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485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地理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若断层线两侧的岩石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大幅度移动,则原断层面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A.地垒B.地堑C.陡崖D.褶皱山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详解】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称为地垒,下降部分称为地堑,原断层面处常形成陡崖,C正确;褶皱山是挤压形成,与断层无关。

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下列电站中,其发电量受气候影响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

A.地热能电站B.潮汐能电站C.核电站D.水电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能源来源。

【详解】地热、潮汐、核没有季节变化,受季节影响不明显,A、B、C错误;水电站发电受水量大小影响,降水季节变化明显,D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少子化”是指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儿童数量减少的现象。

0~14岁人口比重低于15%,标志着进入“超少子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且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7%。

“少子化”和“老龄化”合称“少子老龄化”。

读2011年世界部分国家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分布表,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

0~14岁人口比重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13.2%

22.9%

32%

5.5%

12.5%

20.6%

16.6%

9.1%

 

3.据表可知,“少子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是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4.乙国

A.目前为高高低模式B.与我国人口现状相似

C.人口年龄结构合理D.面临就学就业压力大

【答案】3.A4.D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

【3题详解】

据材料“少子化”和“老龄化”合称“少子老龄化”可知,出生率低、老年人口比重大的为“少子老龄化”,甲、丙最符合这两个条件,A正确。

【4题详解】

乙国人口出生率高,应为高低高模式,不可能为高高低模式,A错;我国是三低模式,B错误;出生率偏高,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C错;新生儿多,就学就业压力大,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小水滴,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的地理现象。

寒暖流交汇处附近海域大多是世界上海雾多发区。

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D.纽芬兰渔场

6.图中寒暖流交汇处附近海域海雾多发的时间是

A.1、2月B.3、4月

C.7、8月D.11、12月

7.在海雾严重的区域,航行的船只想准确获知其地理位置及航向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ISC.GPSD.Internet

【答案】5.B6.C7.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流及其影响。

【5题详解】

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知,该地位于日本附近,应为北海道渔场,B正确。

【6题详解】

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后饱和成雾,夏季受季风影响,多向北吹的暖湿气流,易形成海雾,C正确。

【7题详解】

获知其地理位置使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即GPS,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读非洲轮廓示意图(阴影区表示某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和该自然带内的枣椰树景观(当地一种粮食作物)。

完成下列小题。

8.图中阴影区的自然带类型为

A.热带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温带荒漠带

9.影响该自然带内绿洲种植枣椰树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地形D.水源

10.威胁该自然带南北两侧农业生产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旱灾害B.水土流失C.荒漠化D.大气污染

【答案】8.A9.D10.C

【解析】

【分析】

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8题详解】

图中阴影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其自然带类型为热带荒漠带,A正确。

【9题详解】

枣椰树是一种耐旱作物,绿洲农业主导因素是水源,D正确。

【10题详解】

该自然带南北两侧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读澳大利亚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1.图中天气系统中心M及周围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A.上升逆时针辐散

B.下沉逆时针辐散

C.上升顺时针辐合

D.下沉顺时针辐合

12.受该天气系统控制时,甲、乙、丙、丁四地的主要天气特征是

A.甲地吹偏北风,高温多雨

B.乙地吹东南风,寒冷干燥

C.丙地风力较大,寒冷干燥

D.丁地吹偏西风,温和多雨

【答案】11.B12.D

【解析】

【分析】

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11题详解】

天气系统中心M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周围的气流逆时针辐散,B正确。

【12题详解】

南半球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再向左偏转一定的角度,甲地吹偏南风,A错误;乙处位于热带,寒冷不准确,B错误;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C错误;丁地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如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1月0℃等温线、800mm等年降水量线等),从而导致南方与北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完成下列小题。

13.下列自然地理事物现象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的是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②河流无结冰期与有结冰期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人类活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类型:

南方均为水田,北方均为旱地

B.粮食作物:

南方仅种水稻,北方仅种小麦

C.交通运输:

古代交通运输工具为“南船北马”

D.乡村建筑:

北方墙厚开北窗,南方建房开南窗

【答案】13.D14.C

【解析】

【分析】

考查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13题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0℃等温线基本吻合,①②③正确;秦岭~淮河一线与800mm年降水量吻合,故④正确,D正确。

【14题详解】

南方以水田为主,是水稻主产区,北方以旱地为主,是小麦主产区,A、B错误;南方河流较多以船为交通工具,北方平原面积广,以马为交能工具,C正确;北方温度较低,窗向南开,南主则南北均开窗,D错误。

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以某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局部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15.有关图中①②⑤⑥四地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②—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空气堆积下沉而成

C.⑤—东南信风带—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D.⑥—盛行西北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16.下列气压带、风带中,控制大陆西岸时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A.①⑤B.②⑥C.③⑥D.④⑦

【答案】15.B16.C

【解析】

【分析】

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影响。

【15题详解】

①为赤道低气压带,A错误;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空气堆积下沉而成,B正确;根据偏转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⑤为东北信风,C错误;⑥盛行西南风,D错误。

故选B。

【16题详解】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大陆西岸时容易形成降水,③⑥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美国独立初期,匹兹堡是一个以毛皮贸易为主的小镇。

19世纪中叶,随着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人工运河的开挖,以及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之间铁路线的修建,匹兹堡逐渐成为美国东北部的钢铁工业中心。

二战期间,以匹兹堡为中心的东北部钢铁工业基地年产钢铁量已达全国的3/4。

读北美洲五大湖地区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7.与②河段比,①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大B.流速快

C.含沙量大D.结冰期长

18.二战期间,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是

①煤铁资源丰富

②缺乏铁路运输

③二战军火需求量大

④与国内城市化发展无关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17.B18.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美国工业。

【17题详解】

与②河段比,①河段支流减少,流量小;①河段河床窄,流速快,含沙量小,纬度比较低,结冰期短,B正确。

【1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之间就修建了铁路,②错误;城市化推动工业化,是相互作用的,④错误,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目前,我国国内纺织业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建立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和产品设计企业,呈现出“中国大陆+东南亚+非洲”的布局模式。

其中,在越南投资的中资纺织企业大多以绿地投资为主。

绿地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除成本因素外,推动国内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另一重要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B.贸易政策C.市场D.技术水平

20.我国某纺织企业虽投资越南,但其大部分棉纱回销中国,说明

A.当地产业链不完整B.我国技术水平先进

C.我国消费市场大D.我国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19.B20.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19题详解】

贸易因素和成本因素是推动国内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原因。

贸易因素方面,部分企业是为了应对欧美等国的某些贸易保护措施;也部分企业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节省海关高额关税;还有部分企业是为了享受特殊的贸易政策,如材料中介绍越南的绿地投资优惠政策等,由此吸引了国内很多纺织企业赴越南投资建厂。

故选B。

【20题详解】

很多在越南投资的中资纺织企业,如天虹集团,其大部分棉纱都会回销中国,反映出内地消费市场大。

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表为近50年来昆明和贵阳各季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平均值(单位MJ/m2)。

研究发现,20世纪60~80年代的30年间,贵阳的日照时数每年平均减少16h。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昆明

1714

1340

1123

1249

贵阳

1047

1307

839

517

 

21.昆明或贵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季节差异及其原因是

A.昆明冬季大于秋季冬季太阳高度大B.昆明春季大于夏季春季晴朗天气多

C.贵阳春季大于夏季春季白昼时间长D.贵阳秋季大于冬季冬季阴雨天气少

22.20世纪60~80年代的30年间,贵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太阳高度角减小B.降水量变率增大

C.大气能见度下降D.植被覆盖率增加

【答案】21.B22.C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辐射及其影响因素。

【21题详解】

冬季太阳高度小,A错误;昆明春季大于夏季,春季雨季同有到来,晴朗天气多,B正确;贵阳春季小于夏季,C错误;贵阳秋季大于冬季,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阴雨天气多,D错误。

故选B。

【22题详解】

太阳高度角没有变化,A错误;降水量变率增大,不一定减少,B错误;大气污染加大,大气能见度下降,导致太阳辐射量下降,C正确;植被覆盖率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据最新研究成果,近几十年来,全球海平面一直在加速上升,估计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65厘米,这将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降水总量增多B.全球大范围酸雨

C.全球大面积毁林D.全球气候变暖

24.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城市带来

A.地下水利用价值提高B.水灾威胁频率增加

C.增大水陆交通通达度D.雪线林线高度上升

【答案】23.D24.B

【解析】

【分析】

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23题详解】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沿海地低被淹,D正确。

全球水量总体是平衡的,A错误;全球大范围酸雨和大面积毁林都不会导致海平面升高,B、C错误。

故选D。

【24题详解】

海平面上升会造成沿海城市地下水咸化,A错误,淹没沿岸低,水灾威胁频率增加,B正确;对水陆交通通达度影响不大,C错误;雪线林线高度上升不是对城市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建成独特的古民居—窑洞。

据考证,黄土高原在秦汉前森林茂密,山清水秀。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与华北平原地区的聚落比,窑洞聚落具有

A.团聚状的特点B.出入方便的优点

C.密度小的特点D.冬冷夏热的优点

26.与秦汉时期比,现代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下降,将导致

A.黄河上游气温日较差增大B.黄河中游夏季入海径流减小

C.黄河上游径流季节变化增大D.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发育加快

【答案】25.C26.D

【解析】

【分析】

考查黄土高原的聚落和植被覆盖率的影响。

【25题详解】

华北平原的聚落多形成团状,窑洞聚落受地形影响,只能分散分布,C正确,A错误;窑洞只有一个出口,出入不方便,B错误;窑洞位于地下,冬暖夏凉,D错误。

故选C。

【26题详解】

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中游,对上游影响较小,A、C错误;植被覆盖率下降,入海径流增大,B错误;水土流失加大,入海泥沙增多,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发育加快,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我国某石油化学工业基地示意图。

该工业生产所需的石油资源从外部输入,与该化工厂有联系的协作厂有化纤地毯厂、合成橡胶厂、聚酯厂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石油化学工业属于

A.投入因素:

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B.主导因素:

动力指向型工业

C.排放污染物:

只排放废水工业

D.污染程度:

重污染工业部门

28.协作厂靠近化工厂布局,有利于

①降低石油资源运入费用

②降低单位产值污染控制费用

③增加产品外运单位运费

④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⑤开展协作,提高电子技术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⑤

【答案】27.D28.C

【解析】

【分析】

考查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7题详解】

石油化学工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较高技术,这种工业既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A、B错误;石油化学工业不仅有水污染,还有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属于重污染工业,C错误,D正确。

【28题详解】

协作厂主要为化工厂的下游企业,对降低石油资源运入费用没有影响,①错误;废弃物可用作协作厂的原料,从而降低单位产值污染控制费用,减少产品外运单位运费,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②④正确,③错误;化工厂对电子技术需求少,⑤错误。

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特克斯县城,地处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

读特克斯县城交通道路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9.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立国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空气清新

B.沿河而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C.沿河设城,便于水运运入建材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尽收眼底

30.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A.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B.远离河流,未穿城区

C.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

D.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答案】29.B30.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形成和城市交通布局。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特克斯县城地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地形平坦开阔,利于筑城,B正确;虽沿河分布,但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水运并不便利,C错误;森林茂密与风景优美并不是建城的突出优势,AD错误。

故选B。

【30题详解】

由材料及图可知,特克斯县城设计成八卦布局的形式,街道相连,可避免车流汇集导致堵车,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和湄公河流域某地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整体。

河流作为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不仅影响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且对人类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1)从板块位置角度解释图1中20°N以北地区地形特征的成因。

(2)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冬季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旱灾,从气候角度简析湄公河流域冬季旱灾的成因,并简析我国在湄公河上游修建水电站对下游国家防御气象灾害方面带来的有利影响。

(3)若M、N两处是湄公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析该河上游与下游流域农业类型的差异。

【答案】

(1)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或消亡边界),两大板块剧烈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山,凹陷形成谷地(或隆起凹陷,山河(山谷)相间;或答形成南北走向(南北纵列分布)的山脉)。

(2)成因:

(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有利影响:

(修建水电站,)有利于洪水期蓄积洪水,削减下游洪峰,减轻洪涝灾害威胁;旱季,开闸放水,增大下游径流量,提供水源,缓解下游旱灾。

(3)上游山区地势起伏大,土层薄,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业,)适宜发展林业;下游地势平坦、土层厚、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

【解析】

【分析】

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详解】

(1)图中20°N以北地区地形山河相间与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2)冬季旱灾的成因主要从降水和蒸发的角度分析;上游修建水电站主要影响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洪涝和旱灾。

(3)该地农业类型的差异主要受地形影响。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2.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河入海口处典型的地貌类型是,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2)每年一月控制罗马的大气环流是,简析该大气环流对罗马气候特征的影响。

(3)简析图中草原带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1)三角洲(入海口处水流速度缓慢,)河水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

(2)(盛行)西风带来自较低纬海洋的西风,使得冬季温暖;来自海洋的西风带来丰沛的水汽,形成丰富降水。

(3)大规模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黑土地退化)加剧;生态平衡破坏(或生物多样性锐减);引河水灌溉,河流径流量减少(或加剧下游水资源短缺);不合理灌溉,加剧土壤盐碱化;使用化肥农药,加剧土壤和水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气压带和风带、区域生态建设等相关知识。

【详解】

(1)入海口处受地形平坦及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水流速度减慢,利于泥沙沉积。

(2)罗马位于40°N以北的地区,冬季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3)图中草原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开垦可能导致荒漠化、水资源不足、土壤盐碱化和农业污染等。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3.读台湾海峡两岸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2)指出每年7-9月威胁福建省的主要地质灾害,并分析成因。

(3)与台湾浊水溪比,指出福建闽江主要的水系特点。

【答案】

(1)空间分布规律:

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加;夏季风(台风)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地形雨。

时间分布规律:

夏秋多,冬春少;夏秋季节,夏季风(台风)带来丰富的水汽(或锋面雨带带来丰富的降水)。

(2)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崩塌

成因: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岩石断裂破碎;台风夏季风带来强降水;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地表物质不稳定。

(3)流程较长、流域面积较大、自(西)北向(东)南流、落差较小(坡降较小)。

【解析】

【分析】

考查降水、地质灾害和河流水系特点。

【详解】

(1)空间分布可从图中得出,时间分布与季风关系密切,原因都从夏季风的角度分析。

(2)福建省一方面地形地起较大且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另一方面7-9月多雨,易引发泥石流、滑坡和崩蹋。

(3)陆地与岛屿水系不同的特点可从流程、流域面积、流向和落差角度分析。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4.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东部局部地区示意图。

大河入海口多形成大城市,如长江入海口形成上海市,但是黄河入海口并没有形成大城市。

京杭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0千米,历史上曾为我国南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