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509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docx

《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docx

word完整版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

【原创】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原创)

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

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14个质粒。

现就自己的体会,结合战友的宝贵经验,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

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其原则可参照:

http:

//img.。

..。

cn/upload/2006/08/13/31219184。

pdf。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

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

酶量的问题:

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

在50μl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μg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

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

10 ,一般取前者0。

03pmol,后者取0。

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

(Xpmoles×长度bp×650)/1,000,000(注:

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

1pmol1000bpDNA=0。

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

03pmol为

0.03×5.38×0.66=0。

106524µg。

测DNA浓度可以在专用机子上测,注意OD值,一般约1。

8-2。

0.另外,如果嫌麻烦,也可用MARKER进行估测,如MARKER2000,5微升的MARKER每个条带约50ng。

连接反应:

TAKARA的连接酶上的说明写的过夜,而其对连接酶单位的定义为:

在20μl的连接反应体系中,6μg的λDNA—HindIII的分解物在16℃下反应30分钟时,有90%以上的DNA片段被连接所需要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而它的浓度为350U/μl,所以完全够用。

连接酶容易失活,注意低温操作,最好在冰上。

时间3个小时足已。

3、转化:

a、全量(10μl)加入至100μlJM109感受态细胞中,冰中放置30分钟。

b、42℃加热45秒钟后,再在冰中放置1分钟.

c、加入890μlAMP阴性培养基,37℃振荡培养60分钟。

取100μl铺板.也可离心后余100μl

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做转化的时候,进行酶连接反应时,注意保持低温状态,因为LIGASE酶很容易降解.为保险起见,一般连接3小时,16度.

2对含有AMP—RESISTENCE的质粒铺板时,注意加AMP时的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克隆株无法筛选出来.我的方法是培基高温消毒后放在烤箱里,烤箱一般温度为55—60度,然后做的时候拿出来,这样好掌握温度.铺板前后注意用吹风机吹干

3对照的设立:

为验证双酶切是否成功,可做如下对照:

A酶切反应时加各单酶分别切,两管,用同一种BUFFER,跑胶,看单切的两管是否成线性.如两管均成线性可初步判断双酶切成功。

做转化时,也要进行对照.

设4个:

A.即拿双酶切的质粒产物也进行连接反应,这个对照可进一步看双酶切是否成功,如果长出克隆,说明很有可能只进行了单酶切,如没长出克隆,则证明双酶切成功,当然要保证感受态,培基,连接酶都'正常’的情况下.

B。

酶切过的未进行连接反应的双酶切产物,进行转化,这一步可以证明是否有残留的未被任何酶切的原始质粒

C.设原始质粒为对照,意为检测整个操作过程中是否有误.

D.AMP阴性板上用同一批感受态细胞铺板20微升足够,检测感受态状况.

4。

所有的试剂切记低温保存。

一步一个脚印。

不要偷懒,图省事最后却更费事。

注意设立对照。

经PCR鉴定,克隆90%-100%的阳性率,所以在后面的挑克隆中,我只挑选4个就足够了。

然后双酶切鉴定,测序。

希望大家不断补充.

Ding一下,和我的方法差不多。

连接前最好将水、插入片段和载体混合好以后置于45度水浴5min,马上置于冰上冷却,再加入buffer和ligase.

springwelwrote:

用2周重组了14个质粒。

这个效率非常不错!

佩服!

smartkevinwrote:

Ding一下,和我的方法差不多。

连接前最好将水、插入片段和载体混合好以后置于45度水浴5min,马上置于冰上冷却,再加入buffer和ligase。

这个操作是什么原理?

为什么要选择45C?

其实也不一定45度,估计50度也行,45度对于几个碱基结合(酶切位点)的打开绰绰有余.

分子克隆3的经典操作,个人认为主要目的如下:

插入片段和载体在之前的操作过程中有部分粘性末端已经匹配,如果直接连接可能会有多重插入和多载体自连的情况,45度处理是其粘性末端打开.由于片段与载体混合、预热后马上置于冰上,使得片段与载体最大限度匹配,从而提高连接效率。

springwelwrote:

酶量的问题:

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

在50μl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μg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color=red]

但是公司给推荐的一般都是2.0ul体系加1ul,其实我有的时候为了省酶,在20ul只加0。

5ul酶,切的也很好。

我不明白的是,我们一般的质粒载体是否象lamdaDNA一样好切,如果是那样的话,100ul体系加1ul可能也够了,会省好多钱啊,尤其是有的酶,一支才10ul,按推荐量加,做两个100ul体系需要两管,不知道有人试过没有。

smartkevinwrote:

其实也不一定45度,估计50度也行,45度对于几个碱基结合(酶切位点)的打开绰绰有余。

分子克隆3的经典操作,个人认为主要目的如下:

插入片段和载体在之前的操作过程中有部分粘性末端已经匹配,如果直接连接可能会有多重插入和多载体自连的情况,45度处理是其粘性末端打开。

由于片段与载体混合、预热后马上置于冰上,使得片段与载体最大限度匹配,从而提高连接效率。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觉得对于非同源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作用不大,对于同源粘性末端可能有作用.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

我倒是没有仔细看过分子克隆。

mybbffwrote: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觉得对于非同源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作用不大,对于同源粘性末端可能有作用.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

我倒是没有仔细看过分子克隆。

刚才查了一下分子克隆3,只说了一句“以消除重新复性而导致的末端相互聚合"(中文版p71)。

其实如果是粘性末端酶切的话都是有用的,无所谓非同源和同源末端,就算是非同源末端,载体和载体,片段和片段也能聚合.对于平末端应该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autumnsunwrote:

但是公司给推荐的一般都是2.0ul体系加1ul,其实我有的时候为了省酶,在20ul只加0。

5ul酶,切的也很好。

我不明白的是,我们一般的质粒载体是否象lamdaDNA一样好切,如果是那样的话,100ul体系加1ul可能也够了,会省好多钱啊,尤其是有的酶,一支才10ul,按推荐量加,做两个100ul体系需要两管,不知道有人试过没有。

如果100ul里的DNA太多了也不行啊,酶和DNA还是要匹配的

我不明白的是,我们一般的质粒载体是否象lamdaDNA一样好切,如果是那样的话,100ul体系加1ul可能也够了,会省好多钱啊,尤其是有的酶,一支才10ul,按推荐量加,做两个100ul体系需要两管,不知道有人试过没有。

其实除了考虑酶浓度(每微升多少个单位)以外,还应该考虑这种酶在lamdaDNA上的酶切位点数目.比如用HincII和XbaI双切pUC118,这两个酶在pUC118上都只有一个酶切位点,而在lamdaDNA上的酶切位点分别是35个和1个。

根据酶活性的定义,相同单位的HincII和XbaI对pUC118的酶切效率是35比1,所以在双酶切体系中,所用的HincII显然应该要少很多。

好!

!

真实用!

“回收的载体片段:

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

10 ,一般取前者0.3pmol,后者取0。

03pmol。

是不是应该前者0。

03,后者0。

3啊?

精华!

投你一票!

msherwrote:

好!

真实用!

!

“回收的载体片段:

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

10 ,一般取前者0。

3pmol,后者取0。

03pmol.”

是不是应该前者0。

03,后者0。

3啊?

已经改了,谢谢!

昨天14个测序结果出来,全部是阳性克隆。

两边是载体的序列,中间是插入的目的片段。

回顾自己的实验现补充几点。

做转化时,也要进行对照。

设4个:

A.即拿双酶切的质粒产物也进行连接反应,这个对照可进一步看双酶切是否成功,如果长出克隆,说明很有可能只进行了单酶切,如没长出克隆,则证明双酶切成功,当然要保证感受态,培基,连接酶都’正常’的情况下.

B。

酶切过的未进行连接反应的双酶切产物,进行转化,这一步可以证明是否有残留的未被任何酶切的原始质粒

C。

设原始质粒为对照,意为检测整个操作过程中是否有误。

D。

AMP阴性板上用同一批感受态细胞铺板20微升足够,检测感受态状况。

就上面的对照简要说一下我的结果。

转化后第二天可见14个标本的平皿上长了很多克隆,约100个左右,我用的是直径6cm的板子,所以仍显较多,(我是先挑半个克隆并标记好行PCR鉴定后再对另外的一半进行摇菌抽提质粒),较难挑克隆,所以铺皿时不用离心,直接用100微升的铺皿就可以了,我其中一个是这样做的,长得克隆较大,很好挑选。

下面简要的说一下对照的结果.

A只长出了3个克隆,以100的基数计算,约为3%。

即双酶切反应中质粒只有3%进行了单酶切

B约有5个克隆,即质粒完全没被切动的约5%

C长了很多克隆,证明操作系统没有问题。

为系统控制指标.

D长了很多克隆,证明感受态没有问题。

这些对照相辅相成,扬长避短。

万一什么都没作出来,也好分析原因.

JM108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刚开始做实验时,是向TAKARA购买的,一支30元,定了10支。

后来干脆自己做,感觉质量和TAKARA的质量不相上下,下面谈谈我制作感受态的体会。

前期工作

分子生物耗费时间在于准备过程太多。

所以做好前期工作非常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功’。

注意事项

1。

不要用经过多次转接或储于4℃的培养菌,最好从-70℃或-20℃甘油保存的菌种划板(AMP阴性)37度过夜培养,划板时用小TIP头挑少许冰渣即可,轻划S行.同时记得设立对照:

A、在AMP阳性板划菌,排出AMP抗性菌污染.大家都知道,实验室很多材料从师姐传师妹,或许经过很多人的转手。

所以从头鉴定所用材料的可靠性非常必要。

B、AMP阴性空白培基.系统控制参照,为更准确起见,用TIP头不沾任何东西进行划板.第二天挑克隆。

2.质粒的质量和浓度:

用于转化的质粒DNA应主要是超螺旋态DNA(cccDNA).转化效率与外源DN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但当加入的外源DNA的量过多或体积过大时,转化效率就会降低.1ng的cccDNA即可使50μl的感受态细胞达到饱和。

一般情况下,DNA溶液的体积不应超过感受态细胞体积的5%。

不过我一般链接反应后(TAKARA的链接酶,体系25微升)会全量加到200微升的感受态里,约为150ng(载体0。

1微克,目的片段约0。

05微克).效果也好.

3。

试剂的质量:

所用的试剂,如CaCl2等均需是最高纯度的(GR.或AR.),并用超纯水配制,最好分装保存于干燥的冷暗处。

国产的当然也可以。

我用都是国产的,好像是陇西化学制剂,分析纯.

4。

防止杂菌和杂DNA的污染:

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用器皿,如离心管,tip头等最好是新的,并经高压灭菌处理,所有的试剂都要灭菌,且注意防止被其它试剂、DNA酶或杂DNA所污染,否则均会影响转化效率或杂DNA的转入,为以后的筛选、鉴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培养基的配制

1.配制LB-AMP抗性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

精解蛋白胨10g,酵母抽提物5g,氯化钠l0g,加去离子水800ml充分搅拌溶解,用1mol/LNaOH调pH7。

0,补加去离子水至1000毫升,高压灭菌,4度保存.我一般没有用1mol/LNaOH调pH7.0.而是直接精解蛋白胨10g,酵母抽提物5g,氯化钠l0g加去离子水至1000ml。

2。

LB固体培养基:

LB液体培养基中加1.5%琼脂粉,高压灭菌消毒;

3。

Amp母液:

用无菌水或生理盐水配制成100mg/ml即100ug/ul溶液,置—20℃保存;AMP500mg/支,一支用5ml稀释即得.然后分5支分装(浓度100mg/ml即100ug/ul)。

4。

含Amp的LB固体培养基:

将配好的LB液体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却至60℃左右,加入Amp储存液,使终浓度为100ug/ml摇匀后铺板(30ml/90mm):

即多少毫升培养基加多少微升上述的Amp母液多少毫升培基=加多少微升母液,或减半量则最终浓度为50ug/ml

有指南上写细菌转化后37度复苏时用SOC培基.我从来只用AMP阴性的普通培基,效果也很好。

5.0.05mol/LCaCl2溶液:

我们实验室只有CaCl2—6H2O,分子量219,配制100ml的,则需称量0。

005×219=1.095g就可以了。

其实氯化钙的摩尔浓度在0。

05—0.1mol/L均可.溶于50ml重蒸水中,定容至100ml,高压灭菌.

6。

含15%甘油的0。

05mol/LCaCl2:

先配制成0。

1mol/L的氯化钙溶液50ml,加入15ml甘油,定容至100ml,高压灭菌。

有文献说要用0。

22的滤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高压即可。

一、受体菌的培养从LB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JM109单菌落,接种于3—10mlLB液体培养基中,37℃下振荡培养12小时左右(一般过夜)。

将该菌悬液以1:

100-1:

50的比例接种于10ml试管(如较多制备,多用几个试管即可)的LB液体(AMP阴性)培养基中同时做空的培基对照,37℃振荡培养2-3小时至OD600=0.5左右。

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

1、将培养液分转入1。

5ml的离心管中(一管10ml菌液可分装成约6管1。

5ml的离心管中),冰上放置10分钟,然后于4℃下3000g离心10分钟。

2、弃去上清,用预冷的0.05mol/L的CaCl2溶液200微升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30分钟后,4℃下3000g离心10分钟.

3、弃去上清,加入200微升预冷含15%甘油的0。

05mol/L的CaCl2溶液,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几分钟,即成感受态细胞悬液.

4、贮存于—70℃可保存半年.

要点:

1.悬浮细胞时动作一定要轻柔;2冰上。

掌握者两点可谓掌握了制备感受态的精髓,无往不利。

连接双酶切

PCR鉴定目的片段是否连接上表达载体

可能的原因,1。

表达载体双切不充分,载体量太大,而酶又加的太少,酶切时间短

 2。

连接最好是12~16小时,因为你的目的片段和载体的浓度比,不是很合适

3.回收胶的问题

今天酶切时没有和空载体对比,

TE,含有EDTA,会抑制连接酶的活性

洗下来后要先确定一下浓度,浓度太低可定连不上

 

1:

在使用WashBuffer洗涤前,在柱子中加入少量(200ul)溶胶液。

室温3-5分钟后,离心。

再接标准洗涤及以后操作。

该操作针对胶块大的情况。

2:

加入WashBuffer后,静置1-3分钟后,再离心。

3:

增加WashBuffer的洗涤次数(少量多次)。

胶的残留导致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胶残留问题,同时也会导致溶胶液中盐的残留—这似乎对连接影响更大。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1;当然,可能会导致得率的小量下降,但质量绝对好。

 

为了充分去除残留,总结,1。

多加一步200ul溶胶液,2.加WashBuffer前空柱离心30sec,3。

WashBuffer洗涤时静置及多次

 

柱子允许胶通过的量是有限的,胶越多或是浓度太大,残留就会更明显,所以切胶时应该尽量要小,假如过大的话分到两个柱子里应该比较好,另外就是溶胶液宁可多加也不能少加

 

首先要保证待测质粒的纯度,除PCR外,可以对重组质粒做两个双酶切反应:

1。

ECoR I与Xh0 I双酶切; 2。

选一个插入片段中特异存在的切点酶和质粒ECoRI下游到Xba1间的合适位点酶(插入片段中没有的),进行双切,结果可以预测到。

每个双切反应包括酶1单切,酶2单切,双切三个反应,别忘了以空载体做对照.试试看.如果没有得到重组质粒只好再连接反应了.

 

酶是TAKARA的,方法就是按说明书上做的,酶各1微升,buffer 2微升,质粒5微升,20微升体系.

 

遇到双酶切可是两个酶没有共用buffer时两种办法:

一是低盐buffer的酶先切,然后乙醇沉淀回收,然后高盐buffer的酶再切,乙醇沉淀或切胶回收。

 也可以低盐buffer的酶先切,作用时间(一般37℃孵育1小时或更长时间)充分后加高盐buffer的酶再切,然后乙醇沉淀或切胶回收。

通过摸索可以积累经验。

我记得NEB推荐BamHI和HindIII是分步切。

 

要将PCR片段连入表达载体中,选的是TaKaRa的BamHI和HindIII,请问这个双酶切是在37度反应还是30度,要酶切多长时间?

PCR片段比较难切吗,引物两端都各加了3个保护碱基?

参考见解:

一般37度2小时就行,在酶切时,由于你所选用的酶都是效率比较高的,酶切一个小时就已经足够了。

不过若不放心,过夜也没问题。

buffer需要共用buffer(比如Ybuffer).PCR片段的酶切效率与引物两端所加保护碱基有很大关系.如果保护碱基加的恰当,酶切应该不成问题.PCR产物,由于浓度较低,并不难切,只是在连接转化时难以成功。

BamHI一般加CGGGATCCCG的酶切效率高达90%。

其它酶的具体情况可以查NEWENGLANDBioLabs的目录。

按newenglandbiolab的介绍,hindIII切割的时间较长,如果,直接切pcr产物再连接有时效率不高,导致转化效率低。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先做at克隆,再酶切。

TaKaRa的产品目录的A部分里有关于双酶切所用buffer的详细说明,最好依照执行。

 

怎么才能鉴定质粒有没有被双酶切?

参考见解:

酶切后作个质粒自连实验,在感受态、连接酶等没问题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菌落长出,说明双酶切是成功的。

当然,如果只长了很少的菌落,也是可以的。

如果长了很多的菌落,那说明酶切不完全,这时候就只有一个酶切位点切开了,质粒发生了自连。

 

目的片断与载体应该是摩尔数之比为3:

1~6:

1

可以在转化质粒时,以空质粒为对照这样来比较

 

酶切目的基因及质粒载体后加Loadingbuffer终止反应,然后要直接进行连接反应,可以吗?

要是不行,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加热灭活限制酶(用的是Hind3/EcoR1双酶切),多高温度适合啊?

参考见解:

1、一般直接用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目的片段,干燥后直接用水溶解连接即可。

比较适用于载体和PCR产物的连接。

效果很好.

2、酶切后要胶回收后再连接,另外酶切结束后,直接电泳回收不用加终止液,对连接没有影响。

3、有的公司的限制酶(如NEB)是不需要热灭活的,而有的公司的限制酶(如MBI)则需要热灭活,一帮是65摄氏度,10分钟.然后经凝胶回收后再作连接,目的片段与质粒的摩尔比在3~10:

1的范围内连接效果都不错.

4、通常随酶附送的loadingbuffer是含有SDS起到灭活的作用,但在上样时会产生很多泡沫.

 

1、做双酶切的时候用的buffer都是根据公司提供的双酶切最适buffer,每个公司应该都提供双酶切使用的buffer列表。

2、酶切后电泳条带比较好,切胶回收的效果不好,可能是回收过程中操作出现问题,或者是回收试剂盒有问题。

可以尝试更换试剂盒做回收试试,或者看看酶切电泳后目的条带有没有弥散,如果有,切胶回收得不到好的效果。

3、用于连接的的片段应是单一的,如果将双酶切的质粒直接用于连接,即使得到了转化子,鉴定也比较麻烦,自己都不知道连上的到底是目的片段还是非目的片断。

最好用回收产物做连接。

4、酶切时如果质粒很大>7kb那么希望得到的600bp亮度相对vector太暗了,可能看不到,如果600的带看不到,可以试试加大酶切的质粒的量。

相同mol数600和4900的带亮度差别会很大。

5、如果酶没有问题那就要确定双酶切是否已经切开了,已经切开了,只是600bp比较弱的话,可以尝试加大酶切体系(如增大酶切体系为原来的两倍或三倍),酶切后乙醇沉淀富集酶切片断后用小体积TE溶解后电泳,效果可能有所改善。

如果根本就没有切开的话,那就要考虑是否是酶的问题,buffer的问题或质粒的问题。

 

将载体和目的片段(PCR扩增产物,约500bp,两端设有酶切位点)分别用EcoR1和BamH1双酶切后,定向连接。

但载体上该双酶切位点间有一个800bp的片段,酶切后电泳可见这一片段,表明酶切成功,胶回收了大片段。

连接转化成功后,挑选的单菌落提质粒,PCR鉴定表明有目的片段,约500bp,但双酶切却仍然是800bp的原片段长度。

目的片段不含有双酶切位点。

请问连接是否成功?

若成功了,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参考见解:

如果pCR没有污染

1、假设挑选的是单菌落,则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引物非特异扩增。

PCR比酶切更易出问题,相信酶切结果,没连上。

2、假如PCR没有问题,最可能是菌被污染,连上了,但有污染.这种可能性大。

假阳性产生的可能性极大。

3、最好重新挑科隆,摇菌。

如果不行再用通用引物确定是否没有连上。

4、应该使用载体引物来作PCR鉴定,因为自己的引物作很有可能出现假阳性。

5、片断是500bp的,而载体切下来的片断中含有800bp,是否是因为重组质粒的浓度太低,使得800bp的片断可以见到,而没有办法看见500bp的,所以建议将重组质粒酶切量增加,电泳时上样量增加。

6、可以看到800bp的片断,应该是载体自连接,因为插入片断后载体的酶切位点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