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563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docx

《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docx

历史与社会中考考试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2015年中考考试说明解读

第一部分:

我们在社会中成长

1、社区的含义及功能:

●社区的含义:

(七上P6)

社区是人类聚居、活动的场所,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类型:

功能社区——工业区、大学区、生活小区、农场、高科技园区;

自然社区——村落、城镇;

行政社区——街道、乡、镇、县、市

●社区的功能:

(七上P8)

经济功能:

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多种服务

 政治功能:

贯彻、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建立各类组织、推进民主法制进程

文化功能:

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管理功能:

维护治安秩序、调解民事纠纷、管理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

2、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

(七下P29、30)

●传媒的种类:

第一类传媒:

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如口语和体语

第二类传媒.:

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15世纪中期,谷登堡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印刷机,标志着近现代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

第三类传媒.:

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等等

传媒为大众所使用才成为大众传媒,其兴起是从印刷传媒阶段开始的。

●特性(功能):

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

●影响(作用):

a.是人们相互了解的重要媒介

b.是信息的获取更加快捷,传递更加真实,内容更加丰富

c.今天的社会已经离不开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已经成为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

d..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现代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

有利:

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社会化

有弊:

大众传媒中的信息来源复杂,如果不加选择,过量接受,可能会导致“信息污染综合症”;虚假的不良的广告信息也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利影响;大众传媒中还有一些暴力、色情等内容,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第二部分:

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九年级)

1、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九年级P92—P107)

●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

a.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b.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法律是办事的准绳。

●怎样实施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a.有法可依(前提):

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执法必严(关键):

执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

d.违法必究(必然要求):

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是法律,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因此权威来自人民。

●公民基本权利:

平等权、选举权、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名誉权、姓名权等其他权利.

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选举权——公民最重要的民主权利

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现实而广泛的,是真实而有保障的.

●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九年级P95)

a.向人大代表反映;

b.向新闻媒体反映;

c.向国家机关反映;向有关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其内涵是:

a.所有的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b.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c.任何公民都不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都不得强迫其他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

●我国法律还对弱势群体予以特殊的保护。

(意义)P104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九年级P190)

●传统美德: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民族精神:

a.形成于革命历程中: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b.形成于新中国建设中:

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核心:

爱国主义

●作用与地位:

a.是民族延续的血脉

b.是中华民族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从未中断,能够历尽磨难而信念愈坚的重要原因

c.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

●发展及继承:

d.我们传承中华美德,既要保持中华文明的特色,又要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e.我们弘扬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如:

八荣八耻、丛飞精神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3、经济特区,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的崛起(九年级P23)

●经济特区:

f.设置: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g.目的:

吸引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h.深圳快速发展的原因:

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临近香港);国家的优惠政策;深圳人的“拓荒牛”精神;移民的大量流入;高新技术的发展。

●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的崛起:

我国的广东、福建、海南三省,统称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带,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最集中的地区。

1978年,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第一次创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中国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产地。

深圳股市与上海股市并列成为中国两大股市。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九年级P89)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机关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监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他负责,受它监督。

●民主政治的体现形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人大代表的职责:

a.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向有关政府机关反映情况

b.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

c.参与对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

d.参与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

e.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第三部分:

我们生活的区域

1、地图知识: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地图三要素)。

●地图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的方向:

a.“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定向法”是在特定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它的画法有多种,但必须标注出正北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七上P8,掌握《一些常用图例》)。

2、世界政区:

七大洲位置及其分界线,四大洋的位置,主要海洋、海峡、运河的位置,主

要大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全球陆地被划分为七个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欧非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全球的海洋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峡:

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主要海峡有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运河: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主要大国的位置:

美国:

(北美洲南部)、德国(欧洲中北部)、日本(亚洲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亚(大洋洲大陆)、俄罗斯(欧洲东部、亚洲北部、东部)、巴西(南美洲中东部)、中国(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掌握主要大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中国,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韩国,埃及,意大利,印度,墨西哥,肯尼亚,德国,法国。

3、中国政区:

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主要邻国及领土组成,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及其在地图上的位置。

●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4个陆上邻国:

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

●隔海相望的国家:

6个国家与中国隔海相望,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领土组成:

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差

不多和欧洲面积相等。

●我国领土四至:

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我国也有辽阔的海域a.台湾岛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海南岛是第二大岛

b.东邻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地理位置。

(下图)

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主要层次结构:

省、县、乡。

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北京

湖南省

长沙

天津市

天津

广东省

广州

河北省

石家庄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山西省

太原

海南省

海口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重庆市

重庆

辽宁省

沈阳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吉林省

长春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黑龙江省

哈尔滨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上海市

上海

西藏自治区

拉萨

江苏省

南京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浙江省

杭州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安徽省

合肥

青海省

西宁

福建省

福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江西省

南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山东省

济南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

河南省

郑州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

湖北省

武汉

台湾省

台北

4、中国地形:

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中国地势特征,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名称及位置

●五种基本地形及特征:

山地:

海拔高度在500米~1000米之间,地势起伏,以山峦和山脉为主的地形。

平原:

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宽广低平的地形。

丘陵:

海拔高度在200米~500米之间,地势起伏和缓的地形。

高原:

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的地形。

盆地:

中间地势低平、四周被群山环绕的地形。

●中国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a.最高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

b.第二级是高原和盆地;

c.第三级的是平原和丘陵。

●主要高原、盆地、平原的名称及位置:

a.一级阶梯上主要分布着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b.二级阶梯上主要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

c.三级阶梯上主要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等。

●我国的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喜马拉雅山脉——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脉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5、中国的人口和资源:

中国的人口和资源概况、人口国策、民族分布特点。

●中国人口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5年2月1日中国人口已达13亿,占世界人口的22%。

●中国人口分布: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人口密集;此线西北人口稀疏。

●中国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很少。

●人口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实行计划生育取得的显著成绩:

人口出生率下降;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节约了大量资源和资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a.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b.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与汉族居住在一起。

6、中国的河流:

长江概况,黄河概况。

黄河

长江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峰

注入渤海

注入东海

全长5400多千米

全长6300多千米

上中下游分界处:

河口―孟津

上中下游分界处:

宜昌-湖口

主要支流:

渭河,汾河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

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和上海。

中国第二长河

中国第一大河

中下游: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流域: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每年注入海洋的泥沙达16亿吨。

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河”。

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

所以,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

宜宾以下可四季通航,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

武汉港:

“黄金水道”上的“明珠”。

黄河第一坝:

龙羊峡大坝。

开封附近的“悬河”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壶口瀑布。

“塞上江南”指的宁夏平原。

都江堰。

虎跳峡。

三峡工程坝址在湖北宜昌。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等。

7、区域差异:

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概况,我国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澳大利亚概况,西亚的位置图(石油宝库)。

我国四大地理单元概况:

●四大地理单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形成:

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和海陆分布等自然地理因素是造成地区间自然差异的主要原因)

a.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场分布地。

b.青藏地区分布着世界最大的高寒牧场。

主要牲畜是世界其他地区没有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在青藏地区的一些谷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

那里的特色作物为青稞,它是当地居民传统食品糍粑的原料。

●南北差异:

我国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分区,此线以东为东部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我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东部季风区。

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

北方

南方

1月平均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少于800㎜

1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多于800㎜

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面食为主

种植水稻;米饭为主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湖河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东北和华北两大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民居注重防寒取暖、门窗密闭

民居注重通风、防雨

东西差异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湖北恩施,湖南湘西

地形

平原

高原,山地

气候

湿润

干旱

资源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人口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

人口稀少,技术人才不足

城市

众多

稀少

交通

发达

不便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

经济落后,资金短缺,生活水平较低

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东部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但是这里矿产和能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但是它有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灿烂的历史。

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00年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争取1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目标是:

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两条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重合,一条是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它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另一条是800毫米等降水线,它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环境明显差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

●澳大利亚概况

a.位置:

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面积居世界第六,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羊比人多”。

b.畜牧业的现代化是以国家工业化为基础的。

牧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放牧的方式“定居”。

澳大利亚的羊毛的产量在世界上有较突出的地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西亚的位置图(石油宝库:

见海湾国家图)

a位置:

亚洲西部,又称为“中东”。

西亚的波斯湾沿岸国家,统称为海湾国家。

c.霍尔木兹海峡(看地图掌握位置)被称为“世界油阀”。

d.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是这些国家努力探索的方向

e.波斯湾沿岸主要产油国:

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

f.三条主要路线:

波斯湾沿岸——马六甲海峡——日本;

波斯湾沿岸——好望角——美国、西欧;

波斯湾沿岸——苏伊士运河——美国、西欧

g.“工业的血液”——石油

8、欧洲联盟、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

欧盟

●欧洲联盟:

a.前身是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为欧洲联盟

b.是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

现在一共27个国家。

c.欧洲联盟的作用:

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

●联合国

a.成立于194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至今有192个会员国。

b.总部:

纽约

c.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d.我国在联合国发挥的重大作用:

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常任理事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贸易组织

a.英文缩写WTO,于1995年1月1日成立。

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b.中国加入WTO:

2001年12月11日

c.职能:

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

d.基本原则:

所有成员都必须相互给予对等的贸易条件(非歧视、透明度、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原则)

9、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a.可持续发展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b.遵循三原则: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c.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做法有:

生态农业、关闭小煤矿、发展循环经济、控制人口数量

d.中国的响应:

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10、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基本解决途径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

a.人口的基本特点:

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

特点:

老龄化问题

解决途径:

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首要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

关键措施:

提高人口素质

b.资源的基本特点:

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人均占有量少。

特点:

分布不均衡,质量不高

解决途径:

开源与节流——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

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

立法保护——《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c.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三废污染)、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解决途径:

修筑防护林;环境问题是关乎全球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

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环境问题的实质:

发展问题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

a.人口: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总量还在继续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太快,引发一系列矛盾,比如粮食不足等;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出现老龄化问题。

b.资源: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出现资源短缺。

c.环境:

史前社会:

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

农业社会: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

工业社会:

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以及“三废”污染。

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

元谋人。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定居生活。

●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人类化石,我们称之为元谋人。

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生活在三万年前,以打制石器为主,懂得磨制技术,会人工取火。

●河姆渡人、半坡人是我国较早的农业村落,过定居生活

a.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培植出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b.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培植出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2.黄帝炎帝和华夏族。

禅让制。

●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联合打败了东方的蚩尤,两个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继承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

3.夏朝的建立。

商代甲骨文。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公元前2070年,治水有功的禹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公元前1600年建立的商朝,地域比夏朝更为广大。

●商朝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王将王都以外的土地封赐给亲属和功臣,建立诸侯国,扩大周朝控制的区域。

西周实行宗法制:

根据血缘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关系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4.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孔子和儒学。

商鞅变法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

表现为:

a.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b.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更大,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c.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出现了改革的风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在各国变法中,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