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791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是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内外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战略措施。

为加快推进金华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在教育信息化上实现“赶超发展、浙中崛起”,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金华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金华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导向,以满足师生发展需要、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为目标,以建设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数字化环境为主要任务,以深化应用为重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大力提升金华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数字化金华,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技术引领提升服务

按照教育对网络技术的需求,努力建设以“金华教育”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体系,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充分利用浙江教育资源网,努力开发金华特色网络资源,大力加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2.需求导向统筹规划

以金华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针、发展思路、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

3.超前部署突出重点

加快构建涵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坚持以育人为本,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新模式,促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以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4.项目示范优质高效

充分发挥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六八”战略的引领作用,提高教育信息化改革教育教学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以使用促建设,边使用边建设,合理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深化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切实提高信息化设施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成金华市教育计算机网,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与国家、省资源库对接的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构建中小学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位一体”的封闭式管理与网络开放式办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

到2020年,建成面向终身教育、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方便学习者通过网络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思想、内容和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简称“六八”战略)

(一)六项主要任务

1.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

加强和完善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传统教室、功能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使基础设施设备基本满足网络、资源、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

2012年底,班级多媒体普及率达100%。

到2015年,全市普通中小学生机比达到5∶1,建设100所数字化示范学校、100个数字化示范实验室和80个数字化示范图书馆。

加快完善网络体系和平台体系建设。

加快完善以“金华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数字化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学校数字图书网络平台和学校教育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视频监控系统。

到2015年,以1G以上带宽为基本条件,建成高速安全的全市教育计算机骨干网,实现省、市、县、校四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校校通”、“园园通”。

积极探索基于移动终端、3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电子书包和移动学习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有效整合CERNET资源,积极建设IPV6网络平台,开展基于IPV6的教学和应用服务。

2.加强教育信息资源与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金华市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乡土特色教材资源库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

进一步丰富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覆盖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加强数据统计分析、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为教育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推进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大力推广省基础教育资源库、中职教育特色课程资源库、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书香校园、终身学习资源库的使用,扩大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数字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应用,促进开放化、远程化和网络化教育。

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建设“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参与”的数字优质教育资源网。

3.加强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教育技术应用指导,构建省、市、县(市、区)、校四级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并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决策提供数字化技术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提高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

4.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以促进教育体制、思想、设计、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的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90%以上学校的管理信息化,98%以上的中小学校教师在浙江教育资源网上进行实名注册,并能通过网络获取各种资源,有效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

开展全市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到2015年底,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初级或中级水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手段、方法和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

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

设定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测评。

探索和推广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教育信息化模式。

开展学生电脑作品和智能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组织开展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力争在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研究上取得较大突破和丰富成果,引导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5.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

建立与国家、省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相衔接,并符合我市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与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制定金华市教育信息数据体系规范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加工、交换、使用及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管理,确保金华市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6.加强各级教育技术机构的建设

加强市、县(市、区)两级教育技术中心机构的建设,大力培养和任用懂技术、懂教学、懂管理的人才,共同谋划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发挥其主导作用。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应设立教育技术处(科、中心),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实验教学、图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二)八项重点工程

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科学建设”的原则,由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参与,建设以服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应用为主旨的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

1.千校联网工程

建设全市教育计算机网,将各县(市、区)教育城域网优化链接到省、市骨干网,建成覆盖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计算机网,实现省、市、县、校四级之间的高速联通,为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高速、稳定、开放、动态、安全的网络服务。

加强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基础建设,包括师生用机及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等。

网络主干带宽达到1G,学校100M接入该网。

完善教育网络的无线环境,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按照GB9351-88中A类机房标准建设我市各级教育数据中心机房。

2.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和数据共享整合平台;网上办公、信息公开、视频会议的教育电子政务,学籍、招生、职称评定、数字化档案、应急响应、家校互动、校园一卡通的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共享系统、远程教育和网上评课系统、探究性教学系统等三个系统;组织机构信息库、教职工信息库、软件资源信息库、专项资料信息库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

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参与,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科学建设以服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应用为核心的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3.金华教育网提升工程

以数据资源建设为中心,逐步发展成为教育信息网、教育政务网、教育资源网三网合一的系统平台。

建成以金华教育网为中心,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内容丰富、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按GB9351-88中A类机房标准建设金华教育网中心机房,注重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实现对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持和管理。

4.数字校园示范工程

依据国家、省教育信息化要求,结合我市区域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以加强应用和提高效益为重点,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按照省里统一安排,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5.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程

标准化实验室是为满足理科教育教学新课改而建立的,利用标准化实验室设备,通过简单手段获得精确的实验结果,大大节省了实验教学时间,增加学生亲自设计和操作实验的机会,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到2015年,基本普及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6.“书香校园”拓展工程

继续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图书馆(室)配备图书(含电子图书),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效整合纸质图书和数字电子图书资源,积极探索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校园图书馆(室)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师生能多读书、读好书。

全面实现图书信息化管理,选择合适的中小学图书管理软件,实行中小学图书馆采编、流通、检索、出借、归还、损耗、报废和赔偿等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学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水平。

继续开展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室)建设,启动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发挥校园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益,提升校园文化底蕴。

7.教育信息化科研先导强校工程

以科研先导、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为引领,注重应用,推进融合,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争取省级规划课题立项70个以上,力争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研究取得较大突破。

支持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形成一批教育教学重要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更大作用。

8.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动态培训体系,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采取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全市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措施与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内涵、特点、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发展,牢牢把握发展大方向,全面构建起更为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

建立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明确信息化工作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统筹协调,理顺关系,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效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逐级建立“一把手”负责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加强领导,稳步推进。

(二)提升素质,强化管理

建立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

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加快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校长队伍、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队伍和网络管理员专业队伍“四支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培养,提高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内容之一。

开展教育技术应用先进评选活动,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

制定市、县(市、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金华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金华市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开展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状态评估和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运行绩效考评,开展数字校园示范评选。

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

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目标管理和督导评估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三)健全制度,确保安全

建立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安全管理,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全市教育系统统一的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使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系统化、制度化。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检查考核,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全面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度、信息安全人员执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四)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建立政府主导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各级要切实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要加大教育信息化财政经费投入,落实重点工程专项经费,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积极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确保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附件: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附件:

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按照《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金华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2015)》要求,围绕《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六八”战略,建设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环境,服务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深化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大力提高金华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应用导向,注重实效;整体推进,重点扶持”的原则,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到2015年底,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用推进等“三大任务”。

二、工程内容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教育计算机网建设

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是我省教育系统的专用计算机网络,2012年建成由骨干网和接入网组成省、市、县、校的高速互连网。

市负责建设到所属县(市、区)的链路和省中心到市中心的网络互连设备,市中心机房建设以及到市区学校的链路(原百校上网工程)。

各县(市、区)负责建设到学校的链路,以及到市中心的网络互连设备。

投入需求:

省中心到市本级的网络互连设备30万元,市到县的互连设备30万元;链路租用费每年120万元(包括原百校上网工程和市到县链路。

市到县链路年租用费50万元。

原百校上网工程链路年租用费计130万元,其中市财政负担70万元,婺城区、金东区、开发区负担60万元);中心机房建设及更新,每年需投入100万元。

本项目全市需投入11000万元,市直共需投入940万元。

2.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班级多媒体

全市现有班级14815个,普通教室多媒体12261套,与班套比1:

1的目标相差2500套,2012年完成达标配置,全市需投入5000万元。

市直现有508套,尚缺35套,需投入70万元。

(2)计算机教室

全市中小学现有学生数68万人,拥有计算机8.3万台,有效生机比为8.12:

1,按照生机比5:

1的目标,需新增52000台计算机,加上更新的需求,全市每年需配备15000台,需投入4500万元。

市直现有学生2.4万人,现有计算机4345台(有效),需新增500台。

考虑到更新换代等因素,每年需新增200台、投入60万元。

(3)标准化实验室

按标准化实验室建设要求,我市大多数学校需要加强教学仪器配备。

争取十二五期间建成100所标准化实验室示范学校。

按标准化要求,仅教学仪器设备按每校1.5万元计算,全市每年约需投入1000万元。

市直学校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配备数字化管理设施,强化信息化应用能力。

按每年每校1.5万元计算,共计26万元。

(4)音体美劳等功能教室

按每校1.5万元计算,全市每年需投入1000万元,市直每年需投入26万元。

(5)图书馆

全市现在图书总藏量1950万册,生均28.8册,根据《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尚缺760万册,并且区域间、学校间图书馆藏量很不均衡,图书内容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大部分学校尚未使用图书馆管理软件。

考虑到全市80所示范图书馆建设以及每年生均5元图书更新要求等因素,每年全市需2000万元图书配备经费。

市直高中拥有图书92万册,根据标准要求尚缺28万册,缺少图书馆管理软件15套。

市直每年需投入70万元。

(6)学校标准网络机房

我市现有60%以上中小学缺乏必要的网络设备。

按每校装备1个专业机柜、1台服务器、1台交换机、1台防火墙等,每套6万元计算,400所学校本项目全市需投入2400万元。

市直需建设20个接入网,每个接入网增配防火墙1台(每台1万元);增配万兆交换机1台(每台1万元),共需投入40万元。

(7)远程教育主播教室

省第二轮“农远工程”为我市配置了18套主播教室,为远程教育的开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适应远程教育的需求,全市需新增100套主播教室,按每套6万元计,合600万元。

市直学校本项目目前空白,至少需配备5套,投入30万元。

(二)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基础数据库

(1)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现金华教育特色,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本项目全市需投入600万元,市直每年需投入20万元。

基础教育。

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完成素材库、课堂教学案例、学习素材、益智游戏等各类资源。

每年重点建设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10门。

中等职业教育。

建成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多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每年重点建设中职教育特色资源课程10门。

(2)教育信息数据库

以学校、教师、学生、财务、设备、科研等基本信息为基础,面向教育教学管理,收集整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数据和动态信息,到2013年,建成一个相对完备和稳定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为我市教育科学管理和各类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本项目主要工作有编制数据源规范,统一管理各项数据,建立学生、教师、学校和教学管理基本信息库,构建数据仓库,开发数据与业务系统接口。

全市需投入600万元,市直需投入50万元。

2.应用系统平台

计划到2015年,建成资源交换与共享系统、在线学习系统、学生学籍与素质评价系统、师资与科研管理系统、教育统计与分析系统、教育监管与动态监测系统、门户网站与协同办公系统、技防应急指挥和高考视频监控系统等八大应用系统。

(1)资源交换与共享系统

资源交换与共享系统用于分布资源及异构资源的整合归类和使用。

建立资源目录管理,实现不同资源站点目录信息同步更新,提供强大的检索能力。

建立内容授权访问机制,实现不同站点系统互访。

整合各校资源,支持教师快速有效地查找、下载、交流资源。

建立积分奖评激励机制。

本项目全市需投入800万元,市直需投入40万元。

(2)在线学习系统

以多样化、自主性学习需求为目标,建立支持资源智能搜索、网络课程学习、专家指导帮助、学习社区建立、个人空间管理、学习活动开展、学习评价反馈、资源智能推送等功能的一体化个性学习平台,支持基于3G、4G技术的移动学习平台。

本项目全市需投入800万元,市直需投入40万元。

(3)学生学籍与素质评价系统

以省建学籍管理系统为依托,建成数据全共享、业务全覆盖的学籍管理与素质评价系统,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社会关系管理、考评管理,实时记录学籍学业状况、奖惩情况,自动实现对学生的学期评语及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等综合素质评价。

本项目全市需投入1500万元,市直需投入80万元。

(4)师资与科研管理系统

到2013年,建成网络化、精细化的师资与科研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基本信息管理、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纯净考核等功能,细化人事管理、职称评审、培训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工作,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本项目全市需投入300万元,市直需投入20万元。

(5)教育统计与分析系统

到2014年,建成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实现各类原始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和挖掘、报表自定义、报表生成、预分析、信息发布等功能。

本项目全市需投入300万元,市直需投入20万元。

(6)教育监管与动态监测系统

到2015年,建成省、市、县、联动的教育监管与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对照各类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学生、教师、财务、校舍、设备等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对学校教务、招生、收费、科研、就业等流程进行监测,实现对学校办学行为、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的评估,实时监控学校教育收费、经费支出和学校招生等情况。

本项目全市需投入300万元,市直需投入20万元。

(7)门户网站与协同办公系统

依据省定信息交换标准和数据接口,改造各级教育网站和办公系统,实现联合信息发布、信息抓取、收发文管理、公文交换、电子印章、即时通信等功能,到2015年完成信息共享平台、电子公文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平台、联合检索平台的建设。

本项目全市需投入500万元,市直需投入50万元。

(8)技防应急指挥和高考视频监控系统

以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为基础,互联学校校园监控网络,建立双向、高清的应急调度视频指挥系统,实现校园安全、国家教育考试远程巡查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远程指挥,拓展平台在视频会议上的应用,全市需投入400万元,市直每年需投入10万元。

3.技术支持平台

(1)运行环境

各系统运行需要配置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以及系统软件等,全市需投入3000万元。

市直需配备40台服务器,20套存储以及各类网络设备和系统软件,投入150万元。

(2)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队伍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巩固和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果的重要环节,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有力保障。

基于高速教育网建立语音和网络终端(电话远程呼叫、短信、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