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人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破解压力密码.docx
《中级人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破解压力密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人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破解压力密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人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破解压力密码
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解读压力密码
主讲:
袁开培
国家级:
心理咨询师
一、自我介绍:
我姓袁、今天能与你们在一起沟通学习、在一起探讨减压的话题、我感到很高兴,现在来听讲座的同学们、我希望你们要做到两开:
(1)、开心、
(2)、开悟。
一、何谓健康?
字典对健康的解释:
指一个人的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等个四方面。
二、何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简单的说: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做到客观刺激与主观反映保持一个平衡的、恰当的状态,能够做到内外协调统一,并且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一)、世界卫生组职提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标准
1、生理健康的10条新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且不感到过份紧张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2、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4)、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5)、保持个性完整和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3、心理健康具体有三方面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论形式或内容均应与客观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即同一性。
人的心理若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性,就难于为人理解。
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例如,在出现幻觉的状态下,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算是正常的。
(3)心理与行为的整统性。
一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应是一个完整和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这种整统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基础。
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3、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八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
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
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
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
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
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生气的生理反映十分强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
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
俄罗斯的兹马诺夫斯基经长期研究列出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很重要的一条是及时调节心理,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
三、什么是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词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过去一般都称之为心理疾病、心理病态或病态心理。
都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发生某种障碍所造成的。
这些心理障碍一旦出现,如不及时排除或疏解,就会酿成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
这种心理障碍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可以从人的思想、行为中反映出来,并且影响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与人际交往等等。
“心理障碍”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一种比喻。
有人把人的心理活动比作源头活水,日夜不停地在流动,从不间断。
事实上,人的心理活动也确实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动”,只要人活着,这种“流动”是不会间断的。
甚至做梦也是一种心理“流动”状态(潜意识心理流),只有人体死亡,心理“流动”才告终止。
(“植物人”属于例外。
)人的心理“流动”如果遇到阻塞,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
四、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
一般心理障碍,是指比较典型的,不是偶尔的。
主要有:
1.狭隘。
(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心理病态)。
心胸狭窄,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得失耗费大量精力,并为之烦恼苦闷,甚至耿耿于怀,不能自解。
不能承受任何刺激,稍不顺心就闷闷不乐,陷于苦恼之中。
遇事好猜疑,整天疑神疑鬼,并且无根据地牵强附会,好钻牛角尖。
2.抑郁。
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格弱点。
但严重时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板,对人冷漠无情。
常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几乎没有一点信心。
3.怯懦。
如果一般的胆小是不属于心理障碍,这里所指的是非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伤害自己。
几乎完全没有自信,精神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
4.虚狂。
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一触即发,性情暴躁,常常头脑发热,忘乎所以。
同时蛮横任性,目空一切,好冒险逞强,追求刺激,常与人争吵好斗,极好表现自己,行动不计后果,严重的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5.恐惧。
由于多次的失败或挫折,心灵上受到刺激较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如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见到责备的目光是呆若木鸡。
有时被恐惧心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教师责备别的同学,也会引起惴惴不安。
6.多疑。
这往往是由于受到委屈和迫害而深感痛心之后,就认为一切都是不公正的。
常疑心有人在监视他,与他为难。
还常常把这种怀疑迁移到一切管教他的人身上,包括家长。
时间一长,往往造成心理脆弱,情绪不安,经不起大的刺激,还常以谎言骗人,意志薄弱。
7.神经过敏。
表现为异常敏感而又失去自我控制。
常喜怒无常,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强烈反应,常把问题看得过份严重,因此一点小事也会引起大吵大闹。
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能专注于学习,而是过份关心人事关系。
心理脆弱而无主见,易被暗示和引诱,行为轻率,对人不信任,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
8.神经衰弱。
由于劳逸不当,大脑过度疲劳或紧张,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
也有的因为某种心理障碍未能及时得到疏解,诸如焦虑、忧伤、恐惧、抑郁等,时间一长,亦会导致神经衰弱。
其表现是易过度兴奋,但更易疲劳,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学习、工作效率很低,且健忘、易怒、过敏、胆小,精神上十分虚弱。
9.过度激动。
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
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
不听劝告。
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10.无动于衷。
表现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
这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出现的一种反常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
他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注定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
有时则故意作态,使你对他无能为力。
但满不在乎仅是外表,其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
11.报复情绪。
有的犯了错误后,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种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并且十分敏感。
任何一点动向都会触动他的神经,连别人看他一眼,也觉得是在嘲弄他,甚至把无关的行动也视为挑衅,在内心时时升起一种报复情绪,用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并引为开心。
五、特殊的心理障碍
(一)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而形成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职业倦怠可以定义为:
由于人们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各种调查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倦和衰竭。
(医生职业、教师职业)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国外的一些学校心理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燃烧度”远远超过护士,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国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
1、主要表现:
(1)、情感衰竭:
易怒、没热情,情绪疲劳,对学生没兴趣,抑郁,工作不安心,影响教育质量。
⑵、人格解体:
冷漠、消极,负向抚爱增多,对学生持否定态度,个人发展停止,举止无常,焦虑、牢骚、易怒。
烦躁、忧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行为偏差。
自制力差,以学生为渲泄对象。
当今一些亲社会侵犯行为,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执行现象不一定是职业道德问题,很多都是情绪压力问题造成的。
(3)、无力感增强或成就感降低:
对自己工作不满意,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无力感增强,消极评价自己。
低个人成就感:
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2、倦怠比例:
经常性(高度)倦怠的占22.6%。
中度倦怠的占60%以上。
确定苦恼感(低度)占27.4%。
3、各级表现:
一级(轻度)表现:
烦躁、担忧,有挫折感。
是轻度的,暂时的,时过境迁的。
通过自我调整可以改变的。
二级(中度)表现:
疲劳,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出现。
玩世不恭,情绪起伏不定。
比较固定、持久,不易克服。
大约占60%。
三级(重度)表现:
自尊降低,退却,低成就感,扩散弥漫,无法自控。
导致生病住院,想改行、退休等。
(二)心因性生理疾病
躯体疾病增多:
冠心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睡眠障碍(30%靠吃安眠药物维持睡眠)、神经性头疼、偏头痛等。
这些症状容易使人过度疲劳、形成“过劳死”的悲剧发生。
(三)、职场“过劳死”
“过劳”就是过渡的劳动、是职业压力引起又叫“职业枯节”。
所谓“过劳死”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生活规律遭到破坏,疲劳过度、压力过大,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过劳死”实际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主要体现在:
心理上表现在情绪向外、向内二方面情绪、情绪向外时,体现对别人攻击性强容易发脾气;情绪向内体现在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的评价低。
身体上体现一度疲劳感、人际关系紧张。
1、“过劳死”形成原因
(1)、生理和心理上的负荷大
(2)、社会责任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和社会评价的压力是导致“过劳死”的主要因素。
2、“过劳死”案例
据报道:
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32岁的学者萧亮,2005年1月5日在睡梦中突然大口喘气,5分钟后便停止了呼吸;2005年1月22日,清华大学年轻讲师36岁的焦连伟,午饭后突发胸痛,发病当晚死于心肌梗塞;不到四天后的1月26日同校工程物理学教授46岁的高文焕死于肺癌。
一代精英因过劳累而英年早逝,这对家庭,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也为中年人过度透支,拉响了要关注身体健康的警报。
“过劳死”即过度劳累导致的死亡。
国际定义“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据报道:
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
2004年前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因劳累过度,猝死在跑步机上;
2004年8月,年仅28岁的大洋网新闻中心副总监王建峰病逝;
2004年11月,杭州网通总经理杜斌26岁(未婚)病逝;
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年仅38岁的孙德棣于2005年中秋节当天因病辞世。
所以,定期健康体检对于中年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并且工作、学习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过劳”的表现主要是不能安静下来,日常有慢性致病因素积累而难以消除,也不易用咖啡等兴奋剂缓解,尤其应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过劳”是疾病的前。
《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24期报道。
2011年4月10日,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普华永道25岁的女白领潘洁因急性脑膜炎不治身亡。
而她曾在微博上这样记录自己离世前的加班生活:
“两脚发飘”、“困得像猪头一样,对着电脑就睡着了”。
两份钱干三份活 过劳死自杀早逝
2011年年初,银华基金基金经理杨长清因白血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年仅37岁。
令人唏嘘的是,孩子才刚一岁,就和父亲天人永隔。
而去年底,曾在多家基金公司任职的资深营销策划女将黄玉因病去世。
41岁的原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孙延群、51岁的原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文鸣、47岁的原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缪建兴、原国泰基金客户服务部总监严仁明等多位基金业人士相继因身体原因辞世。
成为过劳死的产物
3、“过劳死”的自我测试
在27项“过劳”症状和因素,其中有7项者,就有存在“过劳”的潜在危险;有10项者则随时可能发生“过劳死”,不妨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7.经常头痛和胸闷;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13.喜欢吃油炸食品;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20.星期天也上班;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
在上述27项中占7项以上即是过度疲劳有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时间发生过劳死。
即使不占7项,在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到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
4、预防“过劳死”的措施
专家提醒说,避免过劳死有六种紧急措施:
(1)、坚持体育锻炼。
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还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除,从而起到防病癌抗癌作用。
(2)、保持心情舒畅。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
烦闷、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
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调节生活,增加精神活力,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
(3)、合理调整饮食。
少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4)、适度休息。
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或熬夜,会使体内产生许多毒素,加速能量的消耗,使身体快速疲劳。
一旦有疲劳的感觉,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5)、定期体检。
无论中青年还是老年人,也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重要的是要保持体检的连续性,不要中断,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防患未然。
(6)、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动脉硬化者,要多留意自己激动,培养乐观的精神状态。
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要认真医治。
六、个体心理压力的定义及来源。
1、什么心理压力
既然我们讲到心理压力,那么什么是心理压力呢?
心理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我们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的时候做出的反应。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大脑分泌出包括肾上腺素等的激素。
肾上腺素通过血管流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当这些荷尔蒙流到心脏、肺和肌肉的时候,一种特殊的生理反应就发生了。
2、心理压力的来源。
(一)客观原因: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总会遇到许多各种各样的压力。
如:
(1)、社会的压力;
(2)、工作的压力;(3)生活的压力、(4)、家里的压力、(5)、情感的压力。
(二)主观原因:
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
(1)、社会化过程不同。
(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消极看问题)。
(3)、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同。
(4)、人格素质不同(性格、气质、能力)。
(5)、自我意识水平不同。
压力的大小是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感觉决定的。
同样的事件产生的压力对于不同的人结果是一样的、心理素质好的承受压力能力就强。
心理素质好差的人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弱。
所以当我们遇到许多压力的时候、要分清压力的来源、分析压力大小、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压力、缓解压力。
七、心理压力的自我调节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进行健康教育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重视。
譬如:
人们都说医生是白衣天使、公务员是人们的公仆、咱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因而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
我们为了这一职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例如:
人们把咱们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绚丽的晚霞……,荣誉的背后我们知道我们背负了多么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
但是,人们对一直生活在这种浮华光环下的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又了解多少呢?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和家庭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加大,面对烦琐的工作性质,面对压力四伏的工作氛围,繁忙的工作给老师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那我们应该如何缓解种种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呢?
现在我们就介绍一些调适、保健心理的方法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我们该如何调节,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
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
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
哲学家摇摇头说:
“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
”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
他们突然醒悟:
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
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
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
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
”所以,我们要从下班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整理一天的用品,写一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
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
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是医生,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有一则小寓言,说有一种小虫子很喜欢捡东西,在它所爬过的路上,只要是能碰到的东西,它都会捡起来放在背上,最后,小虫子被身上重物压死了。
人不是小虫子,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又像极了小虫子,只不过背上的东西变成了“名利权”。
人总是贪求太多,把重负一件一件披挂在自己身上,舍不得扔掉。
假如能学会取舍,学会轻装上阵,学会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较劲,甚至学会倾诉发泄释放自己,人还会被生活压趴下吗?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旅行者步履蹒跚地走着,他左手拿着一块大石头,右手拿着一块砖头,背上背着一代泥土,腰上缠着一圈圈草绳,头上还顶着一个南瓜。
大家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上所累,自己浑然不知。
他遇到一个农夫。
农夫问他:
“疲惫的人啊!
你为什么要拿着一块大石头呢?
”旅行者回答,“咦!
对啊!
我实在没有注意到。
”所以,他把那块大石头扔了,觉得这下好多了。
他又碰到一个村庄里的人,那人问他:
“疲惫的人啊!
你为什么头上顶着那么重的南瓜呢?
”旅行者说“真高兴你告诉我!
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呢!
”所以,他又把南瓜扔掉,更轻松地赶路了。
一个又一个,村庄里的人使他知道了抛弃不必要的负担,所以,他一个又一个地把包袱丢掉。
最后,他是自由的人,轻轻松松地赶路去了。
生活中,我们同这位旅行者一样,也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以及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
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
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
简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
生活原来如此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
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
后来,车主将脚步踏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聘到那个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
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
妈妈你今天好漂亮。
母亲问:
为什么?
小孩说:
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如此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让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
朋友对他说:
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
牧场主人回答说:
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