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982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社区工作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社区工作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社区工作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社区工作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复习笔记.docx

《社区工作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工作复习笔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工作复习笔记.docx

社区工作复习笔记

1、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或空间范围内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四大基本构成要素:

地域或空间要素;人口要素;共同的心理和文化要素;组织结构要素

2、社区的类型与功能

类型

按照形成方式,可以分为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

按照社区的功能,可以把社区划分为专能社区和综合社区。

社区的功能分析

1、生产-分配-消费(社区必须通过生产或购进,为其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必须品和相应的服务,才能维持社区的存续与发展,才能保证社区其他功能的正常发挥;是社区的经济功能,也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担负着这一功能的主体主要是社区内的各个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在社区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发挥其经济功能,保证了社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2、服务(社区必须通过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照顾,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才能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与凝聚力。

是现代社区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目前我国社区已经普遍建立起来社区服务中心,如卫生保健、职业介绍、图书阅览、家政服务、救助中心等各类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提供家庭、治安、就业、文化等各方面的服务活动。

3、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表达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指作为生物体的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两个阶段;社区是现阶段人的社会化最重要的载体和场所。

4、社会参与(社区是人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第一场所,人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往往是从社区开始;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正是参与全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前提;

社区为人们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区域社会的场所和机会;社会参与是改变社区社会控制机构的政策不利和专横影响所不可或缺的;志愿者组织和中介机构在社会参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社会控制与稳定(社会控制的目的在于促使人们遵从通行公认的社会规范,维护已有的社会秩序。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违法犯罪等反社会行为的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还包括对影响社会秩序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等其他非稳定因素的控制。

社区的社会控制和稳定工作,是整个社会控制和稳定工作的基础。

社会控制的方式有两种:

1)采用非正式制度进行内在控制(乡规民约);2)使用正式制度进行外在控制(法律法规)。

当过于强调外部的社会控制,往往意味着社会化的弱化或失败。

社区的社会控制和稳定功能的有效实现,有赖于三个方面的条件:

1)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组织相结合的社会控制体系及运行机制;2)社会帮困、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3)良好的社区文化和社区文明体系、社区参与和民主管理的机制、适合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项目。

6、相互扶持

3、社区工作的含义

广义:

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包括任何人或组织)

狭义:

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通过专业的方法的使用,确定社区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帮助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以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特指社会工作者)

4、社区工作的目标与特征

目标

社区工作的目标:

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

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着重解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与就业的各种社会问题;帮助社区居民确定社区意识,为其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并引导其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社区现代化发展。

具体目标

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调整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发挥人们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

——培养居民相互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

——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促进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

特征

以社区为对象;

社区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区,而不是个人、家庭或小组。

社区工作的重点是解决社区居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采用结构导向的视角分析问题;

社区问题的产生并不完全是个人自身的问题,而是与社区周围的环境、社会制度及整个社会有密切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责任不应只放在个人身上,政府、社区均有责任提供资源、协助处理和解决问题。

避免将问题个人化,采用“责难受害者”的角度,而应以“结构导向”的视角去处理社区所面临的问题。

第2章社区工作的历史演进

1、西方国家社区工作发展史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PoorLaw)

背景:

产业革命最早、社会感受最深、济贫事业最发达,原来是由教会办理济贫事务,到16世纪,贫民数量激增,教会不堪重负,改由政府接办,伊丽莎白女皇执政后,曾颁布了各种济贫法案。

1601年的法案正式承认政府对济贫负有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办法,成为各国现代社会工作事业的开端。

内容

规定每个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

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不得行乞游荡,以工作换取敬酒,以工代赈,

教区设贫民教习所,配给原料和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的从事生产。

对不能工作的贫民实行救济,救济工作分院外和院内两种,院外救济是对有家庭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回家从事生产;对无家可归者实行院内救济;

人民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在贫民无法从其家人或亲属处获得帮助时,才给与救济。

历史意义评价

伊丽莎白济贫法建立了英国往后三百年的济贫基本模式;

“亲属责任\教区救助”的原则,以及政府以税收济贫的原则,成为以后社会救助的主要参考框架,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社会救助仍然以此为蓝本;

而政府参与\专人负责\院外救济等举措,已经初步具有了社区社会工作的观念和方法.

贫民的依赖心理、不重视贫民的自尊心,干涉贫民谋生自由。

(2)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汉堡制背景内容及影响

1788年在德国汉堡市实行了一种救济制度,叫汉堡制,对后来的救济制度影响较大;

汉堡制是按布希教授起草的计划制定的;

规定在该市设中央办事处,总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按救济需要设立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人;

实施原则是助人自助,工作方法包括:

为失业者介绍工作;将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对沿街乞讨者不准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不使贫民依赖成习;

实施13年,效果好。

因为城市人口增加太快,救济人员不足,趋于衰微。

爱尔伯福制背景内容影响及评价

1852年在德国另一小城市爱尔伯福仿效汉堡制,实施救济制度;

大致情况同上,主要是将全市划分为564段,每段约300人,每段设赈济员1名,14段为一赈济区,设监察员一名等,更具有操作性。

(3)英美之慈善组织会社

(1)英国之慈善组织会社

背景:

贫民增加、济贫法效果不佳,慈善组织各自为政,互不搭界,造成不少混乱与浪费。

过程:

为纠正这种现象,索里牧师参考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的做法,在1868年建议成立一个组织,以协调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各种慈善活动,1869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

基本主张:

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损害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与道德观念,导致他们依赖救济为生。

因此,该会主张贫民应尽其所能以维持其本人生活,外来力量只在必要时才介入救济。

具体办法:

--成立中央管理机构,将伦敦划分为若干个区,每区成立一个分支机构,主持救济分配工作;

--各区办理区内申请救济案件的总登记,设咨询部,供搜集申请救济者的资料,使职业乞丐暴露真实面目。

--各区派员对所有申请案件进行详细审查;

--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使之能满足申请人的生活需要。

影响:

在英国发展很快,甚至达到美国,1877年美国水牛城出现美第一家慈善组织会社,其后一些城市相继成立。

评价:

会社首创的派友好访问员访问申请救济者,按个别情况的不同,对每一个案件分别作出处理,这种强调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的产生。

二是会社促进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采取协调合作的步骤,为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英美之睦邻组织运动(社区改良运动)

巴涅特和汤恩比馆(ToynbeeHall)

社区服务中心之主要内容

社区服务中心之特点

对睦邻组织运动之评价

汤恩比馆的建立

巴涅特是东伦敦教区的牧师,该教区为伦敦最贫穷教区之一。

有很多失业者、患病者及居住于拥挤、肮脏住宅者,他发动当时就读于牛津、剑桥大学的学生前往该区为贫民服务,与贫民共处,以便实际了解贫民生活情形,提出对策;

在这批志愿者中,牛津大学经济学讲师汤因比为宣扬基督的博爱精神,消除人间不平,与贫民共同生活,并为他们服务,但不幸患肺病于1883年去世;

为纪念汤因比,巴涅特在其教区1884年建立了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取名汤因比馆,实际上是社区服务中心。

汤恩比馆的工作原则

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

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工作;

尽量发动当地人才,培养其自觉的互助合作精神;

(1)英国的新济贫法

1834年颁布实施,突出的特点:

①认为要求社会救济属于公民的合法权利,国家依法实施救济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②认为救济不是单纯的消极行动,而是一种积极的福利举措;

③作为现代社会社会保障体系之一的社会救助,第一次通过法律程序颁布并确定下来。

(2)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19世纪80年代由德国俾斯麦政府推动颁布并实施的社会改革:

西方社会保障发展史里程碑。

1883年,俾斯麦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强制性推行疾病保险;1884年推行工伤事故保险;1889年推行老年与残障社会保险。

相对于以前的慈善举措,这些保险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国家法律来强制推行和执行,采取了风险分担的保险原则,集工人、工厂主、和政府的财力,保障劳工在遇到疾病、伤害、老残直至死亡时有财力支持,从而对社会,特别是城市社区的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专业社区工作的发展

三、社区工作在中国

第3章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理论及其功能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一定事物或现象的存在、变化及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多方面的功能。

首先是描述,理论能对事物或现象的状态及其变化发展做出比较科学的描述,帮助人们了解一定事物或现象。

其次是解释,理论能解释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

事物或现象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关系,有的是共变关系,有的是互动关系,有的是因果关系等等。

其中因果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在社会工作中,了解问题的成因,是制定适宜的服务方案的前提性条件。

再次是预测,根据理论所揭示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就能通过调查所掌握的事实,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2、社区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

根据DavidHowe的《社会工作理论导论》的观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

(1)调查阶段(20年代以前):

开创时期,社会工作者多是行动者,而不是思考者,

--

(2)精神分析阶段(30年代前):

精神分析学说成为唯一理论,社会工作几乎等同于精神分析工作。

--(3)精神分析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阶段(30-50年代):

功能主义学派产生,二者发生冲突:

一是对社会问题或行为的解释的向度,早期儿童时代经历、当前所处情景;二是社会工作的任务,治疗心理疾患、建立相互关系;三是工作中心,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

--(4)获得阶段(60年代):

数量增长迅速,获得长足发展。

--(5)盘点阶段(60年代末):

对已有理论进行整理、分类和排列。

--(6)理论统一阶段(70年代)试图形成“一元化”的理论框架,遭到批评。

--(7)理论归类阶段:

承认多元理论的并存,对各种理论加以整理、归类。

3、社区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划分

社区工作的理论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实务理论”两大类;

所谓“基础理论”(也叫“实践理论”)是指来自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学科有关社会科学理论,帮助社区工作者认识和理解其工作环境(如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工作对象(居民的行为方式、社区组织的功能特征),选择适当的工作策略。

所谓“实务理论”,即“社区工作本身的理论”,是指社区工作实践过程所形成的工作模式、工作原则、基本方法和技巧等。

社区工作理论在英美两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的安置所运动;

基督教青年会和救世军为了满足城市移民和贫民的需要,建立了许多从事教育、娱乐和社会福利活动的"安置所";

20世纪60年代,英国推行“社区发展计划”,美国推行社区组织和社区行动计划,这些都对社区工作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1)、社会分析相关理论

1.结构功能理论:

历史最长的理论流派之一,兴起于二战后的美国;

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主要观点:

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当各个部分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就会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出现分歧,从而造成变态的心态和怪异的行为出现,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

因此,要解决社会问题,就必须从组成系统的个人、组织或者部分入手,诊断各组成部分功能无法发挥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治理。

社区规划、社区改良和社区服务大多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2.社会冲突理论: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

是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流派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

(美)克瑟尔、柯林斯;(德)达伦多夫;(英)莱克斯;

主要观点:

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不同,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立场和态度;因而在采取某种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会引起群体间的冲突;冲突是社会结构的固有成分,应该正确看待社会冲突,旧的冲突解决了,还会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新的冲突;由于冲突的持续存在,社会变迁是普遍的、经常地;解决社会冲突和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和社会政策,而不是个人。

3.社会支持理论:

首次提出是在精神病学的研究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引起广泛关注,并逐渐被其他学科所引用;

社会支持指的是意识到的和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

分为两个方面:

一种是感知性的支持,指的是接受支持的个体所认为的其对支持、信息和反馈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另一种是给予性支持,它衡量的是实际所提供的社会资源。

主要观点:

社会支持网络反映的是个人与其生态环境中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状态。

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就能够越好的应对来自环境的挑战。

社会工作的案主往往是这方面的弱势群体,因此,社会工作的重点是帮助案主学习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力量帮助服务对象的实务模式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是对其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评估。

包括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

结构指的是网络的组成,包括人数、网络所包括的人员的类型(职业和领域)、网络中人们之间的距离等。

内容则指的是网络所发挥的功能,大致分为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

其次是拟定具体的帮助计划,对其实施帮助。

(2)、意识形态理论

1.新保守主义: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美等国。

(经济衰退、通货膨胀——西方国家面临巨大的压力)

代表人物有经济学家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诺奇可等人。

主要观点如下:

①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主张让市场经济自己运行;

②反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③强调助人自助,反对长期依赖他人或福利制度。

其对于社区社会工作来说具有一定的道理,其“助人自助”的精神,与社区工作的精神是相符合的,其“选择性福利”与社区社会工作强调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宗旨也是相吻合的。

但否定社会福利制度在全社会的建立,则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多元主义:

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流行于英美等地;

代表人物有杜尔、林的布鲁等。

主要观点如下:

①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社会群体。

②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资源,致使其具有不同的影响力。

③调节自由市场,使不同的社会群体能公平竞争。

④认为社会问题或社区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低下阶层缺乏足够的资源,以及社会缺乏相关的制度,致使他们的利益、兴趣和意见得不到发挥和体现。

在社区工作中,社区策划及社区行动模式均有多元主义的影子。

3.新马克思主义: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福利国家制度面临着挑战);

主要观点如下:

①“福利国家”中的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②社会福利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低下阶层,而是收入较高的中产阶层;

③”福利国家”制度只是执政者社会控制的工具,社会不公平是资本主义生产造成的。

④低下阶层的劳动者组织起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来控制政权和掌握生产资料,以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改变社会不公的问题。

就社区工作而言,新马克思主义强调将社区组织和工人运动联系起来,争取共同利益。

4.社会民主主义:

出现于19世纪末期,在英国也被称为费边主义。

主要观点:

①资本主义社会内的劳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

②主张在追求社会平等的策略上要采取渐进的方法,反对暴力革命;

③认为自由市场是社会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主张国家主动解决社会问题。

对社区工作的影响在于:

强调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责任。

5.新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源自于18世纪中后期。

女性主义最早是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出现的,后来逐步向理论形态发展,形成诸多流派。

女性主义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不同流派对于男权制度成因和改变方法有不同理解。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成因在于社会教化,谋求文化上的渐变。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是核心,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激进女性主义:

成因在于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只有取消男权制度才是改变女性困境的良方。

主要观点:

①妇女需要扮演一个照顾者的角色,这往往限制了她们在社会上和社区中的发展;

②同工不同酬、行业歧视、收入偏低等多种制约因素,导致妇女的生活圈子狭窄,活动空间及个人发展受限,导致不少妇女情绪低落、精神抑郁;

③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多与男权制度有关,因而要改变男权制度,使社会迈向两性平等。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女性主义在英国社区工作界受到重视,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流派;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促进两性平等;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从其问题辨识、评估、治疗策略和治疗目标上都与传统的社会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具体干预技术很多,包括意识觉醒、社会行动、倡导、女性角色分析、权利干预、重新命名或再框架、自我暴露等。

6.优势视角:

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社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社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优势视角强调发现社区身上的“闪光点”,挖掘社区身上的潜能、培育、鼓励、协助、支持、激发、释放社区内在的优势,通过社区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5、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理论

目前对社区工作实务模式的分法主要有二分法(直接干预法:

指社区机构和其工作人员直接界定社区问题,并直接引导社区居民设法解决这些问题--非直接干预法:

指社区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发掘潜能,自主解决问题。

)、三分法(地区发展(社区发展)、社会策划(社区计划)、社会行动(社区行动))和五分法社区发展、服务协调、策划、政治行动、社区联络五个方面。

第4章社区工作的价值观与基本原则

1、社区工作的价值观

(1)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对社会工作而言,价值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对社会工作的目标、理念、工作态度和方法有着指向性的作用。

(1)服务

(2)社会正义

(3)个人的尊严与价值

(4)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廉正

5、影响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价值体系:

(2)社区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名词解释:

价值观:

表示“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关于事务对错的看法和标准,是对事物的欲求和偏好。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

2、社区工作的基本实践原则

1、以人为本是基础:

最基本原则

2、社区发展是目标:

制定工作方案:

社区需要,非其他群体或组织的需要策略:

解决社区问题,加强社区能力建设,集体增权评价工作绩效的标准:

是否能推动社区进步

3、注重社区居民参与:

4、尊重社区自决:

价值观决定了社区社会工作者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路径,基本原则左右着社区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社区工作所遭遇的伦理难题

1.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对待案主案主利益至上

案主自决

告知后同意

相对保密原则

避免与案主发生肢体接触

对待同事

相互尊重

共同保密

合作共进

妥协处理争议

对待机构

接受督导与咨询

对晚辈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

公正与合理分配资源

持守对雇主的承诺

(1)何为伦理?

它与价值观之间是什么关系?

价值观与伦理紧密联系但又彼此有差异。

首先,价值观是一种对事物的偏好或判断;伦理是为人处事的道德与规范要求,是社会规范在法律、道德、习俗层面上的行为标准。

前者关注好坏、善恶等基本判断或选择,后者更关注人类行为的正确与否或行为是否适当。

其次,价值观关注的是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确定标准,而伦理更关注在现实中如何实践价值的标准;

最后,伦理的核心要素是善,而善恰恰又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因此,伦理来源于价值观并且与价值观保持一致。

伦理是操作层面上的价值观,是把价值观念转变为行动的行为守则。

2.社区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为什么会有?

不同价值观的冲突:

专业与个人价值观、针对不同对象的价值观、同样针对案主的不同价值观。

不同利益方的价值冲突。

伦理困境——表现形式

保密与披露?

徇情还是循法?

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

怎样平衡各利益方的冲突?

伦理困境的处理原则

生命第一:

人命关天

自主与自由:

顺服在生命与人权之下

最少伤害:

兼顾各方的现实利益

隐私和保密:

不伤害他人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5章地区发展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概述

1.地区发展的涵义

(1)罗斯曼(JackRothman)

地区发展是社区工作的介入模式之一,其目标在于建立社区自助的能力和社区的整合;采用的手法着重于推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界定本身的需要,并采取行动去改善社区问题,从而改变社区。

2)罗斯(R.L.Warren)

地区发展是寻找社区需要和共同愿望,然后将之排列优先次序,继而发动资源以满足这些需要及期望,以及一起行动去实践这些目标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出居民互相合作的精神,携手去贡献社区。

3)联合国的“社区发展”

以乡村社区为单位,由政府有关机构同社区内的居民团体、合作组织通力合作,运用各种外部援助和内部资源,改善社区的物质、文化条件。

鼓励社区居民自主解决社区问题;

培养社区成员的民主意识;

发展社区中的民间团体和草根组织;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

2.地区发展模式的假设

(1)对社会现实的分析

----社区网络日趋解体;

----居民对公民责任欠缺承担;

----市民普遍冷漠,不愿意参与公众事务;

----人口流动加剧和居民的高度异质性使沟通合作不易;

----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