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628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docx

《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docx

常州信息学院ERP专业建设规划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

建设方案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项目建设团队................................1

二、专业建设背景................................1

三、专业建设基础................................2

四、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4

五、建设内容....................................6

六、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17

七、年度执行计划................................19

八、年度绩效指标................................20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团队

专业建设负责人:

宋卫

专业建设主要成员:

张学东、鲁少勤、骆大伟、贾旭光、刘霞

苏英(常州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企业信息化推进处处长)

陆韧钢(南京敏捷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义忠(鼎捷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

赵德洪(用友软件江苏区域人力资源总监)

姚铮(用友公司常州分公司总经理)

周磊(常州金蝶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北颖(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程熙(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施轶华(常林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蔡晓忠(今创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田凤琴(常州市企业信息化协会副秘书长)

二、专业建设背景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化融合”已经成为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也成为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所谓两化融合,就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寻求信息技术的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

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一个创新能力强,在技术、商业模式、资源利用上具有优势的,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低碳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企业。

在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区的两化融合工作已经进入了崭新阶段,制造业企业已经成为了信息化的主体,以“甩账表”、“甩图板”和“数字化企业”为重点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成效显著,信息化已经成为这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竞争对手无法模仿与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也有效提升了这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而在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甩账表”工程中起到核心与支撑作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就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实施管理,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等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ERP通过运用最佳业务制度规范(BusinessPractice)以及集成企业关键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es)来实现和提高企业利润,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其信息化现状并不乐观,甚至还有部分企业存在着缺乏明确的信息化规划与目标、需求分析不充分、系统更替常见不鲜、投资浪费现象严重、系统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缺乏既懂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制造业信息化专门人才的支撑。

就ERP人才而言,未来将有成百上千万家企业都会使用ERP来管理企业,要想用好ERP系统,科学的实施过程必不可少,但目前国内实施ERP的成功率却较低,据统计,约 50% 的 ERP 失败案例都是由于缺少 ERP 人才造成的。

另一方面,据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披露,两化融合(即制造业信息化)专门人才存在着大量的需求缺口,每年的需求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人才更是严重匱乏。

为此,学院开设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此前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ERP实施与推广”开设),旨在为广大ERP软件供应商和制造业企业培养管理信息化人才。

在该专业方向的开设过程中,省市政府主管部门、信息化协会、金蝶、用友、鼎捷等软件供应商和常林股份、南车集团、顶呱呱、旷达集团等制造业企业纷纷表态,愿意支持该专业的建设,并希望能与学院开展人员培训、订单培养、共同完成ERP项目实施等合作。

正是看到该专业的发展潜力,决定独立设置该专业,为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第三方咨询公司和广大制造业企业培养既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技能,又具有ERP、CRM、SCM等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营销推广和实施维护技能的创新型的制造业信息化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基础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自设立以来,(最早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ERP实施与推广设置),通过前期不断的投入(累计投入已达80余万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办学基础与规模。

1、已形成并实施了“分布式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分布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基于不同的课程目标,结合不同的企业实施。

第一学年,进行业务技能素质训练的工学交替,以训练学生的敬业责任意识和抗压忍耐意志,工学交替实习单位为金蝶、用友、鼎捷等合作企业,主要完成客户服务与市场活动;第二学年,结合《ERP原理与应用》、《ERP实施》、《ERP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进入金蝶、用友、鼎捷等软件公司及其客户企业和常林股份、南车集团等合作企业,进行ERP业务模块的应用操作和辅助实施的工学交替;第三学年,由订单班合作企业负责学生进入其公司或其客户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上述三阶段的工学交替时间分别为1个月、3个月、6个月。

2、已与金蝶、用友合作开设了5个订单班,通过订单培养了60多名符合金蝶、用友公司用人标准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掌握ERP操作应用与实施的专门人才。

这些订单班主要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针对性培训来实施。

3、已基于岗位成长过程构筑了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于2008年3月被江苏省信息产业厅评定为江苏省信息产业厅精品课程建设项目,《ERP应用与实施》课程于2008年10月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该课程已形成了“课证融合、任务驱动、实战演练,多渠道培养ERP应用型人才”的教改思路与鲜明特色。

2008年11月又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教指委重点建设课程。

《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施》教材被评定为江苏省精品教材立项建设项目和江苏省精品教材,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专业现拥有5名专任教师,博士1名,硕士3名,所有教师都具有讲师以上的职称,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名。

所有教师都拥有“ERP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有1名教师具有13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拥有丰富的ERP项目实施与管理经验,并在行业中具有较高影响。

有4名教师具有半年以上在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并拥有了企业ERP项目的实施经验。

现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11名,主要承担6门技能性较强的实务类课程的教学,年承担500课时左右。

企业资源计划(ERP)教学团队已被评定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5、专业已初步拥有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

已建有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工作室,与企业共建了金蝶K/3实训室、用友U8实训室,金蝶、用友赠送了相关的ERP软件用于日常教学,能够满足专业的日常教学需求。

校外建有金蝶、用友、鼎捷、常林股份、南车集团、顶呱呱、今创集团、华威电子、东风农机等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是国家ERP工程师培训鉴定机构、国家电子商务师培训鉴定机构、会计师上岗证培训考试中心、国家助理信息管理师认证培训考试中心。

6、校企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学院与金蝶、用友等公司都有着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累计为金蝶、用友开设了5个订单班。

目前有4名教师在金蝶、用友、鼎捷兼职,担任上述公司的系统培训师或售前顾问、管理咨询顾问、项目实施顾问,负责K/3、U8系统的客户培训、售前支持、管理咨询和企业ERP项目的实施,有近20名学生已经成为金蝶、用友的正式员工。

有11名企业技术骨干已正式被学院聘请为兼职教师。

企业的深度参与也使我们能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

近三年共完成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院级项目2项。

1名教师被聘为常州市“百名教授进百企”科技服务团成员,1名教师被聘为省、市级注册咨询专家。

为江苏华威世纪集团公司、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兰翔机械总厂等多家企业提供了制造业信息化项目设计与规划、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咨询与服务以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

当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建设好一个专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专业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基于职业岗位成长过程与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的思想虽已贯彻,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力度还不够,相关的实施机制、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还需要建立更多数量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争取更多的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的岗位。

3、四技服务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校企合作形式还较为单一,企业对专业建设指导的深度还不够。

学校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面还过于狭窄,尤其是在促进本地区企业信息化的服务与应用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4、尽管所有教师都拥有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但教师的企业经验偏少,缺少在本行业和企业中的声誉度,教学团队的综合水平还有待提高。

5、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方面,尤其是如何提升职业道德、服务与责任意识、协作与沟通能力还需深入探索与实践。

四、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发展目标

(1)形成政府、行业协会、ERP软件供应商、制造业企业与学校五方参与专业建设的格局。

(2)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全面推进订单培养,确保培养质量符合企业用人要求。

(3)探索与实施“分布式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相应运行与管理机制。

(4)按岗位成长过程序化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对接ERP应用工程师、实施工程师等岗位职业标准,6门课程实现教学与资格证书融通。

(5)建设立体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新建校内ERP实训中心、PDM体验中心、沙盘训练中心和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实践教学企业化,校外实习过程课堂化。

(6)注重教学资源建设,为不同的使用者——中高职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不同的课程教学资源(围绕7门核心课程的建设展开)与教学服务,为中高职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系统化的培养方案。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由1名专业带头人、8名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构成的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团队。

依托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研究所、中小企业咨询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第三方咨询服务,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展ERP项目的实施,以展现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雄厚实力。

(8)建立政府、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相关各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以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等为指标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ERP营销推广、应用维护、实施服务人才。

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能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技能,又具有ERP等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营销推广和实施服务技能。

学生毕业后能进入ERP软件厂商、第三方咨询公司和广大制造业企业工作。

同时学生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文化修养,心理健康,善于沟通,富有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诚信守则,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强,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操作Office等办公软件,能处理简单的英文资料。

作为职业能力之一,学生还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与业务处理模式,能进行企业信息化需求调研与需求分析,能进行ERP项目的实施控制与项目实施成效评价。

3、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

(1)形成分布式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有学生均能进入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培养;

(2)基于岗位成长过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完成7门核心课程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并投入使用;其中6门课程体现课证融合;

(3)推行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学做合一,课程教学评价多元化并体现实效;

(4)搭建与完善立体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育人有成效;

(5)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德技双馨,有8名专职教师、15名兼职教师构成的师资团队;

(6)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7)在校学习期间,学生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富有团队精神,定位正确,不好高骛远,爱岗敬业,诚信守则,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强;;

(8)在校学习期间,学生能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与业务处理模式,能进行企业信息化需求调研与需求分析,会主流ERP软件的应用与维护,具备软件公司的客户服务、ERP软件营销推广、ERP软件实施和项目管理等能力;

(9)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校友评价与培养改进、课程有效性、毕业时掌握的工作能力与知识、用人单位的招聘与需求满足度等指标将位居学院其他专业与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前茅。

五、建设内容

1、政教产研用相结合,形成专业建设“五主体”格局。

紧密结合“两化融合”现状与发展趋势,集合省市经信委、科技局等政府主管部门、金蝶、用友、鼎捷等软件供应商、常林股份、南车集团等制造业企业与省市各级企业信息化协会等四方力量,借助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这一平台,形成五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模式、共同推荐学生就业、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提升服务能力”的“五共同”专业建设特色,全面提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的建设水平。

(1)整合政府、行业协会、ERP软件供应商、制造业企业与学校这五方力量,成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共同确定专业培养方向与培养模式。

(2)成立部门的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建立适合经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具体管理办法,完善共建专业的合作协议与相应制度。

(3)探讨校企合办专业的具体方法,与企业签订共建协议,使企业在专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成立3家以上深度融合企业的学院工作站,方便日常的工作联系。

(5)五方联合成立“常州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研究所”,共同探索长效合作机制。

2、发挥“双主体”作用,全面推进订单培养。

坚持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联合软件供应商与制造业企业,发挥其既是制造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方,也是联合培养方这一“双重身份”的特殊作用,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总结前期金蝶、用友等订单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这一“双主体”办学模式和联合培养方式,以订单培养的形式固化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权利,确保培养质量符合合作方自身的用人要求。

(1)卓有成效地开展校企互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就业“零距离”。

每年邀请省、市企业信息化专家、学者、常州市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和常林、伊思达、华威电子、常州艾贝、戚机厂、上上电缆等企业CIO和常州金蝶、常州用友、神州数码等公司的技术人员或实施顾问来校作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技术报告和学术探讨,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2)在与金蝶、用友组织实施5期订单班的基础上,积累、总结订单培养的经验得失,为软件公司培养符合公司要求的、能够快速上手的技能型人才。

要在原有短期订单班培养的基础上,尽快推进与用友、鼎捷开展的三年期的订单培养,在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按其志愿进入用友班或鼎捷班,按用友或鼎捷的用人要求进行定向化培养,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其就业即由这些软件公司负责(进入上述公司工作或推荐进入其客户企业工作),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和薪酬问题。

(3)在订单培养过程中,本着对学生、企业负责的态度,每期均以协议的形式固化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权利,确保培养过程中企业与学生的利益不受损失。

同时实行严格的过程管理与控制,建立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不断提高订单培养的层次与质量。

特别是对订单培养过程中的工学交替实习质量要进行监督与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评定学生工学交替实习成绩。

在成绩评价中将实习学生的服务水平与服务态度、岗位职业意识与素养、劳动纪律等内容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3、实施“分布式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本专业已经形成了分布式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一学年除了在校内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及实践技能外,均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工作或顶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提升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自觉性。

为确保分布式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必须细化与完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锻炼并获取和提升其实践技能。

首先,企业是否能够提供更多的岗位来满足工学交替的实施。

我们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共生型”的校企合作关系,由这些企业提供足够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岗位。

其次,分布式工学交替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基于不同的课程目标,结合不同的企业实施。

第一学年,进行业务技能素质训练的工学交替,以训练学生的敬业责任意识和抗压忍耐意志,工学交替实习单位为金蝶、用友、鼎捷等合作企业,主要完成客服与市场活动;第二学年,结合《ERP原理与应用》、《ERP实施》、《ERP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进入金蝶、用友、鼎捷等软件公司及其客户企业和常林股份、南车集团等合作企业进行ERP业务模块的应用操作和辅助实施的工学交替。

第三学年,由订单班合作企业负责学生进入其公司或其客户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上述三阶段的工学交替时间分别为1个月、3个月、6个月。

如图1所示。

图1分布式工学交替示意图

如大二第一学期,学生学习完《ERP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后,即安排进入金蝶、用友、鼎捷等公司的客户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工学交替,在此期间学生深入企业管理岗位操作应用ERP软件,完成数据输入、业务凭证制作、模块操作、报表格式的制定与维护等岗位工作。

其三,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实施过程中,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实行严格的过程管理与控制,建立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工学交替的实习质量。

必须建立学院与企业相结合的工学交替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工学交替实习成绩。

4、对接岗位职业标准,实现课程教学与资格证书融通。

按学生的岗位成长过程——初始岗(ERP应用专员、客服、销售)、迁移岗(实施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目标岗(项目经理),重新序化课程体系,并对照ERP应用工程师、销售顾问、客户服务、ERP项目实施助理、ERP实施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岗位要求与职业标准,梳理课程教学内容,《ERP实施》、《ERP项目管理》等课程的教学、考核与“ERP应用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相一致,真正实现课证融合。

(1)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按职业成长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在对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ERP应用专员、ERP客服/销售专员、ERP实施顾问)及其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收集获得完成这些工作应具备的能力要素。

从构建能力要素出发,明确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并按初始岗(ERP应用专员、客服、销售)、迁移岗(实施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目标岗(项目经理)这一职业成长轨迹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

如图2所示。

 

图2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图

(2)序化课程教学内容,确保与职业标准对接

搭建完成基于职业成长过程的课程体系后,进一步规范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针对每一门专业课程完成学习情境设计,编写完成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等相关教学文档。

并进一步理清基于工作过程逻辑的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每一门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重新序化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相关课程(如《ERP实施》、《ERP二次开发》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始终与职业标准保持一致,既考虑学生所在的以软件公司为背景的订单班学习期间对该公司软件的掌握,同时严格按实际岗位工作要求来教授学生,确保学生在校所学即为今后岗位工作所对应的技能。

实践性强的课程由订单班合作企业的项目经理(或ERP实施顾问)进行现场授课。

在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产学结合,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划如学生在校期间取得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取得学历证书的前提条件(有对应学分)。

坚持将职业证书考核与本专业课程设置相结合,把职业标准融入到本专业课程标准中,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方向,以增强学生在技术岗位适应性。

以“课证融合”促进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改革的深化力度。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与职业技能认证要求的不同关联度,我们确定了6门“课证融合”的课程。

特别是将ERP应用工程师和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认证(用友)、ERP高级应用师认证(鼎捷)、ERP高级应用师认证(金蝶)内容与要求融合到《ERP原理与应用》、《ERP实施》、《ERP项目管理》等课程中,实现课证融合,并与金蝶、用友、鼎捷等软件公司共同完成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

6门课程体现课证融合,如下表1所示。

表1: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6门课证融合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1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等级考试

2

《ERP原理与应用》

ERP工程师

3

《ERP实施》

ERP工程师

4

《管理信息系统》

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

5

《财务信息化》

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

6

《ERP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师

(3)按工作过程重新设计教学项目,学生ERP应用与实施技能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将不同行业企业ERP软件系统实施的案例作为课堂教学项目,就可以让学生将课本和理论中所学到知识真正地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做到课堂上所练习的内容就是以后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

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是ERP的实施)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总体规划,能撰写ERP系统解决方案,能帮助企业选择有效的ERP实施方法和实施技术路线,能进行ERP项目实施的控制,能对ERP项目文档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会操作、应用ERP软件,能对ERP项目进行应用评估。

在实际企业的ERP实施和实践中,形成一整套制造业(行业)信息化的标准实施方法、标准实施流程和行业解决方案。

5、完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推行技能训练式教学。

重新规划、建设立体式实践体系,按共建、共用、共管的原则建成校内ERP实训中心、PDM体验中心、沙盘训练中心和校外8个实习实训基础,提升专业条件装备水准。

同时强化实践育人,实现校内实践教学企业化,校外实习过程课堂化,将企业ERP项目引入课堂,以项目任务完成为主导,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模拟、能力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达到课堂教学情境化、实践教学项目化、技能训练系统化。

(1)建设3个校内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PDM体验中心、沙盘训练中心和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础。

为缩短学生就业时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环境之间距离,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就能给他们一个真实的实践实训环节。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实训环节中集成各种先进的、现代化的网络支撑技术、产品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和物流控制技术,并将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客户订单接收、产品开发、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入库检验、库存保管、出货发运、客户服务等环节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