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734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docx

《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docx

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关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摘要:

以哈尔滨市马家沟的一段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为例:

从场地性分析入手:

提出现代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字: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场地性;马家沟

  1、马家沟概况

  马家沟是流经哈尔滨市中的一条内河:

最早为季节性河流:

在城市改造前一直是哈尔滨的排污泻洪的通道。

1996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马家沟做出了系统的规划。

马家沟的功能将会发生转变:

景观作用将成为河道改造后的主要功能:

同时兼备泄洪作用。

根据马家沟流经市区的位置和两岸的自然与建设情况:

将河段划分成三大景区;

  森林植物景观区,从工农水库至和兴桥,为城市边缘区段,两侧主要为农田和省森林植物园,规划中提出应创造独特的森林景观;

  城市中心台园区:

从和兴桥至大有坊桥,为城市的中心地带,在原有的动物园、儿童公园的基础上规划出若干个小型公园,目的是在城市居住区提供休闲的场所;

  观光游览区,从大有坊桥至松花江,属城市边缘区段,两侧为农田和河滩,自然景观较好。

规划的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欣赏自然风光的场所。

  2、场地性分析

  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1]。

场地是有性格的:

它的性格就来自于活动在其中的自然和人文:

同时也成就这些自然与人文的活动。

  示范段位于任家桥—和兴桥:

全长1.2km:

河道控制范围1.2km:

设计宽度为从河道中心向两边推算50m。

设计范围内的基地状况处于荒芜状态:

除河道的硬质景观以外:

两岸均没有进行人工的设计和改造。

  区域内的三条主要干道哈平路、和兴路及文昌街均穿过马家沟河:

两岸濒临植物园、花圃、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及实验林场、文新小区、林总医院等单位。

  通过对马家沟沿岸场地性的分析:

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三条线)。

  2.1风景线

  马家沟流经市区是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开始流经动力区、南岗区、太平区后流入松花江的。

森林植物园是反映黑龙江森林自然风光、东北植物森林景观的一个缩影。

马家沟始于森林植物园流入市中心区:

正是人与自然交汇的一个良好开端。

  2.2经济线

  通过对马家沟河道的整治规划:

使其滨水区成为城市新的亮丽的风景线的同时:

也成为拉动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突出的是沿岸的居住区房价提高:

示范段内的科大小区、文新小区等已建成小区:

其滨河区的绿地游园比较完善:

良好的居住环境:

成为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去居住的重要条件。

  2.3知识线

  示范段内马家沟沿岸分布着的数所高校:

承载着城市的知识文脉。

一过任家桥:

两岸隔岸相望的便是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和黑龙江大学:

这条线是重要的场所特征。

21世纪的大学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日益显露出重要的社会地位:

知识社会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大学将不再是保存知识、培养学生、做做学问的场所:

再不是被动适应社会的附属品:

而是主动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强大的“推动器”。

这种城市知识功能新空间的出现:

使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质的飞跃。

知识经济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尊重人性化的场所[2]:

它是以高技术人才之间的信息与知识交流的形式出现的:

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色:

而沿岸的各高校正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摇篮。

  3、规划设计原则

  ①坚持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宏观上以建设马家沟生态廊道为主要原则:

按照规划中的模式划分:

布局合理:

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中观上突出重点:

特别是桥头、居住小区、高校等场地性特征的地段:

建成风格各异:

满足不同功能的园林景观。

微观上创造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园景:

以绿带为纽带:

把风格各异的游园联结起来:

建成完整的带状空间。

  ②设计手法上强调各具特色。

在园林布局、地形变化、驳岸处理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要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③突出文化内涵。

设计中:

努力挖掘文化内涵:

创造各个文化空间:

积极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

  ④植物造景。

应用树木、花卉、地被草坪品种:

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充分利用植物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季相特色:

营造多品种、多色调、多层次、多形式的园林景观。

  4、设计构思

  设计以田园(任家桥桥头绿地)、创新园(文昌桥桥头绿地)、和合园(和兴桥桥头绿地)为三个主要绿地空间:

构成沿岸的三个中心广场:

并分别赋予它们以文化内涵。

从田园到创新园发展的历程:

也证明了随着人类以简单劳动为主的农业时代走向以复杂劳动为主的后工业时代:

城市也从田园城市发展到了以信息时代高科技发展为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城市。

  这三个主题绿地只是纠集场地性的一个凝聚:

而各时代的发展过程:

成全了一松散的串联式开放体系:

以滨河步行空间串联起动态游憩广场和静态观赏广场及各个绿色文化空间序列:

并分别体现了空间的节奏设置和变化。

  5、景区划分

  5.1田园(任家桥桥头绿地)

  通过几个整合的椭圆形态构成三角形的广场中心:

并向四周发散。

以圆形表现人类与自然原始的协调相处的状态:

同时以纵向的长条形丰富构图与联系空间:

表现田园城市最初的形态。

开敞结构既能充分吸引周边及广场内部的视线:

同时也创造了中心景区的等级序列:

使游人能有向心感:

又能步移景异:

充分享受丰富、流动的多层次景观。

  5.2林园与民园

  东北林业大学与对岸的文新小区的滨河带状空间:

由若干个无主题但有个性的广场、种植、小品等相关因素的变化和不同组合衍生而成:

成为丰富完善整个景观体系的一个个必要的亮点。

而主题雕塑则承担着对各段落主题的揭示和阐释。

  林园设交流广场:

为师生提供一个欢乐的交往空间:

以舒缓压力:

启迪思维:

激发灵感;以眺望、观看、诉说、沉思、倾听等几个雕塑串联各个空间:

用以表现当代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及对自我价值实现、报效社会的渴望。

  民园作为居住区的滨河游园:

园内设计“丝语园”和“童趣园”:

分别布置门球场、太极广场及一些儿童活动设施等满足不同人群对活动空间的需求。

同时:

以具相与抽象、常态与维美的人物雕塑散落布置:

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态度:

截取若干日常生活状态下的普通民众:

强调了场所的现实感:

渲染了城市的生活气氛:

并就此成就了一种特色景观。

  5.3创新园

  以体现人类发展过程中:

不断挑战自我、开拓创新为主题。

园内以较大的椭圆形广场表现当代人海纳各派文化的胸襟:

同时为市民提供了滨水集散的空间;而动态的曲线摹写浪潮翻腾的情状:

通过这一瞬间的刻画:

将极度的动感凝固下来:

从而使场所充满张力。

  5.4和合园

  位于和兴桥入口视觉轴线:

借用《易经》的“和合”思想:

寓意“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城市从田园经过一系列的城市发展:

又回到原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

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是更自觉、更科学、更理智地创造人类生存的温馨环境。

  第一景标是用紫叶小檗修剪的圆球:

象征着太阳。

其后是蜿蜒曲折的飘带绿篱:

象征银河。

左右用绿篱造型布置九大行星:

依其大小比例修剪成星形;各行星的天体运行轨迹用不同色彩的卵石铺成的游园小路:

游人沿路可亲身体验形体的运行规律:

直观感受宇宙之奥秘。

  6、植物景观规划

  6.1种植设计原则

  ①标准段设计区域内为狭长的滨河地带:

在植物造景上应采用连续的构图方式:

种植采用疏密相间的形式:

使空间有开有合:

丰富植物的平面及立面构图。

  ②充分考虑绿带的外部环境:

因地制宜:

分区布局:

形成以绿为主调的滨水长廊。

  ③突出乡土树种:

强调整体植物景观:

适当配置垂直绿化给水生植物:

丰富绿化层次:

增加绿量。

构建物种多样性、相对稳定的植物廊道。

  ④考虑哈尔滨市冬季漫长的季节特点:

重视常绿针叶树的种植。

  6.2植物景观分区

  ①春花灌木园:

田园区因地处植物园及花圃:

乔木比较丰富:

周围的绿化环境较好。

因此:

配置一些春季开花的灌木:

如连翘、榆叶梅、丁香、树锦鸡儿等春夏开花的灌木:

以丰富植物景观及群落的层次结构。

  ②秋叶硕果园:

民园和林园的植物配置在符合总体设计原则:

即针叶树与阔叶树、乔、灌、草搭配合理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秋色叶树:

增加绿地的季相变化;同时:

林园内种植适当配置果树:

春华秋实:

勉励同学们刻苦学习:

一分汗水:

一分收获:

珍惜青春美好年华。

  ③科普实验园:

林园与创业园区:

适当增加一些植物的栽培品种及实验品种:

丰富植物的种类的同时:

可增加同学们及市民的植物科普知识。

  ④花卉芳香园:

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段:

属于自然生态发展空间:

滨河地带均是高大的乔木。

因此:

以林下种植地被、宿根花卉及草花为主:

濒临文昌街及和兴路的桥头地段:

种植荷花、睡连、芦苇、千屈菜等水生花卉:

丰富滨水绿地的植物景观。

  ⑤整形植物园:

和合园以突出植物的整形景观为主要特色:

在符合设计主题的同时:

创造较开敞的现代植物景观。

  7、结束语

  马家沟滨水绿地示范段的设计:

无论是布局结构的安排:

还是植物景观体系的构建:

都坚持了与场地特征吻合的原则。

而前述主题的确定:

更加强调了场所精神的表达。

这种表达也最终提升了地段的文化品位和景观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永红:

赵鹏.默语倾听兴然会应.中国园林:

2001

(2):

29~32

  2、张翰卿.高校社会化的空间策略.城市规划:

2001(7):

57~60转贴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