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988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docx

《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docx

地理MicrosoftWord文档DOC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引入新课,出示目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的一种运动形式——自转。

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默读课本P9-10,地图册第七页,结合地球仪,独立思考,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比一比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

1、何谓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什么?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

4、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

原因是什么?

5、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

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怎样理解地球上的时间差异?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四、学生交流答案,教师引导

4、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观察插图,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将地球仪转动1800?

?

,再让学生观察:

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请学生用地球仪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产生了昼夜。

而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5、5、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五、巩固记忆环节

六、课堂测试

1、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完成下列填空:

①、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小时,即——天。

③、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七、教学反思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引入新课,出示目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的一种运动形式——公转。

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默读课本P11-13,读图1-19、图1-20,结合地球仪,独立思考,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比一比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

1、何谓地球的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

4、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

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

5、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6、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有哪五带?

五带划分的界限是什么?

7、为什么地球上各地得到太阳的热量不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四、学生交流答案,教师引导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让学生完成表格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立冬

月日

 

 

 

 

太阳直射纬度

 

 

 

 

季节

北半球

 

 

 

 

南半球

 

 

 

 

受热程度

北半球

 

 

 

 

南半球

 

 

昼夜长短

北极

 

 

 

 

北极圈以北

 

 

北极圈以南

 

 

赤道

 

 

赤道-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南极

 

 

五、巩固记忆环节

六、当堂训练

 

 

 

 

 

七、教学反思

 

 

 

 

 

 

 

 

 

 

 

 

 

 

 

 

 

 

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

2、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3、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地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默读课本P13-15的内容,独立思考,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比一比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3、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4、怎样看地图?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四、学生交流答案,教师引导

2、比例尺=

表示方法:

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按比例尺的大小来划分有三种类型:

大比例尺(1:

1000000~1:

100000)

中比例尺(1:

10000000~1:

1000000)

小比例尺(1:

100000000~1:

10000000)

比例尺越大,反映的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

3、地图上方向的辩别:

①、根据指向标

②、根据经纬网

③、通常情况下: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看地图要学会

①、读比例尺

②、辨别方向

③、认识图例和注记

五、巩固记忆环节

六、检测抽查记忆效果

七、课堂训练

1、完成图1-23B,活动题1

2、完成P15,第2题、第3题

八、教学反思

 

 

 

 

 

 

 

 

 

 

 

 

 

 

 

 

 

 

 

 

 

 

 

 

 

 

 

 

 

 

 

 

 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2、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地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默读课本P16-18的内容,独立思考,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比一比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

1、什么是海拔?

什么是相对高度?

2、什么是等高线?

什么是等深线?

3、利用等高线图判定地表形态。

4、讨论地图上的等高线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5、讨论怎样绘制地形剖面图?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四、学生交流答案,教师引导

1、我国地形高程的起算点,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水准原点。

3、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再水平面和地面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

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图纸上,旧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和缓;等高线间隔均匀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均匀;等高线高处稀疏,向下逐渐密集,说明坡度上缓下陡。

五、巩固记忆环节

六、检测抽查记忆效果

七、课堂训练

1、完成P17活动1

2、完成P18活动3

 

 

 第三节地图(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目的地及类型极其比例尺。

2、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象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地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默读课本P19-24的内容,独立思考,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比一比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

各还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以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加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四、学生交流答案,教师引导

1、当前人们的活动需要各种类型的地图:

比如去游览需要导游图,外出旅行工作需要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需要世界政治地图等等。

(气候分布图、土壤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矿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分布图、旅游分布图、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2、可以利用卫星、飞机可以大范围的快速获取地面信息。

卫星影像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的发展情况。

农作物长势、森林火灾、台风前进……

五、快速阅读P20《地图家族一览》,明确有关地图的知识。

六、巩固记忆环节

七、课堂检测

1、完成P21活动1、2、3

2、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测量,要求每个学生都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地图要有学生自己的图例及其他要素。

八、教学反思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学习目标

1、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

峡概念的理解。

认知率达100%

2、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

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3、

(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

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

投入率达95%

4、

(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二、学习难点

(1)   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

学生不易看懂分清。

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

(2)   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应加强培养学生在读图时能从图形的局部延伸到整体,或从整体图形回到局部的能力。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

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一)地球?

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

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

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2)、教师设问:

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

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

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

的面积。

(宇航员杨利伟是在校生崇拜的楷模,同学们熟悉他的事迹并引以为豪,通过观看他进入太空的录相,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2、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1:

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

还是海洋面积大?

海陆分布

呈什么形势?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

读图对比:

“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

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

区却是一块陆地。

(地球仪与地图是教学资源,也是学习媒体。

利用学习媒体进行学习,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优质高校的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           自主阅读,举例说明

学生阅读完课本中的“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历

史、语文等知识,结合各人课外自学的知识,列举与本阅读材料有关的事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合作学习,理解概念

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列表,学生补充概念。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运用概念,辩认图形

学生活动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检查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情况。

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

3、 东、西半球图”,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

(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亚洲、欧洲、大洋州、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

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州大部分在南半球。

(3)、读“东、西半球图”找出四大洋的名称与位置,并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上的位置与大小,给予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4、 比一比、认一认,看谁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简易地图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与面积的大小。

 

 

 

 

 

 

大洲、大洋海陆分布图

 

5、 板图教学:

读“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和“东、西半球图”,

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分界线

(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产生新的问题,优化教学情景,如抢答、辩论等,促使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产生新的教学情境场,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下节课迁移知识与情景做好准备。

五:

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地球?

水球?

(二)、世界海陆分布

1、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 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2、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3、 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选择题

1、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所以南半球被称为“水半球”

B、世界海洋面积71%,且被陆地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洋面

C、被三大洋环抱的大洲是大洋州

D、按东西半球分,陆地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                    下面大洋中被五个大洲环抱的大洋组合是

A、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北冰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

3、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与,跨纬度最多的大洲组合是

A、亚洲、非洲

B、北美洲、亚洲

C、南极洲、亚洲

D、南美洲、欧洲

探究活动

1、周末到书店看相关书籍,有经济能力的可购买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地理书籍,并学会整理与己有关的资料

2、整理有关的资料后,下结课在全班展开讨论与交流,彼此互补短长、相得益彰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

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 智能提高与训导:

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

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

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习难点

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二、          学习过程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

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

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

看教材图2.10——图2.12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

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

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

(1)科学依据

(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四)、看图释文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

看图2.19——图2.24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

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四、笔记提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不变的(错误)

1.地壳的变动

一、海陆的分布

2.海面的升降

变化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3.人类的活动

 

4.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1、             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2、             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A.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

C.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板块挤压而成的()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

4.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形成()

A.裂谷B.岛弧C.海沟D.海岸山脉

5.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这说明()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板块运动D.海水运动

 

探究活动:

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

请整理好有关资料后,在班上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对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学习,初步建立起了个体意向场,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态度方法、解决问题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可以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二、学习指导

师: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紧张的自学,下面看自学指导(小黑板板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42——P49内容,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天气?

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

2、天气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3、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4、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

5、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过渡:

(10分钟后)时间到了,自学内容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法。

 

四、后教,即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

1、天气是人们时刻可以感受到的事物,请同学们描述教室外的天气状况。

可以得出结论: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师:

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昨天的天气和今天的天气一样吗?

得出:

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会不同。

“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术语反映了怎样的天气状况?

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也会有很大差异。

所以大家可以通过以上两个问题得出结论:

天气是多变的。

2、请同学们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生活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大家可以从看电视、看报纸、听电台广播、手机、打电话、上网等等这些方面了解天气的状况。

我们通过课本3.3的图可以了解天气预报的“生产”过程。

观测——接收数据——处理资料,制图——分析和判断——电视天气预报制成

4、通过图3.4,3.5,3.6,我们要学会看报纸天气预报项目的含义,以及符号的意义。

会看卫星云图,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

五、巩固记忆

背诵自学指导,完成课本活动题

六、检测,抽查记忆内容(要求人人过关)

七、当堂作业

P46--47活动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气温日变化、月变化。

2.使学生明确大气受热的原因和水陆受热的不同。

3.使学生认识热带、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的不同特点。

4.使学生掌握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5.使学生初步掌握气温观测方法及有关气温数值的一些计算方法。

二、学习指导

师: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紧张的自学,下面看自学指导(小黑板板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49——P53内容,1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看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