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492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docx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docx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关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条款内容

1.3.1.1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及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1)((11:

职能部门:

医院办公室、人事科))

【C】

1.支援下级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管理,有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2.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下级医院支援协调工作。

3.针对受援医院的需求,制订重点扶持计划并组织实施,在一、二级专业中选择2~3个重点,实施系统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及管理帮扶。

4.参与支援下级医院服务纳入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

【B】符合“C”,并主管部门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监督管理,尤其是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疗质量与安全等方面,定期对受援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总结,提高帮扶效果。

【A】符合“B”,并通过三年对口帮扶,使受援县医院整体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原来受援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的,通过帮扶,其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3.10.1.1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近亲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96:

职能部门:

医务部、护理部;执行科室:

各临床科室))

【C】

1.有医务人员履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责任和义务的相关规定。

2.针对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其近亲属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提出供选择的诊疗方案。

3.宣传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告知在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B】符合“C”,并患者及近亲属了解针对病情的可选择诊疗方案。

【A】符合“B”,并职能部门对患者参加医疗安全活动有监管,有持续改进。

4.1.1.1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98:

职能部门:

医院办公室))

【C】

1.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主要包括: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相关委员会、质量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等。

2.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能清楚反映医院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体现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3.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质量管理职责。

4.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应致力于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B】符合“C”,并

1.各质量管理组织定期专题研究质量与安全工作,有记录。

2.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措施执行过程中起到领导作用。

【A】符合“B”,并

1.依据医院规模,设置独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配置充足人力。

2.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能分工体现决策、控制与执行三个层次。

4.1.1.2职能部门履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99:

职能部门:

医务部、护理部))

【C】

1.各职能部门履行本领域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责。

2.根据医院总体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

3.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

4.定期分析医疗质量评价工作的结果。

5.有履行指导、检查、考核的工作记录。

【B】符合“C”,并

1.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配置充足人力,对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履行审核、评价、监督职能。

2.有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3.运用质量与安全指标、风险数据、重大质量缺陷等资料对质量与安全工作实施监控,有相应措施。

【A】符合“B”,并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持续改进,成效明显,逐步形成全院共同参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医院文化。

4.1.1.3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相关任务。

((100: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各临床科室))

【C】

1.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2.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实施。

3.有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度并落实。

4.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记录。

【B】符合“C”,并

1.对科室质量与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并召开会议,提出改进措施。

2.对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3.能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A】符合“B”,并科室质量与安全水平持续改进,成效明显。

4.1.2.1有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各质量相关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

((101:

职能部门:

医院办公室))

【C】

1.院长作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相关委员会工作。

2.各相关委员会包括: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

3.各委员会有明确的职责与人员组成。

4.有人体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应设立独立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

【B】符合“C”,并

1.有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相关委员会工作。

2.各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能履行职责,确保发挥委员会功能。

【A】符合“B”,并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统领下,各相关委员会运行良好,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中发挥作用。

4.1.2.2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各质量相关委员会能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发挥作用。

((102:

职能部门:

医务部))

【C】

1.各委员会定期召开相关质量与安全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有记录。

2.各相关委员会定期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做工作汇报,为医院制定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提供决策支持。

【B】符合“C”,并依据医院总体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研讨本领域内质量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推动与督导全院或相关领域的质量与安全工作。

【A】符合“B”,并各委员会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效果明显。

4.2.5.2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113: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各临床科室))

【C】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接受质量管理培训,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

【B】符合“C”,并应用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与改进活动,有案例说明。

【A】符合“B”,并科室管理工作有持续改进。

4.2.6.1有全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

((114: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各临床科室))

【C】

1.根据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制定教育培训计划。

2.开展院、科两级的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有记录。

【B】符合“C”,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

【A】符合“B”,并培训效果明显。

经过培训,全员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管理人员能运用PDCA方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员工能够主动参与。

4.5.3.1加强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管理。

((140: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各临床科室))

【C】

1.住院诊疗活动是在科主任领导下完成,实行分级管理。

2.根据床位、工作量、医师的资质层次分成诊疗小组。

3.诊疗小组的组长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对本组收治患者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4.对各级各类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

【B】符合“C”,并

1.根据临床需求,及时调整诊疗组织,保证诊疗组织工作规范、有效。

2.有院科两级的诊疗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

【A】符合“B”,并持续改进诊疗工作,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4.5.7.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149:

职能部门:

医务部、护理部;执行科室:

各临床科室))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3.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

4.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教育。

【B】符合“C”,并

1.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A】符合“B”,并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4.5.7.2医院对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定期评价,有持续改进的效果。

((150: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各临床科室))

【C】

1.医院对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括:

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内再住院、非预期手术例数等;患者安全类指标;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2.定期分析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变化趋势,衡量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水平。

【B】符合“C”,并根据医院与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需要,建立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并定期分析,对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A】符合“B”,并各项质量与安全指标呈正向变化趋势。

4.6.8.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有开展工作的记录。

((169: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手术科室、介入科室))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2.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

3.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4.定期开展手术质量评价。

5.将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的重点内容。

6.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教育。

【B】符合“C”,并

1.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有整改措施。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A】符合“B”,并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4.6.8.2医院对手术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18)((170: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手术科室、介入科室))

【C】

1.医院对手术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建立手术质量管理的数据库。

(1)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

(2)手术后并发症例数。

(3)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

(4)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

(5)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的病种。

2.定期分析本科室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变化趋势,衡量本科室的手术治疗能力与质量水平。

【B】符合“C”,并根据数据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A】符合“B”,并各项质量与安全指标呈正向变化趋势。

4.7.8.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

((186: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麻醉科))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2.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操作常规。

3.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B】符合“C”,并

1.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对制度进行自查、评估、分析,有整改措施。

(1)术后随访制度。

(2)麻醉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

(3)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4)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反馈。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

4.7.8.2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

((187: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麻醉科))

【C】

1.依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本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并实施。

2.相关人员知晓培训内容,掌握并执行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技术操作常规并严格遵循。

【B】符合“C”,并

1.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诊疗规范、操作常规等进行检查落实。

2.对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培训重点内容进行考核。

【A】符合“B”,并培训覆盖率高,培训效果明显。

4.7.8.3定期开展麻醉质量评价。

((188: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麻醉科))

【C】

1.定期开展麻醉质量评价。

2.运用适宜的评价方式与工具。

3.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与评价的重点内容。

4.定期评价“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

【B】符合“C”,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质量有提高。

4.7.8.4建立麻醉质量管理数据库。

((189: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麻醉科))

【C】

1.建立麻醉质量数据库。

2.麻醉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数据。

(1)麻醉工作量:

各种麻醉例数。

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

(2)严重麻醉并发症:

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4分的例数等。

(3)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

【B】符合“C”,并

1.定期分析指标的数据变化趋势和原因,有年度麻醉质量安全报告。

2.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制定提高麻醉质量的各项措施。

【A】符合“B”,并通过运用监控指标分析,有效落实各项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麻醉质量与安全水平提高。

4.8.1.3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诊医师、护理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

((192: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急诊科))

【C】

1.急诊医护人员全部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诊医师、护理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有考核记录。

2.急诊监护室固定医师与护理人员均经ICU专业培训,技能考核合格。

3.有年度的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

【B】符合“C”,并

1.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技能评价与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

年,有记录。

2.对轮转的医师和护理人员有上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与教育的记录。

3.无毕业三年以下医护人员独立执业。

【A】符合“B”,并主管部门对急诊科及监护室医护人员培训有规划、有措施、有监管,不断提高急诊人员诊疗水平。

4.8.6.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并有开展工作的记录。

((204: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急诊科))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并有工作记录。

2.有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3.急诊科所有员工熟悉并遵守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B】符合“C”,并对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等管理文件定期研讨与修订,并有培训、试用、再完善的程序。

【A】符合“B”,并能运用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

4.8.6.2医院对急诊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205: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急诊科))

【C】

1.医院对急诊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

2.科室能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有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3.有相关工作统计指标:

(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例数。

(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

(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

(4)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胸、腹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等)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5)急诊高危患者收住院比例(%)。

(6)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严重程度评估”。

【B】符合“C”,并

1.科室能定期统计与分析质量与安全指标,评价有记录。

2.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严重程度评估”,结果有分析。

3.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急诊工作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腹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小于60分钟。

2.经“严重程度评估”属严重创伤患者的比重逐年提高。

3.本科/室/组能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有定期的质量管理评价,持续改进急诊工作质量。

4.9.5.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211: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各重症监护病房))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3.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

【B】符合“C”,并

1.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A】符合“B”,并科室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4.9.5.2重症医学科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预案、制度与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提出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212: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各重症监护病房))

【C】

1.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的制度。

3.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括: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

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等。

【B】符合“C”,并

1.有落实相关指标的具体措施,并根据相关指标的分析改进质量与安全管理。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

4.11.4.1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根据中医特色,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

((227: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中医科))

【C】

1.有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质量管理工作。

2.有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与评价考核制度。

3.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有质量改进措施,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

【A】符合“B”,并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85%,病房中医治疗率≥70%,甲级病案率≥90%。

4.12.5.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

质量与安全管理。

((236: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康复科))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

2.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操作常规。

3.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4.有康复医学科诊疗活动评价指标。

【B】符合“C”,并

1.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有整改措施。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反馈。

【A】符合“B”,并运用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完整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有成效。

4.12.5.2开展质量与安全的教育与培训。

((237: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康复科))

【C】

1.依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本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并实施。

2.相关人员知晓培训内容,掌握并执行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技术操作常规并严格遵循。

【B】符合“C”,并

1.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诊疗规范、操作常规等进行检查落实。

2.对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培训重点内容进行考核。

【A】符合“B”,并培训完成率≥90%,对重点内容的考核合格率为100%。

4.13.5.1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242: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痛症科))

【C】

1.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质量控制指标。

【B】符合“C”,并

1.开展全程疼痛诊疗质量监控。

2.定期评价疼痛诊疗质量,有持续改进措施。

【A】符合“B”,并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4.14.6.1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249: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心理卫生中心))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

2.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

3.根据医院和科室目标,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相关人员知晓相关制度和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诊疗规范定期修订并组织再培训。

【A】符合“B”,并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计划得到有效落实,有完整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资料。

4.14.6.2运用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加强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

((250: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心理卫生中心))

【C】

1.有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至少包括:

(1)住院患者使用物理约束的总小时数;

(2)患者使用隔离的总小时数;

(3)出院时患者仍二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的比重;

(4)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例数;

(5)坠床等意外伤害的例数。

【B】符合“C”,并科室定期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开展评价活动,解读质量变化趋势,改进质量管理。

【A】符合“B”,并科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有持续改进的成效。

4.15.2.5对全院的急救等备用药品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质量与安全。

((258: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药学部、急诊科、手术室、各临床科室))

【C】

1.有存放于急诊科、病房(区)急救室(车)、手术室及各诊疗科室的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的制度与领用、补充流程。

2.药学部和各相关科室有急救等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清单,有专人负责管理急救药品,并在使用后及时补充,损坏或近效期药品及时报损或更换。

【B】符合“C”,并药学部对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情况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各科室备用急救等备用药品统一储存位置、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保障抢救时及时获取。

4.15.8.1由科主任和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280: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药学部))

【C】

1.由科主任和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药学部的质量和安全管理。

2.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对本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检讨,对全院的药学质量与安全进行总结分析,每季度至少一次。

【B】符合“C”,并

1.对从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员工有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教育。

2.定期向临床科室通报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监测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A】符合“B”,并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药事质量管理改进工作。

4.15.8.2对药剂科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科室能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持续改进药事管理工作。

((281:

职能部门:

医务部;执行科室:

药学部))

【C】

1.对药学部门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2.科室开展定期评价活动。

3.相关人员知晓本科/室/组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要求。

【B】符合“C”,并科室每季度对落实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合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的结果,提出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1.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