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330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MicrosoftWord文档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Ⅷ217)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城市桥梁中先张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加工。

2施工准备

2.1材料

2.1.1钢筋及预应力材料

2.1.1.1钢筋:

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厂时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圈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和《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等的规定。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

2.1.1.2钢绞线: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绞线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进厂时应分批验收,除应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和规格等进行检查外,尚须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2.1.1.3锚夹具:

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并具有可靠的锚固定性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满足设计要求。

锚具和夹具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检查其锚具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规定进行检验。

2.1.2混凝土用材料

2.1.2.1水泥:

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1.2.2砂:

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041的要求,进场后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的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合格。

2.1.2.3石:

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的规定分批进行检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的规定。

2.1.2.4外加剂:

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出具。

进场应取样复试合格,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外加剂的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

2.1.2.5掺合剂:

掺合料应有出产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和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掺合料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定,其掺量应通过实验确定。

2.1.2.6依据标准规定要求,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必须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集料活性检测报告。

2.1.2.7水:

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1.3其他材料

2.1.3.1绑丝:

宜使用火烧丝。

2.1.3.2脱模剂:

宜选用质量稳定、无气泡、脱模效果好的油质脱膜剂,使用后应能使构件外观颜色一致,表面光滑、气泡少。

2.2机具设备

2.2.1常用机械设备

2.2.1.1混凝土设备及机具:

强制式搅拌机组、振捣棒、混凝土吊斗等。

2.2.1.2钢筋加工设备及机具:

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切断机、电焊机等。

2.2.1.3预应力设备及机具:

符合张拉吨位要求的顶推式千斤顶、30t穿心式子千斤顶、油泵、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的压力表、座式手提式无齿锯、对讲机等。

2.2.1.4起重设备及机具:

龙门吊、桥式吊、吊车、吊装用吊具等。

2.2.1.5养护设备及机具:

锅炉及其他养护设施等。

2.2.1.6所有计量用具必须在有效鉴定周期内使用。

2.2.2用具:

磨光机、各型棰、各型扳手、抹面工具、苫布、钢筋绑钩等。

2.2.3模具

2.2.3.1模具数量:

应根据构件任务量、工期及构件规格型号情况,确定模具数量。

2.2.3.2模具制作要求

(1)应采用钢模板。

(2)应采用帮包底形式。

(3)保证结构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锐角处可设成圆角。

(4)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保证重复使用不变形。

(5)模具表面不应有焊渣、毛刺,焊缝应用砂轮磨平,不应留有缝隙、透孔。

(6)底模制作时应在周边设计密封槽,并以适当材料的密封条进行密封。

(7)有垫石的构件,底模上制作垫石坑时,应考虑预应力施工时构件两端的猾移。

(8)底模面板厚度宜采用不小于6㎜的钢板,底模应与地基可靠连接,地脚螺栓、模具支腿螺必须紧固。

(9)侧模面板应采用厚度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底板肋的焊接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范的要求;弯折部分宜用完折机加工。

(10)侧模上口宜用螺杆连接,下口可以根据模板形式选择固定方式。

(11)侧模应通过计算吊环,保证吊装时安全平稳。

(12)附着式振捣器的位置应根据预应力孔道位置确定,其间距为1~1.5米。

芯模形式可根据孔形状确定,圆形或椭圆形截面的孔可用胶囊做芯模,多边形孔可用钢模或木模做芯模。

(13)充气胶囊芯模在工厂制作时,应规定充气变形值,保证制作误差不大于设计规定的误差要求。

在设计无规定时,应满足空心板的构造要求。

钢芯模和木芯模使用时,应防止漏浆和采取措施便于脱模。

进行预拼装的芯模要在适当位置设置吊装孔。

(14)模具制作允许偏差见表2.2.3.2。

表2.2.3.2模板制作时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国标、行标

企标

外形尺寸

长和高

0,-1

0,-1

肋高

±5

±5

平板端偏斜

≤0.5

≤0.5

板局部不平

1.0

1.0

板面和板侧挠度

±1.0

±1.0

2.3作业条件

2.3.1台座准备完毕、蒸汽管道安装完毕。

生产线布置符合工艺要求。

张拉台座、张拉端横梁及锚板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钢度,并能满足工艺要求及安全要求。

张拉横梁及锚板跨中的最大挠度不宜大于2㎜,台座长度不宜超过100m。

2.3.2模具制作完毕并经过合模验收。

2.3.3各设施安装调试完毕并经过安全检查。

2.4技术准备

2.4.1施工前相关技术人员仔细阅读图纸及响应的技术规范要求。

2.4.2接受甲方技术交底,及时完成技术变更及洽商。

2.4.3对张拉设备进行检验,并对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系统进行配套检定,对搅拌站计量系统进行检定。

2.4.4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方案编写、审批工作。

2.4.5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及培训,未经培训合格者,不得上岗。

2.4.6原材料经试验合格,混凝土经试验配并已确定配合比。

配合比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本标准要求。

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配合比及相关资料应报监理审批。

2.4.7钢筋料表编制并经过审核。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方法

3.2.1模具清理与粘贴密封条

3.2.1.1模板首次使用之前,宜用溶剂油进行清洗,之后每次涂刷脱模剂都应将模板上附着的污物清除。

3.2.1.2脱模剂涂刷厚度应均匀,不应留涂痕。

3.2.1.3密封条粘贴应牢固,接头不应流有缝隙。

3.2.1.4芯模

(1)采用胶囊做芯模时,应采用对胶囊无腐蚀的脱模剂。

涂刷脱模剂后应尽快入模。

胶囊充气以后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若有,应修理后再用。

(2)采用钢芯模或木芯模时,芯模外应包裹隔离层。

隔离层安装应牢固,不得松脱或漏浆。

3.2.2铺设钢绞线

3.2.2.1钢绞线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在使用时要进行外观检查,凡有如下情况的钢绞线不得用于工程中:

(1)松散或有缺陷的钢绞线。

(2)表面带有油渍、润滑剂等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物质。

(3)有麻坑类严重锈蚀的钢绞线。

3.2.2.2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应根据张拉设备及张拉台座情况经计算确定。

3.2.2.3应使用砂轮锯切割钢绞线,不得使用“氧气-乙炔”火焰切割钢绞线。

3.2.2.4钢绞线铺设时,应采用措施防止沾污钢绞线。

3.2.3穿塑料管与钢绞线端头锚固定

3.2.3.1塑料管内径以Ф18为宜,穿放位置尺寸要严格按图纸要求去做。

3.2.3.2塑料管可以连接加长,但接缝处必须用胶纸贴严,防止水泥浆流入。

3.2.3.3钢绞线端头锚固定前,必须到法定检验部门对锚夹具硬度及静载锚固性能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2.3.4采用砂箱放张工艺时,钢绞线端头锚固应先锚固有砂箱的一端,拉直钢绞线后,再锚固另一端。

3.2.4锚夹具打蜡

3.2.4.1按顺序逐一对锚夹进行检查,检查时对丝扣磨损及发现裂纹的夹片应挑出报废,并清除出场,不许使用。

3.2.4.2锚夹具的领取必须由专人负责。

3.2.4.3不同厂家的锚夹具不得混用于一条生产线上。

3.2.4.4夹片和锚圈接触面都要均匀打蜡,让其均匀附着在表面上,不得有漏打或蜡沫积附现象。

3.2.5张拉

3.2.5.1千斤顶就位

(1)千斤顶就位前必须经过检验、较核。

(2)千斤顶经过调平后必须使其轴线对准张拉横梁形心轴。

3.2.5.2初张拉

(1)初张拉应力控制在25%ócon。

(2)使用30t小顿位千斤顶,

(3)初张拉应力时,当油表开始启动便记录初张拉的伸长量,拉至25%ócon。

时,测量延伸长度。

(4)张拉控制应力相等。

3.2.5.3整体张拉

(1)张拉时两个油泵的表针应缓慢上升,速度均匀且相同。

(2)张拉工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且对该项工作有经验的人员。

(3)张拉时,张拉横梁两端移动的距离必须相等,移动速度要同步。

(4)张拉前应定好钢绞线伸长值测定的基准点,张拉后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不应大于6%,若超过6%,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a放松预应力钢绞线,重新张拉。

b对预应力钢绞线做弹性模量实验。

c重新较核设备。

(5)张拉时应有特殊安全防护设施,设专人观察并指挥操作人员,如发现张拉横梁移动不平衡或其他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张拉人员调整或暂停张拉。

(6)张拉时当钢绞线温度低于10℃,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应考虑从张拉到混凝土初凝时钢绞线温度增加的因素。

当测量钢绞线温度低于0℃时,未得到监理工程师许可不得张拉。

(7)按要求认真做好张拉记录。

3.2.5.4加钢塞支撑,千斤顶卸荷

(1)钢塞有足够的钢度。

(2)两侧钢塞长度必须相等,块数必须相同。

(3)钢塞放的位置必须使其形心与张拉横梁形心轴及钢绞线受力中心相重合。

3.2.6钢筋加工、绑扎、预埋件安装。

3.2.6.1钢筋表面的浮皮、铁锈、油污、污垢等均应在加工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2.6.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2.6.3应按钢筋料表进行钢筋加工。

3.2.6.4按照图纸要求绑扎各型号钢筋,HPB235级钢筋绑扎接头应留180º弯钩,其他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规定。

3.2.6.5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弯钩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3.2.6.6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纵向主禁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

3.2.6.7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焊缝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焊风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两钢筋搭焊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3.2.6.8受力钢筋焊接或帮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

对于帮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应符合表3.2.6.8的规定。

表3.2.6.8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

接头形式

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

受拉区

受压区

主钢筋帮扎接头

25

50

主钢筋帮扎接头

50

不限制

注:

1.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0㎜,帮扎接头长度区段是指1.3倍搭接长度。

2.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

3.帮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

3.2.6.9在台座或底模上按图纸要求划出主筋和箍筋的位置,钢筋交叉点均应帮扎,不得顺扣,箍筋拐角与主筋帮扎应用兜扣,沿每米加绑十字扣,且须扎紧,不得有滑动、折断、移位等情况,绑丝头必须压入骨架内。

3.2.6.10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应沿板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弯钩应放在受压区。

3.2.6.11在骨架的箍筋上绑垫块,间距为600㎜相互错开,呈梅花形排列,骨架侧面垫块应用圆形齿轮状垫块。

所有垫块应帮扎牢固,使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3.2.6.12外露筋规格、数量、外露长度和位置应准确。

3.2.6.13预埋件焊接应牢固,焊缝长度、高度及焊条规格、型号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钢板应无焊穿、凹陷现象,焊包应均匀。

3.2.6.14预埋件位置应准确,安放牢固。

3.2.7安装芯模

3.2.7.1采用钢芯模或木芯模时

(1)将组装好的芯模吊装入钢筋骨架中,并且将芯模定位准确,四周用保护层垫块于钢筋隔开。

(2)帮扎空心板顶面的钢筋,钢筋与芯模之间用垫块隔开。

(3)芯模应采取防止移位和上浮的措施。

(4)芯模接头处应包囊严密,防止漏浆现象。

3.2.7.2采用胶囊时

(1)在铺放胶囊前应先充气,检查有无破损,如有破损补好再用,胶囊铺好后严禁在上面行走踩踏,也不得在上面摆放钢筋。

(2)进气阀门在安装前应检查是否有效。

(3)胶囊冲气固定。

(4)接口必须拧紧,不得有漏气现象。

(5)胶囊应按使用说明严格控制气泵压力,防止打气过足使胶囊爆裂,尤其在烈日照射时充气过足使胶囊爆裂,尤其在烈日照射时充气量应适当减少。

(6)胶囊固定可用半环形筋、尼龙带与下部钢筋绑牢,绑扎间距不得大于0.5m。

3.2.8支立侧模

3.2.8.1模板必须有足够的钢度,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3.2.8.2如发现漏浆现象应用海棉胶条贴于接缝处挤紧,并及时修整模板。

3.2.8.3模板端头角度要与图纸要求的角度相符,方向一致。

3.2.8.4模板支好后,需经检查合格,在预检单上签字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2.9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3.2.9.1搅拌混凝土的计量器具,应检定合格。

3.2.9.2每工作班开始生产时应根据砂石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并进行开盘鉴定。

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

3.2.9.3生产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的检查,每片板检测不少于两次,并根据规范规定留置试块。

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浇筑地点取样。

3.2.9.4高效减水剂宜在水和水泥与砂石混合以后掺加,搅拌时间应符合搅拌机的使用说明和有关规范要求。

3.2.9.5混凝土拌合物宜采用搅拌车运输,当运距较近时,也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

3.2.9.6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时,应采用不吸水、不漏浆便于倾卸的容器,对运输路线应进行修整,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颠簸。

同时应增加对拌合物检查的频率,尽量缩短混凝土入模前的停留时间。

3.2.9.7混凝土拌合物从加水搅拌至入模的时间,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规定的要求。

3.2.10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3.2.10.1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约300㎜,均应由板一端开始按顺序向另一端浇筑。

混凝土应从芯模两侧均匀连续布料,不得将混凝土直接卸到芯模上。

3.2.10.2振捣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振捣混凝土上一层时,应捣入下一层50㎜左右,振捣上一层混凝土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泛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宜。

3.2.10.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和预埋件。

模板漏浆或松动,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钢筋或预埋件移位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前复位。

3.2.10.4振捣棒正常转动后,方能插入混凝土中,操作时,应提棒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拔棒时要上下抽动,使混凝土各部均匀受振。

若遇埋件时,插棒要直立,不得斜插。

振捣棒不得碰撞预埋件,并应避免碰撞模板、主筋。

振捣时各振点要均匀排列,按顺序进行,不得漏振。

振捣棒距不宜超过30㎝,不得在混凝土中开动或停转振捣棒。

3.2.10.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混凝土面用木抹子搓平、压实,表面应拉毛。

对预留槽应按图纸要求将混凝土抹至规定形状,严禁向混凝土表面洒水或干灰。

3.2.11混凝土养护

3.2.11.1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覆盖,覆盖时应保证不损坏混凝土表面,且覆盖物要有一定搭接长度。

3.2.11.2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的性能提前制定养护方案,需要蒸汽养护的,应通过试验确定养护制度。

为提高施工速度,构件宜采用蒸汽养护。

升、降温度应满足表3.2.11.2的要求,拆模时板体与外界温差不得大于20℃。

表3.2.11.2蒸汽养护时升降温速度(℃/h)

表面系数(m-1)

升温速度

降温速度

≥6

15

10

<6

10

5

注:

表面系数指结构冷却面积与结构体积的比值。

3.2.11.3采用蒸汽养护时,蒸汽管道和出气口应均匀布置,覆盖物应尽量密封,覆盖物所形成的空间,应有利于蒸汽的流通,从而使构件能够整体均匀受热。

3.2.11.4采用蒸汽养护时,应按养护制度执行。

养护过程应进行测温作测温记录。

3.2.11.5每片板为一个养护体,应按规定留置试块。

所做试块应具有代表性,试块编号须与构件编号相互对应,也应与模位相互对应。

用于确定预应力张拉时间的试件,其养护条件必须与构件完全一致。

3.2.12模板拆除

3.2.12.1拆(抽)芯模

(1)要控制好拆(抽)芯模时间,过早易造成混凝土坍落或产生裂纹,过晚拆模困难。

应根据施工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拆除时间。

(2)胶囊的放气时间应经过试验确定,以混凝土强度达到能保持构件不变形为宜。

胶囊每次抽出以后,应立即清理并折叠放好,避免被有害物质腐蚀。

(3)芯模抽芯时,一般以混凝土强度达到0.4~0.8Mpa时抽芯为宜。

抽芯应先慢后快小心进行,抽芯完毕应检查成孔情况和混凝土变化,发现异常,尽早处理。

当有可靠措施时,也可在养护结束张拉前抽芯。

3.2.12.2拆侧模

(1)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损坏后方可拆除模板。

(2)拆模前应按养护制度的规定降温;当板体温度与环境温差不大于15℃时,方可拆模。

(3)拆模时应先上后下,从两边向中间对称地卸掉螺栓,严禁用大锤猛击模板,注意保护板体。

(4)拆模后应将模板上使用过的密封条彻底清理干净。

3.2.13放张

3.2.13.1混凝土放张强度按设计给定的数值执行,如设计无指定数值,则混凝土试块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

3.2.13.2放张可采用砂箱放张工艺或千斤顶放张工艺,也可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放张工艺。

(1)砂箱放张工艺。

张拉前预先在台座固定端的承力支架与横梁之间安放砂箱,使用时将砂箱活塞抽出1/3长度,从进砂口灌满烘干的砂子。

放张时,打开出砂口,砂子慢慢流出即可放张,放砂速度应均匀一致。

(2)千斤顶放张工艺。

张拉前预先在台座固定的承力支架与横梁之间安放千斤顶,使用时将千斤顶伸出。

放张时,千斤顶缓慢回程即可放张,放张宜分数次完成。

(3)二者相结合的放张工艺。

砂箱与千斤顶同时使用。

放张时,先用砂箱放张,再用千斤顶放张。

3.2.13.3放张顺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分阶段、对称、相互交错地放张。

放张时油泵写载必须缓慢,以正好拿出第一块钢塞为限。

3.2.13.4放张过程必须缓慢,千斤顶卸荷不得少于10min。

3.2.14切割钢绞线

3.2.14.1长线台座上预应力筋的切断顺序,应由放张端开始,逐次切向另一端。

3.2.14.2钢绞线切口要靠近构件混凝土面。

3.2.14.3应使用砂轮切割钢绞线。

3.2.14.4切割后外露钢绞线必须涂防锈漆。

3.2.15构件起吊、码放、封堵板端圆孔、出厂

3.2.15.1构件应逐块进行实测实量,并认真做好记录。

外观检查应逐块进行,合格后方可加盖合格章。

3.2.15.2构件起吊时应用吊架,吊架长度应与构件大致相当,以使吊绳角度不致过大。

3.2.15.3构件码放场地必须坚硬,下部垫通长垫木,其上用四块垫木放在吊环外侧,且高出预留筋,上下垫木要对齐,每垛构件码放不得超过四层,13m(含13m)以上构件不得超过两层。

3.2.15.4板端圆孔可采用与圆孔适合的混凝土块封堵,宜在板端孔最低点设排水孔。

封堵后应用砂浆抹平,注意混凝土及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2.15.5起吊、码放、运输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3.3季节性施工

3.3.1雨期施工

3.3.1.1施工场地及周围应做好排水措施,钢筋加工场应搭设防雨棚进行防护。

3.3.1.2雨期对梁板存放场地应及时排除积水,观察地基变化及沉降。

3.3.1.3材料和机械应进行必要的防制雨的防潮措施。

3.3.1.4施工时应注意天气预报,尽量避开下雨天气浇筑混凝土;下雨时浇筑混凝土,工作面不能过大,应斜向缓慢推进混凝土不宜水平分层浇筑,构件上表面浮浆,应在抹面时清除,并以混凝土填实。

3.3.1.5经过雨水淋湿的钢筋应尽快使用,锈蚀超过要求的钢筋,禁止使用。

3.3.1.6雨后模板及钢筋的淤泥、杂物,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干净。

3.3.1.8已经下料的钢绞线应支垫防护。

3.3.2暑期施工

3.3.2.1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混凝土浇筑时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28℃

3.3.2.2尽量避开高温段浇筑怀念,高温时浇筑混凝土,宜用冷水冷却模板。

3.3.2.3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塌落度丢失,必要时加入适量的缓凝剂,但应根据天气状况检查混凝土凝结时间,避免因缓凝剂掺量不准造成危害。

3.3.5.4塌落度不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必须经过调整合格后方可使用。

3.3.2.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抹面,对凝结过程中产生的表面干缩裂纹,应及时修复。

3.3.2.6抹面完成后应对混凝土外露面覆盖,并尽早进行养护。

3.3.3冬期施工

3.3.3.1冬施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温度应满足混凝土出机温度要求。

水泥只保温,不得进行加热,当材料原有温度不能满足要求。

首先考虑对水进行加热,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考虑对砂。

石进行预热,加热温度以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为宜;有结冰现象的砂石不得使用。

3.3.3.2环境温度于-15℃时不应进行钢筋调直;-20℃以下应停止焊接。

3.3.3.3模板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