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880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docx

《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docx

秦晖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

秦晖:

经济学的逻辑“预设”

时间:

2010-12-2311:

08作者:

秦晖字号:

大中小点击:

277次

——《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系列文章之一

 

  经济思想在西方有一个非常深厚的传统,但是,对于非经济学专业人士来说,要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概念是比较不容易的,而且这些概念往往会引起很多误解。

 

  实际上,西方经济学的最根本的一个概念是这种经济学的“预设”。

什么是经济学“预设”?

就是在经济学的阐述中,一般都会预先假定人是争取最大化的自利的,也就是说,参与经济的人是要谋取自己利益最大化的。

这就是“经济人(economicman)”或曰“理性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man)”预设。

 

  对这个预设,人们就有各种各样的评论。

 

  比如,有些人就说,这个概念说明西方人是主张自私自利的,就是说,西方人是主张性恶论的。

有时还进一步说,这是东西方之别:

西方讲性恶论,我们中国文化,比如儒家文化,是讲性善论。

 

  有时候又把它说成是主义之别。

比如,说资本主义是讲性恶论的,而社会主义是讲性善论的。

资本主义是讲利己的,而社会主义是讲利他的。

这里头就有交叉了。

因为我们知道,所谓社会主义也是从西方传来的一种思想,所以我们不好说社会主义就是东方的,是吧?

 

  但是,不管这些说法是在中西文化之别的意义上,还是在左右之别,也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之别的意义上,所谓的性恶论,所谓的自私自利,其实我们基本上讲的是两个意思:

一个是事实判断;一个是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就是“是怎么样”。

价值判断就是“应当怎样”。

其实,我们讨论的很多概念都涉及这两个意思。

 

  有些人把“经济人预设”说成是事实判断,就是说人性皆恶,人都是自私自利的。

于是他们就批判说,这个说法不对嘛,比如说有雷锋同志嘛,比如说还有很多很多的好人,是吧?

他们都不是自私自利的嘛。

 

  的确,如果把这个“预设”当作一种事实判断,那么现实中有很多高尚的人和高尚的行为就可以成为反驳的论据,因为相反的事实明明是存在的嘛。

很多人都这样讲,说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的人都设想为自私的,这是错的。

甚至不光是在经济学领域,前几年有一位朋友,是一个所谓的“新左派”。

他编了一部很有名很火爆的剧本,叫做《格瓦拉》。

这部火爆的剧中有一个镜头,就是几个像女妖精一样的“美帝国主义者”,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一出来嘴里就大喊大叫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据说美帝国主义就是这样的。

可是老实说,我还真不知道西方哪个思想家或者是什么人曾经讲过这句话。

我们都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恰恰是中国传统时代的一句谚语。

而在西方文献中,至少就我知道的范围内,还没有听说哪个有名的思想家或者哪个人说过,人不为己会遭到,或者应该遭到“天诛地灭”。

但是,这些人就说,西方人就是主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么这是事实判断。

 

  再说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就是说应该如何。

事实判断是说,他们认为西方人说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个事实。

而价值判断就是说,人应该是自私的。

似乎如果你不自私,你就会被西方人认为是大傻帽,或者是受到贬斥。

 

  也就是说,第一,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个事实判断;第二,人也应该是自私的,这是个价值判断。

这些人说,“西方经济学”所谓的经济人预设就是这么回事。

 

  因此他们就做了两种批判。

第一是事实批判,人不都是自私的,比如说有雷锋等等;第二是价值批判,人也不应该是自私的。

比如他们就说,大公无私如何高尚,如何值得提倡,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献身是多么的伟大,宣扬自私自利是多么的不好等等。

这些年来经常有人宣称,“西方经济学”解释不了南街村、华西村这类“奇迹”,理由也是那里的人据说不自私,并且提倡利他为公。

我们还经常听到有人说,他创建了什么什么理论或体系,“从根本上推翻了”西方经济学的那一套。

你去一看,其实还是说他从事实和价值这两个方面推翻了这个“预设”。

 

  经济人预设并非事实判断更非价值判断

 

  但是,我觉得像这样的两种批评,是不是有点找错了目标呢?

所谓的经济人预设真的是这样一种事实判断或者是价值判断吗?

其实,这个预设它不过是一个逻辑,提问的逻辑前提。

它既不是一种对事实的描述,更不是一种提倡,对价值的提倡。

 

  这个经济人预设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在西方的经济学中,所谓经济人预设就是,一个能够正常运行的或者说合理运行的制度,必须假设人是会自私的。

我要从这个假设出发,就是说把它作为基本的约束条件,来设计我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游戏规则。

 

  为什么要这样设定呢?

其实这个道理,我们中国人和其他民族一样,都非常理解。

用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话叫做,“先小人后君子”,或“亲兄弟明算账”。

在制度设计上,你一定要从人有可能做小人出发。

这样设计出来的制度,如果你事实上是君子,那当然更好。

但绝不是说,如果你不是君子那就乱套了。

如果你事实上是君子,整天想着为别人为大家做好事,那咱们求之不得。

但假如你做不到,那么,这种制度也可以使你的利己行为不至于损害别人,使你的利己行为在整体上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总福利。

 

  所谓“亲兄弟明算账”也是这么回事。

“亲兄弟明算账”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不是要鼓励大家六亲不认,而是说,要把账算在明处,就不至于发生不愉快的事。

互相帮忙,亲兄弟的感情,完全可以存在,而且再好不过,但是,假如亲兄弟们的感情出了问题,那么,明算账也可以做到使他们不至于反目成仇。

 

  明算账就做不成亲兄弟了么?

或者说就不提倡做亲兄弟吗?

当然不是这样。

可是,我们进行制度设计,不能预先假定你是圣人,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你的身上,把所有的资源都交给你,相信你大公无私,会分配的很好。

我们不能这样做的。

我们不能押这种宝,因为事实证明,这样押宝往往是有问题的。

 

  大概不会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西方文明的代表。

而且,据说毛泽东是个理想主义者。

但是,就是毛泽东自己曾经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毛泽东都这样讲,那么,我们设计一种制度时,能不考虑这一点吗?

我们能够假设,所有的人都是做好事的,而且一个人在他一辈子中都是做好事的吗?

毛泽东自己都讲,这是最难最难的。

所谓最难最难的,不是说没有人做到,也不是说不该做到,而是说,我们不能把宝押在这上面。

 

  讲的简单一点就是,一个成功的社会,一个成功的制度,你是慈善家最好,但是,如果你不是慈善家,那么至少我要管住你,不能允许你成为一个强盗。

那么,我不能允许你成为强盗,但是,我又不能假设你肯定就是一个慈善家,那么这个制度安排应该以什么为基准呢?

 

  大家可以想象,那就是交换。

比如说,我想从你那里得到好处,我不能假定你是一个慈善家,会无偿的给我提供好处,但是,我也不能做强盗来抢你,那怎么办呢?

很简单嘛,你给我好处,我也给你好处,这就是所谓的交换。

交换不是说,你就不能当慈善家了,而是说,即使你不当慈善家,我们这个社会也能运作。

 

  亚当?

斯密和密尔所讲的“经济人”

 

  关于这一点,西方经济学在一提出“经济人”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

大家知道,所谓“经济人”这个概念,有人说是起源于亚当?

斯密,因为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提到,我们现在可以享受到饮食,可以穿到衣服,但是,这并不是因为那些厨师或者那些裁缝们大公无私,诚心的要给我们做什么奉献,其实这些厨师、裁缝,他们想的也不过就是自己赚钱。

但是,由于有了市场交易,厨师和裁缝,他们即使本意只是为了自己,但是我们也通过这些行为获得了好处。

比如说,穿衣吃饭的便利,这就是所谓的经济人预设。

 

  但是,亚当?

斯密并没有讲,这些厨师、裁缝,就不可能有为他人着想的可能。

他更没有说,如果他们这样想了,我们反而会吃不上饭,没有衣服穿了。

他并没有这样讲。

他只是说,由于有了这样的交换,即使他为自己考虑,我们也可以得到服务。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先小人后君子”。

 

  但是,亚当?

斯密这样讲的时候并没有用economicman这个词,就是“经济人”这个词。

经济人这个词最早使用的是约翰?

密尔,严复把他译成穆勒,约翰?

密尔在1836年的《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这门学问的哲学方法》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经济人”这个术语。

 

  密尔就明确地说,经济学以人会利己作为预设,但这仅仅是一种假设、一种抽象,而不是对人事实上是什么所做的论断,更不是对人应当做什么的一种回答。

他说:

“没有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如此荒谬地认为人事实上就是如此(自私)的”。

也就是说,经济学家不会荒谬到认为所有的人都不会利他,都不会利公,都是自私自利的。

但是,他说,假设是这门科学研究的必要方法。

而我们只能做这样的假设,相反的假设是行不通的。

 

  这里我要讲,的确是这样,西方经济学中的确没有一种事实判断,说所有的人都是性恶的。

所谓的性恶论,的确在西方文明中有一些说法,但和经济学无关。

比如说基督教义中的“原罪”说就被一些人说成是性恶论,因为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所以在上帝面前人们都有原罪。

无论你是否相信这种说法,但这说的是神人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自私自利并不是一回事,更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毫不沾边,亚当夏娃恰恰是因为偷吃禁果(可以近似地说是自私吧)被上帝赶出伊甸园的,如果不这样,他们还在那乐园里享受上帝的恩宠呢。

怎么说不偷吃禁果,上帝就会诛灭他们?

这不是胡扯吗?

恰恰相反,基督教的一个特征就是教人整天为自己的“原罪”而忏悔,这明明是一种反省的说法,它倡导的不是纵欲,而是自律、克制乃至禁欲。

与宋儒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差不多。

你不信教,不忏悔也罢,总不能反过来说人家提倡自私自利吧?

 

  还有我们经常提到的霍布斯,如果讲西方的性恶论,霍布斯是被提到的最多的、最典型的代表。

霍布斯有一句话叫做,“人对于人是狼”。

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都是竞争的关系。

但是,我们说的经济人预设和人对于人是狼的这种说法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一样了。

道理很简单,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狼群中有什么市场的,人们更不能指望狼和羊去进行交易。

 

  恰恰相反,从这个狼群中的规则中倒是可以推出“计划经济”的。

大家知道,现实中的狼群经常是有一个头狼的。

很多动物都是这样。

这个头狼可以分配一切,包括配偶。

你不能跟他讨价还价。

往往这个头狼可以垄断交配权,别的公狼除非寻机向它挑战,取而代之,就都只能“打光棍”。

但是,从经济人预设推出来的是这样一种东西吗?

 

秦晖:

韩非为真正的性恶论

——《经济学与伦理原则分析》系列文章之二

 

  我们会问,在中外的思想史上,无论在事实判断还是在价值判断上,最彻底的性恶论者是谁呢?

照我看,不是霍布斯。

因为霍布斯讲的“人对于人是狼”,大家可以看看他的原著,其实首先他讲的只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陌生人之间通常是自利的,因为他们没什么感情的联系。

但是霍布斯从来没有把这个东西推到熟人之间、亲人之间甚至骨肉之间。

霍布斯从来没有说过,妻子对于丈夫是狼,儿子对于父亲是狼。

 

  可是,我们中国有的思想家的确就是这样说的。

这位思想家就是毛泽东非常崇拜的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

韩非在他的著作中就专门讲过,专门教导、告诫当时的人,实际上是告诫当时的帝王。

因为《韩非子》这部书本来就是给帝王看的。

我国历朝历代,都不提倡老百姓看韩非。

这个《韩非子》写的是帝王自己看的东西。

 

  韩非就告诫帝王说,你不要相信任何人,任何人都是为自己的,都会为自己来算计你。

他专门提到,包括老婆孩子。

这是韩非的一句名言了:

“夫以妻之近及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老婆孩子都不可信,你还能信谁呢?

这个韩非很有意思啊!

他讲的这个话,也的确不是没有根据的。

比如他说,你宠爱某个妃子,你就以为这个妃子会好心对你吗?

不会的,你宠爱的这个妃子肯定希望你死的越早越好。

 

  因为道理很简单。

她正在受宠,她的孩子就有可能争位。

可是,你将来一旦移情别恋,看上别的妃子了怎么办?

因此,趁你现在还宠我,最好你赶快死掉。

然后,我的儿子就可以即位了。

韩非说,儿子也是一样,你对某个儿子特别好,立他为太子,你以为他就会对你好么?

恰恰相反,你一立他为太子,他就巴不得你早死。

因为,假如你不死,谁知道你将来会不会改变主意呢?

 

  韩非子说,所以,你不要相信任何人,连老婆孩子都不能相信,你还能相信谁呢?

他说,你只能相信三个东西:

法、术、势。

讲的简单一点,就是那套厚黑学的东西。

所谓法,就是你对所有的人要明赏罚。

他为你卖命,就赏他;他不听你的话,就罚他。

所谓术,就是权术。

你要善于利用人性的阴暗面,让那些被你统治的人都互相猜忌,用甲来打乙,用乙来打丙,用丙来打丁,又用丁来打甲,然后你在上面操控一切,这叫做术。

什么叫做势呢?

就是严刑峻法造成的一种威慑,一种恐怖气氛。

 

  除了这三个东西,别的任何东西都是不可靠的。

你不要相信谁会忠于你,谁会大公无私的为你献身等等。

老实说,把性恶论作为一种事实判断,推到至亲骨肉之间,就我有限的阅读而言,还没有看到过第二个人。

在西方,我没有看到这样的理论。

霍布斯也不是这样的。

  那么,如果就价值判断而言,所谓经济人预设的意思会被理解为,西方人崇拜自私自利的人,看不起或者蔑视那些大公无私的人。

能这样说吗?

我觉得这简直是荒唐透顶。

 

西方的价值观念崇拜基督还是崇拜犹大?

 

  大家知道,所谓西方文明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就是基督教文明,而基督教崇拜的是什么呢,是耶稣基督。

 

  当然,对于耶稣基督这个人,你如果不信基督教,你可以说,有没有这个人都不确定。

但是,如果你是基督徒,你肯定会相信有基督这么个人。

那么,这个人做了什么事呢?

大家即使不是基督徒,大概也听说过。

基督的基本事迹就是,他为了拯救人类,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最后,为了拯救人类,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假如说,西方文明就是认为人应该是自私自利的,人不为己就天诛地灭,那么,耶稣不是活该天诛地灭的吗?

耶稣不是个大傻冒吗?

你还去崇拜他干什么呢?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真正值得崇拜的难道是耶稣吗?

是谁呢?

那大概就是《福音书》里面讲的那个为了三十块银币而出卖耶稣的犹大。

这个人是自私自利的,这个人才值得崇拜啊。

是不是这样呢?

当然不是。

 

  所谓基督教,是崇拜那位为了拯救人类而不惜自己被钉死的那样一个高尚者。

也不是只有基督教才这样的,早在基督教传入西方之前,西方的宗教也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基督教是亚洲的宗教,是在巴勒斯坦产生的。

在古希腊那个时候还没有基督教。

古希腊也有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神,为了人类去盗火,结果被钉在奥林匹斯山上。

这样高尚的人是受到大家崇敬的。

 

  最搞笑的一件事,就是前些年,我们的报纸报道了一条新闻,说美国的西点军校立了一尊雷锋的像。

报纸说,可见雷锋的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精神感动了美国人。

西点军校是不是有雷锋像我不知道,我是去过西点的,那个地方非常大,而且,虽然是个军校,它是没有围墙的。

周围有森林、河流,很大的一片地方。

里面的画像和雕像不计其数,从汉尼拔一直到巴顿,历史上很多很多的人,大概上千个都有,是不是里头有个雷锋?

我没见过。

 

  但是,我觉得,其实就算有个雷锋,这件事有什么意义呢?

美国人是知道有雷锋了之后才有无私奉献的吗?

雷锋是不是感动了美国人我不知道,但是,耶稣感动西方人已经近两千年了,这是确凿无疑的。

所以,我觉得,说西方人信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种说法是非常之可笑的。

 

  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民族,如果你为大家做了事,大家都嘲笑你,而不是钦佩你。

但是,这样的民族,它肯定缺少凝聚力,由于缺少凝聚力,在几千年的民族之间的竞争中,它可能早就灭亡了。

 

  在几千年的人类竞争中能够延续下来的民族,它肯定是要有凝聚力。

要有凝聚力,肯定是要尊敬这些奉献者的。

当然,尊敬是一回事,能不能强迫你奉献又是一回事。

 

“拔一毛”的权利属于谁:

为什么孟子要“辟杨墨”

 

  我们先秦的时候就曾经有过一场争论。

当时有一个影响很大的人叫做杨朱。

据说他是个个人主义者。

他的著作现在都已经失传了,留下来的都是别人骂他的话。

其中有一句就是说他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墨子,墨子据说是“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出自《孟子?

尽心上》)就是为了天下,我可以抛头颅洒热血。

 

  孟子把这两个人都骂了一通。

他说,这两个人都不行。

而且他还说“逃墨则归杨,逃杨则归儒”,似乎墨子比杨朱更糟,离儒家真理更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你说,儒家主张理想主义,但反对极端,墨子是太极端了。

好像也不是啊。

因为儒家也讲过很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类的话。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汉代一个给《孟子》作注的学者叫赵岐,他就解释了这一点。

从他的解释看,其实关键不在于“拔一毛以利天下”该不该为。

我们看拔一毛利天下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当然是好事,当然应该做。

但是,真正的问题不在这,其实杨朱这句话并不是他的原话,我相信,他也不会说拔一毛以利天下是不应该的。

他的意思其实是你不能以利天下为理由来侵犯我的权利,即便小到“一毛”。

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拔一毛的权利应该归谁呢?

谁有权利拔这一毛呢?

 

  杨朱认为,我这一毛由我做主,拔不拔是我的事,要我愿意。

老实说,不要说拔一毛,为天下抛头颅洒热血都可以。

但是,这得我愿意,你不能以利天下为理由拔我这一毛。

赵岐说,孟子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在他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你的一毛不是属于你的,而是属于父母的,或者说是属于你的家庭、家族这个小共同体的,因此你没有权利。

 

  但是,皇上就有这个权利吗?

声称代表“天下”的朝廷就有这个权利吗?

也没有。

所以,孟子也反对墨子的说法,甚至反得更厉害。

形成所谓的“杨近墨远”之说。

为什么?

古书没有直接说。

但这当然不是因为墨子“理想主义过分”。

我认为,这是因为当时对儒家理想中的家族本位伦理社会(“周制”)最严重的威胁并不是来自杨朱的“个人主义”,而是来自当时越来越厉害的、以统一“天下”为理由鼓吹爹亲娘亲不如皇上亲的国家暴力,即所谓的“秦制”。

讲的简单一点,孟子和孔孟古儒是抵制“周秦之变”的。

他们基于儒家那种家庭本位的观念,认为,你的一毛,既不是属于你自己,也不属于“天下”。

按赵岐的说法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谓不敢毁伤,不是说你就不应该毁伤,更不是说,你怕疼,是什么意思呢,是他说你没有这个权利。

 

  讲的简单一点,就是这个权利不该归你,但是,也不该归国家,应该归谁呢?

应该归父母,归家庭,归小共同体。

这就是所谓“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

对孟子这个说法我们接受不接受,暂且不论,至少有一点我们应该清楚,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该不该为,而是谁有权利拔这一毛。

 

  耶稣非常伟大,他为了拯救人类,宁愿自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但是,这里伟大的是耶稣,而不是下令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的希律王,乃至允许希律王这么做的罗马总督彼拉多。

基督教徒是非常崇拜耶稣的,但是,他们绝不会崇拜、而且很鄙视希律王和彼拉多这类人。

任何人都不能把别人用作“崇高目的”的牺牲,为了人类的利益,把你钉死在十字架上,如果我这样讲,我就是耶稣吗?

不是,这样的人可能是希律王,甚至可能就是犹大,是不是这样?

 

  因此,一个人如果为大家做了奉献,大家都钦佩他,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西方人一点都不比东方人差。

但前提是,你是自愿的,不是别人逼你的。

老实说,我觉得这里没有东方、西方的区别。

我逼你奉献,这是一种善吗?

 

  如果把这理解为善的话,那奥斯维辛集中营大概就是个大善之地。

因为犹太人在里头把什么都奉献了,包括他们的头发、他们的牙齿。

你说奥斯维辛是一个大善之地?

还是个大恶之地呢?

当然是一个大恶之地。

也就是说,这个“经济人理性”绝不是说人不应该奉献,而是说我们不能搞一种制度来逼人“奉献”,不是要否定耶稣,而是要否定希律王!

 

价值判断上的性恶论:

再谈韩非

 

  那么,在价值判断上,认为人就应该是自私的。

如果不自私,反而不好。

如果你大公无私,我反而要把你灭掉,这样的理论有没有呢?

在价值判断上,鼓吹性恶论,也就是说,不光是说“人对于人是狼”,连夫妻父子都如此,而且说,人对于人应该是狼,不是狼也要把它变成狼。

这样的主张有没有人说呢?

也有的,但也不是霍布斯。

 

  霍布斯说,“人对于人是狼”。

第一,作为事实判断,他讲的是陌生人;第二,他也没有说,这是一个价值判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霍布斯也没有讲过。

但是,韩非就表达过这种主张。

人不为己,你还要把他天诛地灭,这就不是一个事实的问题,而是你在提倡了。

 

  我们知道,儒家是主张性善论的。

因此,儒家主张,要找那些有道德的人当官,什么叫做有道德呢?

明代的于谦曾经讲过一句话,这个国家要治理好,其实说来也简单,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这个国家就可以治理好。

这其实是儒家自古就有的观点。

既不爱钱又不怕死,这就是清官了。

 

  可是,韩非就说的很清楚。

作为皇上,你不应该喜欢清官,而且清官对你有危险。

为什么呢?

因为,你之所以能够维持统治,最主要的就是你有赏罚这两个工具,人们为你办事,你赏他;违背你,你可以罚他。

 

  韩非是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忠”这种东西的。

这个韩非曾经讲过很多故事,我觉得,我们先秦时代的那些学者,你看他们写的书就会觉得,那个时代的人很有意思,他们讲的所有的道理都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来表达的,不像我们现在的一些理论著作那么枯燥。

 

  韩非说,比如一个长工,他非常卖命的替主人干活,你以为是他爱主人吗?

其实不是的。

那是因为,他这么拼命干活,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我们国家就有一个经济学家写了一篇文章,其中说,可见我国先秦时代已经懂得计件工资制度,因为,只有在计件工资条件下才会有那种干得多你挣得也多的那种现象,如果是计时工资,混够了时间就拿钱,就不会这样了。

 

  但我这里关心的是另外的事。

那就是,韩非讲得很清楚,他对皇上说,你的丞相啊、大臣啊就像这长工,这些人能够为你效劳,不是他多么爱你,而是他图你的赏。

那么,为什么这些大臣不造反呢?

也不是因为他爱你,而是因为怕你杀他。

因此,最可怕的大臣是什么大臣呢?

就是既不图你赏也不怕你罚的人。

讲的简单一点,就是那些既不爱钱也不怕死的人。

“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

此谓之无益之臣,吾所少而去之者也”。

 

  其实说透了,就是海瑞这样的人。

韩非就明确的讲,这样的人怎么要得呢?

你赏他也不稀罕,你罚他也不害怕,这样的人不得造反吗?

其实,大家不要以为这是讲笑话,在中国的历史上,人们都说儒家虚伪,说儒家伪善,可是大家不要忘了中国历史上有一种更可怕的现象,那就不是伪善了,而是伪恶。

 

  所谓伪恶,就是说,你其实本来不想作恶,但是你也不得不表现的很恶,否则你就立不住脚。

 

  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故事:

楚汉相争时,刘邦在外带兵打仗,丞相萧何在那里治理后方。

这个萧何据说是一个很廉洁奉公的人,就有些话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

他们说,哎呀,这个萧丞相真是不错,后方的老百姓都说萧丞相很伟大,他威信很高啊。

 

  刘邦一听就很不高兴。

萧何一听也吓坏了。

他马上就觉得,这说法对他是个威胁。

于是,他马上就变,抢了许多老百姓的土地,欺男霸女,做了很多贪婪之事。

于是,民众对萧何的埋怨就传到刘邦耳朵里了。

他们说,哎呀,这个萧丞相不行,很贪财,你看看,他什么都想要,这个人很龌龊等等。

刘邦一听就放心了:

原来他不过是这么一个人,我控制得了的!

 

  我们还知道,早在这之前,秦朝的一个大将叫做王翦,他带兵去伐楚。

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最大的敌手就是楚。

秦军第一次伐楚失败了,第二次伐楚,秦王、就是后来那个秦始皇就使用了王翦。

王翦说,楚很厉害,不给我六十万军队,我是不能承受这个任务的。

于是秦始皇就把这六十万军队,这几乎等于秦朝的全部精锐,都交给他了。

然后就说,那你还有什么要求啊?

王翦就提出了一堆要求,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