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342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到中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月到中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月到中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月到中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月到中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到中秋.docx

《月到中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到中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到中秋.docx

月到中秋

三一文库(XX)

〔月到中秋〕

  *篇一:

月到中秋分外圆

  “月到中秋分外圆”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

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我们开展此次班会,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从中国传统佳节中秋中体会中国结——福禄寿喜财安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情结,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

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

班会课

  4、活动形式:

观看资料片、知识竞赛、歌曲竞猜

  5、活动准备:

  l挑选两名主持人主持活动并注意记分和计时

  l收集相关的中秋灯谜和歌曲

  l全班分成四组,选出答题代表,组长做好组员沟通工作,准备组内节目表演以备惩罚之用。

l竞猜规则宣读

  l准备书签

  四、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

主持人开场白(2分钟)

  主持人男女:

各位老师、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月到中秋分外圆”的主题班会。

  女:

提起中秋,大家会想到什么吗?

像中秋的诗歌,古人关于咏月畅怀的诗歌何其之多呀。

男:

那就让我们来考考大家。

举头望明月

  同学们:

低头思故乡

  女:

海上升明月

  同学们:

天涯共此时

  男:

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

茶是故乡浓

  男:

看来大家对于中秋佳句都了解得较深啦。

那么,中秋节的来源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女:

这个我知道,是跟“唐明皇梦游月宫”有关的

  男:

没错,这个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人们传颂,请大家欣赏短片《中秋节》

  第二阶段:

女主持人放短片(5分钟)

  第三阶段:

竞猜(15分钟)

  l必答题:

猜灯谜,每组两道,由代表抽题

  l抢答题:

月亮与歌曲联姻共八首歌曲

  第四阶段:

总结颁奖(5分钟)

  五、活动经费

  糖果:

3元

  六、附录

  

(一)竞猜规则

  1、每组原始分为100分,各组最后所得分数为各组得分和扣分后的成绩之和。

  2、比赛分两种题型:

  必答题:

共有八道灯谜

  

(1)每个组必须回答2道灯谜,只能由本组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不得帮忙回答;

  

(2)每组作答之前,由组长在讲台先抽题,决定本组作答的题目;

  (3)必须等主持人念完题目才能开始作答,否则视为答错处理;

  (4)每个组的回答时间为10秒,回答正确得10分,弃权或回答错误不得分。

  抢答题:

一共有8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每首歌曲最多播放30秒。

  

(1)每组先选出一个代表作为举手代表,只有他(她)才有举手的权利,其他人不得举手,否则做答错处理;

  

(2)每首歌曲在开始播放时即可开始作答,但每首歌曲的播放时间不会超过30秒;

  (3)此环节采取倒扣分的形式,答对一道题得10分,答错倒扣10分。

  

(二)竞猜题目

  1、灯谜

  谜面谜底

  嫦娥下凡(打一花名)月季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花好月圆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2.选择题:

  1、中秋节是从在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答案:

④唐

  ①明②宋③元④唐

  2、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答案:

①祭奉月神的祭品

  ①祭奉月神的祭品②馈赠亲友的礼物③节日食品④地方小吃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答案:

②王安石

  ①李白②王安石③杜甫④白居易

  问答题:

  1、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比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水仙不开花——装蒜等等。

那么有些歇后语是跟中秋节有关的,请问“八月十五办喜事”这句歇后语的后半句是什么?

  答案:

人月共团圆

  2、中秋节的月饼有很多口味,例如起源于广东地区的广式月饼,它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多以莲蓉为馅料;起源于上海,江浙地区的苏式月饼,它的馅料有豆沙、玫瑰花、桂花等,皮薄,馅大,油多,甜度很高。

请问饼皮疏松,有独特的火腿香味,馅料咸甜适口的滇(diān)式月饼起源于我国那个地区?

  答案:

云南,贵州地区

  3、在我国的某个省市,他们那的中秋节有个习俗叫“剥鬼皮”,有辟邪消灾之意,请问这是我国的的哪一个省?

  答案:

广东

  4、中秋节有嫦娥奔月的传说。

请问,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并未升上月宫。

她变成了什么?

  答案:

癞蛤蟆

  预赛第二轮:

选择题3道,问答题4道

  1、在中秋节的有关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答案:

②桂树

  ①槐树②桂树③柳树④杨树

  2、以下哪个国家中秋节不吃月饼?

答案:

③日本

  ①美国②意大利③日本④英国

  3、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

答案:

①悲欢离合

  ①悲欢离合②天气的好坏③凶吉的象征④身体是否健康

  问答题:

  1、有关中秋节的歇后语。

请问“八月十五看桂花”的下半句是什么?

  答案:

花好月圆

  2、和月饼有关。

我国月饼的始祖是“太师饼”,话说武王伐纣,纣王派了个太师率兵抵御,这个太师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

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做太师饼。

请问做这个“太师饼”的人,他是谁?

  答案:

闻仲

  3、还是跟“剥鬼皮”这个习俗有关,请问“剥鬼皮”指的是吃哪一种食物?

  答案:

芋头

  4、中秋节的首推美食就是月饼,关于月饼的起源说法有很多,有一种是说元朝末年,朱元璋想要联合反抗力量来推翻元朝统治,但元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朱元璋手下一个谋士想出用月饼来传递消息,请问这个谋士是谁?

  答案:

刘伯温

  决赛:

5道问答题:

  1、依然跟“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传说中嫦娥是吃了后羿拿回来的灵药才飞上了天,请问这个灵药是谁给后羿的?

  答案:

西王母

  2、依然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请问,在“嫦娥奔月”的传说中,蓬蒙是什么人物?

答案:

后羿的徒弟

  3、请问中秋节小孩子喜欢玩的“兔儿爷”灯笼起源何时?

  答案:

明末

  4、相传,唐朝有个皇帝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

这个皇帝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于是他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了下来,创作了《霓裳cháng羽衣曲》,请问这个皇帝是谁?

  答案:

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

  5、中秋节我们会在夜晚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我们常说的月亮其实就是月球。

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请问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多少倍?

  答案:

81倍

  平分加赛题:

  潮汐与什么有关?

——月亮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

——元末

  中国汉族有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另外一个节日是什么?

——端午节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传统台湾月饼的原料是——番薯

  火腿、五仁、百果等硬馅月饼,存放时间为——15-20天为宜

  传说中与月饼来历有关的皇帝是——朱元璋

  国旗上有月亮的是哪个国家——巴基斯坦

  历史上“月下追韩信”的是——萧何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是什么——钱塘观潮

  3、畅谈中秋

  看来同学们都花了不少心思去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中秋节知识竞赛就到这里告一段落吧。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中秋节班会的第二个流程——“畅谈中秋”。

  在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可以畅谈任何与中秋节有关的话题,比如关于中秋节你曾经有过什么美好回忆想跟大家分享的?

或者你每年都是怎么度过中秋节的?

或者说现在西方节日传入我国,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这些西方节日的传入,冲击着我国的传统节日,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呢?

  结束语:

中国人喜欢含蓄,所以连节日也没有西方那么张扬,中国的传统节日虽然不会过得像西方节日那样热闹非凡,却有着人们对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思念和愿望,不同的节日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寄托。

今天的班会,一是希望大家能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个全面的了解,二来也希望同学们在这个中西方文化并存的时代中,不仅要有接纳新事物的意识,也不要忘记炎黄子孙的传统。

  *篇二:

月到中秋格外圆

  月到中秋格外圆

  泰和三中七(10)班周芷筠指导老师刘良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自古以来,多少诗人举杯邀月,把思念之情寄托在明月之上。

月亮令人产生无限遐思,今天,我也体验了一把“举饼望月”的乐趣。

  吃完晚饭,我早早地坐阳台上,盼啊盼,月亮姑娘才害羞地爬上树梢,展现在大家眼前。

这个晚上的月亮格外圆,白,亮,像一个“白玉盘”。

我望着这月亮,似乎看到了嫦娥和玉兔在广寒宫里嬉戏呢!

这月亮又像一颗洁白无瑕的珍珠,在空中闪耀。

我沐浴在这月光下,它不像太阳那样强烈的光,而是淡淡的,暖暖的,风中夹杂着一丝清凉,使人感到惬意,舒适,仿佛融化在这柔美的月光里了。

这时,天空中飘来了无数孔明灯,它们随风而去,在空中舞蹈。

远远看去,像一只只红灯笼挂在空中摇曳,美极了。

“砰砰?

?

”烟花在空中绽开了笑脸,一颗接着一颗,漆黑的夜空瞬间增添了许多光彩,这些烟花红中带绿,黄中带白,使我眼前为之一亮。

  渐渐地,月亮越来越高,柔和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一盏明亮的灯,为人们指引前方。

那高高的楼房,广场,大树都一览无余。

那一排的路灯,围绕着泰和县城一圈,甚是好看。

我站在树下,凉爽的秋风扑面而来,看着月亮照在树上,地上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我聆听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聆听着虫子的悦耳歌声,它们好像也在欢庆中秋呢!

家家户户都热闹非凡,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一边吃月饼一边看央视中秋晚会里的精彩节目。

  晚上九点多时,月儿旁边倒还有一些云,被月光朦胧地照着,就像梦里的轻纱。

轻纱中,还透着一些稀疏的星星,竟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古典的韵味美,云里雾里,就像仙子下凡,飘然若仙。

  听家人说,古代的诗人们,常把月亮当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和朋友的一个代表,远在他乡的人们,你们是否也把这思念之情寄托在明月之上呢?

  中秋赏月

  泰和三中七(10)班张格凌指导老师刘良驹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傍晚,夜幕开始慢慢降临。

一开始,月亮的颜色很浅,接着,变得深了起来,发出的光芒也越来越亮。

最后,一轮明月像一个巨大的盘子挂在那高高的、深蓝色的天空上,柔和的月光犹如一地透明的白纱笼罩着大地,真美啊!

人们的心情也格外好。

因为今天是团圆的日子,平日在外奔波的家人便能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奶奶和爷爷一起早早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

吃完饭后,我们就把月饼、花生、柚子等食品搬到院子里的桌子上。

奶奶告诉我,吃月饼的时候看着月亮,这样眼睛能更明亮。

我不禁失笑,这是哪门子的“民间秘方”?

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月饼,边谈着最近发生的事,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庭琐事。

看着发出淡黄色颜色的月亮,那种感觉是那么的温暖。

我喜欢中秋月的意境。

圆圆的月亮下,人们吃着月饼,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啊!

一颗颗小巧玲珑的星星,闪烁着淡淡的光,就像钻石一般星罗棋布地镶嵌在一块硕大的蓝宝石上。

在群星簇拥下,月亮走上了天幕,它步履轻盈,体态端庄,像一位羞答答的少女,用白纱遮住了自己秀美的脸庞。

而一颗颗小星星仿佛要缠着月亮讲故事,不住眨着的眼睛中透出几分天真。

在这浩瀚无垠的星空下面,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忽然,不知从哪里飘来的几朵调皮的云朵悄悄地遮住了月亮的无双妙容,而月亮则是半分情愿半分不情愿的躲起来了。

良久,调皮的云朵弟弟就嬉笑打闹地飘走了。

  我喜欢中秋月的意境,由此我想到了唐代诗人李朴的《中秋》诗: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诗人驰骋想象,打算约同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呈现出美的境界。

我更加向往月亮拜祭月神。

它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喜欢过中秋节,喜欢它的意境,喜欢它的一切!

沿着月光的颜色,让我继续寻找新的收获、新的感受。

  月到中秋分外圆

  泰和三中七(10)班罗芹指导老师刘良驹

  夜幕降临,中秋的高潮——“赏月”开始了。

  在月光照耀的大地上,我们一大家人也摆出了桌椅,在小院里赏月。

只见月亮慢慢从天边升起,深蓝的天空下,我们看着那皎洁的月光笼罩着大地万物,似乎所有东西都在那皎洁的月光下“净化”着,显得更加地神秘,宁静。

  月亮越升越高,光芒越来越强烈。

我随手抓起一块月饼,轻轻咬一口,满嘴香甜,直入心扉,忍不住多吃几口,妈妈见了,说:

“慢点儿吃,又没有人和你抢。

”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吐了吐舌头就将月饼放在桌上了。

  在我们都吃得饱饱的时候,姑姑说:

“咱们来猜谜语吧,不然坐着也是坐着。

”我拍了拍手,同意了。

我十分激动,站起来说:

“比赛开始,我先出谜。

谜面是:

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种天体名称)。

谁知道答案?

”大家都在沉思着。

突然,哥哥说:

“我知道了,这个谜底是月亮。

”我鼓起了掌,说:

“答对了,加一分。

”接着是姑姑出谜。

姑姑说:

“三四五,像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人人说我三十寿,二十八九就送终。

(打一天体名)。

”我和哥哥抢着答题:

“月亮!

月亮!

”哥哥毫不示弱说:

“我也来一个,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打一天体名)”。

我们一起说:

“也是月亮!

”好不热闹!

  游戏中,我抬起头,看着月亮出神,我似乎看见了广寒宫前月桂树下嫦娥独自一人在叹气,她是在思念家人吗?

周围的群星闪烁着,似乎是在安慰她。

那些星星密密麻麻地布满在天上,发出柔和的星光,那星光与月光交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有山川,河流等风景。

  我回过神来,一阵秋风过来,落叶从树掉下来,一股莫名的思家念亲之情席卷而来,难怪诗人们都说秋天是思念亲人的季节。

我看着正在玩耍的儿童,又看看交织在空中的星光与月光,转身又投入了游戏中。

  身后柔和的星光与皎洁的月光仍在交织着一幅幅图画,宁静的夜晚,在这光芒的交织下,慢慢盖上了一层淡雅、朦胧、神秘的面纱?

?

  *篇三:

月到中秋分外圆

  “月到中秋分外圆”中秋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

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我们开展此次班会,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

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

班会课

  4、活动形式:

观看资料片、知识竞赛、歌曲竞猜

  5、活动准备:

  (l)挑选两名主持人主持活动并注意记分和计时

  

(2)收集相关的中秋灯谜和歌曲

  (3)全班分成四组,选出答题代表,组长做好组员沟通工作,准备组内节目表演以备惩罚之用。

  (4)竞猜规则宣读

  (5)准备书签

  四、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

主持人开场白(2分钟)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月到中秋分外圆”的主题班会。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由于这时正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

例如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每逢八月十五的夜晚,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到了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其团圆之义。

虽然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人们庆祝中秋节的方式不同,但是这都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主持人:

提起中秋,大家会想到什么吗?

像中秋的诗歌,古人关于咏月畅怀的诗歌何其之多呀。

  主持人:

那就让我们来考考大家。

举头望明月

  同学们:

低头思故乡

  主持人:

海上升明月

  同学们:

天涯共此时

  主持人:

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

茶是故乡浓

  主持人:

看来大家对于中秋佳句都了解得较深啦。

那么,中秋节的来源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主持人:

这个我知道,是跟“唐明皇梦游月宫”有关的

  主持人:

没错,这个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人们传颂,请大家欣赏短片《中秋节》

  第二阶段:

主持人放短片(5分钟)

  第三阶段:

竞猜(15分钟)

  猜灯谜,月亮与歌曲联姻共八首歌曲

  第四阶段:

总结颁奖(5分钟)

  五、附录:

  竞猜题目

  1、灯谜

  嫦娥下凡(打一花名)月季中秋菊开(打一成语)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2、与月亮有关的歌曲

《月到中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