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庄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农业庄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庄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农业庄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庄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法定代表人:
预计投资:
一百五十万人民币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地点
项目位于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二道梁村里扎沟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1)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初步建设规模约200亩,分生态农业区、生态农家区、生态观光区。
(2)项目建设目标
该项目以生态农业种植为主要开发内容,以生态农庄为经营主体,集农业园观光采摘、农庄餐宿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为游客营造一个自然、原生、绿色、健康的消费环境,使其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真,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态。
1.3项目建设的背景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休闲农业的开发。
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充分利用和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进一步促进了全国休闲农业的发展。
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
2002年初,国家旅游局正式倡导开展农业旅游,并发布实施《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为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工作,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提供了依据。
2006年初,国家旅游局将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要求把“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2006年7月,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议推出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其中指出我国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俗文化丰厚,依托这些优势资源,发展农村休闲游,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7年3月20日,国家旅游局、农业部签订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十一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共同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和10000个村。
这些政策和要求都是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保护生态环境,这正是农业多功能的体现。
从空间上来说,黑里河属暖温带向中温带过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凉温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风沙较少,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多种多样,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农业生态空间景观各异,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天然优势;从时间上来说,黑里河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各地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明显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近几年来,农业除生产食物等农产品这一主要功能外的其他功能如环境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日渐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与重视。
发展休闲农业,既是体现农业多功能性的一个方面,也是实现农业战略转型的一个方向。
1.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计划投资约一百五十万元人民币,由开发方和申请政府专项资金补助为投资方式。
1.5项目建设的意义
1、适应本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推进现代化旅游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
参考当地周边各大旅游项目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当地的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势在必行,单纯的旅游不仅投资大收益慢,而且市场竞争激烈,没有坚实的旅游资源(如名山大河、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是无法吸纳众多游客的。
而把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不仅一改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更弥补了旅游产业的短板,造福更多的农村百姓。
如今食品安全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大问题,能推出原生态的绿色农产品才是吸引游客、促进发展的主动力。
2、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
该项目能有力渗透第二三产业链,一改农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作物收益途径,开辟增收新路子。
项目运营后,能为当地农民提供诸多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副业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
3、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态乡村环境,提倡“原生态”经营发展原则,依靠原生态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项目特色,因此对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由于休闲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投入不多,就业成本低,因此,开发旅游农业资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方向。
5、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缩小城乡差别。
休闲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掌握农业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及与都市游客的交流、学习,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同时,通过其示范和推广的作用,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6、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等系列服务,可获得高额经济收入。
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它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大量收入。
7、有利于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
项目建成后,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接收。
在现代农业中,技术变革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技术变革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源泉。
休闲观光农业创新耕种方式,改进种植品种,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8、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的一个方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的生态环境。
发展休闲农业中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避免了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1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
2.11黑里河的地理条件
黑里河毗邻河北省承德市,隶属燕山山脉七老图山支脉。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27638公顷,素有“塞外西双版纳”之美誉,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辽河,就从这里奔涌而出。
陡峭的中山地貌不仅造就了这里寒冷湿润的小气候,更突出了植物的垂直式多样性分布。
高山草甸、蒙古栎林、白桦树、青杨树、胡桃楸林尽显生命的蓬勃与昂扬。
除了壮丽宏阔的山地天然植物景观,这里还有冰臼、冰川漂砾、冰石海等冰川地貌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被专家誉为“华北植物区系的门户”。
二道梁村是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林间不乏益鸟珍禽;寒暑易节,变化鲜明。
置身林中,听松涛阵阵,泉水叮咚,百鸟欢歌,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盛产蕨菜、五味子、山葡萄等各种野菜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项目区位于宁城县西部,距离天义火车站约100公里,全天有往返班车,全程柏油马路。
北边接壤旺业店,全天跨县班车;向西与河北省承德市接壤,下京承高速,一路平整柏油马路可直达目的地,一天时间可往返北京,交通方便快捷;镇上有多家酒店、宾馆,食宿方便安全。
以这些城市为依托,即可获得丰富客源,又可共享其资源。
2.12黑里河的气候条件
黑里河区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蒙古台背斜与七老图岭的过度地带,隶属燕山山脉,七老图支脉,海拔770—1836米,森林覆盖面积达3000多公顷,属暖温带向中温带过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凉温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风沙较少,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7度,年平均降雨量500—700mm,无霜期120—130天。
区域内土壤主要为黑土、褐土、草甸三大类型8个亚类,因海拔不同而形成中、低山分布带。
这里的图腐殖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利于植物生长。
2.13项目区的资源条件
(1)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生长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以及黑松、白桦、橡树、野核桃等多种天然树种;山间生长着蕨菜、山白菜、柴胡、野猕猴桃等野菜、药材、瓜果等。
(2)动物资源:
在原始森林里,栖息着数以百种鸟类,野兔、野鸡、狐狸等野生动物。
2.2项目建设的旅游条件
黑里河具有较好的旅游基础条件,发展潜力较大,迄今为止,黑里河已经相继建成了大坝沟景区、莲花山景区、道须沟景区杜鹃山景区以及黑里河漂流等旅游景区和娱乐项目,黑里河山明水秀、人杰地灵,黑里河浓郁的农耕文化、乡村文化都是黑里河发展乡村民俗旅游的宝贵财产。
2.3项目建设的社会条件
我国1995年就开始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开始实行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日制度,使全国公民普遍享有国家法定假与周日全年114天,2008年起改原来五一长假制分端午、中秋制休假,新的假日制度为城市人走出家门休闲提供了时间保证。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客源。
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由于受到城市环境、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希望到农村观光休闲,欣赏大自然的美感。
各级乡镇道路的建设缩短了近邻各主要城市的空间距离。
同时,城市居民在满足吃、穿、住基本需求后,其消费倾向将逐步转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和个性化,其中,旅游休闲消费是未来消费发展的主要趋势。
由此可见,城市人口增加和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为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目前,我国人民已进入了小康水平,对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健康问题。
人们都想找一个安静、有山有水、交通便利的地方,而项目区正好是这样的风水宝地,具备了良好的开发基础。
第三章市场预测及分析
3.1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国内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
进入21世纪后,休闲农业发展迅速。
2005年,国家旅游局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第二次评选,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其中农业观光旅游点112个;农业科技观光旅游点6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点56个;民俗文化旅游点20个;休闲度假村(山庄)26个;农家乐18个,自然景区28个。
3.2休闲旅游市场分析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人们收入将大幅度的增加,人民生活将极大的改善。
由于人们的收入增加,可支配的非商品支出也逐年增加,在非商品支出中,预计休闲度假养生将成为最大的支出,特别是国家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人民的假日增多,就能有更多的参与度假活动的欲望和可能。
3.3市场定位
客源市场区域定位以赤峰市内客源为主,省内、省外客源市场为辅。
3.4客源分析
一级客源市场:
近距离客源市场。
天义、赤峰以及其周边区域;
二级客源市场:
中距离客源市场。
以项目区周边的省市(河北承德市、平泉等)。
三级客源市场:
远距离客源市场,北京、沈阳等城市。
以一级客源市场为开发重点,二级客源市场为中长期目标,辐射三级客源市场,形成客源市场梯度开发体系。
客源来源:
黑里河生态农业消费者90%以上来自赤峰本市居民,说明“距离近,花费少”的区域休闲是黑里河生态农业的主要市场。
所有年龄的人对生态农业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是比较和熟悉目前生态农业项目的以中青年人居多。
其中25~44岁的人占48%,18~24岁的人占35%。
生态农业消费者动机:
一是欣赏自然风光,休闲度假,占67%;二是增长见识,体验农村生活占20%,三是经贸往来,开会洽谈,占9%;其他目的,占4%。
生态农业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出行方式:
单位组织的占10%,个人旅行的占30%;亲友结伴的占60%。
休闲花费:
生态农业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费用要少于普通观光旅游所支付的费用。
旅游时间长短、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生态农业目的地的接待条件、生态农业活动类型及消费机会等都会对生态农业消费者的花费产生影响。
停留时间:
休闲消费者的停留时间的长短一般受休闲活动的性质影响较大,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只愿意花费一到三天的时间参加生态农业活动。
休闲农业消费者出游时间集中在夏季,多是双休日和黄金周出游;而生态农业消费者中自驾车游占相当比重。
获取信息的渠道:
48%的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
虽然互联网上以及各种媒体提供了很多生态农业的信息,但是生态农业消费者习惯于向熟人打听,这说明口碑效应在生态农业市场开拓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参加生态农业的意愿:
62%的人意愿参加,21%的人在了解情况后才能决定是否愿意参加,17%的人不愿意参加。
生态农业的回头率是很高的。
第四章项目场址选择及规划方案
4.1场地选择
通过规划选址,本项目建设地点为黑里河镇二道梁村里扎沟区,离镇政府25分钟车程。
移动通信和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到位,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充足完备。
4.2规划设计
4.21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要求,立足于赤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赤峰丰富的农村景观与农业活动为依托,以提供丰富的农业旅游和健康食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及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目标,推进开发建设精品化、宣传促销品牌化、行业管理规范化,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22规划设计的原则
(1)注重生态原则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营造好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绿化带屏障,防止工业污染,以保持清新、宁静的乡村生态环境。
(2)经济性原则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向消费者提供旅游观光、休闲、种养体验、农科教结合、农业科普等多种服务,提高非农收入和农业综合效益。
(3)参与性原则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和布局,如:
农耕参与型、农园采摘参与型、健身康体参与型、农宴品赏参与型、日常生活参与型、民间手工艺和民间娱乐艺术习作参与型、乡村民俗参与型、青年学生农业夏令营参与型和农副产品购物型等多层次系列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娱乐、参与需求,迎合参与时尚。
(4)突出特色原则城市居民去农村观光、休闲,其目的是要观新赏异,体验清新、洁净的乡村生态环境和新奇的农耕文化,感受淳朴的乡情乡味。
开发建设中应充分揭示、发展最富有特色和吸引魅力的农业景观,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形成鲜明主题,保持其“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的地位。
(6)多样性原则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是提高休闲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个休闲农庄只有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才能产生多方面吸引效果,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心理需求消费者的需要。
因此,在突出主题特色的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出一系列静态的和动态的项目,使消费者能在同一观光休闲农业地看到多种观光休闲农业景观,体验和参与多种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给消费者以最多最美的享受,使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7)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注重资源比较优势是生态农业规划布局最重要的决策手段之一。
休闲农业开发依赖于农业,而农业的发展又高度依赖于自然地理条件。
休闲农业应注重生态原则.
(8)可持续发展原则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要使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把环境保护列为可持续发展重要高度,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国策和执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
4.23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着眼于未来,以创造生态环境为基础,建成具有休闲、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为特色的生态景区为宗旨,把山庄建设成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风景区。
山庄的开发围绕生态农业来展开,以山野菜种植为中心来进行建设。
(1)在山庄入口修建特色的木制大门。
入口外侧处修建停车场。
(2)利用山体现状,开发修建具有农村特色的茅草房院落用于游客住宿。
(3)建设野生动物养殖园一个。
园内养殖多种国家非保护动物。
(4)建设数个生态种植大棚,种植当地特色山野菜、药材。
(5)行政办区,为五间民房。
(6)在大棚区附近建设瓜果园,种植葡萄、桃子、香瓜等瓜果。
(7)进行公路和林区小道修整,各山体间用小游路相连,在各山头修建休息观光亭,方便游客游览里扎沟景观。
(8)修建野营露宿区,搭建野营帐篷。
(9)修建烧烤区,搭建烧烤蓬和烧烤设施。
(10)建设传统铁锅餐厅,用于制作农村菜肴。
第五章安全保护措施
5.1安全隐患的来源
该项目区的主要安全隐患有以下几点:
(1)参加农事等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2)观光途中的安全事故;
(3)消费过程中引发的森林火灾等;
(4)季节性自然灾害等
5.2安全隐患的防治措施
(1)对于将开展的农业活动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准备,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和保养,确保游客的安全。
(2)对山间游路采取保护措施,对危险路段设置隔离栏杆和警示标志。
在特别危险的地段应增建防护栏,许多防护知识可在醒目、险要的地方设置标识牌。
(3)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对游客遇到意外时给予帮助。
(4)加强防洪、防火措施。
暴雨季节,注意泄洪通畅;杜绝火灾隐患,保护好森林的原有风貌。
第六章结论
(1)带动当地的建筑,原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当地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
(2)吸收当地的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3)项目建成后,随着观光、休闲的人数增加,农业游消费将成为当地创收的一个稳定持久的来源。
(4)随着山庄的知名度提高,必将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考察,兴办企业,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
(5)随着休闲游热的兴起,必将带动和提升当地土地价格,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6)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新兴的风景区,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打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可见,利用黑里河丰富生态资源优势的地利,以及政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人和,进行山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既促进景区的自身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黑里河旅游规划,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