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梁施工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985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岔梁施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道岔梁施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道岔梁施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道岔梁施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道岔梁施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岔梁施工技术.docx

《道岔梁施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岔梁施工技术.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岔梁施工技术.docx

道岔梁施工技术

新建XX高速铁路土建一标XX特大桥

XXX道岔梁支架现浇法施工技术交底资料

 

编制:

XXXX

审核:

XXXX

批准:

XXXX

中铁XX局集团XX高速铁路

土建工程XXX项目经理部XX工区

二0XX年七月

XXXXX支架现浇道岔梁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XX特大桥DK131+710.65~DK132+238.11段为XX南站沪端道岔梁,其中D294#~D299#之间跨径组合简称为5-28m,D299#~D303#之间跨径组合简称为4-32m,D304#~D311#之间跨径组合简称为7-32m,除D303~D304#之间为简支梁采用预制法施工外,其余均采用支架法现浇。

1、7-32m连续梁

本桥为(30.15+5×32.73+30.1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采用《京沪桥通-17》系列图纸,梁全长225.45m。

梁体为单箱单室等高、顶板变宽的斜腹板结构,梁高3.05m,底板宽6.2m;箱梁顶宽梁端处12m,距梁端15m范围内由12m向13.4m过渡,中间部分宽度一致为13.4m;顶板厚跨中0.4m,支点附件采用0.4~0.75m变化,腹板厚跨中0.5m,支点附件采用0.5~1.1m变化,底板厚跨中0.3m,支点附件按0.3~0.9m变化。

桥梁采用纵向、横向双向预应力体系,除腹板、顶板、底板设置纵向预应力钢束外,顶板设置横向预应力束。

2、4-32m连续梁

本梁为(30.9+2×32.7+30.9)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全长129m,本桥施工采用《京沪桥通-18》系列图纸,梁体为为单箱三室等高变宽斜腹板结构,截面中心梁高3.05m,底板宽7.6m~15.08m按直线变化,箱梁顶宽大里程梁端处12m,小里程处20.776m,按直线变化;顶板厚0.4m,底板厚0.3-0.6m按折线变化,腹板厚0.5-0.8m。

为改善支点处支座受力,横隔板处底板每侧加宽0.46m。

桥梁采用纵向、横向双向预应力体系,除腹板、顶板、底板设置纵向预应力钢束外,横隔板处设置横向预应力束。

3、5-28梁

本桥施工采用《京沪桥通-19》系列图纸,梁体采用分离式三箱单室结构,即中间正线为5孔简支梁,两侧为5孔到发线连续梁。

3.1简支梁

本桥为lp=26.8m跨径的简支梁,施工采用《京沪桥通-19-Ⅰ》、《京沪桥通-19-Ⅱ》、《叁桥通(2008)2348(修)-Ⅰ》(接预制)、《叁桥通(2008)2348(修)-Ⅱ》(接现浇)、《叁桥通(2008)2348(修)-JH-修》。

京沪高速铁路XX南站为多线并行桥梁,为了适应线间距的变化要求,需对正线处简支箱梁切除部分悬臂,故顶板宽度由8.64m向12m直线变化,底板统一宽度5.5m,梁高3.05m,顶板厚度0.3-0.61m,腹板厚度跨中0.45m,梁端1.0m,底板厚度0.28-0.7m。

箱梁为单向(纵向)预应力体系。

3.2连续梁

本梁为5×28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全长139.9m,梁体为单箱单室等高度、变宽的斜腹板箱梁结构,梁高3.05m,箱梁顶板宽12.16-6.03m,底板宽4-5.5m,顶板厚度0.35m,底板厚度由30cm变化至60cm,腹板厚度由50cm按直线变化至80cm,梁体在端部和墩顶共设置6处横隔板,梁端隔板厚1.5m,墩顶处隔板厚1.8m。

箱梁为单向(纵向)预应力体系。

到发线连续梁采用的是有砟轨道设计,箱梁底板较正线简支梁低11.2cm,施工时应在墩柱垫石上调整,到发线连续梁固定墩支座垫石理论上最薄为30.2cm,从墩顶5cm排水坡处调整高度,保证垫石厚度不小于35cm。

4、桥面加高平台

除5-28m到发线连续梁外,其余梁全部采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其对桥面构造要求设置一定宽度的加高平台,距梁端1.45m铺设泡沫塑料板区域加高平台高15mm,其它区域加高平台高65mm,桥面加高平台与梁体一起浇注成型。

加高平台的平整度应满足3mm/4m及2mm/1m的要求。

其中5-28m简支梁加高平台宽度310cm,其它梁待转撤机确定后在给定。

二、施工顺序及各梁浇注顺序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先施工4-32m连续梁,待张拉完成后,方可施工5-28m梁,根据我工区目前施工队伍配置和材料周转情况,先施工4-32m连续梁,而后同时施工7-32连续梁和5-28m梁。

1、4-32m连续梁浇注顺序

①、在D299-D303#墩之间搭设满堂支架,并按梁体自重1.2倍加载预压,在满堂支架上立模浇注D299-D301#墩间的1#段,并将1#段与D301#墩固结;

②、待1#段梁体抗压强度达到30MPa且龄期不小于5天后,张拉第一批初始预应力束,锚下控制力为0.4fpk;

③、在满堂支架上立模浇注剩余D301-D303#墩间的2#段;

④、待2#段梁体抗压强度达到30MPa且龄期不小于5天后,张拉第二批初始预应力束,锚下控制力为0.4fpk;

⑤、待全桥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且2#段龄期不小于10天后进行钢束终张拉,按设计的先后顺序张拉剩余预应力束;

⑥、拆除全部满堂支架。

2、7-32m梁施工顺序

①、在D305-D310#墩之间搭设第一现浇段满堂支架,并按梁体自重1.2倍加载预压,在满堂支架上立模浇注第一现浇段,并将1#段与D308#墩固结;

②、待1#段梁体抗压强度达到90%且龄期不小于7天后,张拉腹板钢束;

③、拆除D306-D309#之间的支架,搭设剩余边跨的支架,并按梁体自重1.2倍加载预压第2#、3#段,在满堂支架上立模浇注第2#、3#现浇段;

④、待2#、3#段梁体抗压强度达到80%且龄期不小于5天后,初张拉相应预应力束,待2#、3#段梁体抗压强度达到100%且龄期不小于10天后张拉腹板束;

⑤、按设计顺序张拉全桥剩余预应力束,拆除全部支架。

3、5-28m梁

初步考虑从外侧到内侧的施工顺序,即先施工最外侧5×28m连续梁,而后施工5孔简支梁,最后施工靠近便道一侧连续梁。

所有梁必须等4×28m梁张拉完成后进行。

3.1简直梁

简支梁施工可采用逐孔现浇、一次性现浇、分批现浇的方式,根据施工能力及现场情况而定,Ⅴ号梁(小截面端)必须待4-32m连续梁全桥张拉完成后方可施工。

①、搭设满堂支架,安装支座;

②、立模一次性浇注箱梁完成;

③、待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且龄期不少于3天时进行初张拉,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且龄期不小于14天时进行终张拉;

④、拆除支架

3.2连续梁

①、在D294-D299#墩之间搭设满堂支架,并按梁体自重1.2倍加载预压,在满堂支架上立模一次性浇注箱梁混凝土;

②、待梁体抗压强度达到30MPa且龄期不小于5天后,对第一批预应力束进行初张拉,锚下控制力为0.4fpk;

③、待全桥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且龄期不小于10天后,对第二批预应力束进行终张拉,对第一批预应力束进行二次张拉到设计值,最后终张拉顶、底板短束;

④、拆除全部满堂支架。

 

三、施工工艺流程图

 

四、各阶段施工方法及工艺

1、地基处理

桥位处地面多为基坑开挖后回填土以及浮土,为避免地基受力产生过大沉降,需对地面土体掺石灰碾压处治。

一联墩柱施工完成后,将地表杂土及软弱土层铲除,地表利用挖掘机大致整平,实测地表标高,根据已确定的地表处理标高以及掺灰量适当增减地表土;

将地表土反挖至未扰动土层,但要保证处治厚度不小于50cm,基坑回填处需反挖到加台顶面,利用轻型压路机碾压基底,压实度需达到95%,将翻松的地表土按3:

7比例掺石灰,分层碾压,分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5cm,碾压全部采用轻型压路机,其它技术性能指标参考公路路基施工要求。

施工注意事项:

⑴生石灰需消解3-4天,筛除生灰块后使用,灰土以3:

7的体积比配制,并要搅拌均匀;

⑵土料采用就地开挖出的黏性土,土的粒径不得大于15mm,不得掺入淤泥、耕土等有机质;

⑶土层施工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wop±2%范围内,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亦可按经验现场直接判断。

对灰土填料,当手能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时即接近最优含水量;

⑷灰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分层厚度合理,拌好后及时铺填压实,不得隔日压实。

地基处理前需对原地表土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做好记录,回填过程中,需对每层压实度及承载力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为便于碗扣支架统一搭设,每一联的地面标高一致,灰土回填完成后,测量地表标高,将不合格地方重新处理,要求标高误差控制在±5cm;

地基处理合格后,统一浇注一层15cm厚C30砼垫层。

垫层浇注一定要注意平整度,浇注前需测量标高拉线控制,混凝土成型必须考虑多跨连续或整跨浇注,垫层需加强养生工作。

支架底设置5*15cm的木板,调整缓冲立杆由于地面不平等因素造成受力不均现象。

2、支架搭设

2.1外模支架全部采用WDJ型碗扣脚手架。

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

为便于外侧模支撑加固脚手架纵向间距全部为60cm,横向间距两侧翼板处为90cm,腹板位置为60cm,其余底板部分采用90cm或60cm。

每一联的箱梁纵坡较小,梁底高差不大,取平均梁底标高进行配杆计算,而后确定地面高程,通过计算,梁底的立杆组合为3×3.0+1.2m,翼板的立杆组合为3×3.0+1.2+2.4m。

 

以底板处支架为例来说明地面标高的计算过程:

其中底模采用15mm厚优质竹胶板,顶部横桥向采用10*10,纵桥向采用15*15方木,顶U托旋出高度按15~25cm控制,底座旋出高度按15cm控制。

各联梁支架组合及地面标高表:

京沪桥通-17梁底支架高度设置一览表单位:

m

跨径

底板平均高程

底模板厚

顶横方木

顶纵方木

U托均长

立杆组合

立杆总高

底座长

垫木高度

硬化砼厚

地基高程

D304-305

11.841

0.015

0.1

0.15

0.15

1.2+3×3

10.32

0.15

0.05

0.15

0.906

D305-306

11.865

0.015

0.1

0.15

0.174

1.2+3×3

10.32

0.15

0.05

0.15

0.906

D306-307

11.886

0.015

0.1

0.15

0.195

1.2+3×3

10.32

0.15

0.05

0.15

0.906

D307-308

11.898

0.015

0.1

0.15

0.207

1.2+3×3

10.32

0.15

0.05

0.15

0.906

D308-309

11.914

0.015

0.1

0.15

0.223

1.2+3×3

10.32

0.15

0.05

0.15

0.906

D309-310

11.931

0.015

0.1

0.15

0.24

1.2+3×3

10.32

0.15

0.05

0.15

0.906

D310-311

11.947

0.015

0.1

0.15

0.256

1.2+3×3

10.32

0.15

0.05

0.15

0.906

京沪桥通-18梁底支架高度设置一览表单位:

m

跨径

底板平均高程

底模板厚

顶横方木

顶纵方木

U托均长

立杆组合

立杆总高

底座长

垫木高度

硬化砼厚

地基高程

D299-300

11.768

0.015

0.1

0.15

0.15

1.2+3×3

10.32

0.15

0.05

0.15

0.833

D300-301

11.785

0.015

0.1

0.15

0.174

1.2+3×3

10.32

0.15

0.05

0.15

0.833

D301-302

11.801

0.015

0.1

0.15

0.195

1.2+3×3

10.32

0.15

0.05

0.15

0.833

D302-303

11.817

0.015

0.1

0.15

0.207

1.2+3×3

10.32

0.15

0.05

0.15

0.833

京沪桥通-19-Ⅰ、Ⅱ梁底支架高度设置一览表单位:

m

跨径

底板平均高程

底模板厚

顶横方木

顶纵方木

U托均长

立杆组合

立杆总高

底座长

垫木高度

硬化砼厚

地基高程

D294-295

11.697

0.015

0.1

0.15

0.2

1.2+3×3

10.32

0.2

0.05

0.15

0.512

D295-296

11.711

0.015

0.1

0.15

0.214

1.2+3×3

10.32

0.2

0.05

0.15

0.512

D296-297

11.725

0.015

0.1

0.15

0.228

1.2+3×3

10.32

0.2

0.05

0.15

0.512

D297-298

11.739

0.015

0.1

0.15

0.242

1.2+3×3

10.32

0.2

0.05

0.15

0.512

D298-299

11.753

0.015

0.1

0.15

0.256

1.2+3×3

10.32

0.2

0.05

0.15

0.512

京沪桥通-19-Ⅲ梁底支架高度设置一览表单位:

m

跨径

底板平均高程

底模板厚

顶横方木

顶纵方木

U托均长

立杆组合

立杆总高

底座长

垫木高度

硬化砼厚

地基高程

D294-295

11.585

0.015

0.1

0.15

0.188

1.2+3×3

10.32

0.15

0

0.15

0.512

D295-296

11.599

0.015

0.1

0.15

0.202

1.2+3×3

10.32

0.15

0

0.15

0.512

D296-297

11.613

0.015

0.1

0.15

0.216

1.2+3×3

10.32

0.15

0

0.15

0.512

D297-298

11.627

0.015

0.1

0.15

0.23

1.2+3×3

10.32

0.15

0

0.15

0.512

D298-299

11.641

0.015

0.1

0.15

0.244

1.2+3×3

10.32

0.15

0

0.15

0.512

2.2支架搭设的其它要求

支架在搭设过程中,需随时调整立杆的垂直度,保持脚手架横平竖直,为增强支架整体稳定性,需增设剪刀撑,纵向上每跨设置3道,每道横向3排,布置在底板位置,每孔梁每隔10排设置一道横向剪刀撑,即每跨约6道,剪刀撑采用φ48mm钢管利用扣件和支架连接,钢管与支架的角度为45°。

3、支架预压

为检验支架的受力情况及加载后的弹性变形情况,为立模标高提供依据,也为了消除砼施工前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需对支架进行预压。

支架按设计高度粗略搭设好后,先铺设纵横向方木,然后开始进行预加载试压。

预压以施工节段为单位,采用吨袋装砂加载,荷载为1.2倍的梁段荷载。

加载尽可能模拟箱梁横向重量分布情况,局部位置可能将承受稍大重量,但不得超过1.5倍自重。

4、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支架顶和地基的弹性、非弹性变形,为立模标高提供依据。

4.1观测点

在支架顶部和地基表面相同位置布设观测点,每跨共取3个断面,每断面取5个观测点,其中3在地板,2个在翼缘板。

 

4.2加载及观测

①、分三次加载,即0~50%,50%~100%,100%~120%,每级加载静载3小时后分别观测支架及地基的沉降量,做好记录,全部加载结束后,每6个小时进行一次观测,当连续两次12小时内沉降量不超过2mm,视为沉降稳定,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

  ②、卸载:

人工配合吊车吊运砂袋均匀卸载,卸载分两级进行,同时每级卸载静载1小时后进行观测,做好记录以便计算支架及地基综合变形。

根据观测记录,整理出预压沉降结果,绘制沉降曲线图,根据结果调整支架顶托的标高来控制箱梁底板预拱高度。

5、箱梁底板施工预拱度的设置

为使桥梁在落架后能够满意获得设计规定的外形,需在施工时设置一定数值的预拱度,预拱度为一代数值,主要为各种因素引起桥梁预期挠度的代数和,一般桥梁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桥梁恒载和1/2静活载所产生的挠度δ1,当恒载和静载产生的挠度不超过跨径的1/1600时可不设预拱度;

2满堂式支架,顶部的弹性压缩变形δ2;

3支架在每一个接缝处的非弹性变形δ3,在一般情况下,横纹木料为3mm,顺纹木料为2mm,木料与金属的接缝为1-2mm,顺纹与横纹木料接缝为2.5mm。

根据梁的挠度及支架变形所计算出来的预拱度之和,为预拱度最高值,设置在梁的跨径中点。

其它各点的预拱度应以中间点为最高值,以梁的两端为零,按直线或二次抛物线y=

设置。

6、支座安装

简支梁采用盆式橡胶支座,参考图号叁桥(2007)8360-TGPZ,连续梁采用铁路桥梁大吨位盆式橡胶支座TGPZ-DT型(自带油腔顶升调高),参考图号:

叁桥(2007)8360-D。

支座类型及设计吨位见下页表:

安装支座前复测桥墩中心距离及支承垫石高程,检查锚栓孔位置及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垫石顶面与支座接触面积位置需凿毛处理。

支座安装要保持梁体垂直,支座上下板水平,不产生偏位。

支座与支承垫石间及支座与梁底间密贴、无缝隙。

支座四角高差不大于2mm。

支座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

采用重力式灌浆方法安装支座,即利用千斤顶支起四角,调整千斤顶高度使支座顶盖板达到平整度和高程要求,支立四边侧模板,预留排气孔,最后灌注专用速凝支座灌浆材料。

具体可参考设计图纸中的说明。

为保证箱梁收缩后支座上板中心与理论中心重合,支座安装好后,按设计提供的预偏量将上盖板移动,临时固定上盖板,完成偏移。

道岔梁支座类型统计表

墩号

支座1

支座2

支座3

支座4

备注

D294沪端

TGPZ-DT-6000-ZX(e±50mm)

TGPZ-DT-6000-DX(e±50mm)

 

 

边墩

D295

TGPZ-DT-8000-ZX(e±50mm)

TGPZ-DT-8000-DX(e±50mm)

 

 

中墩

D296

TGPZ-DT-10000-GD

TGPZ-DT-10000-HX

 

 

固定墩

D297

TGPZ-DT-8000-ZX(e±50mm)

TGPZ-DT-8000-DX(e±50mm)

 

 

中墩

D298

TGPZ-DT-6000-ZX(e±50mm)

TGPZ-DT-6000-DX(e±50mm)

 

 

中墩

D299京端

TGPZ-DT-6000-ZX(e±100mm)

TGPZ-DT-6000-DX(e±100mm)

 

 

边墩

D299沪端

TGPZ-DT-8000-DX(e±50mm)

TGPZ-DT-8000-ZX(e±50mm)

TGPZ-DT-8000-ZX(e±50mm)

TGPZ-DT-8000-DX(e±50mm)

D300

TGPZ-DT-12500-DX(e±50mm)

TGPZ-DT-12500-ZX(e±50mm)

TGPZ-DT-12500-ZX(e±50mm)

TGPZ-DT-12500-DX(e±50mm)

中墩

D301

TGPZ-DT-12500-HX

TGPZ-DT-12500-GD

TGPZ-DT-12500-GD

TGPZ-DT-12500-HX

固定墩

D302

TGPZ-DT-8000-DX(e±50mm)

TGPZ-DT-8000-ZX(e±50mm)

TGPZ-DT-8000-ZX(e±50mm)

TGPZ-DT-8000-DX(e±50mm)

中墩

D303京端

TGPZ-DT-5000-DX(e±50mm)

TGPZ-DT-5000-ZX(e±50mm)

TGPZ-DT-5000-ZX(e±50mm)

TGPZ-DT-5000-DX(e±50mm)

边墩

D304沪端

TGPZ-DT-7000-ZX(e±100mm)

TGPZ-DT-7000-DX(e±100mm)

 

 

边墩

D305

TGPZ-DT-12500-ZX(e±100mm)

TGPZ-DT-12500-DX(e±100mm)

 

 

中墩

D306

TGPZ-DT-15000-ZX(e±50mm)

TGPZ-DT-15000-DX(e±50mm)

 

 

中墩

D307

TGPZ-DT-15000-ZX(e±50mm)

TGPZ-DT-15000-DX(e±50mm)

 

 

中墩

D308

TGPZ-DT-15000-GD

TGPZ-DT-15000-HX

 

 

固定墩

D309

TGPZ-DT-15000-ZX(e±50mm)

TGPZ-DT-15000-DX(e±50mm)

 

 

中墩

D310

TGPZ-DT-12500-ZX(e±50mm)

TGPZ-DT-12500-DX(e±50mm)

 

 

中墩

D311京端

TGPZ-DT-7000-ZX(e±100mm)

TGPZ-DT-7000-DX(e±100mm)

 

 

边墩

D294-D298沪端

TGPZ-T-5000-GD

TGPZ-T-5000-HX

 

 

简支梁

D295-D299京端

TGPZ-T-5000-ZX(e±50mm)

TGPZ-T-5000-DX(e±50mm)

 

 

简支梁

6、模板的设计及安装

6.1外模

箱梁外表面采用15mm竹胶板与钢板结合的方式,腹板与顶板交角圆弧、腹板与地板交角圆弧采用5mm钢板卷制,圆弧板通过在钢板上设置钉孔与模板或木方固定在一起。

顶圆弧两端各加长10cm直线部分以利于固定。

外侧模的加固方式采用底模托侧模的方式,底模板铺设时要宽于设计尺寸。

模板的长度方向与桥梁纵向一致,钢板的分块长度同样为2.44m,这样保证所有接缝都在一条线上。

竹胶板的切割要充分利用避免出现过多拼缝以及废料。

底板处面板以下分别为横向10×10cm方木、纵向15×15cm方木;

翼缘板位置面板下分别为纵向10×10cm方木、横向木排架,木排架底部方木采用10×15cm,其余为15×15cm方木。

木排架有3个作用:

支撑钢圆弧板、利于翼缘板支架调整、使翼缘板处支架比底板处高60cm的整数倍(本桥为240cm)。

腹板外侧模板采用6×9cm方木做为肋木,中心间距30cm,考虑和圆弧板连接,上部预留10cm不铺设竹胶板(详见细部构造)

6.2内模

内模采用普通胶合板,肋木统一用6*9方木,中心间距与外模一致为30cm。

内模的制作安装采用分离式拼装和整体吊装相结合的方式,如一般的横隔梁端头部位采用方木制作成整块吊装,京沪桥通-18内腔较小,也可采用等长度加工成若干整体块,然后分别吊装的方式,对于京沪桥通-17采用结构分片制作组合式安装的方式,内部依靠碗扣脚手架支撑,支撑内模顶板的纵向支撑采用10×15cm方木,直接设置在支架顶部U托上,纵向间距按1m设置,横向间距根据内模结构尺寸适当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