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2035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商丘一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卷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董仲舒神化君权②黄宗羲强调民本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④都没有超越“君主”思想范畴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

秦朝“焚书坑儒”B.b处: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d处:

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

“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乙:

“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4.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5.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

事办完后问陆九渊:

“何为本心?

”陆说:

“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

”杨说:

“止如斯耶?

”陆大声说:

“更何有也!

”杨顿悟。

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6.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7.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专制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8.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9.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

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B.统治者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10.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书籍出版业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视

11.“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这场“现代化”运动的最主要功绩是()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2.陈独秀说:

“新文化运动是觉得旧的文化还有不足的地方,更加上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的运动。

”由此可见,作者主要强调这场运动是要()

A.彻底割裂旧的传统文化      B.革故鼎新建立近代新文化

C.建立适合国情的新文化    D.实现中国文化的全盘西化

13.1916年1月出版的第一卷第五号《青年杂志》在“英汉对译”一栏中刊登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节选。

翻译家刘叔雅在译者前言中给予了富兰克林极高的评价,说他“为十八世纪第一伟人。

于文学科学政治皆冠绝一世。

其自强不息勇猛精进之气,尤足为青年之典型。

”杜尔格对他的评价则是:

“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由《青年杂志》刊登的内容,可知其倡导的思想是()

A.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B.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D.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

14.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15.西方共和观念传人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

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

上述变化反映(  )

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16.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  )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17.陈独秀说: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

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

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

”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C.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18.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9.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

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20.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存观点

C.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抗战时期的民族意识觉醒

21.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

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B.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C.“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D.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22.有人说:

“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

23.“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材料认为“民”与“君”的关系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

A.霍布斯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卢梭

24.顾炎武说: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25.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6.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

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人们彻底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轨道上来

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7.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C.林则徐、孙中山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领袖

D.他们都是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先进代表

28.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

“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

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

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29.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缚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

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

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

A.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30.有人说:

“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

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31.“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

对“文艺复兴”理解正确的是()

①继承发展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②用世俗思想彻底否定基督教的教义

③创建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④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2.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

A.宣传“因行称义”原则B.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

C.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D.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33.牛顿说:

“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

材料反映了牛顿()

A.质疑上帝的作用B.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C.否定上帝的存在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34.雕塑家罗丹(1840-194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

“瞧!

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主要指的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提倡用归纳或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倾向自由,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35.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

”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36.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

这表明(  )

A.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B.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

C.爱因斯坦相对论丰富了时空观D.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

37.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的伽利略,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但在当时遭到罗马天主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

这一状况深刻的表明()

A.伽利略反对神学的革命精神  B.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之间斗争激烈 

C.教会为维护自身统治而采取措施 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之间的敌对关系

38.“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

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

”该材料叙述的画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

39.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40.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

“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I卷非选择题(三大题共40分)

41.(14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

……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

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

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

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

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三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相关整理

材料四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

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

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

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

(4分)透过材料二及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分)

 

(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分)

 

4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宋元

明清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

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

(说明: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3.(16分)在西方思想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

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Manisthemeasureofall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

1535年,某画家写道:

“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1)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并指出材料二中这种文化现象的实质。

(5分)

 

(2)材料三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

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8分)

 

(3)材料四体现了什么进步的思想原则?

结合具体实例来说明此原则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3分)

参考答案

1-5.CDCBB6-10.BCBAD11-15.CBACD16-20.BCDDC21-25.BCDDC

26-30.CBCBA31-35.CDBCD36-40.BBCCD

41.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

(答到四点即可给4分)

信息:

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

(3分)

(2)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

(3分)

特点:

现代化启蒙(2分)原因: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此处答“国情”、“社会性质”等不给分。

(2分)

42.

(1)评分说明:

指出差异+论述说明。

其中,“论述说明”进行分层评价,包括:

论述+总结。

具体分层评价的等级如下:

(2)答案示例:

差异:

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

论述: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解析】第一小问差异,一是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均可。

第二小问论述,注意“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

43

(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有利于雅典民主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