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728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docx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docx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81

哈三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政权旁落谁之过?

关于明朝的政治体制,中央的最高权力在皇帝,内阁的作用只是顾问,六部的权力也比较弱。

但是这只是明太祖创立这套体制的初衷,并只在洪武和永乐两个朝代执行过。

事实上,整个明朝,就只有洪武和永乐两朝的政治体制非常接近于后来的满清。

到了仁宣之后,因为当时明朝文官治国的思想开始逐渐浓厚,具体的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皇帝的行政权开始逐渐萎缩。

必须承认这样的演变不是皇帝的初衷,但是,这是符合一个国家在稳定之后的官员的诉求的。

并不是什么皇帝昏庸才导致的。

明朝的仁宣二帝会比清朝的大部分皇帝昏庸?

相反,在满清即便皇帝昏庸,官员也不敢有这样的诉求,这个朝廷的官员都把自己当奴才,又怎么敢和皇帝逐步地索要行政权?

这种转移景泰和天顺两朝基本完成,这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明朝的官员敢于直谏皇帝,敢于用礼仪道德束缚皇帝,对皇帝形成了掣肘,所以他们能争取到越来越多的权力。

而皇帝不可能一个人就能管理全国的政务,所以需要依赖内阁和六部大臣来帮助自己具体地执行行政权力。

这也不是什么皇帝昏庸造成的,而是皇帝实事求是地需要依赖大臣们给自己做参谋。

清朝皇帝的能力不会高到足以一个人处理所有国家事务,只是他们死守着他的权力不信任大臣尤其是汉族大臣而已。

而清朝朝廷里想争取权力的也就只有汉人大臣而已。

所以明朝大臣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如在景泰时,景泰皇帝依赖于谦;天顺时,英宗依赖李贤。

到了弘治以后,情况就已经是明朝皇帝没有办法控制的了。

皇帝已经变成了权力的来源和象征,但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已经没有办法自由了。

比如正德皇帝要南巡,权力意识大增的大臣们全体反对;嘉靖的大礼仪事件;万历的国本之争。

此时,明朝的皇帝们已经变成了退居幕后的国家最高统治者,但是行政权几乎已经完全地落在了内阁和六部的手里。

这也不是皇帝昏庸和懒惰造成的。

明朝中期的很多皇帝都因为要权力和大臣们进行过殊死的斗争。

皇帝是权力的来源,他可以给人权力也可以剥夺权力,并且掌握人的生死。

这是他唯一可以威胁大臣的地方。

但是偏偏明朝的大臣不怕死。

而皇帝撤换了一个大臣,会有更多的大臣站出来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力。

所以皇帝也苦于要不回自己作为统治者的行政权力,只能逐渐地退居深宫,做最高的“决议人”。

而所谓廷议这种事情已经不太需要皇帝的参加了。

就如同美国人在国会开会,基本上是不需要总统出席的。

总统的任务只是决定是否同意国会开会所达成的意见而已。

这是明朝中期以后政治体制不同于封建社会任何时期的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特色。

可惜的是我们的许多研究者只把目光集中在皇帝上朝多少次的比较上,以此来判断这个皇帝素质的高低,甚至只会研究皇帝的私生活来给这个皇帝做判断,而一句“皇帝昏庸”似乎成了解释明朝所有政治问题的“万应锭”。

(文章有删改,题目是编者加的)

1.文中多次将明清两朝进行对比,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除洪武和永乐两朝外,明朝行政权逐渐由内阁和六部掌握;而清朝则是中央的最高权力在皇帝,内阁的作用只是顾问,六部的权力也比较弱。

B.明朝的官员敢于直谏皇帝,敢于争取自己的权力;而清朝的臣子多安于做奴隶,只有汉人大臣想争取权力而已。

C.明朝皇帝实事求是地需要依赖大臣们给自己做参谋;而清朝皇帝的能力高,足以一个人处理所有国家事务。

D.明朝皇帝比较信任依赖大臣,如在景泰时,景泰皇帝依赖于谦,天顺时,英宗依赖李贤;而清朝皇帝比较不信任大臣,尤其对于汉人大臣。

2.一句“皇帝昏庸”似乎成了一些学者解释明朝所有政治问题的“万应锭”,对他们的这种解释作者进行了否定,下列不属于作者进行否定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明仁宣之后,是官员的诉求而不是皇帝的昏庸才导致具体的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

因为当时明朝文官治国的思想开始逐渐浓厚。

B.明朝的仁宣二帝不见得比清朝的大部分皇帝昏庸,可是,在满清朝廷的官员都把自己当奴才,即便皇帝昏庸,也不敢向皇帝逐步地索要行政权。

C.景泰天顺两朝,官员为自己争取权利和皇帝在具体地执行行政权力时对大臣的依赖使明朝的行政权转移基本完成。

这也不是什么皇帝昏庸造成的。

D.弘治以后,大臣们的权利意识大增,皇帝们已经变成了退居幕后的国家最高统治者,但是行政权几乎完全地落在了内阁和六部的手里。

这也不是皇帝昏庸和懒惰造成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推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正德皇帝要南巡,权力意识大增的大臣们全体反对,这类事可以看出,皇帝已经变成了权力的来源和象征,但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已经没有办法自由了。

B.明朝皇帝唯一可以威胁大臣的地方是掌握他们的生死,但是偏偏明朝的大臣不怕死,所以皇帝也只能逐渐地退居深宫,做最高的“决议人”。

C.如同美国人在国会开会,总统的任务只是决定是否同意国会开会所达成的意见一样,明朝中后期所谓廷议这种事情,皇帝也就只有行使他最高“决议人”的权利了。

D.学界对明朝中期以后政治体制的特色研究不多,是因为我们的研究者们都只把目光集中在皇帝上朝多少次的比较上,甚至只会研究皇帝的私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沈思孝,字纯父,嘉兴人。

举隆庆二年进士。

又三年,谒选。

高拱署吏部,欲留为属曹,思孝辞焉,乃授番禺知县。

思孝迁太常少卿,御史龚仲庆希指诋之,思孝遂求去,不许。

寻迁顺天府尹,坐宽纵冒籍举人,贬三秩视事。

二十三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掌外察,黜参政丁此吕。

思孝与东之素善此吕。

会御史赵文炳劾文选郎蒋时馨受贿,时馨疑思孝嗾之,遂讦思孝先庇此吕,后求吏部不得,以此二事憾已,遂结江东之、刘应秋等,令李三才属文炳。

帝恶时馨,罢其官。

思孝等疏辨,且求去。

丕扬言时馨无罪,此吕受赃有状,思孝不当庇。

因上此吕访单,乞归。

访单者,吏部当察时,咨公论以定贤否,廷臣因得书所闻以投掌察者。

事率核实,然间有因以中所恶者。

帝降诏慰留丕扬,逮此吕,诘让思孝。

御史俞价、强思、冯从吾,给事中黄运泰、祝世禄,皆为时馨讼冤,语侵思孝、东之。

给事中杨天民、马经纶、马文卿又各疏劾思孝,大抵言文炳之疏由思孝,藉以摇丕扬也。

思孝屡乞罢,因诋丕扬负国。

员外郎岳元声言大臣相攻,宜两罢,似并论丕扬、思孝,而其指特攻时馨以及丕扬。

疏方上,文炳忽变其说,谓:

“元声、东之述思孝意,迫之救此吕、劾时馨,非己意也。

”帝皆置不问。

思孝素以直节高天下,然尚气好胜,动辄多忤,以此吕故,颇被物议。

然时馨、此吕皆非端人,丕扬、思孝亦各有所左右。

其明年,御史林培请辨忠邪,又力诋思孝、东之;且言:

“丕扬杜门半载,辞疏十上,意必得请而后已。

思孝则杜门未几,近见从吾、运泰等罢,谓朝廷不难去言官五六人以安我。

此人不去,为朝端害。

”帝顾思孝厚,谪培官。

乾清宫灾,思孝请行皇长子冠礼以回天心。

又以日本封事大坏,请亟修战守备,并论赵志皋、石星误国。

其秋,丕扬去位,思孝亦引疾,诏驰传归,朝端议论始息。

久之,丕扬复起为吏部,御史史记事复诋思孝与顾天埈合谋欲构陷丕扬。

顾宪成、高攀龙力辨其诬,而思孝卒矣。

天启中,赠太子少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宽纵冒籍举人坐:

因……犯罪B.令李三才属文炳属:

归属

C.诘让思孝让:

责备D.然时馨、此吕皆非端人端:

正直

5.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欲留为属曹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大抵言文炳之疏由思孝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而其指特攻时馨以及丕扬吾尝终日而思矣

D.又以日本封事大坏晋侯秦伯围郑,以无礼于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思孝中进士后等待分配,掌管吏部的高拱想让他留在吏部,沈思孝没有答应。

他在任太常少卿时,御史龚仲庆诋毁他,沈思孝于是请求离职,但没被批准。

不久,他升职作了顺天府尹,后来因事被贬。

B.吏部尚书孙丕扬掌管在外官员的考察,罢黜参政丁此吕。

沈思孝平时与丁此吕交好,就先庇护丁此吕,然后向吏部求情,但没有成功。

蒋时馨以此事攻击沈思孝,受到皇帝厌弃,被罢免了官职。

C.御史林培请求辨别忠臣和奸邪,谴责沈思孝,并且将沈思孝的行为和孙丕扬半年闭门不出坚持辞官进行对比。

他认为沈思孝不予罢免,就会成为朝廷祸害。

皇帝看重沈思孝,贬降了林培的官职。

D.沈思孝在孙丕扬离职后,也称病辞官回乡。

过了很长时间,孙丕扬再次被启用任职吏部,御史史记事又谴责沈思孝与顾天埈合谋想要陷害孙丕扬。

顾宪成、高攀龙竭力为沈思孝申辩,但是沈思孝已经去世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丕扬言时馨无罪,此吕受赃有状,思孝不当庇。

(4分)

译文:

(2)思孝素以直节高天下,然尚气好胜,动辄多忤,以此吕故,颇被物议。

(6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10题。

白雁

(明)顾文昱①

万里西风吹羽仪②,独传霜翰③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

①顾文昱,字光远,嘉定(今上海的一个市辖区)人,明初官至吴王副相,此诗为诗人随军出征时所作。

②羽仪:

军队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

③霜翰:

代指白雁。

8.这首诗歌的体裁为,题材为。

(2分)

9.末句“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分析。

(3分)

答:

10.诗人善于借助景物来表达情感,同时,还综合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来传情达意。

请你结合前两联分析:

诗人还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来传情达意?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任选一题,每句1分,共6分)

(1)①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②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孟子)

③窈窕淑女,。

(《诗经·周南·关雎》)

④,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⑤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屈原)

⑥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苏轼)

(2)①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②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③,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秦风·蒹葭》)

⑤譬如朝露,。

(《短歌行》曹操)

⑥,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陶渊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任继愈:

一部大书与一座图书馆(节选)

余玮

1964年,任继愈受命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他没想到,在这里一呆便是20余年,直到1987年调至北京国家图书馆任馆长,且一辈子的研究主要与哲学挂勾。

这位中国尚存不多的“国宝”级哲学大师还出任了社科院宗教所的名誉所长。

建国不久,任继愈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积极地献身到工作当中,在自己的领域中大展身手。

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北大教授,他对此非常满意。

没想到,在1957年一个有关哲学史定义的会议上,他的发言被一些专门打棍子的“学霸”批判为修正主义。

当时,他并没有真正将此事放在心上,也没有想到无论对他还是对于整个民族来说,这只是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前兆或序幕。

接受采访时,任继愈说:

“毛泽东对宗教问题始终是注意的,这一点我原来没有领会,和他交往几次,体会比较深。

比如,我过去写过的一些有关佛教史研究的文章,毛泽东都看过。

”1959年10月13日深夜,毛泽东忽然把任继愈找去,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书我都看过,接着说:

“我们过去都是搞无神论,搞革命的,没有顾得上宗教这个问题,宗教问题很重要,要开展研究。

”随即又问他,北大有没有人研究宗教?

任继愈说除他搞佛教研究外,还没有人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

毛又问,道教有没有人研究,福音书(指基督教)有没有人研究?

任答,基督教也没有人专门研究。

毛又问,你们哲学系有多少人?

任答,师生加起来有500人。

于是毛说,500人一个系怎么能没有人研究宗教呢?

于是,毛泽东评价任继愈是“凤毛麟角”。

1963年冬天,周恩来访问非洲14国前,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建议加强研究外国的工作,筹备建立一些研究所,还成立了以廖承志为组长的“国际研究指导小组”。

在这个报告上,毛泽东于1963年12月31日作了批示,说这个报告很好,但唯独没有宗教研究,对世界三大宗教,我们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刊物,不批判神学,就不能写好哲学史,也不能写好文学史和世界史。

因为有了这个批示,任继愈于1964年受命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但不久“文革”开始,任继愈经过几番波折后被送往河南信阳干校接受“教育”。

在干校期间,任继愈显得十分“乖巧”,早上出去参加劳动,晚上回家睡觉,成天很少说话。

任继愈为人十分和善,很少有人为难他,但由于在那里光线太暗与劳动过度,他的右眼患了严重的眼疾,左眼视力也受到损害。

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经历得太多太多,他自己也懒得花时间去梳理那些点点滴滴的“不愉快”。

医生嘱咐他为了保持目力,夜间不能看书和写字。

“文革”后,任继愈从河南回到了北京,世界宗教研究所逐渐恢复原有的建制。

上世纪80年代,他重新提出了“儒教说”,并在他主持的世界宗教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一个儒教室。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思想界都公认“中国无宗教”时,任继愈挺身而出,试图打破这一观点。

他认为:

“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然不可能维系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和民族。

”他认为,中国的儒教就是宗教,而教主就是孔子。

任继愈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他的这个观点。

从1980年《从儒家到儒教》,1982年的《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儒教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儒家个性与宗教共性》《儒教是人伦日用的神学》到1984年的《佛教向儒教靠拢》,1986年的《重视儒教的研究》再到1988年的《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他在学术著作上,详细地阐述了“儒教是宗教”的观点。

他从儒教的发展与演变、个性与共性、历史与现实等各个方面,透辟地分析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宗教性特质。

他在文章《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中写道:

“儒教作为完整形态的宗教,应当从北宋算起,朱熹把它完善化。

多年来人们习惯地称为理学或道学的这种体系,我称之为儒教。

”同时他认为,宗教之所以是宗教,有它的本质部分和外壳部分,本质是信仰与追求,外壳是信奉对象、诵读经典的组织形式。

儒家作为中国的传统宗教,其本质部分就是提倡禁欲、重“忠孝”、尊“三纲”,这既是宗教思想,也是政治思想,它比较适应大一统国家的生存要求。

而其外壳部分则是,它信奉“天地君亲师”,这符合宗教外壳的组织形式。

对于一个宗教的认定,重要的是信仰的本质,而不在于形式。

任继愈的“儒教就是宗教”的学说,在学术界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并由此引发了近20年的哲学大讨论。

这个论点已经慢慢被人认同,而这种认同感,直接又与华人的自我文化价值认同紧密相连。

目前,在学界,公认任继愈对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是:

他认为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并深刻而又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各阶层。

他力图把中国佛教思想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

并认为,道教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决不下于佛教。

在他的思想意识当中,始终认为思想文化的研究也要从国情出发,而“多民族统一大国”则永远是中国的国情。

当然,他仍然坚信人类走到某一天,有可能便会进入“大同社会”。

国家组织消亡,而宗教与哲学依然存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学术研究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然而任继愈先生却始终保持了对学术研究的积极态度,并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作为。

B.建国后,我国的宗教学研究处于落后状态,毛泽东同志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做了具体的指示,于是任继愈开始进行对佛教的研究工作。

C.任继愈先生提出的“儒教是中国的宗教”理论不同于当时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但经过几十年的论证,这一观点渐渐得到认同。

D.任继愈认为佛教和道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并深刻而又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各阶层,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不亚于儒教。

E.本文通过对任继愈先生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这位“国宝”级哲学大师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学术品格。

(2)文章三、四自然段两次写到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宗教学研究的指示,这在文章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在大多数国家的思想界公认“中国无宗教”时,任继愈却认为,中国的儒教就是宗教,而教主就是孔子。

任先生这样说的依据有哪些?

请分条作答。

(6分)

答:

(4)文革期间,任继愈显得十分“乖巧”,成天很少说话。

80年代,他却提出“儒教说”试图打破思想界公认的“中国无宗教”学说。

对于这位哲学大师自己的人生哲学,你有何评价,请结合文章简要论述。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学者称:

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在进入风雨飘摇期的同时,也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B.数千年的世界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战争的原因——掠夺资源,从未改变过,因为资源是第一位的,所以战争似乎就必不可少了,甚至一次次演化到穷兵黩武的地步。

C.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家生产力低下,经济基础薄弱,人们疲于奔命,再加上人口失控,嗷嗷待哺的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D.张居正作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柄政十年,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危机四伏的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的局面。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加快天然气的价格水平,提高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B.据搜房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看,目前,北京打折促销的项目已达到75个,折扣力度也从9.9折、9.8折扩大到9折。

C.入选“2010年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的大学生们,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将安排他们到相关的企业参加实习。

D.“网络问政”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现在的古村落大多依山傍水,宁静淡远,但又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风情。

湘西的古村落依山而建,,,;,,。

整个村落与周围的群山碧水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①建筑物沿山坡依次向上排列,错落有致②村落沿河呈带状分布

③或者缘水而建④有拾级而上的村道,富有特色的马头墙

⑤村内有众多的小桥以及临河的吊脚楼⑥民居随地形高低起伏

A.③⑤②④⑥①B.⑥①④⑤③②C.①④⑥③②⑤D.②⑤③⑥④①

16.阅读下面一段新闻短评,概括出作者的两个观点,每点不超过20字。

(5分)

如果我们的文化传承只停留在“有什么”的认知层面,说明真正的民族文化精髓已经流失了,只剩下一些古物被今天的人们挖掘、争抢、利用,搞个“名正言顺”的建筑项目,办个展览,陈列一番,美其名曰振兴旅游业。

一个注重文化传承的民族,发展到广晒已有的珍藏去挣观瞻费,多少显得文化品格在丢失,人文精神在堕落。

   文物出土之后会怎样呢?

显然,依托着文物让经济再上新台阶是“开发”的动力。

前一天刚刚是“曹操墓珍宝出土:

口含稀世明珠价值超千万”,明天就可能有人质疑“‘曹操口含翡翠价值千万’消息不实”;一幕幕闹剧纷纷上演,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乱人耳目而已。

其实,这正是商业逻辑压倒文化逻辑的必然结果,文物搭台,经济唱戏,一切为了GDP。

可惜的是人们手中攥了点挖来的、骗来的、炒来的钞票,却听任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不断流失,经济效益不能持续发展。

观点:

①□□□□□□□□□□□□□□□□□□□□

②□□□□□□□□□□□□□□□□□□□□

17.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另外选择三个事物,写一组排比句,通过某种情境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悟。

(6分)

例句: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仿写:

,;!

,;!

,。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次,撒旦召集手下的魔鬼商议如何让人类放弃努力,从而消灭人类的希望。

  有的魔鬼说:

我们向人间播撒疾病,那样人类就会自顾不暇,从而让人类陷入绝望。

  有的魔鬼说:

我们告诉人类,他们的努力是无效的,他们根本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还有魔鬼说:

我们向人间投放更多的恶,如奸诈、卑鄙、嫉妒,让人类自相残杀。

  ……

  撒旦说,你们的提议都行不通,因为人类对这些已经麻木了。

其实捉弄人类也很容易,只需要告诉他们“时间有的是”。

同学们,你觉得撒旦的建议怎么样?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哈三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语文答案(高+考+资+源+网)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3分)(不合文意,“清朝皇帝的能力高,足以一个人处理所有国家事务”与文意不符,由第三段“清朝皇帝的能力不会高到足以一个人处理所有国家事务”可知。

2.B。

(3分)(不合题意,说的是满清的情况。

3.D。

(3分)(推理绝对化。

“我们的研究者们都只把目光集中在皇帝上朝多少次的比较上,甚至只会研究皇帝的私生活”不当,原文只说“许多研究者”)高考+资-源-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属:

联系、联络)

5.D(A担任/对着,B的/主谓之间,C转折关系/修饰关系,D都是连词,因为)

6.B(“先庇护丁此吕,然后向吏部求情,但没有成功。

”这都是蒋时馨攻击诋毁沈思孝的话,并非事实。

7.

(1)孙丕扬认为蒋时馨无罪,而丁此吕接受贿赂却有罪状,沈思孝不应当庇护(丁此吕)。

(状、庇各1分,句意2分)

(2)沈思孝向来以正直的节操在天下获得很高的名声,但是他崇尚义气,喜欢争强好胜,动不动就触犯(别人),因为丁此吕的缘故,很是被人们议论。

(直节、忤、物议各1分,句意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七言律诗边塞诗(2分)

9.(3分)“犹”为“还是”之意,头发白了依旧在外戍守,无法回家,(1分)传神地表明离家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凄凉苦楚。

(或“表达了因长期征戍而产生的苦闷思乡之情”。

)(2分)高考+资-源-网

10.【参考答案1】前两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分)首联用“万里西风”实写了边塞大漠的荒凉,(1分)而颔联又转而联想到了江南温婉清丽的景致。

(1分)形象真切地表达了征人无尽的思乡之苦。

(2分)

【参考答案2】前两联运用了对比手法。

(2分)将边塞环境的荒冷艰苦与家乡的温婉清丽相对比。

(2分)突显了边境的恶劣条件,(1分)强化了征人无尽的思乡之苦。

(1分)

(答出一种即可,手法2分,举例分析2分,表达效果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6分)

(1)①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⑤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①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⑤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三、文学类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