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209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

《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

打包12份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12课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12份】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12课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目录

1、《日出》1

2、泰山日出8

3、《日历》10

4、《蚂蚁》13

5.小石潭记16

6、《黄果树瀑布》18

7、《孔孟论学习》21

第8课《借书不还,天打雷劈》24

第9课《敕勒歌》28

10、《静默草原》31

第11课《下雨天,真好》33

第12课《雷雨前》38

第1课《日出》

一、找出文中涉及到“红”颜色的词句,仔细体会。

再从读过的其他文章中举出一些描写“红”的精彩词句,与同学交流一下各自的感觉。

答:

我还读过描写“红”的精彩词句:

__

__

二、仔细阅读文段“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义”,回答问题。

1.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结合上下文,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_

2.针对“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

_

*3.选择一个周末时间,与朋友结伴登山看日出,然后把你观看到的日出景象写下来。

答:

__

_

_

黄山记

徐 迟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它选中皖南山区。

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末多花冈岩的山峰。

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

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

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

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

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

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

一道温泉,能治百病。

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

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

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

作为最高的效果,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

这种光最神奇不过。

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

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通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

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

它封了山。

  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

以后又多少年,才来到了人。

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

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

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40公尺的光明顶之傍,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

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

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

在他足下,险阻山道阻不住他。

他是李白。

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1860公尺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

有诗为证: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惜升绝顶,俯视天目松。

李白在想像中看见,浮丘公引来了王子乔,“吹笙舞风松”。

他还想“乘桥蹑彩虹”,又想“遗形入无穷”,可见他游兴之浓。

  又数百年,宋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

霜月洗空,一碧万里。

”看来那时候只能这样,白天登山,当天回不去。

得在山顶露宿,也是一种享乐。

  可是这以后,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

汪以“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斧斤,剪伐丛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糗执剑戟以随。

”他们只到了半山寺,狼狈不堪,临峰翘望,败兴而归。

只有少数人到达了光明顶。

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

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公尺,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

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

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登天都,有记载的,仅后来的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

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

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

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

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

我们甚至还经过了一段公路,只是它还没有修成。

一路总有石级。

装在险峻地方的铁栏杆很结实;红漆了,更美观。

林业学校在名贵树木上悬挂小牌子,写着树名和它们的拉丁学名,像公园里那样的。

  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

这时山路渐渐的陡削,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趾。

仰头看吧!

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绝云际”。

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

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

“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去。

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

“天都险莫能上。

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

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

自后遂无至者。

近踵其险而至者,惟余侣耳。

  那时上天都确实险。

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的云梯。

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

它似乎是无穷尽的石级,等我们去攀登。

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

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

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削壁千仞。

石梁狭仄,中间断却。

方夜到此,“稍栗”。

我们却无可战栗,因为鲫鱼背上也有石栏和铁索在卫护我们。

这也化险为夷了。

  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

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

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

他们征服了黄山。

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

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胜境已成为公园。

绝处已经逢生。

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

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

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

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

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

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

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

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冈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

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

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复往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

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

刚才还是顶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散去了。

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

阳光一照,丹崖贴金。

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

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

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

波涛平静了,月色耀眼。

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

等人骑乘,便可起飞。

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

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颗微粒。

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

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

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

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

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

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

笙管齐鸣,山呼谷应。

风急了。

西海门前,雪浪滔滔。

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

我多末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

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

我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左数峰。

上有平台,可以观海。

但见浩瀚一片,了无边际,海上蓬莱,尤为诡奇。

我又穿过更密的林子,翻过更奇的山峰,蛇行经过更险的悬崖,踏进更深的波浪。

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

游兴更浓了,我又踏上云层,到那黄山图上没有标志,在任何一篇游记之中无人提及,根本没有石级,没有小径,没有航线,没有方向的云中。

仅在岩缝间,松根中,雪浪褶皱里,载沉载浮,我到海外去了。

浓云四集,八方茫茫。

忽见一位药农,告诉我,这里名叫海外五峰。

他给我看黄山的最高荣誉,一枝灵芝草,头尾花茎俱全,色泽鲜红如像珊瑚。

他给我指点了道路,自己缘着绳子下到数十丈深谷去了。

他在飞腾,在荡秋千。

黄山是属于他的,属于这样的药农的。

我又不知穿过了几层云,盘过几重岭,发现我在炼丹峰上,光明顶前。

大雨将至,我刚好躲进气象站里。

黄山也属于他们,这几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

他们邀我进入他们的研究室。

倾盆大雨倒下来了。

这时气象工作者祝贺我,因为将看到最好的景色了。

那时我喘息甫定,他们却催促我上观察台去。

果然,雨过天又晴。

天都突兀而立,如古代将军。

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的含水的花瓣。

轻盈的云海隙处,看得见山下晶晶的水珠。

休宁的白岳山,青阳的九华山,临安的天目山,九江的匡庐山。

远处如白练一条浮着的,正是长江。

这时彩虹一道,挂上了天空。

七彩鲜艳,银海衬底。

妙极!

妙极了!

彩虹并不远,它近在目前,就在观察台边。

不过十步之外,虹脚升起,跨天都,直上青空,至极远处。

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

而云海之间,忽生宝光。

松影之荫,琉璃一片,闪闪在垂虹下,离我只二十步,探手可得。

它光彩异常。

它中间晶莹。

它的比彩虹尤其富丽的镜圈内有面镜子。

摄身光!

摄身光!

  这是何等的公园!

这是何等的人间!

(选自《徐迟散文选集》,1979年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

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答:

2.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答:

3.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

答:

4.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

请思考“奇”在何处。

答:

⊙轻松一刻

海上日出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