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读书心得小学作文小学教育教育专区.docx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小学作文小学教育教育专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读书心得小学作文小学教育教育专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小学作文小学教育教育专区
《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唯一的一本小说,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趣的小说读,也可以当做一本生活指南细细品味。
读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困惑深入思考下去,对自己寻找未来的路径有一些启迪。
细看封三美女张德芬的照片,你会相信这是一个45岁的女人吗?
简直就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女生。
这时你也许会相信改变自己的心态,轻松地去活可以抗拒岁月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容颜的改变,进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活出别样的自己。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
随即引出老人的提问:
“你是谁?
”让人逐步地去理解“小我”与“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
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
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
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
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
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
也不是你的失败。
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我是谁呢?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快乐”与“喜悦”有所发现。
快乐是短暂的“快之乐”,稍纵即逝,我们寻找快乐往往是向外界去寻觅,比如有人喜欢购物逛街,满足自己的物欲,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欲望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望膨胀,正所谓欲壑难填。
有人喜欢聚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玩的时候是兴奋,不过这只是短暂的精神麻醉,曲终人散后是更多的孤寂与空虚。
所以我们要寻找喜悦要向内去寻觅,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
从内心发出欢喜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每一天,那么你会倍感轻松。
向内寻找你会逐渐地了解我是谁,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离我的真我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当下的。
活在当下,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联接起来就从吃饭睡觉开始。
吃饭和睡觉是生命中的两件大事。
吃饭就吃饭,把饭吃饱,别老是忧心忡忡,总想着没有做完的工作。
以庄重、感恩的心情捧起手中的饭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就在吃饭的过程里了。
睡觉就睡觉,把觉睡好,可以拥有充沛的精力面对全新的一天。
我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就说:
“力气是个宝,晚上去了早上到”,这就是睡觉休息的神奇功效。
一夜睡不好,十夜补不了。
睡觉时气定神闲,甭胡思乱想。
拥有你所拥有的,享受你所享受的。
一般人只能做到前者,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后者的追求。
“欲速则不达”。
放慢生活的脚步吧!
生活如此美妙,请关注此刻。
过去与未来都属渺茫,只有此刻真实,抓住此刻,用心吃饭,用心睡觉,同样以细腻的心思用心做事,要用心,但永远不要操心。
时风来哉,种子自然会破土而出,长成挺拔的参天大树,耐心地等待,时机成熟,所有的期盼自然水到渠成,所有我们应该远离浮躁与焦虑,取而代之的是学会安静、宁静与平静。
随着女主角生活上的冲击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经历我成长理性的带着我们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真我”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中解放出来。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些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线和整合,这就是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
”教我们如何去操作我们的身心;感受我们的潜意识;摆脱我们的情绪;检视我们的思想。
逐渐的揭开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真我”和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平”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学会臣服当下。
这话好像是对我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臣服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
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
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
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
开始就是未来!
我的同事王宝坤几年之前就对我说:
“不完美才是人生”。
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苛求完美,受伤的必然是自己。
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
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对于可能改变的事情尝试着去努力。
做到做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
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
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让我们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我们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
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
但是,我会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
而它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
它教给了我不同的思考方法,对心灵有益,可以疗伤,可以励志,可以让人沉静下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宽容是一种力量
袁老师的这节班会课使我深深体会到宽容在教育工作中的必性性和重要性。
在教育工作中所讲的宽容,决不是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和放纵,而它的特定含义是教师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
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决不姑息。
宽容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学生更有效地接受教育。
宽容的实施必须与其它各种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而不能单独使用。
宽容更不是取消对学生必要的纪律处罚,而是主张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某些方面的错误做出某种程度的宽容,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教育学生。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这样的台词: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
它赐予宽容的人,也赐予被宽容的人”。
在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妄下结论,认为这个学生“完了”,是“朽木不可雕也”。
其实,学生出错时常有的事。
如果我们以宽容的心态,选择恰当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够永远避免别人的误解和伤害,也没有人能够永远避免误解和伤害别人。
面对误解和伤害,我们最直接的反应往往是:
对方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对立和漠视的情绪侵蚀了我们的心灵。
此时,宽容是一种博大的爱,是化解误会的良药,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让我们践行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题展开教学,用宽容的心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从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其实,宽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怀。
愿我们每个人能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厚待人,宽厚做事;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之功!
愿我们的生活因为宽容而快乐,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快乐而更加美好!
认识真我才能健康工作和生活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
文中的主人公李若菱是一个都市白领,她的工作生活就跟现今的大多数人一样,有来自家庭生活中的矛盾,有来自工作上的不公平竞争,在迷茫的生活中苦苦挣扎。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带领她逐步认识真我,最终走出迷谷。
其中很多地方让我深受启迪。
我是谁?
这是老人与主人公的第一次对话,很奇特,很深奥。
是的,活了这么大了,我也从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是谁?
我是某某人,是一个教师,这些都不是真的我。
老人指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的本质应该是内心充满爱、喜悦与和平的,可是这些都被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等层层隔绝了。
只有层层突破这些障碍,才能让真我得到显现。
主人公通过与那些成功人士的接触、思考、实践,最终领悟了并且突破了这些障碍,达到了人生新的境界,让喜悦一直跟随我们,而不受外界客观环境所左右。
我们在生活中不也跟主人公若菱一样,遇到很多的事情,工作上的不公平待遇,职称竞争的激烈残酷,学生家长的不理解,种种这些都折磨着我们,让我们懊恼生气愤怒,带着这样的情绪生活,生活的质量可想而知,带着这样的情绪教学,学生的心理肯定受不良影响。
所以,不要浪费我们的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对于那些事情我们不要心怀怨愤或是心怀恐惧,要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去排解,不让那些世俗的追求干扰了我们内心的平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用健康的心态去看待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
书中还讲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一个房间里放满了不同频率的音叉,如果振动其中一个音叉,另外一个和它频率相同的音叉也会被引动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也会被他吸引过来。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这个人身上了!
我们做教师的如果快乐健康,那么会激起更多孩子的共鸣,吸引更多的孩子分享快乐和健康,会得到更多同事和家长的支持和喜爱,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阳光和喜悦!
认识自己,主宰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工作,爱、喜悦、和平就能伴随我们每一天!
做“和风细雨”的教师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已有20个年头了,做个好老师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
读了《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使我对做一名好老师更加向往,我想这也许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
开篇第一个故事《唐老师手上的大花环》就看得我泪光盈盈。
感动之余,我想起杨教授在书封面的一句话:
教师这一行,最根本的良心不是教学之心,是关怀之心。
扪心自问,谁需要关怀之心?
那当然是所有的孩子。
但谁更需要关怀之心,对各方面优秀的孩子的关怀之心是锦上添花,而对那些特需生的关爱则是雪中送炭。
真正急切需要关怀之心的正是他们呀!
就像《唐老师手上的大花手环》中的阿龙。
他出身贫困家庭,母亲早逝。
在给老师的圣诞礼物时就是母亲用过的一瓶廉价的香水和一个有瑕疵的旧手环。
同学们都在窃窃私语,在嘲笑阿龙的礼物。
但 唐 老师的表现让孩子们诧异,只见她动作迅速起来,戴上手环,打开香水。
并对着所有的孩子大声说这只手环真美丽,香水的气味很高雅。
作为一个老师,这个故事太值得我认真去品味,去思索。
说实在话,我做不到唐老师那样,我可能会对每个孩子的礼物都表示喜欢,不会这么用心地对一个孩子有如此表现,因为我没有唐老师那样的境界。
唐老师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关爱之心使如阿龙一样的孩子们满足而感恩。
老师的爱帮助了这样的孩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实现了梦想。
帮助他们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在我们的成长过中,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
好老师对学生而言,是宝贵的礼物,他们用心付出,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好、更有勇气,树立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学会快乐……不管何时何地,都有好 老师出现,不论任何人或事物,都可以成为“好老师”。
好老师不限于在课堂上的教育,更多的是生活层面里寻找到的智慧和感动
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
大家也许都知道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次,某大学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课,陶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手拿教案去上课。
他左手抓了一把米,右手抓了一只饿了三天的大公鸡,走上讲台,他先把米放在讲台上,然后双手抓住大公鸡,让它嘴对着大米,10分钟过去了,大公鸡就是不吃。
陶行知改变了方法,他把大公鸡放在地上自己走的远远的,结果奇迹出现了,大公鸡飞快地飞上讲台,三下五去二就把大米给吃完了。
陶行知再次走上讲台向大家鞠了个躬说我的课讲完了。
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他人,就先改变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灌输”为“潜移默化”。
现在的学生知识获取途径多,知识积累多而杂,独立思考能力特别强,相应的说,逆反的心理也特别的严重,教育者们恶劣的态度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有时候还是需要“温声细气”、需要“和风细雨”,我们应学会宽容和理解学生,多一些耐心“摆事实,讲道理”,用情感人、用实际行动感化人。
教育是一门科学,但它更是一门艺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逐步形成的艺术。
杨茂秀老师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给我的启迪和感悟远不止这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将会继续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做一个受家长、学生喜欢的老师.。
真心+真情+智慧=好老师
——读《好老师在这里》随感
在《懂得、做得、做好,差别好大!
》这篇文章里,作者通过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遇到具体事情时,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教育学生,取得的效果会大相径庭。
作者在文章最后感慨“就像王老师,他当然称不上不适任教师,但是从他身上可以发现:
懂得许多教育原理,明白许多教学技巧,能说很多教改理念,可距离成为好老师其实还很远呢!
好老师需要的是执行这些理想、理念、技巧时,一点一滴琐碎的、微观上的落实,是枝枝节节的小小友善和温暖。
是让孩子有‘同一国’的体念,有‘弯下腰’的友善,‘心同此理’的信任才是关键的‘筋与肉’。
”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就像文章中的王老师,他对学生没有付出真诚的爱,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虽然懂得很多的教育原理,但学生却对他相当敌视,师生关系很紧张,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谁都不想有这样的结局。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
《好老师在这里》用真实的故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位位好老师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对教育的用心,对学生的用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有为学生过生日、向学生道歉的美惠老师;有善于观察学生和学生谈心的杜老师;有敢于向教材挑战、自编教材的美伶老师;有当学生“兄弟”的林老师;有和学生用同一个鼻孔呼吸、用同一颗心感动和学生做同样的事的惠蓉老师……这是一本专为老师而写的书。
它告诉我们:
要成为好老师并不难,只要真心真意付出,必定会有爱的收获。
一个好老师,所从事的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而是“教育”工作。
教育工作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
阿城因为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平时独自跟阿公、阿奶一起生活。
他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母亲了。
本来妈妈说好要过来和他一道过生日的,但第二天又因为工作忙而取消了。
阿诚的喜悦一下子没了,看到一脸沮丧的阿诚,美惠老师很是心疼。
她决定在班里为阿诚过生日,让全班孩子一起为阿诚庆祝。
阿诚生日那天,正好下着大雨,山区路滑还常有山石崩落,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美惠却执意要去很远的地方给阿诚买最好吃的蛋糕。
同伴知道后和她一道在崎岖的山路上开车,冒着很大的风险,满足了阿诚的心愿。
当看到全班同学为阿诚祝福,以及阿诚羞涩的脸上亮起一脸的灿烂时,美惠心里美滋滋的,感到好幸福。
不仅仅是阿诚,还有小富。
为了送上一粒充满谢意的百香果,他可以站在老师门外痴痴地等候好久。
美惠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彼此交换真心真情,让他人幸福着,也让自己幸福着。
幸福原来就是这副模样!
轩轩是个顽皮的孩子,爱捉弄同学和老师、抄堂姐作业,许多科任老师与同学对他的顽皮行为都抱怨不已,美伶老师曾多次教育、劝诫,轩轩总是嘻嘻哈哈,丝毫不把美伶老师放在眼里。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美伶老师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来帮助轩轩。
她买了一辆脚踏车,戴上运动帽和墨镜,跟踪轩轩,一定要找到他的家,进行家庭访问。
美伶老师一连用了七天的时间才找到轩轩的住处,当她打开房门,轩轩一脸惊愕的表情像看到外星人一般,从他的眼神中,美伶知道这小家伙以后再也不敢藐视这个“像小孩子的老师了”。
就这样,美伶老师成功地收服了桀骜不驯的轩轩。
从此以后,在轩轩的心中,美伶老师排在了第一位,不管美伶老师要求他做什么,他都会信服地去做。
毕业典礼上,当看到身材高大的轩轩,穿着粉红的西装,手拿一把粉红色的玫瑰花向自己献花,美伶老师感到无比的幸福。
是呀,作为一名老师,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学生能在自己的引导下往好的方向发展,尽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与赏识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
孩子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
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
这种爱是无私的。
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就像书中说的“用真心换真情”得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换才会有效,“批发”、“包裹”都换不来的。
“爱其实很容易点燃,只要用心找到火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
书中说有时候“退”比“进”更有效果:
“只要大人能弯下腰来,和孩子们用同一个鼻孔呼吸,同一颗心感动,就能和孩子‘同一国’地办教育或教学。
”记得有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只有当老师能够“蹲下来看孩子”时,才能读懂每个孩子的脸庞,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所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只有这样你才会惊奇地发现对学生的不满、怨气渐渐消失了,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夏丏尊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支撑那些好老师“不会累”“不觉苦”的就是对孩子们的爱,是他们用真心换真情。
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是想当好老师的,让我们打开心扉,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心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呼唤,让孩子们无邪的笑容在阳光下如花绽放。
陈元利校长一直把“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这句话作为激励自己的格言,这也是所有为人师者必须终生牢记的教育之道。
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成为好老师!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
——读《教育漫话》有感
真理总是朴素的。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用平淡的文字拉家常般地告诉了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首先讨论的就是健康教育,因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一个人无论将来如何,从童年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对于我们的工作及人生幸福,健康是何等重要;而一个人为了出类拔萃,功成名就,就必须能忍受艰辛、疲乏,因此对强健的体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洛克认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是能够忍耐劳苦。
要有幸福的人生,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的教育思想中健康教育摆在了第一位。
无论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对健康加以重视,把健康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
因此在教育与过程中,应该是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实施的,这样不仅是对孩子的保护和关爱,更是对教学质量的保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你走进课堂,发现地上的废纸屑,默不作声弯腰捡起,久而久之,你是否发现教室的地面比以前干净多了;上课之前,你先把讲台整理一下,久而久之,你是否发现学生的课桌也整洁多了;课堂教学中你经常使用“请XX同学回答……”“谢谢你的……”,久而久之,你是否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礼貌待人了……有什么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
洛克认为,学问是同样需要掌握的品质,虽然没有德育地位重要。
因此在培养儿童良好的德行时,也要看重知识的学习。
把儿童培养成为身体健康、德行完好、知识丰富,就是洛克绅士教育的目标。
洛克指出,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要使年轻人“精通一门学科”,而是打开他们的心智,装备他们的心智。
所以智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借以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
至于必须和实用性相结合,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交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它自己。
而作为教师,必须是具有较高的素质,要学会去理解学生的与众不同,鼓励、引导学生的奇思妙想,并通过自己的教育创造做学生的榜样。
一个缺乏宽容心、幽默感、些许冒险精神和不会营造让学生“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教学气氛的教师,只会增加教育的负向功能。
出色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德行,也就是师德。
而且一个出色的老师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去启发他们。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顺势而导,以身定教。
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汲取知识,还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动手的能力。
尤其是儿童,他们好玩,好动,有欲望,学习能力还未定向,就更应该锻炼他们,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自己动手争取去学习。
儿童通过自己动手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比那些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更牢固。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
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
”这样的话不能不让我们去审视自己:
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
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爱其实很容易点燃
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好老师?
对于身处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好老师”的标准会让很多人困惑。
我们究竟做到何种程度才称得上一名好老师,带着几份疑问,我有幸阅读了《好老师在这里》。
古人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种教育观点的指导,让我们在教学中培养了一批批学识渊博的人才,却也同时因为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使教学成了教书,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素质无法全面提升。
《好老师在这里》一书中给我们例举了很多平凡的真实事件,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小故事。
它们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也时时感动着我。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一句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用心的教育,用爱的教育。
我们除了教会孩子一定的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祖国未来栋梁,其中品德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另一篇文章《问诊和把脉》里,我们同样看到了一位爱的教育的典范人物。
婉雯老师对于一位连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出的孩子,不是采用一味的责备,而是从根本上了解症结。
通过“聊数学”来了解孩子的情绪,接着,在荡 秋千时 老师陪着孩子一起背九九乘法表。
不仅如此,老师还很耐心地陪学生“回”到“累加”的世界,持之以恒地用“累加”的方法陪着该生一起学数学,为了不使该生一再受挫,以免挫伤孩子学习的动力,婉雯老师与同事们一起制定了“补救措施”:
等该生升到高年级后,请 高年级 老师继续协助,无论如何都得帮她把基本运算能力补回来。
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内心泛起了丝丝愧疚。
这样的“补救教学”,正是我平时需要对学困生实施的,可与文中的婉雯老师比起来