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997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内江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

 

内江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修订稿)

 

内江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0月

目录

一、“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回顾4

(一)主要成就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8

二、“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

(一)机遇10

(二)挑战12

三、“十二五”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形象定位13

(一)指导思想13

(二)发展目标13

(三)形象定位14

四、“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思路与主要措施16

(一)基本思路16

(二)主要措施16

五、“十二五”旅游重点项目与重点区域20

(一)大千园·甜城湖城市休闲游憩区21

(二)乐贤半岛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21

(三)两区城郊乡村休闲娱乐美食旅游区22

(四)隆昌“三古之旅”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22

(五)资中古城古镇历史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区23

(六)威远穹窿山水·古寨群观光休闲度假区23

六、“十二五”旅游产业配套规划24

(一)旅游交通系统24

(二)旅游接待系统25

(三)旅游商品开发29

(四)旅游信息化建设30

(五)其他配套系统31

七、旅游线路规划与旅游市场营销32

(一)旅游线路规划32

(二)旅游市场营销33

八、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34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支持34

(二)健全法制,加强行业标准化管理35

(三)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35

(四)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36

(五)创新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36

(六)加强区域协作与互动37

(七)加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37

附件:

内江市“十二五”旅游规划重点项目储备情况表··················37

内江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是实现我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旅游产业升级、产品定型、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

为指导和促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业培育成内江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把内江建设成为集“文化、生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兴优秀旅游目的地和川渝地区旅游枢纽城市,根据《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和内江实际,制订内江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是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产业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为全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09年底,全市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400余家,其中:

星级旅游饭店12家(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5家、二星级饭店3家、一星级饭店1家),国家A级旅游区4处(3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3处),旅行社15家、旅行社分社7家;旅游车公司2家;旅游职业培训院校3所(系),其他景区景点和旅游企事业单位52家,农家乐320余家。

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0余人。

2006—2009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453.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7.73亿元,其中入境旅游人数1772人次,国际旅游收入31.86万美元。

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14.5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9.21亿元,旅游接待人数由2005年的406.23万人次,增长到2009年的757.15万人次。

(详见表1)

表1:

内江市2006——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情况

年份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外汇(万美元)

旅游总收入

(亿元)

占全市GDP比重(%)

2006

502.19

21.24

0.04

11.65

21.25

7.05

2007

634.95

26.44

0.0572

13.96

26.45

7.10

2008

559.41

30.82

0.02

2.74

30.82

6.31

2009

757.15

39.21

0.02

3.51

39.21

6.99

2010(预测)

860.00

48.00

0.04

5.40

48.00

——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凸显出以下特点:

1、旅游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自2003年召开全市第一届旅游发展大会以来,内江市旅游产业正式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进入政府单项目标考核体系;为了更有效解决旅游产业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困扰,2007年市委市政府又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和增加了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了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和指导,初步形成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合力。

2、旅游景区建设成就斐然。

“十一五”期间,我市狠抓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安泰山庄完成3A级景区创建,成为我市首家3A级景区;

(2)隆昌南、北关石牌坊群4A级景区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

完成南关石牌坊古镇建设并正式开放接待游客,成为全市率先突破景区开发的成功案例;成功建设隆昌莲峰公园,为打造石牌坊群景区增加了丰富的内涵;北关牌坊景区建设推进迅速,已完成西入口、牌坊博物馆等主体工程建设,景区地下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已初具规模;(3)资中古城4A级景区建设初具规模,有望2010年底展开申报和检查验收工作;(4)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资源整合初见成效,力争2010年启动4A级景区申报工作;(5)规划为4A级景区的资中圣灵山溶洞完成一期工程,并已于2009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6)规划为4A级景区的甜城湖两岸景观工程已初步完成,正在对湖面旅游项目开发进行规划设计;(7)启动了“俩母山穹窿地质公园”申报工作;(8)成功申报了慈菇塘省级森林公园;(9)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资中罗泉古镇知名度和吸引力日益增大,新的规划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10)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长江故居修复建设后已正式开放接待游客;(11)十里休闲走廊、五星水库、如意山庄、隆昌高铁快速通道休闲观光区等一批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兴起。

3、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逐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隆昌“三古”之旅环线、资中旅游北环线、威远穹窿地貌和两葫旅游公路基本贯通,市中区“十里休闲走廊”路况进一步改善,东兴区郭北镇至长江森林公园、高桥至松柏寨·般若寺道路改造和五星生态观光园环湖公路第一期已完成;按照五星级标准新建的大千国际酒店于2009年投入试运营,运亨酒店、顺通大酒店分别于2006年、2008年顺利通过四星级饭店验收,资中龙都酒店、博希宾馆和威远鑫宏大酒店成功创建三星级饭店,东方宾馆、安泰山庄等星级饭店改造正在推进。

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12家,旅游车公司2家,农家乐320余家。

旅游综合接待能力逐步提升。

4、市场开发和营销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依托成渝两大都市,联合川南各中心城市,积极开展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促销。

先后举办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内江分会场”、“四川省农家乐旅游文化节内江分会场”、范长江诞辰100周年纪念、张大千诞辰110周年纪念、“天下穹窿·中国威远”首届旅游文化节和四川丘陵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论坛、大千美食文化节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并成功参与举办了2010中国内江·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

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各大旅游交易会,对外推荐内江旅游产品和重大旅游项目。

这一系列活动大大拓展了内江旅游客源市场。

5、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行业进一步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和行业管理,逐步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和经营秩序,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同时,广泛开展岗位技术技能练兵、创先争优和服务竞赛活动,积极推进旅游企业“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运亨大酒店、乘风旅游车公司、民乐旅行社等3家企业已通过省级“巾帼文明岗”验收,促进了全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6、城市旅游氛围更加浓厚。

随着“六创联动”工作的深入推进,内江城区在市容市貌方面有了明显改观,城市旅游功能逐步得到提升。

以入城线为代表的城市道路改造、城市街道绿化、沿江两岸的景观带打造和亮化工程效果显著。

城市各类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逐步完善,旅游道路标志标牌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共设置旅游标志标牌和导视牌30余块,渝昆、厦蓉高速公路内江辖区段旅游标志标牌设置全面启动。

城区主要街道果皮箱的喷漆维护和保养进一步加强,新增果皮箱207个,改造升级城市公共厕所20余座。

车站、星级饭店、旅游景区、交通干道等公共信息标牌按照《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10001)要求进行了整改。

内江公交集团10辆仿古观光巴士、20辆纽曼一级踏步公交车已投入运营,甜城湖旅游观光电瓶车项目正在论证推进中。

通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市已基本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接待能力,为我市下一步实现优秀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内江旅游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全省及川南地区,其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景区通达性较差。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目前整体状况,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依然滞后,三县两区主要优质旅游资源的通达性还较差,严重制约了景区景点的发展。

2、资源和产品开发粗浅,整合创新不足。

尽管我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并具有自身特色,但由于开发层次、开发品味较低,且对旅游资源分布散、体量小的现状缺乏有效整合,目前尚无高品质、强吸引、大体量、能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拳头产品。

同时,旅游产品在种类多样性、游客参与性、消费方式选择性等方面开发明显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甜城文化”、“大千文化”、“书画之乡”等地域性特色文化尚未找到有效载体;文化旅游脉络不够清晰,产品的文化含量和知名度与资源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极不相符,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未能有机结合形成特色经济。

3、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招商引资难度大。

由于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机制等种种原因,目前内江旅游投入严重不足,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特别是引入大企业、大集团开发旅游十分困难,加之受经济、政策等条件制约,影响了大型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品牌产品打造。

4、旅游宣传促销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由于资金、人力和机制等问题,我市旅游主管部门介入产品和线路的包装、促销受到制约;二是没有形成一个鲜明的整体旅游形象及其标志;三是企业缺乏对我市游客市场内在需求的研究,不能针对不同旅游消费者设计有效的整体营销宣传策略;四是缺乏适合旅游团队观光游览、购物、就餐所需的交通环线设计。

5、区域旅游合作有待加强。

内江地处成渝中点,是西南出海通道的必经地,又是川南泸州、自贡、宜宾等城市北上成都的必由通道,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在川、渝、滇、黔三省一市的旅游大环线中,具有前后可依、承上启下的地缘关系,是川南旅游环线和四省市间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内江旅游业在区域合作中还处于被动地位,旅游产品还未能纳入川南、成渝几条相关精品旅游线。

6、旅游业发展意识不够强烈。

尽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但仍有部分单位和部门未完全达成共识,不少人对内江发展旅游业缺乏信心,还没有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整体推动的发展格局。

此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创新不足。

各种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也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二、“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1、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向好发展,为居民休闲、旅游提供了强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