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060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

设计理念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

在教学环节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学科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从而充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查找资料、引用资料,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思想认识。

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目的是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本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练习快述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团结合作,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理想感情;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南极地理知识、南极考察活动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人类南极探险的图片资料)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

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挡不住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的悲剧》,探讨95年前一次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

二、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理解生字生词。

拽出(zhuài)无垠(yín)癫狂(diān)坚持不懈(xiè)

凛冽(lǐn)吞噬(shì)销蚀(shí)精疲力竭(jié)

羸弱(léi)步履(lǚ)毋宁(wú)怏怏不乐(yàng)

告罄(qìng)遗孀(shuāng)姗姗来迟(shān)毛骨悚然(sǒng)

皑皑(ái)忧心忡忡(chōng)夺眶而出(kuàng)语无伦次(lún)

毋宁:

不如。

吞噬:

吞食。

羸弱:

瘦弱。

告罄:

指财物用完。

毛骨悚然:

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忧心忡忡:

忧愁的心情不能安静。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姗姗来迟:

慢腾腾地来晚了。

姗姗,行走缓慢的样子。

念念有词:

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2.作者简介

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

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

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

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

1941年到达巴西。

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茨威格一身正气,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

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3.快述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分小组,同学间互相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初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理清故事的情节:

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的奔向南极点,结果发现阿蒙森队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的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②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

例如,斯科特接受为阿蒙森业绩作证的任务。

威尔逊博士坚持科学考察。

斯科特将日记记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等等。

③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险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字里行间,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

三、合作探究、重点品读

朗读品味,畅所欲言。

1.朗读6--14自然段,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题目中的“悲”是什么意思?

文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伟大”又体现在哪里?

要点:

悲在生命的毁灭,伟大在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悲在为胜利者作证,伟大在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

悲在孤独寂寞,伟大在勇于探索的豪情。

悲在探险的集体失败,伟大在团结协作的精神。

悲在失去朋友亲人,伟大在无私的爱。

3.斯科特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

首先斯科特他们身上鲜明地表现出人类不懈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南极探险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坚毅、执著、勇于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归途中与死亡抗争,是何其悲壮、何其豪气冲天。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恶劣环境和生死关头,能够团结协作,甚至不惜为团体、为同伴献出生命,奥茨独自走向茫茫风雪去迎接死神只为减轻队员负担即是撼人心魄的例证。

他们身上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心,对祖国民族、同伴亲友的一片挚爱之情正是支撑他们英勇行为的强大动力之一,斯科特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

斯科特还具有令人敬佩的诚信风度,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人格的高尚,令人敬佩。

4.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作传?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5.斯科特一行人此次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从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所折射出的人类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活动本身和那个时代,成为全人类跨时代、地域的宝贵精神财富。

即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斯科特的雕塑和题目)

1.假如你是挪威探险队员阿蒙森,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在南极归途中艰难的情形,你会怎么办呢?

2.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五、资料链接

(多媒体显示流动的南极风光图片及解说:

美丽神奇的南极)

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

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

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

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伟大的悲剧》一课,重点在于告诉我们英国南极探险家斯科特和他的队员在归途的覆没悲剧是伟大的。

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并对他们的探险精神、科学态度、为了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行为肃然起敬。

这些浓厚的人文素养,恰恰是我们学生所缺乏的,是必须引导他们很好地去讨论、认识并加以吸纳的。

教学做到这一步,也只有做到这一步才可以说学会、学好了这篇文章。

因此,本节课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设计,把孩子引领到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去体悟事件的价值、精神的价值。

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理想感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上。

本文篇幅虽长,但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

同时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把握课文内容。

另外,课文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茨威格在笔端饱含的深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

所以我让学生多朗读,激发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教学空间。

我在《伟大的悲剧》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南极风光,使学生了解南极。

让学生欣赏有关南极探险的画面,阿蒙森和斯科特两队人员登山的视频,深入了解本文故事情节,创设了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境,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同时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主动获取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