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阅读昆虫记.docx
《精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阅读昆虫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阅读昆虫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阅读昆虫记
【精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文名著阅读《昆虫记》
班别学号姓名
一、法布尔和《昆虫记》
利·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和帝国教育部的奖励。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
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
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
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
《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
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
文学届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
法布尔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昆虫记》分为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
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二、整体练习
1.《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出三个来。
2.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
为什么喜欢?
3.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这本书是《》,这本书又译为《》或《》,被誉为“”。
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
本书真实地记录,还透过昆虫世界,全书充满了对,充满了对。
4.简述《昆虫记》的主题。
5.《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
6.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三、阅读理解
(一)
一直要到十月末,寒气开始袭人时,蟋蟀才开始动手建造自己的巢穴。
如果以我们对养在笼子里的蟋蟀的观察来判断,这项工作是很简单的。
挖穴并不在裸露的地面上进行,而是常常在莴苣叶--残留下来的食物--掩盖的地点。
或者是其它的能代替草叶的东西,似乎为了使它的住宅秘密起见,这些掩盖物是不可缺少的。
这位矿工用它的前足扒着土地,并用大腮的钳子,咬去较大的石块。
我看到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蹬踏着土地,后腿上长有两排锯齿式的东西。
同时,我也看到它清扫尘土将其推到后面,把它倾斜地铺开。
这样,就可以知道蟋蟀挖掘巢穴的全部方法了。
工作开始做的很快。
在我笼子里的土中,它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而且隔一小会儿,它就会到进出口的地方来。
但是它常常是向着后面的,不停地打扫着尘土。
如果它感到劳累了,它可以在还没完成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特别无力地摆动,一副倦怠的样子。
不久它又钻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劳作。
后来,休息的时间渐渐加长,这使我感到有些不耐烦了。
这项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完成了。
洞口已经有两寸多深了,足够满足一时之需。
余下的事情,可以慢慢地做,今天做一点,明天再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蟋蟀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
如果冬天的天气比较暖和,太阳照射到住宅的门口,仍然还可以看见蟋蟀从洞穴里面抛散出泥土来。
在春天尽情享乐的天气里,这住宅的修理工作仍然继续不已。
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直到主人死去。
1、上面的文段选自《》,又译《》或《》,被誉为“”,作者是 国的 。
(2分)
2、《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结合选文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
(1):
(2):
(3):
(4):
3、《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二)蝉的音乐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
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
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
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
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
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
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
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
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
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
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
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
我们很小心的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于什么。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
“碰!
”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
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
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1.有人评说: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
法布尔的《昆虫记》又是一般科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让文学家也拍案叫绝的形象和生动。
”请你在本文中找到相关的证明。
(1)读了本文,你懂得了哪些有关蝉的自然科学常识?
请写出两点。
(2)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文学味很浓,写一个在下面,并说说你的理由。
2.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一件什么事,它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3.《昆虫记》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在本文中找一个例子来说明。
4.法布尔的《昆虫记》中,除了写蝉,还写了哪些昆虫?
至少写出三个来。
5.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生活启示吗?
(三)
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
在这个绿色的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
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的摇摆着,并缓缓前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他们各自将身体隐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在这个地方你还会见到水蝎,只见它交叉着两肢,在水面悠闲地做出一副仰泳的姿势,那神态,仿佛它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游泳好手。
还有那蜻蜓的幼虫,穿着沾满泥巴的外套,身体的后部有一个漏斗,每当它以极高的速度把漏斗里的水挤压出来的时候,借着水的反作用力,它的身体就会以同样的高速冲向前方。
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
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从喊打的坏蛋。
乍一看,这是一个停滞不动的池塘,虽然它的直径不超过几尺,可是在阳光的孕育下,它却尤如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
它多能打动和引发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啊!
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的记忆中的第一个池塘怎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发起我的好奇心。
(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神秘的池塘》)
1.选文是按方位顺序来写的,请写出它的具体顺序。
2.表面看起来平静的池塘,在作者的笔下热闹非凡。
这些小昆虫中你喜欢哪一种?
写在下面,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法布尔被认为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请你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就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
现在我们来谈谈更让我感兴趣的事——塔蓝图拉毒蛛的捕猎。
蜘蛛的最佳捕猎期是每年的五六月间。
当我第一次观察蜘蛛洞时,就发现它躲在洞穴第一层即前文所说的“拐角处”。
一开始我想用蛮力来对付它,就用一把一英尺长两英寸宽的小刀,不停地掏那些洞,一连干了好几个小时,却没有抓到蜘蛛。
我又开始更大面积地寻找,想抓住一只塔蓝图拉毒蛛,冲动之下甚至想拿把斧头,把这些洞穴劈开。
最终一无所获的我终于放弃了武力,改用头脑。
人们都说:
需要是创造之母。
我居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我找来一根植物的主茎,在顶部绑一个麦穗,用做诱饵,在蜘蛛洞口轻轻地晃动。
很快我就发现蜘蛛的注意力被穗饵吸引过来了,开始谨慎地踱着步向麦穗走过来。
我将这个家伙引出洞,确信它已无法逃回洞中后,迅速抽开麦穗;蜘蛛见势不妙,转过身嗖地朝洞口冲去,我当然不会让它逃跑得逞,抢在它之前把洞口封住了。
塔蓝图拉毒蛛一时冒昧行事昏了头,就连躲避我的捕捉时也显得异常笨拙。
最后我把它赶入一个纸袋,迅速封上袋口。
有时候,蜘蛛会起疑心,怀疑是陷阱,或者当时并不很饿,就会按兵不动,与洞口保持一小段距离。
可能它认为此时并不是跨越门槛的最佳时刻。
它的耐性显然超过了我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改换战术:
首先确定蜘蛛的确切位置,然后探明洞里通道的方向。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用一把小刀沿通道斜插进去,堵住蜘蛛的后路,再用东西在洞口装蜘蛛就大功告成了。
这套战术屡试不爽,特别在松软的土壤中更是百试百中。
在这种恶劣环境的逼迫下,塔蓝图拉毒蛛要么受惊舍洞而去,要么顽固地以其背部来抗拒刀锋。
如果蜘蛛采取第二种态度,继续顽抗,我会用刀把泥土连同顽抗的蜘蛛一同挑出来,然后轻松地将它捕获。
用这种方法,有时一小时能捕到15只塔蓝图拉毒蛛。
而有的时候,塔蓝图拉毒蛛识不破我的陷阱,那就更不用花那许多工夫去想办法堵后路了。
我只需把诱饵伸到洞穴深处,蜘蛛就会跟着麦穗一同舞动;我向外抽回麦穗,这个趴在麦穗上的蠢家伙就会被一同带出来。
据说阿普得亚的农夫也常用这一招来捕获塔蓝图拉毒蛛:
他们会在蛛穴处用一根燕麦穗模仿昆虫的声音。
塔蓝图拉毒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可怕,特别是当脑海中浮现出它那凶猛的厮咬和狰狞的面貌时,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在实验室里我却经常发现塔蓝图拉毒蛛特别易于驯服。
1.归纳选文的主要情节
2.文段中加横线“在这种情况下”的“这种情况”是指什么?
3.最初捕猎塔蓝图拉毒蛛,我是用简单的方法,结果是;后来我放弃了,改用,结果。
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4.上文选自哪本名著?
作者的名字叫什么?
这部著作主要记录了什么内容?
(3分)
(五)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
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
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
螳螂表现出来的这种奇怪的样子,我敢肯定,你从来也没有见到过。
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
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不光是动作奇特,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
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
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上面。
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因此,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
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战的姿势呢?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
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
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
因为,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
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
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
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
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
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
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
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
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
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地方时,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
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它肯定是十分得意的。
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1.文段选自,这是一部优秀的著作,也是公认的,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是。
2.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内容。
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螳螂的“心理战术”?
4、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六)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
是为了求偶而歌唱?
这有可能。
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也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
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
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
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
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其他靠胸部或腹部摩擦来发出声音的昆虫也差不多。
正躲在洞穴内产卵的蟋蟀妈妈,受到突然的惊吓会发出悲鸣;被抓获的天牛会竭力鸣叫。
危险过去了,它们就不再大叫。
也有的昆虫为了自娱、求偶、庆祝欢乐。
庆祝明媚的阳光而歌唱。
这些昆虫中大部分在遇到危险时就默不做声。
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
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
螽斯的唱歌既能表达悲哀,也能表达欢乐,以至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在哀鸣,还是在欢唱。
昆虫默不做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
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
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1.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探讨了哪两个问题?
按文章顺序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个问题作者有没有得到圆满的解释?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些昆虫会为欢乐而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
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
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
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
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
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
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
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
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
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
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1.“笼里的囚犯”指________。
2.第一段写________;第二段写________;第三段写________。
3.蝉所以被蝈蝈所食的原因是________。
4.“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
“低劣”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鹰的________和对蝈蝈的________。
5.为了说明蝈蝈酷爱吃甜食,作者打了一个比方,说绿色蝈蝈就像________。
6.“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
很可能正是如此。
”句中“很可能”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从中可看出什么?
(八)写在《昆虫记》边上
从出名的角度看,法布尔先生并不成功,因为那时他已年近九十了。
媒体的喧哗、大小雕像的落成,让一辈子孤独的老人莫名其妙,他对朋友说:
“他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反正我是感到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比一天临近末日。
”这位“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还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未待评委会做出最后决定,老人就悄然离去了。
在法布尔眼中,世人也许很可笑是吧?
其趣味性也难比后院的昆虫。
毕生观察昆虫的法布尔,已与那个人类社会以外的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趴在石头上津津有味地体会着昆虫们的喜、怒、哀、乐,浑然忘却自己“人”的身份,与世无争。
我甚至相信:
法布尔宁可为昆虫设计一套结婚礼服,也不会动脑筋去参加上流社会的晚宴。
而也正在于此,法布尔才成其为法布尔。
在与昆虫的默默交流中,法布尔被大自然接受了,他融入其间,无比自由。
曾经身为博士,受过拿破仑三世接见,在阿维尼翁市任教——这一切都因与昆虫无关甚至有碍,被法布尔藐视了。
他举家迁居小镇边缘,住老旧民宅,为的还是研究虫子。
那孤独、清苦的生活伴他终生。
今天我翻阅着《昆虫记》,被眼前的景象打动了:
那样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那么丰富多彩!
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着主角。
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惊喜!
我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着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
后人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进步。
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了昆虫世界,而昆虫则令我永远地记住了法布尔老人。
1.“而也正在于此”,句中的“此”指代的是________。
2.“后人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进步”,这句话使人想起牛顿的一句名言:
“________。
”
3.为什么说“从出名的角度看,法布尔先生并不成功”?
4.从哪里可以看出法布尔沉溺于昆虫世界?
5.“媒体的喧哗、大小雕像的落成”跟法布尔有没有关系?
为什么?
6.“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了昆虫世界,而昆虫则令我永远地记住了法布尔老人。
”怎样理解这句话?
1、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2、我比较喜欢樵叶蜂,它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3、法布尔《昆虫记》《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昆虫的史诗”
《绿色蝈蝈》。
昆虫的生活折射出社会人生生命的关爱之情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4、《昆虫记》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5、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6、
(1)《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
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
(2)《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