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797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LQSG12标段

 

路基强夯(首件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济南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项目部

二O一二年七月四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三施工前期准备3

四强夯试验段施工工艺5

五质量保证体系13

六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16

七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9

 

一、编制依据

1、《济乐高速公路LQSG12合同段工程施工合同》;

2、《济乐高速公路LQSG12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3、《济乐高速公路LQSG12合同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

5、《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技术规程》(JTJ076-95);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1-2004);

9、《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手册》;

1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以及招标文件明确的技术规范、投标文件和国家现行的公路工程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方法;我国法律、法规及山东省有关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员健康、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济乐高速公路LQSG12合同段,起讫桩号为JK0+000~JK12+108,路线全长12.108km。

本项目桥台台后路基填方较高,桥台与台后路基填土的差异变形较大,容易产生桥头跳车。

为增强地基承载力,减小台后变形量,将台后30-50米范围内地基进行强夯处理。

强夯需在新建桥梁桩基施工前完成。

路基强夯工程数量表

序号

处置区间

长度(m)

位置

强夯(m2)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1

JK4+422.5

JK4+452.5

30

全幅

1200

2

JK4+491.5

JK4+521.5

30

全幅

1200

3

JK5+330.5

JK5+360.5

30

全幅

1290

4

JK5+400.5

JK5+430.5

30

全幅

1290

5

JK8+925.8

JK8+965.8

40

全幅

2101

6

JK8+971.8

JK9+011.8

40

全幅

2051

7

JK9+007.1

JK9+057.1

50

全幅

3028

8

JK9+732.9

JK9+782.9

50

全幅

2929

合计

15090

2、首件工程选择及目的

路基强夯首件工程选于JK9+732.9~JK9+782.9段,本路段为平原农田区,地势平坦开阔,无地下管线及农房建筑,机械进场便利,受外界干扰小,能在短期内完成试验,对后续施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首件工程的目的:

1)总结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夯锤落距,沉降量等参数,选取合理的机械设备和质量控制方案

2)熟悉施工运作程序和各种检测手段,使以后工程施工在有序、有效的组织和监督下优质高效进行。

三、施工前期准备

该首件工程路段准备安排一个作业队施工,计划开工时间为七月九日。

1.组织机构关系见下图

组织机构框图

作业班组

 

2.人员、机械准备。

施工人员一览表

序号

人员名称

人员名称

备注

1

机长

周玉明

2

技术员

宋振凯

3

质检员

张绍锋

4

安全员

赵大勇

5

机械操作员

邢明堂、王金刚

6

普工

10

施工机械一览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强夯机

QU20(锤重10.75T)

1台

2

平地机

PY220

1台

3

装载机

5T

1台

4

压路机

YZ20C

1台

3.地基处理前,查明强夯范围内地下的构造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

同时对路基范围内的洞穴、水井、废窑洞、墓穴及平整土地中填埋的沟壕的调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可能产生的路基质量隐患。

4.按照设计要求清理表层的草皮和腐殖土层,并挖除局部的淤泥、翻浆土层,有积水路段排除积水并将土翻松晾干。

5.路段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保证施工场地内不积水。

6.施工前对施工路段挖沟检测,若地下水位在3m以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措施,设置为封闭长方形,顺路线每10-20米横路向设1排井点,顺路线纵向设置3排井点,同时每排中的井点间距为2米,井点降水管埋深不小于6米,以满足强夯施工正常进行。

四、强夯试验段施工工艺

1、强夯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整平场地→夯前原状土试验→地下水位检测→调试机械,确定锤落距→第一遍夯点放样→夯击,观测记录→夯坑回填→第二遍点位夯击,观测记录→夯坑回填、压实→满夯→地基承载力检验。

2、施工准备

(1)、安全、技术准备

⑴熟悉现场,做到图纸实物对应。

⑵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机械操作及安全交底。

(2)、施工现场准备

⑴按照要求对强夯范围内原地面进行清表和平整。

⑵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等进行现场复核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⑶绘制强夯处理范围及点位布置图,对点位编号。

⑷施工前对原状土的土质类型、天然含水率进行检测,并与设计文件对照,并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方法对原状土地基承载力检测。

⑸探测地下水位高度,如地下水位高于3米,则需降水。

降水可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井点降水中心区域应设置独立水位检查点。

⑹施工现场应设置项目标示牌、各种安全施工警示标识及施工警戒线等,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⑺水准控制点需设置在距强夯范围最小距离50米以外,并保护完善。

水准测量置镜点应在距落锤点位最小距离20米以外,并根据现场影响情况及水准仪精度适时调整。

(3)、机械设备准备

⑴施工机械进场前需进行检查,确认机械设备型号、性能等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⑶强夯机在施工前需进行夯锤重量、夯锤尺寸检测,确认垂重及尺寸是否能满足要求,并按设计夯击能计算并设定夯锤落距。

夯锤落距确定后,固定制动挂钩的钢丝绳,并在强夯机钢丝绳上用红色布条作标识,便于观察和检查。

3、施工工艺

1)强夯时点夯采用铸铁夯锤,锤重10.75T,直径2.25m,夯锤设有直径0.4m排气孔,夯点间距6*6m,等边三角形布设。

主夯单点夯击能量桥头段1500KN.m。

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曲线确定;夯击遍数采用二遍,既在第一遍夯点正方形中心进行第二遍夯击。

为确保地表土的均匀性和较高的密实度,防止出现“死角(或盲区)”,最后用800KN.m低夯击能进行逐点满夯2遍,满夯用夯锤重10.75T,夯印彼此搭接1/4,夯点间距3.37m。

 

强夯技术参数表

项次

项目

施工技术参数

1

锤重和落距

点夯锤重10.75T;落距为14.24m((1500KN.m);满夯锤重10.75T,落距7.59m(800KN.m)

2

夯击能

桥头强夯路段1500KN.m、满夯800KN.m

3

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点夯夯击点布置按正三角形布置;夯击点间距为6m;满夯采用夯印彼此搭1/4,夯点间距3.37m

4

夯击遍数与击数

夯击遍数4遍,1-2遍点夯,最后二遍为“满夯”,点夯的夯击数以试夯确定的参数为准,满夯初定夯1击

5

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

初定间隔7天,具体时间根据试夯确定。

2)夯点布置

图中为第一遍点夯位置,为第二遍点夯位置

满夯施工

3)确定夯击次数

单点夯击按7~9次进行试夯,测量每个夯点每夯击1次的夯沉量。

直至满足:

①在同夯点最后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作为止夯条件。

若不能满足要求,则继续增加夯击点数。

4)强夯顺序

强夯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可一排一排夯,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强夯间歇7天后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

再以低能量满夯二遍。

5)强夯施工

(1)清表后,用平地机整平地面,用压路机静压一遍,再布设夯点。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

强夯施工场地地面进行高程测量,根据第一遍点夯施工图,以夯击点中心为圆心,以夯锤直径为圆直径,用白灰布点,分别标出每一个夯点。

(3)夯击机械就位,提起夯锤离开地面,调整吊机,使夯锤中心与夯击点中心一致,固定起吊机械,检查机械工作情况和安全防护措施,检查夯锤的通气孔是否畅通,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程,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夯锤顶高程。

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重复步骤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9)在规定的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将场地表层夯实。

(10)满夯施工

最后用低能量800KN•m满夯,满夯采用夯印彼此搭接1/4,夯点间距3.37m。

a、满夯施工应根据满夯施工图进行并遵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原则。

b、按设计要求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遍数及夯坑搭接方式进行满夯施工。

强夯完成一个月内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不小于180Kpa。

4、强夯施工要点

1)起重机具选用履带式起重机,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和耐用性,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脱钩时不允许发生锤与钩不脱离现象。

    

2)预算出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地面变形,确定地面高程,平整好施工场地。

3)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夯击时按规定的落距进行夯击,夯击位置要准确,落锤要平稳。

4)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检查落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等。

5)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进行详细记录。

强夯施工时对每一夯实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

6)在每一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

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坑内填料直至与坑顶平,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

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碎石继续施工。

7)在断面高差大的基底中进行施工时,遵循从高处到低处逐层挖土夯实,不宜一次挖成阶梯形,以免夯打时在高低相交处发生坍塌。

8)施工过程中,要避免重锤起吊后的旋转,防止锤底倾斜和夯击点不重合。

当前一遍夯完后,需用新土或坑壁的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遍夯击施工,直至完成计划的夯击遍数。

 

9)夯击施工场地,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防护品,在夯击施工时所有人员需退到安全线以外。

5、注意的问题

1)在起夯时,吊车正前方、吊臂下和夯锤下严禁站人,需要整平夯坑内土方时,要先将夯锤吊离并放在坑外地面后方可下人。

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戴安全帽,夯击时要离开夯坑10m以上距离。

3)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雨、雾、雪、风沙扬尘等能见度低时暂停施工。

4)严格遵守强夯施工程序及要求,做到夯锤升降平衡,对准夯坑,避免歪夯,禁止错位夯击施工,发现歪夯,立即采取措施纠正。

5)夯锤的通气孔在施工时保持畅通,如被堵塞,应立即疏通,以防产生“气垫”效应,影响强夯施工质量。

6)加强对夯锤、脱钩器、吊车臂杆和起重器具的检查。

7)对不均匀场地,只控制夯击次数不能保证加固效果,应同时控制夯沉量。

6、主要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1)强夯后地基发生“橡皮土”问题

产生的原因:

    

(1) 天然地基土含水量偏高,夯击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得不到充分的消散。

    

(2) 在强夯施工过程中遇到强降雨,增加了地基土的含水量。

    (3) 满夯并平整场地后,由于轮式车辆反复碾压。

  治理措施:

    

(1) 对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应保证有足够的遍间歇时间,待土基中孔隙水压力充分消散后再满夯。

    

(2) 满夯前有可能下雨时,应该采取覆盖防水措施,以防推入夯坑内的虚土大量吸水,增加地基土的含水量。

如果情况允许,可在下雨之前对夯坑内的虚土夯1~2击。

 

    (3) 满夯后场地严禁轮式车辆碾压。

   (4) 当局部出现“橡皮土”时可将其挖除,换填干土或砂石填料补夯;当“橡皮土”较薄且面积较大时,可用推土机的松土器将地表层翻松、晾晒后补夯;也可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处理。

   2)加固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产生的原因:

单击夯击能量偏低;单点夯击数不够,单位面积夯击能量不足;前后两次夯击间歇时间太短;夯间距过小。

    治理措施:

调整夯击工艺参数。

7、成品保护

1)强夯施工前应根据经验或试夯结果确定夯沉量时,应预留20~30cm的土层作为保护层(扰动层或防冻层),待基础施工时将其清除。

   2)夯后地基,特别是饱和度(含水量)较高的细颗粒黏性土,严禁轮式车辆碾压,防止产生“橡皮土”。

   3)夯后场地(雨季中)应作出排水坡度和集水坑,以便及时将积水排走,防止发生泡槽情况。

8、质量检测方法

1)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

2)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

检验数量:

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

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

检验数量:

每一工点每3000㎡抽样检验静力触探试验3点。

检验方法:

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承载力不小于180Kpa。

4)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不大于0.1倍夯锤直径。

检验数量:

检验总夯击点的10%。

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

5)强夯地基处理范围不小于设计值

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检验方法:

尺量。

6)强夯地基质量标准

 强夯地基质量检查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量

主控项目

1

地基承载力

不小于180Kpa

按规定方法

1

夯锤落距

mm

±300

钢索设标志

2

锤重

kg

±100

称重

3

夯击遍数及顺序

不小于试验确定的参数

记录

4

夯点间距

mm

±500

用钢尺量

5

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

3m

用钢尺量

6

前后两遍间歇时间

不小于试验确定的参数

记录

五、质量保证体系

1、组织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保证。

本工程项目部将配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各部门制订完整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并上墙,以便相互监督执行。

 

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测量队董雷

2、质量保证体系

详见下图: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质量保证体系

组织结构

监督检查

过程控制

信息管理

思想保证

施工组织设计

质量保证

反馈网络

政治思想

工作

项目经理

负责制

健全职能

机构

熟练技术

标准

组织施工

信息源

质量教育

分部经理

施工调度

原材料

质量检查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机械保证

人员素质和技术的保证

技术的保证

QC

试验计量

质量保证

检验、计量

提高质量意识、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内部审核员

工序质量

检查检测岸

工艺保证

信息反馈

分项工程

质量检查

原材料质量保证

施工组长

质检员

质量评定

质量体系文件

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

 

全员

信息反馈

制度

确保优良级工程

3、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监理工程师指令等有关规定。

2)开展创优意识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技术、技能学习,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精心打造通达品牌。

3)结合本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关键工序编制详细的施工实施细则和作业指导书。

4)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关键部位的技术难题。

5)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中间工序检验与验收,并做好记录和签证。

六、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制定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李悦明

总工程师宁延喜

安质部张绍锋

 

综合部李晶

安全员赵大勇

物设部刘春明

合同部张殿宝

工程部韩继国

 

施工队周玉明

生产班组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各级领导层层负责,层层落实。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

党政工齐抓共管

安全机构及人员配备齐全

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安全工作

建立群体安全的总体格局

抓好安全预防,开展预想、预制、预防活动

础工作

抓好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坚持培训、持证上岗

安全保证体系

工作保证

加大安全技术设备和设施的投入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防范重点

防物体打击事故

防机具设备伤害事故

防电击伤害事故

防行车事故

杜绝职工因公亡人事故,杜绝火灾及交通责任亡人事故,杜绝一切重伤事故,安全轻伤率控制在3‰以下。

安全

目标

安全责任制

班前安全讲话

安全技术交底制

交接班制

制度保证

安全挂牌制

安全检查制

安全生产奖惩制

定期与日常检查制

定期安全课制

安全有关台帐齐全

2.实行严格的安全交底和检查制度

1)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书面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凡参加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

专职安全员要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兼)职安全员、机械工、场内机动车辆以及新工上岗、工人变岗和改变工艺等进行培训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定,做到:

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达到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项目部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定期检查日期及参加检查的人员,每旬进行一次;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

3.安全控制措施

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须取得操作证,不准操作与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2)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应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及制度。

3)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4)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5)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统一停放。

6)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

7)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可让人了望的安全地点并应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

8)强夯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应远离钢丝绳,且在作业时须经常检查钢丝绳和铁锤吊钩。

9)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4、特种作业安全措施

起重施工安全措施:

1)起重设备经检查、维修、试吊、确认达到作业条件后操作。

2)起重司机持证上岗,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

3)施工中设专人指挥,注意相互配合。

起重作业区内,设立警戒线及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4)在风力超过5级时,停止作业。

5)在起重机作业上方有架空线时,将重臂降低,以免碰撞,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同时积极与有供电部门协调,实行断电施工。

6)设专人定期检查起重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和养护,确保机具设备的施工安全。

七、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现场设警示标志,以提醒施工及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2、所有施工人员均佩上岗证上岗,着装和劳动防护用品整齐、完备。

3、保持所使用机械设备的清洁,按规定保养。

停放整齐,不随意侵占场内道路。

4、 定期清理施工现场的废弃物,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现场设立临时厕所,污秽物按要求集中填埋或处理。

5、加强环保意识,对施工中的废弃料不乱弃乱放,按要求运往指定地点存放;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施工材料,在运输、存放及使用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使之不污染或把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6、教育职工尊重当地民风民俗,遵守乡规民约,与当地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创造维护和谐的施工环境。

7、施工人员文明驾驶、文明作业。

特种作业工人持证上岗,杜绝“三违”现象。

 

下面总结范文为赠送的资料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

祝各位朋友生活愉快!

 

员工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一】

  201x年就快结束,回首201x年的工作,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同事协同攻关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惆怅,时光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充满希望的201x年就伴随着新年伊始即将临近。

可以说,201x年是公司推进行业改革、拓展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年。

现就本年度重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虚心学习,努力工作

  

(一)在201x年里,我自觉加强学习,虚心求教释惑,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一方面,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

我注重以工作任务为牵引,依托工作岗位学习提高,通过观察、摸索、查阅资料和实践锻炼,较快地完成任务。

另一方面,问书本、问同事,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巧。

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指导下,不断进步,逐渐摸清了工作中的基本情况,找到了切入点,把握住了工作重点和难点。

  

(二)201x年工程维修主要有:

在卫生间后墙贴瓷砖,天花修补,二栋宿舍走廊护栏及宿舍阳台护栏的维修,还有各类大小维修已达几千件之多!

  (三)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热情服务,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心系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突出工作重点,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

  

(一)201x年上半年,公司已制定了完善的规程及考勤制度。

201x年下半年,行政部组织召开了年的工作安排布置会议年底实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评,将考评结果列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年终绩效。

在工作目标落实过程中宿舍管理完善工作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对清洁工每周不定期检查评分,对好的奖励,差的处罚。

  (三)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负责宿舍固定资产管理,

  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维修和使用维护。

  (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为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公司消防安全工作在上级领导下,建立了消防安全检查制度,从而推动消防安全各项工作有效的开展。

  三、主要经验和收获

  在安防工作这两年来,完成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收获:

  

(一)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下功夫熟悉基本业务,才能更好适应工作岗位。

  

(二)只有主动融入集体,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在新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