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计算定律公式.docx
《钢筋计算定律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计算定律公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计算定律公式
第1章梁
框架梁(WKL,KL)-------以框架柱为支座
非框架梁(L)---------以框架梁为支座
框支梁(KZL)------楼层转换,且梁尺寸大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La=ζa*Lab(非抗震)------La不应小于200Labe=ζaE*Lab
LaE=ζa*ζaE*Lab(抗震)
注:
抗震锚固修正系数ζaE非抗震锚固修正系数ζa
(1)
一二级抗震取1.15
(1)带肋钢筋直径大于25取1.10
(2)三级抗震取1.05
(2)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的钢筋
(3)
四级抗震取1.00(3)锚固区保护层厚度3d-------0.8
5d-------0.7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ÝLae且¡Ý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Ü0.4Lae或¡Ü0.5Hc+5d,为弯锚,取Max{0.4Lab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N---抗扭钢筋
4,腰筋--构造钢筋G-----构造钢筋
构造钢筋:
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可通长也可单跨算)
抗扭钢筋:
1.算法同贯通钢筋,搭接长度为Lae或La
4、2.锚固方式同梁下部纵筋=净跨长+2(La或Lae)
见11G101-1-P87
注:
腰筋在梁的两侧对称配置,且当受扭钢筋直径>=构造钢筋时,受扭钢筋可以代替构造钢筋。
梁的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且构造钢筋间距A<=200mm
梁侧面纵筋的搭接和锚固长度取15d
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
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采用光圆钢筋时要加180度弯钩
5、
拉筋-----形式同单肢箍筋但功能不同,拉筋同时拉主筋及箍筋或主筋;箍筋只拉主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拉筋直径)+2(弯钩平直段)
(以外皮计算)
抗震10d,75最大最
弯钩平直段
非抗震5d,当纵向受力筋的配筋率>3%时,为10d
弯钩增加长135o为1.9d
注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
拉筋根数:
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1。
拉筋排数=腰筋根数/2----------对称排列
例题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注:
钢筋砼保护层厚度为构件边缘至最外层钢筋的距离
抗震框架箍筋布置----距支座边的距离为50mm
加密区一级抗震:
MAX(2Hb,500)
二-四级抗震:
MAX(1.5Hb,500)
KL支撑在另一个KL上,则该端不加密
注:
与支座斜交时注意箍筋的起始位置
7,吊筋
吊筋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斜段长:
3v3/2*(主梁高-保护层)
¡Ü800mm 夹角=45°斜段长:
v2*(主梁高-保护层)
2、
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负筋抵抗负弯距)
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遇到短跨时
注意:
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Ý该跨的净长时,第一排为:
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
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注:
Ln为左右跨的最大值
2、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P87)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长度=净跨长-2*0.1*Ln1,2,3...
原位标注eg:
5B22(-2)5根22的二级钢筋,其中2根不伸入支座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11G101-1第89页
1、主筋
2、箍筋
节点:
箍筋根数=(L-保护层厚度-2*50-b)/箍筋间距
第二节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P86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若采用光面钢筋时,为15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4、当梁上部架立筋和通长筋同时存在时,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5、梁上部有通长筋时,连接位置宜在跨中Ln/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的连接宜在支座Ln/4处
6,架立筋-------有支座负筋且箍筋肢数为4时,有架立筋,用于支撑箍筋
架立筋的长度=梁净跨长-两边支座负筋长度+两边绑扎长度(架立筋与支座负筋搭接长度150mm)
二、框支梁P90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注意锚固总长度要¡ÝLae);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Ý0.4Labe+15d;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
(1)箍筋的加密范围为¡Ý0.2Ln1,¡Ý1.5hb;(Hb为梁截面的高度)
(2)框支梁上部墙体开洞部位,梁箍筋加密,且加密区为1.5转换梁高
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8、梁纵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
9、梁中部筋总锚固长度>=Lae(La),直锚不足可弯锚
水平段>=0.4Labe
弯折段>=15d
第3节特殊情况
一,梁的变截面情况P84
1、当高差>1/6(Hc-50)时
,无论两侧的格式是否相同,两侧的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
弯折长度为15d
2、当高差<=1/6(Hc-50)时,按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3.屋面框架梁有高差都断开算,没有斜通;
节点三角位置为素砼
4.屋面框架梁端部无直锚,伸至柱外侧,与柱纵筋采用“梁包柱,柱包梁”
二,上部通长筋由不同钢筋构成
Lle=ζl*LaeLl=ζl*La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ζl
25%1.2
50%1.4
100%1.6
三,框架梁以剪力墙为支座
例题
单向板:
只有短跨受力(即板长边方向布置主筋,短边布置分布筋)
第2章板
双向板:
长短跨都受力(板两边都布置主筋)
板筋主要有:
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
支座负筋(又称扣筋)分布筋
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马镫钢筋----又称撑脚刚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第一节板筋的计算
注光圆钢筋末端加弯钩
一、受力筋
受力筋长度=板的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
根数=(板的净跨长度-起步筋50mm)/布筋间距+1
板底钢筋
(1)端支座(见p92),中间支座处两板有高差时
锚固长度:
MAX(5d,D/2)注:
D支座的宽
(2)悬挑板---见p95
一般悬挑板不设置板底钢筋;
设置有板底钢筋为构造钢筋,锚固长:
AMX(12d,D/2)
(3)遇洞口
(4)折板
注凹板的顶部钢筋是断开的,底部钢筋是连通的
凸板的顶部钢筋是连通的,底部钢筋是断开的
二,负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板厚-上保护层-上保护层)+右弯折(板厚-上保护层-上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一般为所在梁的净跨长度-起步筋50mm)/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注两侧的搭接(与相邻板负筋搭接150mm)
三、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马镫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第2节特殊情况
一,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与贯通筋共存
结合以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用“隔一布一¡±
注:
“隔一布一¡±-------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的相同,则两者间的实际间距为各自间距的1/2.
二,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与邻跨上部贯通筋共存
如果支座两侧的纵筋直径间距相同则应将两者连通,避免各自在支座上分别锚固。
第3章柱
KZ钢筋的构造连接
第一章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
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
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第三节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
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Lae):
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
在GGJ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
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
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
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
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1.5Lae
注意:
在GGJ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
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
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
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
梁高-保护层
注意:
在GGJV8.1中,处理同上。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
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中间层 无变截面 中间层 变截面
顶层 内墙 顶层 外墙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
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Á竖向间距。
例:
(8000*3840)/(600*600)
第二节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
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
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2、箍筋
第三章柱
KZ钢筋的构造连接
第五章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
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
1.87d≈1.9d。
梁中出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处理?
在吊筋信息输入框中用¡°/”将两种不同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
而后面的次梁宽度按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软件是如何处理的?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我们在软件直接输入当前跨右支座负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负筋的钢筋。
软件计算的原则是支座两侧的钢筋相同,则通过;不同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是输入格式相同则通过,不同则锚固。
如右支座负筋为5B22,下一跨左支座负筋为5B22+2B20,则5根22的钢筋通过支座,2根20锚固在支座。
梁变截面在软件中是如何处理的?
在软件中,梁的变截面情况分为两种:
1、当高差>1/6的梁高时,无论两侧的格式是否相同,两侧的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
弯折长度为15d+高差。
2、当高差<1/6的梁高时,按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我们如何处理柱纵筋?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柱纵筋的处理分两种情况:
1、若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
2、若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例如1~2层为C45,3~10层为C35,则柱要分开来建立两个构件:
一个为C45,为3层,但3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的是不让2层作为顶层计算锚固;另一个构件建立1~10层,1~2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开始输入,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