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145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蕴藉坐落赊账至高无尚

B.攻讦欺凌愧怍不稂不莠

C.捉摸报负自诩大放厥词

D.惊愕崭新悱薄鞠躬尽粹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至高无尚——至高无上;C项,报负——报复;D项,悱薄——菲薄,鞠躬尽粹——鞠躬尽瘁。

故选B。

2.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______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们今天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______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______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A.集聚纷纷扬扬理智

B.集聚纷至沓来明智

C.积聚纷纷扬扬明智

D.积聚纷至沓来理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集聚”,强调“集中”;“积聚”,强调“积累”。

结合“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分析,选用“积聚”。

纷纷扬扬:

(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纷至沓来: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结合“‘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分析,选用“纷至沓来”。

理智:

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明智:

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理智对应轻率、鲁莽;明智对应糊涂。

结合“稳健的心态”分析,选用“理智”。

故选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民,尤其是中世纪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我们已经让读者知道,伽西莫多的确是被大家借着种种理由厌恨着,人群里没有谁有理由或者觉得有理由去怜悯圣母院的可恶的驼子。

①停留在道德与智力的幼稚阶段

②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

③他们长久停留在原始的无知状态里

④在社会上就像孩子们在家庭里一样

⑤可以用形容儿童的话来形容他们

A.④⑤①③②

B.④③①⑤②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③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是从语段中抽出六个句子并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排序,故考生要运用好语境,然后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等进行排序。

结合两个“停留”分析,③应该在①前面;③句的“幼稚”和⑤句的“儿童”内容上衔接;②句“在这种年纪”又与⑤相连;④可与横线前的句子衔接。

故选B。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

后泛指写定著作。

B.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叫“正丘首”。

C.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

事物。

明日,指重阳节后。

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重阳一过,赏菊者渐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错误。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彫武,中山北平人也,家世寒微。

好学,精力绝人,负卷从师,不远千里。

遍通“五经”,尤明“三传”。

弟子远方就业者以百数,诸儒服其强辩。

齐神武召入霸府,令与诸子讲说。

乾明初,累迁平原太守,坐赃贿失官。

武成即位,以旧恩,除通直散骑常侍。

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及帝侍讲马敬德卒,乃入授经书。

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与侍书张景仁并被尊礼,同入华元殿,共读《春秋》。

加国子祭酒、假仪同三司,待诏文林馆。

以景仁宗室,自托于其亲何洪珍,公私之事,彫武常为其指南。

与张景仁号二张博士。

时穆提婆、韩长鸾与洪珍同侍帷幄,知彫武为洪珍谋主,忌恶之。

寻除侍中,加开府,奏度支事。

大被委任,言多见从,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

彫武自以出于微贱,致位大臣,励精在公,有匪躬之节。

议论无所回避,左右纵恣之徒,必加禁约。

数讥切宠要,献替帷扆,帝亦深倚仗之。

方委以朝政,彫武便以澄清为己任,意气甚高。

尝在朝堂谓郑子信曰:

“向入省中,见贤家唐令处分,极无所以。

若作数行兵帐,彫武不如邕;若致主尧、舜,身居稷、契,则邕不如我。

长鸾等阴图之。

及与侍中崔季舒、黄门侍郎郭遵谏幸晋阳,为长鸾所谮,诛。

临刑,帝使段孝言诘之。

彫武曰:

“臣起自诸生,光宠隆洽。

今者之谏,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

愿陛下珍爱金玉,开发神明,数引贾谊之伦,语其政道,令听览之间,无所拥蔽,则臣虽死,犹生之年。

”因歔欷流涕,俯而就戮,左右莫不怜而壮之。

子德冲等徙北边。

南安王思好之反,德冲及弟德揭俱死。

德冲聪敏好学,以帝师之子,早见旌擢,位中书舍人。

其父之戮,德冲并在殿廷就执,目见冤酷,号哭,殒绝于地,久之乃苏。

(《北史·张彫武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赃贿失官坐:

因为

B.乃入授经书乃:

于是

C.寻除侍中除:

免官

D.长鸾等阴图之阴:

暗中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除”,结合“侍中”“加开府,奏度支事”分析,“免官”错误。

应该是授予官职。

句意:

不久任为侍中。

故选C。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彫武出身贫贱,读书勤奋而有成效,他通晓“五经”和“三传”,很多读书人都佩服他强大的论辩能力。

B.张彫武自托于他的亲戚何洪珍,不论公事私事,张彫武常常为他出谋划策。

穆提婆、韩长鸾知道此事后,妒忌讨厌他。

C.张彫武认为自己出身微贱,蒙受皇恩而做了大臣,就应该报效朝廷。

他在朝堂上议论得失,不加回避,多次抨击权贵。

D.张彫武被杀,他的儿子德冲和德揭一并在殿廷被捉,亲眼看见冤枉无罪而被施以刑戮,昏死在地上,很久才苏醒过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他的儿子德冲和德揭一并在殿廷被捉”错误。

结合“其父之戮,德冲并在殿廷就执,目见冤酷,号哭,殒绝于地,久之乃苏”分析可知,文章没有提及他的儿子德揭在殿廷被捉。

故选D。

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答案』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博士”,古为官名,“有司”是有关官员的意思,作为后面句子主语,前面应该断开;“历”是历任的意思,后面跟的是官职内容,“历”的主语应该是“张彫武”,前面应该断开。

句意:

琅邪王高俨求博士,有关官员以张彫武应选,当时人们都说选对了人,历任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歔欷流涕,俯而就戮,左右莫不怜而壮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答案』

(1)(张彫武)于是感叹流泪,俯身被杀(赴死)。

左右的人没有谁不怜悯(同情)并认为他是壮士的。

(2)(我)派遣将士(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

(3)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它的困难(您知道它是困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补充主语“张彫武”;“因”,连词,于是;“歔欷”,哽咽、抽噎、悲泣;“而”,连词,表承接;“戮”,杀戮;“莫”,代词,没有谁;“而”,连词,表并列;“壮”,意动,认为……壮。

(2)补充主语“我”;“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备”,防备;“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入”,偏意词语,进入;“非常”,意外的事。

(3)“以”,连词,来;“鄙”,这里名词作动词,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做名词,解释为边远的地方,指郑国;“其”,代词,这件事;“焉”,何;“用”,介词,表原因;“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

参考译文:

张彫武,是中山北平人,家庭世代贫寒低微。

好学,精力过人,背着书卷跟从老师,不远千里。

贯通“五经”,尤其通晓“三传”。

弟子从远处来向他问学的,数以百计,各儒生都佩服他强大的辩论能力。

齐神武帝把他召入藩王的府署,命他给各个儿子讲说。

乾明初年,一直升至平原太守,因为贪赃受贿失去官职。

武成帝即位,因过去的恩情,任为通直散骑常侍。

琅邪王高俨求博士,有关官员以张彫武应选,当时人们都说选对了人,历任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到皇帝的侍讲马敬德去世,就入宫讲授经书。

皇帝很看重他,任他为侍讲,与侍书张景仁一起被尊崇、给予礼遇,同入华元殿,一同解说《春秋》。

加任国子祭酒、假仪同三司,待诏文林馆。

因为和张景仁是同宗,自托于他的亲戚何洪珍,公私的事情彫武常常为他出谋划策。

与张景仁号称二张博士。

当时穆提婆、韩长鸾与何洪珍共同侍候君主,知道张彫武为何洪珍出谋划策,妒忌讨厌他。

不久任为侍中,加开府,奏财政收支的事务。

他被委以重任,奏言大多被听从,皇帝特敕令他奏事可以不急步而行,称他为博士。

张彫武自以为出身于寒门,一直到位居大臣,励精为公,有忠心耿耿不顾自身的节操。

议论从不回避,身边骄纵放肆的人,一定严加约束。

多次讥讽劝谏宠贵,在君王与群臣之所进献可行的,废去不可行的。

皇帝也深深依仗他,把朝政委托给他。

彫武便把澄清朝政作为自己的任务,意气很高。

曾经在朝堂对郑子信说:

“以前入省中,见到贤能干练的唐令处理事务,极无所以。

假如行军打仗,彫武不如唐邕;假如辅佐皇帝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主,身居稷、契的官位,那么唐邕不如我。

韩长鸾等暗中图谋他。

到与侍中崔季舒、黄门侍郎郭遵谏阻皇帝巡幸晋阳,被韩长鸾进谗言,被杀。

临刑时,皇帝派段孝言询问他。

彫武说臣从诸生起家,受到恩宠深厚。

今天的进谏,我实为首谋,意愿是善的,效果不好,无法逃避死罪。

但愿皇帝珍爱金玉,开发神明,多用贾谊这一类人,让他们讲论政道,使得听看之间,不会被蒙蔽,那么臣即使死了,仍像活着一样。

”(张彫武)于是感叹流泪,俯身被杀,左右的人没有谁不怜悯(同情)并认为他是壮士的。

儿子德冲等迁移北边。

南安王思好反叛,德冲及弟弟德揭都死于此事。

徳冲聪敏好学,因为是皇帝师傅的儿子,很早就被提拔,官位中书舍人。

他父亲被杀,德冲一并在殿廷被捉,亲眼看见冤枉无罪而被施以刑戮,大哭,昏死在地上,很久才苏醒过来。

(二)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

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可以看出诗人意识到孔子的思想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对收成如何不必斤斤计较,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误。

陶渊明一直有弘扬儒道、救治斯世的理想,本诗中他尊孔子为“先师”,可见不是否定孔子。

故选A。

10.“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①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②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列举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描绘诗词中展现的画面,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回答这题首先要会翻译诗句。

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这两句中“平畴”是平坦的田野,“怀新”是孕育着新的生机。

这两句写出了风吹过广阔的田野,秧苗欣欣向荣的生机。

点睛: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1.“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①躬耕田园的快乐之情;②避世隐逸的淡泊之情;③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

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

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

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

空缺部分。

(1)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

(4)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王于兴师,修我甲兵,______________。

(《诗经·秦风·无衣》)

(7)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8)________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答案』

(1)必浚其泉源

(2)夙兴夜寐(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4)虽与日月争光可也(5)审容膝之易安(6)与子偕行(7)怒涛卷霜雪(8)六朝旧事如流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浚”“寐”“审”“偕”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三棵树的承诺

冉小江

①老家打电话来的时候,我正在睡午觉,迷迷糊糊地听到电话里传来父亲的声音,说的是老家那座高山上的事。

那片山林一直耸立到云层里,一到秋天的末尾,日子还没有来得及喊冷,上面就已经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那雪大半年化不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让山里人进进出出,最健走的人到镇里面往返也得花四个多小时,一路荆棘一路颠簸,说不完的穷山恶水。

父亲说的事,是一家姓练的给我们留了一棵树,因为要修路进山,得把田坎上那棵树给砍了,说是上一辈承诺给我们家的,让我们家自己拿主意,父亲年迈,打电话来问我意见。

②这个故事还得从我过世的母亲说起。

③当年,我的母亲在镇上的中学,负责给全校的学生煮饭,俗称大师傅,其实也就是一个烧饭的工人。

母亲仁慈,看见哪个孩子可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就带到家来,管吃管住。

我们家楼上楼下常年住的学生就有五六个,还有时不时来改善生活的。

④有个姓练的孩子,父亲早逝,母亲一人带着他们兄弟俩,哥哥因为家里穷,小学没念完就在家帮着干活了。

母亲把他从学校喊回家的时候,他的脚趾头已经冻得像一个个胡萝卜,母亲给他换上父亲的鞋,发现他连袜子都没的穿,马上又从屋子里拿出一套衣服给他。

叫他到火炉边的时候,他畏缩得像一只受伤的鹿,因为实在冻得厉害,端起的饭碗都险些落在了地上。

就这样,他开始在我们家吃、在我们家住,一住就是三年。

⑤不久后,他母亲知道了这事,老太太择了一个赶场天到我们家来,带了一口袋的洋芋,特意感谢了一番。

农村人不会说话,嘟囔着给我母亲承诺,说在他们家的耕地上有三棵碗口那么粗的柏香树,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就送给我们家,祖祖辈辈都给我们家看护,直到长出参天大树,我们家拿来盖大房子。

母亲当时也没有任何言语,当是一句玩笑话,只是告诫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出路。

⑥这事好像就这么过了,记得有一年春天,山上带话来说,其中一棵因为常年用来拴牛绳,恰巧被一头发飙的牛给弄断了。

又过了几年,山上又带话来说,其中一棵因为长得茂盛的缘故,季节里烟雨频繁,不巧被雷劈成了两半。

⑦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从山上带话来的是老太太的长孙子,老太太已经过世了多年,不幸的是,那个曾经在我们家寄宿的二儿子也因为一场大病被带走了。

那个可怜的年轻人,好像一直活在我最初的记忆里,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上面补了很多补丁,两手环抱着自己蜷缩成一团,冷得瑟瑟发抖。

母亲就这样把他带到了我们生活里,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我们每年有衣服,他就有衣服。

小时候我们三弟兄总是不理解,白吃白喝还不说,连衣服裤子都要买,这样下去,我们免不了横眉冷眼对他们,每次都被母亲训斥一顿才收场。

母亲常给我们说起这些孩子的苦,并一再告诫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仅要勤劳,还要懂得在逆境中自强不息。

尤其是这些孩子中成绩优越者,母亲让我们不仅要向他们虚心学习,还要懂得尊重、敬佩这种人,这样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

向你身边优秀的人学习,这就是母亲一直教导给我们兄弟的。

⑧晚些时候,我给老家的父亲去了电话,说树我们不要了,让他们家自己把树卖了,钱我们一分也不要。

我想,母亲在世也会这么做的。

当初母亲的目的也不是要得到那几棵树。

⑨一棵树几经风雨才活了下来,就像我们人一样,要经过多少的磨难和挫折才能成人?

女儿还小,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给她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就叫三棵树的承诺。

说有这么一家人,为了报答一个人的一点小恩,三辈人守着、看护着,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棵有幸长成了参天大树,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选自2016年5月4日《人民日报》)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答案』内容上:

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老家的山里气候寒冷、贫穷落后的特点。

结构上:

点题;引出下文三棵树的故事及对母亲的描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老家”“日子还没有来得及喊冷,上面就已经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那雪大半年化不完”“说不完的穷山恶水”,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老家气候寒冷、贫穷落后的特点。

“因为要修路进山,得把田坎上那棵树给砍了”“这个故事还得从我过世的母亲说起”,引出下文三棵树的故事及对母亲的描写。

14.请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仁慈助人②不图回报③教子有方④重视读书(学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母亲仁慈”“看见哪个孩子可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就带到家来,管吃管住。

我们家楼上楼下常年住的学生就有五六个,还有时不时来改善生活的”分析,母亲仁慈善良,待人真诚。

结合“就这样,他开始在我们家吃、在我们家住,一住就是三年”“母亲当时也没有任何言语,当是一句玩笑话,只是告诚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出路”分析,母亲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结合“母亲就这样把他带到了我们生活里,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我们有衣服,他就有衣服……但每次都被母亲训斥一顿才收场”分析,母亲言传身教,教子有方。

结合“母亲当时也没有任何言语,当是一句玩笑话,只是告诫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出路”分析,母亲重视读书。

点睛:

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