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423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秀教案.docx

《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秀教案.docx

优秀教案

 

《北京》优秀教案

 

10.北京

1、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第5自然段二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

(北京)。

归类识字一曾告诉我们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北京还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

看看书中是怎样讲的。

(二)逐段学习。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完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

美)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京很美?

2.默读第2自然段。

(1)思考: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地方?

(用一标出),从哪些地方看出北京很美?

(用标出重点词)

(2)指名回答问题。

重点理解“红墙、黄瓦、庄严、美丽、矗立”几个词语。

出示天安门的彩图观察红墙、黄瓦,体会天安门的美丽、庄严。

讲述历史故事,理解庄严一词的含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从此天安门成了首都北京的象征,成为新中国的象征。

观察彩图上的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高高直立),说明广场的美丽。

(3)指导读第2自然段,重点读出“红墙、黄瓦、庄严、美丽、矗立”等词。

3.学习第3自然段。

采用以读为主的方法,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从而体会北京城的美丽。

(1)默读标出有几句话。

想,写了哪些地方?

(2)重点指导第一句朗读。

投影出示:

比较这二句话哪句好,好在哪儿?

(第二句好,因为可以从“许多、又宽又长”这二个词语中看出北京的马路多,街道宽阔平坦,北京很大,交通方便,很美丽。

)板书:

马路。

读这句话,重点读出“许多、又宽又长。

(3)请二位同学读第二句,其他同学评议从而说明重点应读出“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4)指名读2~3句,出示立交桥挂图,说说立交桥的独特造型,再说说桥周围的景色从而体会出立交桥的美丽。

再读2~3句,重点读出“绿毯似的、拼成图案”等词语。

(5)读第4句,重点理解“川流不息”的意思,从而说明立交桥的作用。

(6)指名有语气地朗读第3自然段。

4.默读第4自然段。

这段主要讲了北京的哪些地方,板书。

(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具体讲到哪些公园,名胜或大厦吗?

为什么?

(因为有许多),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认是哪儿?

简单说明。

仅有这些建筑吗?

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

说明北京建筑步伐很快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也说明北京又大又美。

5.生读2~4段,请一位同学看板书说明“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北京很美。

(三)师小结: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又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你爱不爱它?

让我们用充满爱的情感读读第5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白杨》优秀教案

 

2白杨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

法。

教具准备:

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明确目的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

她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

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白杨外形特点

  1.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

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

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齐读第3节,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老师在大戈壁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

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分角色朗读4-12小节。

三、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指名朗读14小节,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本性正直)

  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①这句话廛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

(生命力强。

“哪儿……哪儿……”“很快)

  ②小结:

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

  ③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

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

(坚强不屈。

“不管……不管……总是……”)

  ②教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磔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③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小结,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

(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4小节。

四、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默读16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6小节:

  ①师读:

“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

 ②师读:

“他们只知道……”生接:

“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师问:

“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师读:

“他们只知道…”生接读:

“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问:

“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

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

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8小节,读后讨论:

 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白杨旁贴上两棵小白杨,请学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8小节。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

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

(老师,辛勤的园丁)

  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

他们知道是谁呀?

(生:

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六、布置作业

  1.造句:

  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

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㈡能力训练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㈡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

(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

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

怎样借?

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

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

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

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

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

想一想: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

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

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

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

他这是装的。

(读)

  生:

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

词用得好。

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

请再读读,改一改,把句子读好。

  生:

周瑜明知故问: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

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

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

分明想害他。

  生:

我说这是“狡黠”。

(笑)

  师:

刚才,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用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了解,真棒极了。

接下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认真读读,仔细想想,从中挑选出你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由。

  (生稍作准备,继续讨论)

  生:

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兴”。

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非常高兴。

  生:

周瑜虽然高兴,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

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师:

好啊,从语言交流中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了。

  生:

诸葛亮愿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

  师:

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

  生:

胸有成竹。

  师:

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

我们一起读。

  小结:

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

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九课《草船借箭》。

(板书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

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二、学习课文。

  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物的性格特征。

1.课件出示周瑜说的话读一读,你认为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气量狭窄妒贤忌才

2.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读一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了如指掌平静自若胸有成竹

3.课件出示描写鲁肃的一段话,谈谈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守信用

4.师:

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接下来我们进入文章的高潮部分,看看诸葛亮是如何神机妙算进行草船借箭的?

5.自由朗读课文6---9自然段,用线划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从中有何体会进行标注。

  (学生读文标注,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1)诸葛亮和周瑜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周瑜和诸葛亮各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读出鲁肃的吃惊害怕,诸葛亮的高兴与自信) 

(2)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

联系上文说说。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吃惊地说:

“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是笑着说的。

“笑着说——”咱们一起读读。

{齐读}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小声读书,好好想想。

(自由汇报)

  小结:

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

为什么?

(抓曹操的性格特点)

5.课件出示: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引导学生理解:

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6.“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为什么?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7.课件出示草船借箭图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生齐答:

神。

)妙不妙?

(生齐答:

妙。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㈡出示讨论: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3.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

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

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

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四、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

交流。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