度为1。

同理可证起点v1的度不能大于1,只能为1。

说法III是错误的,只有连通图从某个顶点出发进行一次遍历,可访问图的所有顶点。

9.D

【答案解析】对AOV网进行拓扑排序的方法和步骤是:

(1)从AOV网中选择一个没有前驱的顶点(该顶点的入度为0),并且输出它;

(2)从网中删去该顶点,并且删去从该顶点发出的全部有向边;

(3)重复上述两步,直到剩余的网中不再存在没有前驱的顶点为止。

本题按照拓扑排序方法对该图进行拓扑排序便可得到结果。

10.C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排序的手工排序过程。

执行两趟选择排序后,结果应该是(1,2,„„)。

执行两趟冒泡排序后(假设扫描是从前

向后),结果应该是(„„,10,20)。

执行两趟堆排序后,若采用大根堆,则结果应该是

(„„,10,20);若采用小根堆,则结果应该是(„„,2,1)。

执行两趟插入排序后,待排序序

列前三个关键码有序。

11.D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堆排序过程。

筛选法初始建堆为(8,17,23,52,25,72,68,71,60),

输出8重建堆(17,25,23,52,60,72,68,71),输出17重建堆为(23,25,68,52,60,72,71)

12.C

13.B

14.B

15.B

16.C

17.C

18.C

19.C

20.A

21.D

22.C

23.C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并发与并行、并发与共享、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等的概念。

并发性和

并行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

 

计算机

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发生。

在这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宏观上看上去是同时

发生的,而微观上还是轮流的。

而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是完全分离了,事件不可控。

因此,

正确答案应该为C.

24.C

【答案解析】进程同步是指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的协调。

这些进程会互相竞争以及相

互合作,在一些关键点上可能需要前后顺序操作。

由于并发造成系统的不确定性,运行中不

知谁先谁后,因此当二个进程需要协调时必须互相等待或者互通消息。

由于不确定性,造成

并发执行的进程在执行次序上本身无规律可循,因此需要系统对这些相关进程进行同步。

此,正确答案应为C。

25.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进程调度的算法。

运行着的进程由于分配的时间到,或者运行结束,

或者需要等待事件的发生(例如等待键盘响应),或者出错,或者自我阻塞等均可以引起激

活调度程序进行重新调度,调度时需要应用算法,选择一个新的就绪进程占有处理机运行。

调度算法的具体操纵方式就决定了调度的性能。

时间片轮转能够保证对用户的输入及时响应,

所以在一个多用户的系统中,时间片轮转算法是最合适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A。

26.B

【答案解析】考查的是进程和程序的关系,通常进程是暂时的,程序是永久的;进程是动态

的,程序是静态的;进程至少由代码、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程序仅需代码和数据即

可;程序代码经过多次创建可以对应不同进程,而同一个系统的进程(或线程)可以籍由系

统调用的方法,被不同的进程(或线程)所使用。

所以正确答案为B。

27.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进程调度的时机的问题。

调度器本身是一个系统线程,它的运行

也要占用处理机,但是它的优先权最高,仅低于硬件而高于所有软件。

那么,什么时候调度

器线程可以激活并履行调度职责呢?

通常是这么几个时机:

一是发生硬件时钟中断并且分配

的时间配额计数器归零,此时,当前运行的进程不管是否还要继续,一定无条件地退出CPU

(在采用时间片轮转算法的系统中),然后,激活调度线程,进行新进程的调度;二是当前

运行着的进程由于出错等原因,主动放弃CPU退出,此时,也激活调度器进行调度;三是当

前运行的进程由于进行IO操作而阻塞,一样要放弃CPU,也激活调度器调度;四是运行的

进程运行结束,空出CPU,需要激活调度器进行调度。

而当一个新进程创建进入就绪队列时,

新进程只是在就绪队列中排队,它不会激活调度器运行。

但是,若采用的是可抢先式调度算

法的话,那么,每次有进程进入就绪队列(不管它来自阻塞、挂起或创建),它均会激活调

度器,调度器会检查该进程的优先权是否高于当前运行的进程,若不是,继续;若是,则启

动进程切换,始终保证最高优先权的进程进入处理机运行。

正确答案为D。

28.B

【答案解析】根据对地址变换进行的时间及采用的技术手段的不同,可把地址重定位分为静

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类。

把作业在装入过程中随即进行的地址变换方式,称为静态重定

位。

在作业执行过程中,当访问主存单元时才进行的地址变换方式,称为动态重定位。

由于

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执行期间地址随着每条指令的数据访问自动的、连续的进行的,所以用

户作业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动态申请存储空间和在主存中移动。

正确答案为B。

【知识点睛】本知识点主要考查概念为主,考生要理解诸多的名词以及意义,像名空间、逻

辑地址空间,物理地址空间,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静态分配,动态分配,存储保护等。

对应其相关的知识点必须了解清楚。

【延伸拓展】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实际上是与后面整体概念相呼应的,例如静态重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